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

史肇慶又勉勵了一番衆將,這才讓大家散去。

只是那田姓都指揮使回到自己住處之後,立刻寫了一封信交予親信送往汴京,囑咐他一定要親手交到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竇少華手中。

而史肇慶這邊,回到書房之後,他就請來了自己的幕友鄧友興。

關上門之後,史肇慶沉吟一陣,然後開口將今日堂上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

待他說完之後,鄧友興只是略一思考,也不急着說自己的想法,而是開口道:“未知相公可曾想過,如今這天下大勢,仿若漢末。”

“哦?”聽聞此言,史肇慶不由端正坐好,做出一副恭聽的神情:“此言何解?鬆峰且仔細說來。”

“相公可有地圖?”

“鬆峰稍待。”史肇慶答應一聲,起身到書架上翻找。

不一會兒,一張粗略的地圖就鋪在了書桌上,四周皆以筆架、硯臺等壓着。

這地圖不是行軍地圖,故而只有一些粗略的標記,大概能看出哪歸哪。

兩人站在桌前,鄧友興指着那地圖道:“相公也曾讀過史書,想來也知那袁曹官渡之戰。”

“不錯。”

“相公請看,官渡之戰前,那魏武居於中原,可似如今這周國?而這蜀國,便仿若那益州劉璋。南漢便如那交州士燮,沈、宋、吳越,盡佔劉表、孫策之地。再看北面,如今北燕就是同魏武相爭的袁本初,定難軍便似西涼,契丹就如匈奴。”

說到這裡,他頓了一下,指着漢中一片道:“而此處,就是那張魯所在。”

聽到此處,史肇慶神情嚴肅地盯着地圖,抿着嘴不說話。

鄧友興便知他也在糾結,便繼續開口道:“漢中形勝,便是以那張魯不思進取之心,亦能雄踞漢中近三十年。”

這一句話,讓史肇慶面色一動。

只是他仍然皺眉道:“只是如今我麾下皆是周兵。”

一聽這話,鄧友興心中暗喜:史肇慶心動了!

也不怪他如此,他現在乃是史肇慶幕友,雖能參與各項大事,但仍爲一介白身。一旦史肇慶自立,那就不同了,怎麼也能成爲其下的文臣之首!

當下忍着激動仔細分析道:“相公且聽我言,如今周帝意圖削弱節鎮,各地藩鎮多有怨言。只是懾於中樞威嚴,故不敢言。但有振臂一呼者,焉知不若此次蜀中之亂?”

見史肇慶面色有些鬆動,他接着道:“再說那等軍兵,聚於廳堂,伏以刀斧手,便有不從,除了便是。且相公初立,文武官員皆是空缺,以高官厚祿爲餌,何愁無人相從?”

頓了一下,接着道:“如今京兆空虛,成、階無人,相公可盡取之,入蜀關隘也握在手中。北踞秦嶺,南守米倉、巴山,如此進可攻、退可守。且那蜀國未免傾覆之禍,贈與兵甲糧草,相公兵精糧足、又踞山川之險,何憂之有?”

史肇慶猛然深吸一口氣後緩緩吐出,臉色緩和下來,卻又皺着眉頭道:“然我乃周臣,豈能判周自立?”

這就是決心自立了,現在只是想找個藉口,面子上好看罷了。

鄧友興心中明白,故而鄭重道:“相公,如今相公雖貴爲樞相,名貴而權輕。不提那吳晉陽,便是劉承澤、馬青這等原先居於相公之下者,現在也是手握重兵於邊鎮。然則相公屈於中樞文臣之下,周於相公何其薄也!”

“可是.......”

鄧友興繼續加把火:“且這周國,亦是篡晉而立。如今相公非是篡周,只是自謀生路,又有何不可?”

到得這裡,史肇慶終於長出一口氣,喟然嘆道:“鬆峰所言,甚是有理。也罷,鬆峰便隨我去見那範舍人。”

成了!

鄧友興心中一喜,鄭重拜下:“臣謹遵王命。”

聽到他這麼喊,史肇慶先是一愣,隨即哈哈笑着扶起他,滿是誠懇道:“若非鬆峰,某便要自誤了!今後還需鬆峰爲丞,悉心輔佐纔是。”

“喏!”鄧友興強忍激動,大聲應下。

好一派君臣相得之景。

景瑞三年九月十六日,周樞密副使、輔國大將軍、開國池公史肇慶誅殺周都指揮使田重等人,取成、階、鳳、金等州諸縣,據漢中自立爲興元節度使。

同日,蜀國自金牛道送兵甲、糧草入漢中。

二十日,蜀、漢中聯手攻後蜀叛臣保寧節度使之地。

汴京皇宮,簡賢講武殿內,趙鴻運捏着手中的情報文書久久不語。

林盛保心中忐忑不安地跪拜在地面上。

他負責情報,但是這次竟然沒能就史肇慶自立之事提前作出反應,着實失職。

還是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竇少華遞上來一封信,言史肇慶有異心。

武德司這才慌忙查證,可惜得到確切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史肇慶奪下四州諸縣之後了。

故而他送來情報之後,便主動跪在地上請罪。

“朕待他不薄啊!”趙鴻運突然說出這麼一句。

然後他看向林盛保:“護軍,你說他爲何要反?”

林盛保一個激靈,連忙答道:“官家,史肇慶這賊子狼子野心,矇混於官家!”

“矇混於我。”趙鴻運重複一遍,看向林盛保的目光中帶了些寒光,“那武德司爲何不察啊?”

雖然趙鴻運語氣和緩,但林盛保卻是趴在地上瑟瑟發抖,不停道:“臣有罪!臣有罪!”

趙鴻運盯着他看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道:“朕這位子坐得不安穩啊!三個兒子在爭,文臣武將也在看,你說,我該不該盯緊一點?”

此時殿內就只有趙鴻運和林盛保二人,乍然聽了此話,林盛保感覺彷彿冬天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愣了好一會兒,才帶着哭音道:“官家!官家!盛保是忠心的!盛保就是官家的眼睛,就是官家的耳朵!來之前武德司已經安排了聯絡漢中的事情了!各地節度、刺史也都加緊監察!”

聽到他這麼說,又見他驚慌的樣子,趙鴻運面色緩和下來,雙眼微闔靜靜思考。

林盛保伏在地面等待着生死宣判。

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
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