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

意下如何?

領導這麼問,不是問你的意見,只是想看你表忠心。

陳佑當即十分配合地開口:“但憑官家吩咐!”

“好!”趙元昌撫掌而笑。

只是他現在還不說到底要陳佑去作甚,又說了幾句,便讓陳佑退下。

這段時間,可能是陳佑少有的清閒日子。

沒有職事,什麼事都不用幹,每日裡需要做的就是出門應酬,指點劉河、張昭、丁驍,準備婚禮這三件事。

還有就是準備澤潤書院搬遷之事。

陳佑離開錦官府之前,將澤潤書院從府學中摘了出來,丟了官學的皮,無論是教員還是生員,都少了不少。

說實話,澤潤書院之前有人追捧,一是因爲彭曉這個得道真人偶爾會去講經,二是因爲府尹是書院山長。

現在兩個因素都不在了,大家自然不會再去追捧,也就那些家貧之人才會讓自家兒孫到澤潤書院去學律法、算術、醫術。

那麼這些不去澤潤書院的人到哪去呢?

蘇府尹雖然不太看得上陳佑,但也不好直接把他留下的書院關掉,可看不順眼的前任還留下了政績,怎麼辦呢,於是自然要發展府學。

你看,討好新府尹的機會不就來了?

畢竟以後發解試的可是蘇府尹,誰知道他會不會刻意針對前任留下的書院?

今年春天京中的科舉可是足足有十五人考中,毫無例外都被授予官身,前往各部、寺觀政。

這讓讀書人心裡又熱切起來,爲了避免遭受無妄之災失了考試機會,凡是有志於通過科舉入仕的錦官府士子,都不會在澤潤書院讀書。

長此以往,澤潤書院搞不好會有“專門培養百工”的名頭,這可不是陳佑想要的。

於是,他不得不改變初衷,無奈關停錦官府的澤潤書院。

至於那些教員生員,願意跟着出蜀的就饋贈路費,不願意的也盡力推薦一個活計。

錦官府讓陳佑心憂的也就這一件事了。

其實魏仁浦等人送來的信件上所說種種事務,比這更嚴重的也有。

比如功曹人員被裁撤、監督考課機制停滯、農事宣講院被撤銷、典租農具完全交給各縣大戶、商稅不再監督覈查等等。

可以這麼說,陳佑一年多的努力,一朝付諸流水。

偏偏,這些東西建立的時候千難萬難,反對聲一直不停息,破壞的時候十分順利,諸“民”齊贊蘇府尹此舉順天應人,實乃官家之忠臣、士庶之好官。

不過陳佑並不在意,他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此時被破壞,雖然惋惜,但並不意外。

更準確的說,在他實踐的過程中,已經預料到這樣的結果了。

畢竟,吃人的是制度、是思想,而不是單個的人。

不改變這個制度和思想,只依靠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就以錦官府爲例,陳佑只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強行改變了錦官府的制度,雖然對國家、對普通民衆有好處,但是一沒能扭轉大環境,二沒能改變時人的思想。

說句殘忍的話,哪怕他陳佑把錦官府所有反對他的人都殺了,等換一個府尹來,又會出現一批新的地主豪強、殘民官吏。

這就是穿越者的無奈,分明看到了殘忍的現實,也有經過實踐的可行方法,可是沒有合適的土壤,無法改變這個現實。

要麼藉助超越時代的知識成爲這時候的既得利益者,要麼反抗到死。

陳佑選擇了第一條路,他不是範文正,做不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但從小經受的教育又讓他不能不做出些改變。

他是個穿越者,孤身一人來到這個時代,不想去探究自己穿越的原因,更想要遠離任何神秘因素。

如此一來,他這個穿越者和這個時代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人總需要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尤其是陳佑這樣本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更要證明自己這個“不同”曾經出現過。

一開始,他想的是繼續從政,登上前世從未登上的高度,至於他追求改革、仁政,既有前世教育的影響,也是爲了實現目標的手段。

只是到了錦官府之後,真正能夠執掌一方,同前世完全不同的執政經歷,讓他覺得,或許自己最大的價值,就是給這個世界帶來另外一個選擇。

之後一千年,這個世界是繼續原本的軌跡,還是按照他陳佑劃定的路線來走?

由此,陳佑的目標變了,由宰臣變成了導師,當他百年之後,要麼是天下之賊,要麼是國之聖人。

前者還有路可尋,後者就需要他自己去摸索了。

不過沒關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他要爲世界劃路線,沒有石頭可以摸,怎麼辦?只能用民衆來試驗。

那些家破人亡的豪富且不去說他,單是那些經歷了陳佑創造的新社會模式的庶民被打回原形的痛苦,就不是一個標榜“仁愛”的人所願意見到的。

但是,天地不仁,聖人不仁,陳佑要想成爲聖人,就得有“一家一州不若天下”的覺悟。

於是,在錦官府,他是仁政愛民的好府尹,給治下庶民帶來美好的希望,但離了錦官府,他眼睜睜看着希望破滅而不發一言。

只有對比才能看出優劣,可能會有人怨他既然不能改變到底,爲什麼之前要給別人希望,也可能會有人期盼他重新帶來希望,更會有人祈禱他永遠別再出現。

無論如何,他的這一番行事,都會種下一顆種子,讓大家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啊!

尤其是在經歷過對比之後,大家會知道那種方式對自己更好。

毫無疑問,如果陳佑能重返錦官府,庶民是一定會擁戴陳佑的,而那些豪富要麼同陳佑死磕到底,要麼遠赴他鄉。

但這不夠,只是一個錦官府還不夠,他需要讓整個天下都經歷一番,這樣,朋友會更堅定,敵人會更明顯。

在此之前,他要做一個好官,做一個聽話的好官,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當然了,這樣的想法他深深埋在心底,表現出來的,依然是一個合格官僚該有的樣子。

比如說,現在他就同準盟友趙普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酒。

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
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