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

暗雲壓天,寒風凜冽,旌旗獵獵,麾纛飄揚。

荊王趙元盛身披大氅騎馬立在軍前,他身旁那四五十的男子便是鎮寧軍節度使瞿以震,身後鎮寧軍加上廣晉府鄉兵團練共有近萬兵馬。

然而統率千軍萬馬並沒有讓他感到豪情萬丈,此時的趙元盛只覺得嘴脣發乾,心跳加速。

無它,前方四五百米處就是嚴陣以待的義成軍!

此處乃是滑州韋城縣東北,趙元興帶着廣晉府鄉兵自澶州德勝北城渡河至德勝南城,出城西行,準備自滑州白馬縣和韋城縣之間穿過去。

雖說這一片是平原,但一些陡坡樹林還是有的,運氣好的話不被發現也是有可能的。

過了滑州,就是開封府封丘縣,經過陳橋驛可自封丘門入汴京城。

整段路程不過三百里,按照正常步軍行進速度,大約六天可以抵達汴京城下。稍微加快一些,四天左右便可到達。

然而這都是設想,出了德勝城走了不到一天,義成軍節度使盧璟就帶着兵馬堵在前方!

對峙許久,義成軍軍陣中跑出五個軍士。

這些人出陣行了三十多步才站定,緊接着就聽一陣響亮的呼喊聲:“義成軍盧節使問鎮寧軍瞿節使!無故領軍至滑州所爲何事!”

聽了這話,瞿以震同趙元盛對視一眼:這是沒發現趙元盛也在這?

不過出發之前已經收到了京中傳來的皇后旨意,既然被發現了,倒也沒必要藏着掖着。

故而趙元盛對瞿以震道:“不知瞿節使可有這等軍士?”

瞿以震揮手示意身後親兵:“把牛二那一伍叫來。”

很快這邊就有五個膀大腰圓的軍士走上前來:“節使!”

瞿以震對趙元盛解釋道:“好叫殿下知曉,牛二這五人乃是我軍中嗓門最大的。”

趙元盛點點頭,看向那五人:“你等上前喊給對面聽:荊王受聖人之命回京,請義成軍讓開道路。”

得知面前這青年竟然是一個親王,牛二等人嚇一跳,聽到吩咐之後趕忙應下:“殿下放心!”

說着,幾人走出軍陣,一齊朝對面喊道:“荊王受聖人之命回京!請義成軍讓開道路!”

靜了一會兒,對面再次出聲:“荊王既然到達滑州境內,理應義成軍護送!請鎮寧軍返回澶州!”

聽到這話,趙元盛還有些發愣,瞿以震就冷笑道:“殿下,盧義成這是不想讓路啊!看來不打不行了!”

趙元盛也明白了這話中的意思,臉色不由陰沉下來:“還請瞿節使擊潰此賊!”

“殿下放心!”瞿以震卻是一臉自信,“我觀眼前不過四五千人,定擋不住我這精兵!”

說着,他舉起右手大喝道:“變陣!”

此言一出,他身後幾桿大旗揮舞起來,十數令兵策馬向軍陣中奔去,嘴中喊着:“變陣!變陣!”

這陣,自然是陣法,此時鎮寧軍就要從一般的行軍陣列變成攻擊陣列。

當然了,這陣法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不過是將各部擺在最適合的位置,能將軍隊的戰鬥力發揮到最大限度,同時方便將領指揮調動。

佈陣的時候,需要考慮到環境因素和麾下兵種和兵員的戰鬥力。有可能出現兵員配置都一樣的兩支軍隊,在山區和水邊擺出的同一個軍陣看起來不同的情況。

宋太宗趙炅最喜歡的就是委員長那種微操,經常在將領出徵之前就授予陣圖,或者仗打到一半,突然送一張陣圖到前線。自然,這樣做的結果不問可知。

怎麼佈陣、怎麼變陣、如何評估屬下戰鬥力,而這些都是經驗之談,要麼南征北戰自己總結,要麼有前輩言傳身教親自指點。

這些經驗,是軍事世家的生存根本,也可以算是屠龍之術的一種。這就導致所有詳細寫出這些經驗的兵書很難大規模流傳,且散軼較多。

能在亂世成爲一軍之主的,自然都懂這軍陣之法。

見鎮寧軍準備進攻,盧璟也下令變陣。

戰鬥,一觸即發。

萬歲殿,馨香繚繞,暖意襲人。

今日天氣陰沉,萬歲殿暖閣早早點起嬰兒胳膊粗細的蠟燭,江夏青和鄭志康就着燭光或是批閱文書、或是默讀書冊。

也不知過了多久,寢室之內突然傳來一聲呼喊:“官家醒了!”

江鄭二人條件反射般站起身來,連忙放下手中物事朝寢室走去。

這幾天趙鴻運是昏睡的時間比清醒的時間多,是以每次醒來他們都得立刻來到御牀邊上,以防有什麼吩咐沒聽到。

掀開簾子,看到一宦官小心地給趙鴻運喂水。

這時候沒有輸液,萬歲殿又比較溫熱,再加上趙鴻運身體虛弱,昏睡八九個時辰沒有進食,剛剛醒來自然要補充一些水分食物之類的。

好在每日御醫值守,宦官也在一旁偏殿準備了小爐子溫着流食,兩人還沒來得及開口,就有一內侍用木盤端着一碗滋補湯品走了進來。

見了禮之後,兩人安心的坐在一旁等待趙鴻運進食。

這身體弱,喝的就慢,趙鴻運剛擦完嘴,其餘四位相公就先後趕來了。

待四人坐下,趙鴻運開口問道:“秦王可到了?”

“尚未。”開口的是劉明,“如今不過初五,秦王此時應該剛到漢中或者荊南。”

沉默一陣,趙鴻運沙啞的聲音再次響起:“召周敬思、元可望。”

這兩人,一個是中書舍人,一個加了知制誥,都是草擬製文的。

六相公安坐不動,自有宦官跑出去通知。

“召曹固、安貴生。”

立刻又有一宦官跑出去。

曹固、安貴生乃是符寶郎,此二人負責掌管璽寶。

“召竇少華。”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親軍統領,趙鴻運心腹。

“召韋齊、林盛保。”

這兩人是內侍監,內廷之首。

過不多時,周、元二人帶着筆墨紙硯先到。

閤眼休息的趙鴻運睜開雙眼,掃視一圈後,看向兩人:“擬冊文:冊錦官府尹、山南軍事總管、秦王元昌爲皇太子。”

即便早已知曉他的心意,但此時聽他明明白白說出來,還是讓人心神盪漾。

六相公看着周、元二人,心思各異。

這兩人卻不敢多想,平息心情之後走到一旁,借了起居注的桌子當堂書寫冊文。

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
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