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

南昌城內魏王行營,虞三衙內虞江同數名宋國官員一道從行營內走出。

即便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虞三此時仍是精神恍惚,臉上的笑意根本攔不住。

就在方纔,在正堂裡,陳佑把他好生誇讚了一番,而且還當堂徵辟他爲推官,暫時負責洪州——也就是宋南昌府——刑獄事宜。

這可叫他出了一番風頭,尤其是在他那大哥面前。

虞家老大單名佩,是袁州的同知州事。如果宋國沒滅亡的話,虞佩會在不久後主政一州,甚至坐到刺史的位置上。等老爺子虞鴻雁致仕後入京任一部尚書或是秘書近臣,若是時運到了或許可以宣麻拜相,即便止步政事堂外,也能保證虞家聲勢不墜。

再之後就看虞三和侄子們的能耐了,但凡有一個能撐起門戶,一個百年世家就跑不了。

然而周軍來攻,打亂了虞家的佈置。

這年頭只要手中沒兵,權勢、財富都好似沙灘上的堡壘,被名爲“戰爭”的浪潮一衝,便消失無蹤。

虞家面對這種情況,選擇的是兩面下注。按照虞鴻雁的計劃,虞家留在南昌城的這些人老老實實爲戴宋盡忠,而在袁州的虞佩則坐觀成敗,唯有供職於他人幕府的二兒子虞閒積極推動幕主投周。

如此一來,即便虞家發展勢頭被打斷,可這一家人總能保得住,有人在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樣的安排就導致了原本身份地位較高的虞佩在陳佑面前得到的待遇比不上還未入仕的虞三,而且虞三衙內也藉此步入官場,以幕職主持州府事。

可以想見,若不是虞宗明在將校舉義中起到作用,虞佩這一支短時間內只能耕讀傳家以待天下太平時家中子弟舉業有成了。

雖是兄弟,內裡卻有較勁,這一上一下,心態自然產生變化。

就好似虞三喜意難以抑制,也好似虞佩見自家三弟如此模樣而心生不喜。

重重一清嗓子,虞佩語氣嚴厲地呵斥出聲:“子何莫作這等得志模樣!”

驟然聽到這聲,虞三被嚇得一個激靈,下意識地就是縮頭。沒辦法,長兄如父,虞佩比虞三大了兩輪,由於父親虞鴻雁公務繁忙,平日裡兩個弟弟都是虞佩來教導。十幾年積累下來,哪怕虞三這時候得志了,也會被往日積威所影響。

好在旁邊的那些官員一個個都心事重重,沒心情來看虞家兄弟之間的醜態。

虞三回過神來立刻想起他現在是前途遠大的官人了,尊着敬着兄長可以,但沒必要怕他啊!

想到此處,當即提胸擡頭,朗聲道:“大哥說得甚話,我......”

話未說完,一陣如驟雨般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只見三名騎手持三角旗飛馳而來,口中高聲呼喊着:“洛陽急令!速速閃開!”

這時候被撞死了純屬活該,話說到一半的虞三硬生生把下半句憋了回去,手腳輕快地閃到一旁。

擡手扇了扇揚到眼前的灰塵,虞三將目光從被迅速迎進門去的三名騎手身上收回,轉頭看向虞佩:“大哥,這是發生了什麼事?”

他再怎麼得意,真遇到事情,還是第一個找上大哥。

“先回去。”虞佩見門內再無動靜,這纔回頭,先對虞三說了聲,緊接着便吩咐隨從:“你在此處看着,看看都是何人進出。”

兄弟二人回到家中沒多久,那隨從便急急忙忙跑了回來:“潘招討急匆匆進了行營!”

陳佑的書廳中,陳潘二人相對而坐,潘美手邊的案几上正擺着從樞密院發來的調令。

這就是相公們發出的那封追不上的調令,讓潘美立刻前往長沙整軍。而他帶來洪州的兵馬,大多交由皇甫楠統率,另有一小部分歸屬石守信。

潘美捏着調令的邊角,摩挲好一會兒,露出一絲苦笑:“弟這一去,怕是叫湘帥心中不快。”

可不是麼,盧子龍重傷不起,曹新榮的水軍只不過是打打邊角,湘地戰事全靠竇少華一人支撐,一旦獲勝就能獨享功勞。結果就在快要成功的當口,你潘美過去了。

人不會想是不是中樞有什麼想法,只會認爲你姓潘的有意去爭功摘桃子。

“無妨。”陳佑的想法比較特殊,“雖然你錯失了生擒敵酋的大功,可在洪州之戰中所立功勞也不小。他竇武安不是說旬月之間便可平賊麼,你到長沙之後安心整軍,若是二月仍無起色,想他也沒臉說甚。如若你準備妥當之前便能功成,索性你也不缺這些功勞。”

說得直白點,洪州之戰帶來的功勞足夠潘美達到常人發展的頂點,接下來若還想更進一步,除了運氣,還需要中樞的支持。因此,能不能在湘地分潤一二戰功,對潘美來說就屬於可有可無了。

見潘美輕鬆下來,陳佑笑道:“說起來咱們的捷報不知到了洛陽沒有,你這剛立下大功,不得喘息便被調往別處,要是沒點補償,怕是底下人都不依。”

聽聞此話,潘美也笑了:“這事還得勞煩大哥。”

又說了幾句,陳佑談到了戰事結束之後的安排:“若無意外,接下來我可能會在江南這邊待不短的時間。仲詢你若無更好去處,不若來我這邊幫襯一二。”

潘美眸子一亮,臉上浮現驚喜的神色:“哥哥是要主持南漢戰事?”

“這就不能確定了。”陳佑笑笑。

他同老泰山只是議定要留在江南,具體什麼職事還得看京中運作。之所以留在江南,一個是不要太早回京,另一個也可以通過主政地方提拔故舊。

陳佑在這邊選才用才,有才之士入了夾袋,李明卿在京中想法子把這些人調往其它州縣或者中樞省部寺監培養。

一年兩年或許看不出有什麼不同,但等個五六年甚或是十年,陳佑便會“身負重望”。到那時,只要陳佑自己不出錯,趙官家若不想落得一個不好聽的名聲,就必然要委陳佑以重任,拜相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這次你不能升任節度使,不如再做一任制置使。我看能不能把你放到南邊去,藉着南國戰事夯實基礎,免得日後手下無人可用。”

“全憑哥哥安排!”這種時候潘美甚是大氣,根本沒有過多考慮便把選擇權交給了陳佑。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