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

“唏律律!”

乍聽呼喊,史肇慶不由拉緊繮繩,胯下坐騎驚叫起來。

一陣寒意籠罩周身,一時之間竟有些不知所措!

暴雨之中,各部聯絡不暢,西邊的袁宏偉倒戈攻向中軍之事,其餘各部尚且不知。且在此等情況之下,他也無法調集人馬圍剿袁宏偉。

眼看廝殺之聲越來越近,史肇慶終於回過神來。

“牛奇!攔住叛軍!”

遠遠跑來的都指揮使牛奇聽到史肇慶的呼喊,尚未明白髮生何事,便大聲吼道:“遵命!”

緊接着,他又呼喊道:“水字營隨我迎戰!”

東邊的軍士終於動了起來,只是大雨中陣型變動緩慢,他們剛剛越過史肇慶所在之處,渾身泥水的保寧軍軍士就出現在史肇慶面前。

靜了一瞬間,突然有保寧軍將校高喊一聲道:“殺史肇慶者升三級、賞萬貫!”

雨水順着頭盔流下,史肇慶勉力睜着眼睛,試圖看清說這話的究竟是何人。

只是保寧軍並沒有給他太多時間,那句話一出,那些軍士們立刻就瘋狂起來,拼了命地朝史肇慶所在衝擊。

“殺啊!”

護衛着史肇慶的軍兵也不示弱,同樣吼叫着衝了過去。

這時候城頭的周軍發現漢中軍正在退兵,皆是喜不自勝地高舉刀槍歡呼起來。

只是陳佑透過雨幕,隱約感覺城外中軍處有些不對勁。

等潘美走過來,他立刻問道:“仲詢,你以爲漢中軍可是有變?”

潘美只是稍稍猶豫,便果決道:“司馬,某以爲城外情況不明,我軍此時應守在城內休整!”

陳佑朝中軍處看了好一會兒,才緊了緊身上身上衣袍點頭道:“仲詢言之有理。”【1】

說完這一句,他才肅容道:“潘都指,傳令各營避雨休整,勿令傷寒!”

“喏!”

潘美答應下來,自去安排荊門軍,至於廣節軍以及那些鄉兵,卻需要陳佑安排家兵去通知。

只能說,天時地利皆隨勢而變,原本對漢中軍攻城不利的大雨此時打消了周軍趁機反攻的念頭,卻使得史肇慶不至於崩地太快。

眼看各軍皆從城下退回,史肇慶後退至安全之處調兵遣將,袁宏偉不由一陣焦急。

扭頭看了看,計上心來,對身邊親兵道:“我說一句你們就喊一句。”

“是!”

少頃,四周軍士,無論何者,皆聽到保寧軍中傳出呼喊聲:

“周國秦王已至羅江!”

“秦王有令:擒史肇慶者官升三級、錢賞萬貫!”

“前有堅城,後有追兵,突降大雨,天要亡之!”

此話一出,原本就有些動搖的一干都指揮使頓時停了下動作,目光猶疑地看向史肇慶所在。

保寧軍中又翻來覆去地重複這三句話,漸漸地,廝殺停止,除了雨聲外,戰場上只餘這三句話迴響。

身處衆人目光下的史肇慶臉色越來越蒼白,目光轉了一圈,透過雨幕將那羣人的表現看在眼中,心中一片冰冷。

見場中氣氛詭異起來,袁宏偉便不再等,當下舉劍喊道:“殺啊!殺史賊者當大官、發大財!”

正當時,一聲霹靂,頓時就有軍士受不了這壓抑的氣氛,大吼一聲“殺!”

隨着這一聲喊,經歷一連串變故的軍士終於炸營了。一個個面容扭曲,逮到活人便是一番劈砍。亂戰一起,便是袁宏偉等人也控制不住,只好拼殺一番逃出戰團。

景瑞四年二月二十四,原周國樞密副使、現蜀國漢中王史肇慶戰死巴西城下。原蜀國保寧軍節度使袁宏偉等人率衆降於周國秦王司馬陳佑。

巴西城南的亂戰一直到下午才隨着軍士體力耗盡而結束。

這期間,各反水的都指揮使已經商議好了說辭,聯手除去仍忠於史肇慶的夏都指揮使等人後,找尋到史肇慶的屍首,每軍派一人,一同送到巴西城下。

換了一身乾爽衣服的陳佑在州衙正堂見到了史肇慶的屍首,只是這具屍體卻是斷手斷腳,就連腦袋,都是隻有一些皮肉還連着脖子。

陳佑參加朝會之時是見過史肇慶的,此時確認屍體貨真價實之後,便揮手讓家兵擡下去處理。

這纔看向渾身溼漉漉的幾名軍士,沉吟一番開口道:“讓主事之人來見我。”

說罷,便自顧自轉入二堂,不再管這些人。

陪同在一旁的劉河當即上前道:“請吧諸位。”

這幾人面面相覷,好在知曉這裡不是撒野之處,只好冒雨離去。

而此時,百多裡外的清白江畔,李繼勳帶着一衆軍兵攆着楊中广部一直追到雒縣城下。

說起來此戰巧合甚多,原本他的打算是先作強渡之勢吸引楊中廣的注意力,在蜀軍準備半渡而擊之時以北岸騎兵步軍自東邊衝擊軍陣,減輕強渡部隊的壓力。

強渡本就傷亡甚大,哪怕有北岸偏師協助,他也做好了大規模傷亡的心理準備。

只是沒想到楊中廣在蜀帝孟昶的催促下決定先發制人,就在李繼勳下令準備之時,岸邊警戒的軍士回報說蜀軍渡河了!

這送上門的大禮,他自然不會推出門去。當即調派渡河順序靠後的軍兵到岸邊防禦,同時發號炮令對岸偏師掩殺準備渡河的蜀軍。

都這種情況了,怎麼可能輸?

一開始蜀軍是正正經經地強渡,基本上所有兵力都壓上了。然後半個時辰之後周軍偏師加入戰局,此時南岸、水中、北岸皆有蜀軍,便是楊中廣也無力迴天。

楊中廣也曾試圖先解決北岸突襲的周軍,只是兩邊皆有戰事,河中軍士有些無所適從,不止是該朝南岸去,還是往北岸回。

就在這種情況下,李繼勳先是擊潰南岸蜀軍,緊接着率軍強渡。還沒能徹底消滅周軍偏師的楊中廣見事不可爲,果斷留人斷後,自率軍撤退。

四萬餘人渡河,只餘不到萬人回到雒縣,哪怕加上雒縣三城留守軍兵,楊中廣手中兵力也只剩兩萬人左右。

李繼勳在雒縣弓箭射程之外騎馬繞了一圈,長出了口氣下令道:“圍了此城!”

“是!”立刻就有親兵跑回岸邊通知大部隊。

“可惜沒能擒住那楊中廣。”他惋惜地搖搖頭,突然靈光一閃,扭頭對另一親兵道:“你立刻去江邊看看蜀軍帥旗可在!若在,送往都督大營!”

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
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