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

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長女屈辱而亡,餘小林自然咽不下這口氣。

他先是找了里正,這裡正是算是餘氏族長,爲人說不上和善,但多行善舉、愛護族人,一干族人沒有不服他管教的。這就是鄉賢,餘小林受了委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家族長。

可惜他註定要失望了,里正沒有如他所想幫他伸冤,而是一邊說着大戶在縣裡勢大,不是他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夫所能抗衡的,一邊勸他安心種地,好好培養兒子,族裡也會提攜於他。

里正爲族人所敬重不是沒有道理的,事事考慮宗族利益,自己人在一塊的時候且不說,但對外的時候卻不忘記維護族人,當得一個好族長的讚譽。

只可惜,餘小林要的不是這個好族長的寬慰,他要的是公道,於是他又去找了鄉長。

鄉長和他可沒有同族情分,憐他遠行不易,賞了他一頓棍棒,之後又獻寶似的把餘小林想要告狀的事情告訴給了大戶。

這龔姓大戶家主倒沒什麼,他家在巢縣立足,贊之者衆,恨之者亦衆,若是容不得那些仇視他家之人,這巢縣人口怕是十成要去了七八成。故而根本沒把餘小林放在心上,就算鬧到縣衙,他也有辦法壓下來。

但是龔家主那做下那等侮辱之事的兒子就忍不了了,當下帶着家丁僕役尋到餘小林,這又是一頓揍。隨後又找到里正,在縣內大戶面前,里正不再是那等愛護族人的模樣,甚至不等龔家少年說出口,他就主動責罵餘小林,同時保證讓餘小林一家在村裡不會好過。

自此之後餘小林一家的悲慘情況不必多言,但受此打擊的餘小林心中不平之氣愈加旺盛。思前想後,將自家妻兒送回孃家,去給自己女兒上完墳後毅然決然地前往縣城告狀。

然而里正發現他一家都不見了之後立刻通知了大戶,等餘小林來到縣衙,龔家已經找好了狀告餘小林“攜屍要挾”的證人。

再加上縣衙吏員偏幫,巢縣令斷案又多依靠證人證言,少有專業調查,大多數時候都是隨心斷案。一個不知道哪裡來的庶民和一個經常交流往來的本地鄉賢,巢縣令自然有自己的偏向。

於是餘小林就進了牢房。

雖然此罪不至死,然而在如此簡陋的牢房之內死個把人不是很正常麼?

若不是魏王都督揚州之前各地主官變幻,一干官民心思都在這上面,餘小林說不得早就成了一具屍體。

回到眼前,餘小林逃出牢房後,隨便尋了一出不起眼的角落躲雨。

而看守牢房的典獄們則是首先看住沒逃跑的犯人們,緊接着平日裡被擠兌最多的一個典獄前去通知縣令。

那典獄來到縣衙旁邊的一座宅子裡,見到了聽雨觀書的巢縣令,他不敢耽擱,連忙叉手一禮:“參見明府!”

縣令擡頭:“你就是那......是那典獄?來尋我是爲甚?”

典獄假裝沒聽出來縣令不知道自己名字,恭恭敬敬道:“好叫明府知曉,牢房被大雨沖塌了,跑了幾個犯人。”

語氣平靜,絲毫沒有急切感。

這典獄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這次被諸同僚一起推舉過來,就是爲了背鍋的,早就做好丟了職事的準備了。

大不了不幹了,你一個文人縣令還敢因此把我怎麼着不成?有此想法,他現在渾身輕鬆也不是沒道理的。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縣令頗有那種古代名士處變不驚的風範,聽了典獄的話,點頭道:“我知道了,你且去安頓好獄中犯人,我自會着人整修牢房。”

沒有斥責,也沒發怒,着實叫典獄有些摸不着頭腦。不過雖然做好了丟職事的準備,能不丟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當即應承下來迅速離開。

在典獄離開之後,縣令立刻放下書冊站起來:“快去把張主簿叫來!” шшш ⊕ttκǎ n ⊕c○

主簿是縣令的親信,很快就冒着雨過來了。

牢房塌了事小,犯人跑了事大。現如今陳節使正嚴抓刑獄,治下出了這等事,縣令怎能不心焦。

兩人一商量,決定銷燬逃跑犯人的卷宗,就當沒發生過這幾件案子。

既然都沒發生案子,自然不可能有犯人,那就沒有犯人越獄的事情發生。邏輯鏈十分完美。

至於跑出去的犯人會做出什麼事,那就不是縣令能管的了,只要沒鬧到都督府,幾個犯人跑就跑了吧。

至於那幾個典獄,因爲處理牢房垮塌十分及時,收攏犯人未致任何一人逃跑,非但無過,更是有功,每個人都得了錢糧獎勵。

此事就這麼被壓了下來,當靠偷竊食物恢復精力的餘小林來到城門口時,看到毫無防備的城門,都有些難以置信。

也幸好縣令真的沒安排人檢查出城百姓,餘小林看沒人細查,直接就在人羣之中混了出去,根本沒有仔細觀察是否是陷阱假象的意識。

四月底,廬州發生了一件大事。廬州巢縣餘小林襲殺當地大戶龔家家主的兒子和侄子,又在襲擊縣令的時候被擒住。

涉及人命,都督府立刻派人前往巢縣調查。

第一份調查結果是餘小林因私怨奮而殺人,因此法曹決定認同巢縣令的死刑判決,準備移文刑部請求覈准。

這事被一直關注法曹的汪弘洋得知,他當着陳佑的面,直接質問白軒朗:如果是因爲私怨而殺人,爲何還要去襲擊縣令?

白軒朗訥訥無言,法曹事務他都聽幕僚的,本人心思並不在這上面,這時候自然也做不出什麼有意義的回答。

汪弘洋也不需要他回答,徵得陳佑允許之後,挑選老於偵緝的捕快,連同功曹之人一同前去巢縣調查。

巢縣縣衙地牢,餘小林躺在黑暗中一動不動。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陣鎖鏈聲響起,緊接着光亮照進了地牢。

“陶刑獄請。”

“有勞了。”

腳步聲響起,然後停下。

餘小林睜開眼,隔着欄杆看到的是一個三十許的中年男子。

這男子姓陶,乃是新上任的都督府法曹府,今次專門負責調查餘小林案。

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
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