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

這一陣喧鬧聲過去,門外再次恢復平靜,也沒人來關注陳佑。

陳佑站在原地等了一會兒,又忍不住走到門口想要探望,想了想還是忍住,重又回到座位坐好。

這一等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終於一個身穿皁色便服的宦官走進門來:“陳司馬,陛下召見。”

聽到這話,陳佑如聞天籟,騰地一聲站起來:“好!”

跟着這宦官出門,來到簡賢講武殿正門前,那宦官輕聲道:“且在此候着。”

說完便走進殿內。

陳佑擡眼看去,只見門內是一道素色布簾,正好將視線擋住。

須臾,只聽殿內傳來一個威嚴的聲音:“進。”

陳佑眨眨眼,整理一下衣服,然後站在原地等着宦官喊話。

好一會兒,才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剛剛那宦官掀開簾子面色不善地低聲道:“司馬還不入內?”

陳佑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告罪一聲走進去。

掀開簾子的時候才發現這原來是絲布製成的簾子。

穿過這層布簾,還有一道珠簾。

掀開珠簾,明顯能感覺到一股涼意撲面而來,給陳佑的感覺就彷彿是從室外進了空調房一般。

穿過珠簾,陳佑連忙低頭快走幾步,提起公服跪倒在地,膝蓋向外打開。緊接着左手疊右手,拱手至地,大聲道:“臣,秦王司馬佑參見陛下!敬問吾皇聖安!”

說完,額頭緩緩觸地,停了一會兒才擡起頭來。

之前那聲音道:“朕躬安。陳卿請起,平安,賜坐。”

“謝陛下!”

陳佑緩緩爬起來,這才順勢觀察殿內情況。

殿內除了他以外總共只有三人,御座上的周帝趙鴻運,左首的趙元昌,以及之前領陳佑進來的那個皁衣宦官。

趙鴻運臉龐方正,目光炯炯,看上去甚是威嚴。

只是他此時穿了一身素色窄袍,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

陳佑觀察的時候,趙鴻運也在打量陳佑。

好在陳佑相貌雖不俊美,但也是中人之姿,手中有權的情況下也養成了一番氣度,倒也還中看。

待陳佑坐下,趙鴻運笑問道:“前次子美攻南平,便是你擒下的高保遜?”

陳佑當即打起精神回道:“回稟陛下,正是臣所爲。”

說完,他連忙解釋道:“其時臣父已逝於南平歸州任上,秦王大軍圍城,然臣之主官尚欲構陷於臣。恰逢時任節度支使趙普入城說降,臣便舉義旗棄暗投明。”【1】

“哈哈!棄暗投明,這個詞用得好啊!”趙鴻運暢快一笑,“聽說你名字就來自於尚書?”

“回稟陛下,臣之名字乃是取自《尚書·多士》的‘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這一句。”

提到這個,陳佑算是明白,自己這名字又加分了,不由暗自感激那沒見過面的“父親”。

只能說,起名字也是個技術活。正常情況下,似陳佑這等沒什麼名氣的中高級降臣,一般都是給個閒差養起來,比如黃世俊就是。

但是架不住陳佑這名字討巧啊!

偏偏國號是“周”,偏偏名字可以和“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掛上鉤,偏偏文章叫《多士》,偏偏又出自《周書》。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氣運之隆,恐怖如斯!

趙鴻運見陳佑一臉嚴肅認真的樣子,不由擺手道:“呵呵,不要太嚴肅,就是閒聊。”

說着,趙鴻運看向趙元昌道:“聽子美說,你臨時治理一陣歸州,你覺得是這行軍打仗難啊,還是這梳理民政難?”

陳佑心頭一跳,沉吟一番回答道:“好叫官家知曉,臣以爲,這民政有民政的難處、軍事有軍事的難處,都是干係萬千性命,不得不慎重。”

聽到陳佑這麼回答,趙鴻運不由指點着他道:“你啊!倒是會耍花腔,兩邊都不得罪。”

接着,他轉頭看向一直靜靜坐在一旁的趙元昌笑問道:“這陳將明在大哥身前可也是如此?”

趙元昌老老實實答道:“爹爹,將明性子一向慎重,頗得中庸之義。”

沒想到趙鴻運聽了,先是一愣,隨即哭笑不得道:“你啊!我聽說陳將明乃是你的愛將,此時不正該說些好話?”

聽見父子兩的對答,陳佑當即插話道:“殿下雖嘴上不說,然卻不因臣爲降將,對臣信重有加,甚肖陛下,英武果決讓人心折!”

這番話中,最重要的就是“甚肖陛下”這四個字。

歷史上也不知道有多少太子皇子因爲“不肖父祖”而丟掉皇位,可見有一個血脈和思想的雙重繼承者對皇帝的吸引力有多大。

果然,聽到陳佑的話,趙鴻運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又是一番對答,趙鴻運這才道:“就到這裡吧,陳卿在京中可有住處。”

陳佑還沒回答,趙元昌就道:“啓稟爹爹,將明這段時間可暫住兒子府上。”

趙鴻運點頭道:“我也有此意。”

說着,他看向陳佑笑道:“不過陳卿你這段時間可要學好禮儀,免得出啥紕漏!嗯,平安,秦王府衆人的禮儀你尋人負責一下。”

最後一句卻是對那皁衣宦官說的。

那宦官應了一聲:“官家放心,小的知曉。”

陳佑聽了這話,卻是一腦門子官司,這又要學習什麼禮儀?最近又沒什麼大的節慶啊!莫不是因爲荊王大婚?那關秦王府何事?

心中思緒亂飄,嘴上還是恭敬地應下。

趙鴻運點點頭:“大哥離京也不短時間了,先去看看你娘娘。平安你安排人把陳卿送到秦王府上。”

這就是送客的意思了,陳佑暗自思量自己的應答沒什麼問題,這才鬆了口氣。

三人應了一聲,退出簡賢講武殿。

殿門外,趙元昌遞給陳佑一個安心的眼神:“將明你先回我府上,我下午回去再說。”

趙元昌都這麼說了,陳佑也只得按捺下心中的好奇,跟着皁衣宦官找來的一個小宦官向外行去。

秦王府就是趙元昌未封王之前的府邸,只不過封王之後擴建整修了一遍。

秦王府在皇宮南方保康門旁,這宦官一直把陳佑帶到王府門前才告罪離去。

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
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