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

“泰州?吳相公不是駐紮在此處?”陳佑一聽到泰州,立刻就想到樞密副使吳巒。

“正是。”趙元昌點頭道,“此次北燕來勢甚猛,恐吳相公一人抵擋不住,我已向官家請戰了。”

陳佑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大帥是準備北上?”

“怎可如此!”胡承約立刻反對,“殿下才剛回京,豈能如此迅速就遠離開京城!”

陳佑原本也要出言反對,卻見趙元昌聽了胡承約的話語之後一臉笑容,當即心中一動,試探着問道:“大帥此舉可是另有考量?”

聽到陳佑這麼說,趙元昌得意的笑道:“官家準備親征。荊王甚至提出解去開封知府的職務,當一個押糧官,你們說我該不該請戰?”

陳、胡二人這才恍然,齊聲恭維趙元昌。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衆人的預料。

六月二十九,樞密院奏報燕國興兵犯境,趙鴻運意圖御駕親征,朝堂上吵成一團。

六月三十,下詔爲秦王趙元昌選妃,禮部尚書奏言義城軍節度使盧璟有女儀方柔順、溫良恭淑,可爲秦王妃。

當即下詔納義城軍節度使盧璟長女爲秦王妃,令有司備禮至滑州冊命。

同日,下詔擢河南知府、金紫光祿大夫劉明爲河南府尹、開府儀同三司,拜爲侍中,加昭文館大學士。

以開府儀同三司孫啓祥爲西京留守、知河南府事。

之後連續下詔調動軍隊、將領,命令兵部、戶部全力備戰。

七月初一的朝會上,直接下詔親征。

樞密使楊邠、史館相蘇逢吉、集賢相朱慶堯等中樞重臣隨行,以蘇逢吉爲大軍轉運使、戶部尚書田茂爲轉運副使負責大軍糧草後勤。

詔令秦王趙元昌監國,荊王趙元盛、昭文相劉明、樞密副使史肇慶副之。

七月初二,趙鴻運在一片紛亂中帶着大軍自封丘門離開了汴梁城。

眼見軍伍塵囂漸平,領頭站在最前方袖手而立的趙元昌轉身道:“諸公,官家已開拔,我等先回罷!”

在城外站了半天的文武大臣紛紛躬身道:“謹遵殿下之令!”

趙元昌點點頭,看向站在前排的紫衣高官們:“二哥、劉相公、史相公,還有諸位尚書,隨我一齊入宮議事如何?”

新任首相劉明當即道:“殿下有請,我等自無不從之理。”

荊王趙元盛也是拱手道:“但聽大哥吩咐。”

趙元昌看着趙元盛,微微一笑,然後右手一引:“請!”

一番客氣之後,趙元昌帶着一衆高官朝皇宮東華門行去,當然了,這些人皆是騎馬乘車,沒有真的步行。

這種高官議事,陳佑還不夠資格參加,故而拉着馬匹同胡承約一齊朝秦王府行去。

走了幾步,見周圍沒什麼人,胡承約纔好似不敢相信般地感嘆道:“咱們殿下真的監國了!”

聽到這句話,陳佑搖頭苦笑道:“誰能想到!之前還在爭着要伴隨王駕,轉眼間就有了更好的選擇。”

“你說官家是不是已經決定要立殿下爲太子了?若非如此,讓劉相公留守便是,何必令殿下監國。”

也不怪胡承約做此想法,帝王出行,要麼是老臣留守,要麼是皇親監國。這監國皇親,基本上都是太子,也有以親王監國的,但那都是和皇帝同輩的親王。

換到眼前,這道監國詔書一下,看起來就好似是皇帝特意把遠在荊南的秦王召回來監國似的。

對那些不瞭解上層政治動向的官吏小民來說,無疑是一個風向標。

而東京這些高官亦不免猜測皇帝是不是已經有了決定了。

只不過考慮到趙鴻運這段時間的動作,是否已經下定決心還要打一個問號。

畢竟先前大家都以爲滅了南平的趙元昌足夠立爲太子,結果只是一個秦王,還被按在江陵當一個荊南大都督。

而前幾天把趙元昌召回京城,又把他最主要的支持者罷相,還讓荊王納集賢相的女兒爲妃。當時一衆人等,甚至是趙元昌本人都以爲這是要捧荊王了。

結果沒兩天就讓趙元昌監國了!

誰知道趙鴻運下一步又會是何動作,帝王之心,真的是難猜!

而這一系列動作看在陳佑眼中,原本因爲對權力的敬畏而對趙鴻運產生的敬畏之心漸漸消散。

無它,趙鴻運此舉純粹是在加劇儲位之爭,一個把握不好就會導致國家動盪,甚至是逼反其中一位都有可能。

這要是在天下太平的時節也就罷了,但大周立國不過三年,這江山還是叛了石晉得來的。若秦、荊二位真的大打出手,這江山指不定要姓啥呢!

敢這麼幹,也不知道周帝趙鴻運是不是腦子秀逗了。

當然,這樣的想法陳佑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悶在心裡。他可不是言官,亦非輔臣,犯不着直言進諫。

雖然心中有着別樣的想法,面對着胡承約的問題,陳佑也只是道:“聖意難測,我等專心輔佐殿下便是,無須考慮其它。”

嘴上這麼說着,心裡卻想得找個機會放出去才行。

他自忖這段時間已經獲得了趙元昌的信任了,自己的散官也是武官,或許能獨領一軍也說不準。當然,要是能做那一州刺史是再好不過了。

能做實事總比縮在秦王幕府要好!

除非趙元昌登基,否則在他的幕府裡什麼出格的事情都不能做,對陳佑來說實在是過於憋屈。

正想着,突然拉着的馬撞了自己一下,隨即擡起前蹄嘶鳴一聲。

緊接着,就聽見一個恐慌的聲音道:“官人恕罪!官人恕罪!小的不是故意的!”

陳佑將馬匹安撫住,繞過馬身,卻看到一個穿着滿是補丁的麻布衣的小孩跪在地上拼命磕頭,他身旁還散落着一包藥材。

胡承約也看到了這一幕,眼中閃過一絲同情,見陳佑皺眉看着這小孩,連忙道:“嘿!真是晦氣!”

說着,拉扯着陳佑的袖口道:“不值當同這種人置氣,走吧。”

一拉之下卻沒拉動,陳佑嘆了口氣,轉頭對胡承約道:“胡先生先走吧。”

說着,蹲下身子扶住小孩:“莫要再磕了。”

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
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