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

自馮府出來,陳佑先回了趟家。

他這一次準備孤身上任,妻子留在洛陽,反正李明卿過幾天就能回來,能照看着點。

至於兩個兒子的教育問題,有李疏綺在,問題不大。等過個兩年若是還沒有回京的苗頭,再把孩子接到身邊也不遲。

家中行禮早已收拾好,該說的話也都說過一遍,陪着妻妾兒子吃完午飯,在李疏綺和南桑依依不捨的目光中登上馬車,往城外去。

周山書院中還有一羣人等着他。

這一次春闈及第的四十多人沒有經過吏部試,趙元昌尋了個空閒時間將這些人叫到宮中出題考問,排出名次之後直接就下令授官。

授官的範圍有中樞有京外,但書院考中的十二人無一例外都放出京了,其中有兩個正巧被分配到京兆。

就連最受重視的進士科及第,第一任官職在京外也很正常。但在有人留京有人出外的情況下,同出一門的十二人全部出外,這就不太正常了。

很顯然,這些人是被陳佑連累,他於情於理都要出面。安撫情緒也好,表示歉意也罷,總之不能讓書院衆人對他失去信心。

很快,馬車就到了書院正門之前,陳佑動作利落地下了馬車。

現在門口只有守衛,沒有學生,陳佑整理衣冠後朝門口守衛點頭示意,甩開袖子大踏步走進書院。

書院內此時除了零散走過的僕役外,沒有看到任何師生,不出意外的話,一干師生應該都集中在真理堂中。

書院是依山勢而建,不能講究對稱,但在小處還是可以對稱的,比如整理堂正門和書院正門就在廣場的中軸線上。

從書院正門沿着這條中軸線一步一步朝真理堂走去,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在陳佑心中積累。

距離真理堂越來越近,能聽到堂內隱隱約約的說話聲,只是聽不清說的是什麼。

恍惚間似乎聽到一聲“山長來了”,待陳佑走到門口,堂內已經安靜下來。

這時候的真理堂內燭火通明,書院內三百餘師生站在講臺前方,目光都放在陳佑身上。

然而陳佑此時的注意力卻在講臺上。

講臺中央只有一桌一椅,一個陶瓷杯,一塊醒木。

這是他每次講課時候的標準配置。

深吸一口氣,繼續邁步向前。

一衆師生目光隨着陳佑移動,除了呼吸聲,沒有發出其它聲音,整個真理堂內,只能聽到陳佑規律而平緩的腳步聲。

一路走上講臺,站到桌前,轉身,掃視諸人,平靜開口:“某乃陳佑。”

“先生安好!”諸人齊齊躬身。

陳佑受了此禮,也微微躬身回禮:“諸君安好。”

直起身來,雙手擡起,虛壓:“坐。”

一陣座椅移動的聲音響起,很快又停息,諸人皆正襟危坐,目光直視陳佑。

看着這些人,陳佑將原本深思熟慮的講話丟開,嘴脣一抿,心神安定下來,沉着開口道:“首先,恭喜這次春闈及第的十二人。”

說着,他一一念出這十二人的姓名,每唸到一個人,此人就會站出來點頭示意,衆人也會在陳佑的帶領下鼓掌以示祝賀。

原本拊掌是爲了表示興奮高興,在陳佑的帶領下,現在書院中表達贊成、祝賀等態度的時候,也多拊掌。

待最後一人坐下,掌聲停息,陳佑這才肅容道:“及第乃是喜事,此次諸君皆是外放出京,或爲縣丞,或爲主簿,雖非百里侯,卻也都是親民官。只願諸位爲官一任,造福一方。”

頓了頓,立刻就有那機靈地擡手欲拍,但陳佑沒給他們這個機會,直接就道:“說起來,這一次書院十二人皆出外,讓我有些詫異,但之後我想明白了,這十二個人是受了陳某的牽連。什麼牽連?疑似結黨!”

他右手猛然揮下,吐出殺傷力巨大的那四個字。

環顧神色各異的師生,陳佑朗聲道:“《白虎通義》有言:朋者,黨也;友者,有也。《禮記》曰:‘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如此說來,同出一門的諸君,算是一黨了!”

他來回走了兩步,高聲問道:“果真如此嗎?我問諸君,陳某往日課上之言,可有反對之人?”

靜了一陣,幾個零零散散地聲音道:“有!”

“有。”陳佑重複一遍,繼續問道,“我再問諸君,課餘辯論,可有爭執不休者?”

這一次回答的人就更多了:“有!”

“也有!”陳佑站定在桌前,目光灼灼,“遍尋古今,可有一黨之內意見相左、互不相讓之例!”

沉默,長久的沉默。

陳佑話語中這個“黨”,非是政黨,而是利益團體。根據所涉範圍的不同,同一個人或許可以劃分到不同的利益團體中,但在某一個利益團體之內,各成員所追求利益必然相同。如若內部意見相左,這個利益團體必然要分裂成兩個甚至更多個次一級的團體。

沒有讓大家思考太久,畢竟臨時發言,真要細究,總有漏洞,回去之後可以仔細討論,但現在最好不要讓大家注意到。

陳佑一個深呼吸調整了一下情緒,總結道:“可見陳某非有結黨,諸君也非是陳某之黨。某自問心無愧,諸君愧否?”

“我亦無愧!”“我無愧矣!”“吾亦問心無愧!”......

一連串的聲音響起,陳佑臉上終於出現了笑容。

擡手虛壓,示意衆人安靜。

“某即將趕赴京兆,這爲政之學到今天算是結束了。然某爲政之路尚在繼續,諸君以後是與吾同路也好,異途也罷,切要記得,爲官之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至於即將出京的十二人,吾也有一言相贈。”

頓了頓,他開口道:“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佑與諸君共勉之!”

說完這話,他徑直走下講臺,走到汪弘洋麪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平遠,書院就交給你了!”

汪弘洋微微欠身:“山長放心。”

陳佑點點頭,看了一眼站起來的師生們,最後道:“還望諸位誠心向學,莫要辜負大好時光。陳某就此別過。”

話音未落,就聽一人喊道:“山長!我欲跟隨山長前往京兆求學!”

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
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