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

誠然,現在漢中軍只要退回去就能坐山觀虎鬥。

但蜀軍也得考慮到和周軍糾纏之時會不會被漢中軍抄了後路。

很大可能是,周軍放棄攻打蜀都後退防禦,仔細經營已經佔下來的州縣。反正他們已經過了渝州,只要不怕損耗太大,完全可以將蜀軍鎖死在蜀都平原內。

蜀都南有周軍,北有漢中軍,無論是漢中軍還是周軍都不想讓對方得了好處,結果必然是三方對峙。

時間一長,史肇慶就不得不回漢中坐鎮。一旦蜀都內部的十數萬軍兵生亂,他是來不及反應的,好處還是要給周軍得了去。

到了那時,周國四面夾擊,漢中能不能頂得住,他還真沒信心。

心中煩悶,史肇慶站起身來準備到營地裡巡視一圈,也當是散散心。

剛站起來,就聽帳外傳來衛士的聲音:“大王,袁節使請見。”

長出一口氣,沉聲道:“進。”

說着,他繞過桌案向前迎了兩步。

袁宏偉的保寧軍如今也有萬餘人,在漢中軍中也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山頭了。如今漢中立足未穩,對這種實權派,必須要盡心拉攏。

尤其是武定軍蘇恆似有異心,他必須團結一切力量,讓蘇恆不敢將想法付諸行動。

帳門掀開,一個五十左右的將領走進來抱拳道:“末將參見大王!”

史肇慶伸手虛扶,溫和笑道:“袁節使不必多禮。”

分了主次坐下後,他才問道:“節使前來可是有事?”

“正是。”袁宏偉沉吟一陣,面露苦色開口道,“大王,不是某叫苦,實在是保寧軍從去年秋天起一直是戰事不斷,到現在糧草已經有些跟不上了。”

聽到這話,史肇慶面色一肅,這是來哭窮來了!

一邊說話一邊觀察着他的袁宏偉見他臉色變化,連忙補充道:“若是不再戰,保寧軍這些糧食還能堅持到秋收。總歸如今僵持不下,末將以爲,當退守劍門關坐看周蜀相爭纔是。”

卻是袁宏偉在蜀國這麼多年,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得知周國已經快到蜀都。

這種情況下,漢中軍和蜀軍再在這裡對峙,只會讓周軍撿個大便宜。

他可不想自己剛找到的新東家如此迅速的就倒下。

聽他這麼說,史肇慶長嘆一聲道:“大志啊!”

袁宏偉立刻道:“大王。”

“你以爲,蜀國能戰勝周軍否?”

“這個......”

猶豫了一下,他才小心道:“末將以爲,周軍勞師遠征,糧草運輸困難,想必奈何不得蜀國纔是。”

史肇慶繼續問道:“那你以爲,蜀國能打退周軍?”

“至少拿下瀘州是沒問題的。”

“呵!”

史肇慶輕笑一聲,搖頭道:“你且看着罷!”

見袁宏偉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態,他安撫道:“大志且放寬心,某自有思量。”

又聊了幾句,袁宏偉便告罪離開。

獨自一人端坐帳內的史肇慶看着放下的帳門,一臉若有所思的神情。

本來還有些猶豫,但是同袁宏偉的這一番談話,卻讓他下定的決心。

退是一定要退的,但退之前得把保寧軍消耗掉一些。到時候再把源州和集州的幾部分轄地交換一下,讓武定軍和保寧軍對上,扶持被削弱的保寧軍同武定軍對耗。

本來就弱一線的保寧軍基本不可能在對峙中發展,就不怕除掉武定軍之後又養起來一條狼。

這邊廂史肇慶做出了決定,那邊廂陳佑領兵毫不費力地拿下遂州遂寧縣。

遂寧縣不是遂州州治,方義縣纔是,所以遂寧並沒有多少軍兵。

從大軍抵達遂寧城下,到周軍入城,不過短短一個時辰。也就百十人受傷,陣亡的人數更是隻有個位數。

入城之後,之前帶領城內軍兵抵抗的縣令、丞、簿、尉都被擒到陳佑面前。

按例詢問這幾人是否願意投降,不出意外的,四人皆降了。

之後也沒什麼好說的,不過接收賬本倉庫,埋竈做飯犒賞軍士罷了。

只是多了一件事,陳佑將一衆將校召集到一起,然後宣佈道:“今天下午,我先帶廣節軍從陸路攻青石縣,荊門軍安排好人手駐守此處,隨後由潘都指帶領自水路趕上我等。”

這命令有些奇怪,只有潘美及早已得知“陳佑謀劃”的廣節軍幾人知曉內情。

聽到陳佑果然是這麼個安排,張和只覺得腦子一陣熱血直往上衝,後怕、慶幸、憤怒,種種情緒夾雜心中,面色難看地隨着衆人一齊拱手應下。

作爲有心人,陳佑自然注意到張和的表現。

裝作無意地朝洪營副看了一眼,見他輕輕點頭,這才道:“諸位且各自忙去,李都指留一下。”

聽了這話,張和更加確定,陳佑這是在着手對付他了,臉上閃過一絲狠厲之色,狀似恭順地離開。

待衆人離去,陳佑這才笑着看向李響:“李都指,這段時間廣節軍軍心如何啊?”

只見李響連忙起身道:“託司馬的福,軍心可用、軍心可用!”

這其中的意思乃是他李響在廣節軍說話也算話,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了。

陳佑不置可否地點點頭,隨即肅容道:“李都指,你回去後要有所戒備啊,這張和,怕是準備對你我不利!”

“啊!”乍聽此言,李響先是一驚,隨即結結巴巴道:“他......他不至於此吧!”

“我也就讓你多個心眼。”陳佑擺擺手,“有備無患嘛!”

“是,是!”

雖然這麼說,但李響此時還是有些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地對答幾句,陳佑就讓他離開了。

等他出了縣衙大門,轉到後門的潘美重又走進來:“人都挑好了,就在後院,哥哥要不要看一看?”

這是爲陳佑挑選的隨行護衛,兩百來人。主要是怕李響不頂用,這兩百人也能護持着陳佑等到潘美的援兵。

“不必了,你辦事,我放心。”

陳佑笑了笑,然後道:“遂寧至青石六七十里,你準備在哪等着?”

“我問了此處漁民,準備先乘船到一個叫花房村的地方下船,然後步行到長灣。這裡正好是在兩城之間,正方便。”

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
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