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

只是片刻,帳外傳來打鬥聲,同時有人掀開帳門衝進來:“保護大帥!保護大帥!”

那軍士從地上爬起來,看了一眼脖子折斷、嘴角流血的嚴處昭,愣了一下,大聲喊道:“賊首已亡!你等還想頑抗嗎!”

說着,他彎腰抓住嚴處昭的衣領將他拎起來,只見嚴處昭的頭顱耷拉在胸前,若是活人,定做不到如此動作。

涌進帳內的親衛們一臉震驚地盯着死得不能再死的嚴處昭,好一會兒,突然有一個人道:“我等願隨將軍平叛!”

此話一出,立刻就有人反應過來贊同。只是亦有那欲爲嚴處昭報仇之人,故而只是稍做僵持,重又開始激戰。

至於那個刺殺成功的軍士,則在混戰中搶到一柄武器,得以護持己身。

楊中廣總共派了三撥人,他成功且活了下來,另外兩撥人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一撥沒得手,另一撥得手之後就被亂刀砍死了。

不過,即便這樣,楊中廣的目的也達到了。

本來在蜀都城外對峙的也就只有六股勢力,現在其中兩股帶頭且實力強勁的勢力失去了領頭人。勢力內部要爭權,外部則窺伺着地盤和人口。

就在一片慌亂之中,楊中廣率兵擊敗擋在水路上的一股叛軍,抵達蜀都城下。

看到他的出現,有兩股叛軍立刻撤兵,另有一股則是因爲地盤就在蜀都不遠,權衡之下當即倒戈,協助楊廣中鎮壓亂鬥中的那兩股勢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功活下來的那個軍士扯着虎皮做大旗,愣是拉了一幫人同嚴處昭的部下打得有來有往,堅持到楊中廣到來。

八月二十一,後蜀樞密副使、輔國大將軍、通江縣公楊中廣率軍於蜀都城下打破叛軍。蜀帝孟昶親自出迎,加封楊中廣爲太傅、清化郡王。

八月二十二,周樞密副使史肇慶破南鄭,後蜀山南西道節度使安思謙陣前投降。

至此,雖武定軍節度使仍在興道縣城頑抗,但史肇慶已經能調派兵力突進蜀地了。

次日一早,遣兵西出金牛道,奪取位於三泉的陽平關,正式打開入蜀的大門。

只是沿着這條路,迎頭而來的就是位於利州的葭萌關。周軍先鋒只是派出斥候,探明葭萌關守備森嚴之後便停了下來。

除此之外,另有一股偏師自南鄭出發,沿米倉道直撲集州。

八月二十三,後蜀派兵增援劍州、利州,同時以楊中廣爲主帥,統帥大軍沿江直奔渝州。

而在涪陵城下,李繼勳組織的幾次強渡都以失敗告終,最終不得不暫退。

二十四日,趙元昌接到蜀國叛亂已平、大軍頃刻便至的消息,沒作多少猶豫,立刻下令周軍後撤至豐都城。

同時安排各軍駐守桂溪、墊江、南賓等縣,以成犄角之勢。

佔據涪陵的沈軍也沒有閒着,周軍剛退,立刻就遣了兵馬奪取樂溫、溫山二縣。在地圖上看,樂溫、溫山、涪陵三城正好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且溫山在涪陵上游。

畢竟自上游的渝州攻涪陵還是比較容易的,得了溫山則有了一個緩衝。而取樂溫則是爲了防止周軍從桂溪襲擾溫山。

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如此,周軍之前爲何不佔了樂溫?

實在是樂溫同豐都之間隔了一道不小的山樑,聯絡不便,一旦有事,豐都這邊也反應不過來,不如就此放棄。

二十五日,楊中廣抵達渝州,稍做修整,便下令進攻涪州。

好在盧子龍及時調配,將蜀軍擋在溫山城上游。

二十八日,周偏師拿下集州治所難江縣城,擋住來援的保寧軍節度使之後,便僵持起來。

至此,紛紛亂亂一個多月的蜀地局勢終於平靜下來。

這天,趙元昌召集一衆人等議事,陳佑自然也在通知之列。

不等開始,陳佑就能猜到所議何事,無非是進退之事。

如今趙元昌也陷入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境地。

若非周軍被臨江縣擋了三天,若非沈國趁火打劫,若非楊中廣行險成功。總之,一系列的事情,導致趙元昌沒能拿下渝州,還被擋在涪州下游。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周、蜀之間還有一個沈,讓周軍不至於直面順流而下的蜀國水軍。而沈軍在蜀軍的壓力下,也不會主動挑釁周軍,可以說現在是十分安穩了。

但還是那句話,十數萬人人吃馬嚼的,每日靡費甚多。又在此處逡巡不定,不得寸進,還不如直接退去。

可是真的退吧,又不甘心。雖然原先的目標沒有完成,但現在還是僵持狀態,如若局勢生變,遠在江陵恐怕來不及反應。

陳佑心裡想着這些有的沒的,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

堂內並沒有多少人,除了李繼勳、曹新榮之外,其他的都是趙元昌幕府中人。

待兩名軍士舉着展開的大幅地圖在堂中站好,趙普便拿起一根木棍走到地圖前,開始講解目前形勢。

當下形勢也不算複雜,很快就介紹完了。

堂內安靜了一會兒,趙元昌問道:“如今之計,諸君以爲當如何?”

陳佑也沒啥好辦法,只得靜坐不語。

好一會兒,場中年齡最大的宋敏貞開口道:“殿下。”

趙元昌微微探身道:“方正先生請講。”

“如今這蜀國先是內亂,後又遭兩面夾攻,只要我等僵持此處,蜀國怕是要平而不靜。”

宋敏貞話音未落,法曹參軍甘靖宇便出聲道:“宋參軍此言雖有理,但是此處可不僅僅是周蜀兩家。有沈軍擋在前方,便是蜀國有事,我等也過不去。”

說着,他朝趙元昌拱手道:“殿下,屬下以爲,現在當先行退兵。我等既不願助蜀攻沈,不若退去,到時沈蜀兩家自會打起來。無論何者勝出,都必是師老兵疲,待得此時,方式我軍出兵之機。”

這話聽在陳佑耳中,也覺得有幾分道理。

所謂謀略,就是對人心的把控。戰場計策,在扣除天時地利、裝備後勤之後,就是雙方主將的心理戰。

不過水軍都指揮使曹新榮對甘靖宇的建議卻有不同的看法:“甘法曹怕是忘了,我水軍一路行來,但有道狹水急之處,皆是暗樁密佈。怎知我等此次退去,沈蜀不會再次阻礙水道?到得那時,怕是做不到兵貴神速了!”

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
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