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

史肇慶令人通知蘇恆南擊綿州,那麼蘇恆現在身在何處?

此時蘇恆麾下的武定軍已經不在江油縣了,這萬餘人馬攜帶着從龍州、茂州劫掠的財物剛剛抵達劍州梓潼縣。

新任的梓潼縣令畢恭畢敬地將蘇恆請入城中,又將失去了主人的數座宅院獻出來供武定軍一干將校暫住,態度那是好得沒話說。

蘇恆也不客氣,大手一揮就讓縣令準備酒水飯菜犒勞大軍。

至於這一萬份酒菜怎麼來,就不是他要考慮的了。不管縣令是找大戶“捐贈”,還是搜刮小民,他武定軍是準備吃完就走,這鍋,還得縣令來背。

也就是大軍在側,這城中之人哪怕心生怨憤也不敢生亂,總算是讓縣令湊齊了足夠的食材酒水。

一番吃喝之後,他將自己的謀士——武定軍節度掌書記苗良福招到下榻處的書房中。

這書房內空空蕩蕩,唯有幾把桌几擺在窗邊。數點燭火照亮房內,總算顯得不那麼陰森。

喝了一口解酒湯,蘇恆開口道:“明日到武連縣,後日就可到普安,三日後可達劍門關。多祿以爲,某是佔了這劍門關好,還是不管它?”

聽他話裡的幾個地名,分明是一路向北回漢中的路線!

不過兩人該是早早談過此事,是以苗良福也沒露出驚訝的神色,只是反問道:“不知大帥欲要在此關留守多少兵馬?”

只此一句話,蘇恆便明白他想說什麼,當下點頭道:“是我貪心了。”

說罷,他又自嘲一笑:“去年隨相公攻漢中,某還只是一軍都指,誰成想數月之後竟有機會據漢中以自守!”

這話一出,武定軍北歸之因昭然若揭!

卻是趙普派人聯繫上蘇恆之後,鼓動許久,雖未成功爭取到武定軍南下夾擊史肇慶,但卻讓他動了獨佔漢中的想法。

尤其是後來得知趙元昌已經領兵過了戎州,而史肇慶被楊中廣攔在德陽城下,更是促使蘇恆下定決心。

他對那使者說自己意欲攻下漢中獻與官家,希望使者將自己的忠心傳達給秦王。

等使者一走,就立刻盡起大軍往漢中趕。

正好此時漢中空虛,留守的楊志輝全部精力都放在防止周軍越過秦嶺上,絕對預料不到他蘇恆會獨自回軍,從背後刺來一刀。

反正之前是史肇慶帶頭反叛的,只要佔了漢中,如果在史肇慶的攻勢下堅持不住,將漢中獻給周國也能換來官爵。

而要是僥倖堅持下來了呢,正好做一做這漢中的土皇帝,豈不比在史肇慶手下受猜忌針對要好得多?

至於蜀都城下勝負如何,卻不是他所關心的。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因爲史肇慶攻蜀受挫,再加上週軍來得太快。要是周軍慢個十來天,且史肇慶能一戰而下蜀都城,那他蘇恆絕對是最忠心耿耿的大將。

既然蘇恆要北歸,那就意味着站在涪江北岸的陳佑失去了一個潛在的幫手,他不得不依靠手中六千餘人對抗即將抵達涪江南岸的三四萬人。

陳佑佔據巴西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信使前往江油遊說蘇恆。不用問,現在到江油,肯定是找不到人的。

他並不知道此事,不過也無妨,反正他沒有把希望全部寄託在武定軍上,而是做好了孤軍奮戰的準備。

說是準備,其實能做的就三件事:收繳周邊漁民舟船;收集周邊糧食;加固巴西城防。

第一件事是爲了阻礙漢中軍渡河,巴西周邊的這段涪江比較寬闊,又沒有什麼高崖,是以往來全靠舟渡。

要說你把船收了,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

當然不是!漢中軍還可以尋淺水處涉水過江,只不過巴西縣城周圍是沒有適合泅渡的地方。

再有一點,漢中軍也能砍伐樹木製作木筏,同樣要耗費不短的時間,尤其是那麼多的繩子可不好找。

二月二十日,通化軍、安化軍在新都城下被擊潰。

趁着這兩軍吸引了周軍目光的機會,蜀都城內派出信使求援,自然也有一撥信使找到了身在雒縣的楊中廣。

原本還在同李繼勳來回試探的楊中廣不得不盡起雒縣兵馬猛攻李繼勳部營寨。

防禦攻勢尚未構築好的李繼勳見勢不妙果斷後撤,引兵退至彌牟集。

彌牟集在雒縣與新都之間,距離新都只有十里左右,鎮北三四里外就是青白江。

此處據傳是諸葛孔明佈下八陣圖的地方,也算是一個兵家相爭之地。十多年前這裡纔出現了集鎮,人本來就不多,見戰事將起,此處居民基本上都外逃避戰,沒剩下多少人。

此時趙元昌也爲李繼勳送來了援軍,扣除輔兵民夫,八千餘人擺開陣勢,同身後的新都守軍遙相呼應。

面對此種情況,即便楊中廣手握數萬兵馬,一時間也不敢輕動。

他這裡不動,蜀都城內的君臣可就急了!

周軍大軍圍困在外,不時組織一次攻城。

蜀都城高池堅,再加上城內糧食衆多,真要堅守的話,還能堅持不短的一段時間。

問題在於,一日三驚的日子不好過啊!

尤其是大部分國土都淪陷了,一旦戰事僵持,周國騰出手清理川西這邊的州縣,到時只剩一座孤城,又有何意義?

仿若去年江陵舊事重演,蜀都城內的一些文臣武將,不可避免的想給自己準備一條後路了。

二十一日,漢中軍抵達涪江南岸。

收到消息的陳佑偕同潘美、章鵬一齊來到岸邊觀察對面。

此時三人所立之處乃是渡口,有一段延伸出去的板橋,之前漢中軍的浮橋就是自兩岸渡口連接在一起的。

站在木板上,數百米外也只能看個影影綽綽,再加上旌旗麾纛遮擋,其實也看不出來什麼東西。

但是沒辦法,敵軍到來,作爲主將不能縮着不出來。

陳佑一邊同潘、章二人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一邊看着對面的情形。

過不多時,突然見渡口處旗幟散開,隱約看見一騎在衆人簇擁下走到渡口木板上。

“想必那就是史肇慶了。”陳佑眯着眼,試圖看清一點。

一旁的潘美接話道:“應該就是,也不知我等需要在此處堅守多久。”

聽了這話,陳佑笑道:“仲詢莫不是忘了官家的旨意?若是有幸能陣斬此人,立馬就能披上紫衣,爵至開國伯!”

不等潘美說話,章鵬就嘆道:“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這是何等困難!”

不論是廣節軍還是荊門軍,都沒有如此猛將。

陳佑搖搖頭,突然想到趙元昌的親兵包牯牛,若是那傢伙勤習武藝,怕是能試一試這等偉業。

正想着,一直盯着對岸的潘美突然驚咦一聲。

陳佑擡頭看去,卻見對岸渡口處史肇慶的身影已經看不見了,現在是一羣軍士在往水中放物事,看形狀大小,似乎是一艘小舟?

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
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