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

對範昌祐的話,陳佑不置可否,目光轉向韓陶朱:“你怎麼說?”

韓陶朱面色發苦,眼珠子直轉悠,想知道還能說出什麼新鮮花樣來。

陳佑沒有催促,就這麼安靜地等着。就是範昌祐,此時也端坐一邊,眉目低垂,不做聲不亂動。

對陳佑來說,韓範兩人都被他寄予厚望。一個是他家管事的兒子,關係不可謂不親近;另一個十六七歲不遠千里尋他求學,之後數年未曾背離,師生情感也非比一般。

若是能夠培養出來,可靠程度甚至要高於世交龐中和。

好在韓陶朱沒有讓他失望,憋了一陣突然福至心靈道:“我明白了!”

陳佑目含鼓勵朝韓陶朱點頭,示意他大膽說出來。

“山長是要向官家表達赤誠之心!此次升遷者有山長故舊也有矛盾難掩者,實是因爲山長用人,在其於王事是否有利,而非與己關係親近與否。至於溫大參否了名單,若爲故舊自是遺憾,若屬旁人則又可爲溫大參添一阻礙。”

陳佑笑了,笑容有些暢快,有些輕鬆。

“對也不對。”陳佑臉上笑容不變,“你等所說,能實現自然是好,不能實現也無妨。”

韓範二人認真地聽着。

“我用人,首重能力,能力相若纔看關係親近與否。你等看這次選人,基本上都是能幹肯幹之人。這是表態,我陳某人放棄提拔故舊也要維持洛陽安穩,這就是顧全大局。但凡不聽我招呼的,那就是不服從大局。”

說着這番話,陳佑臉上的笑容漸漸換成了嚴肅:“陳某願意爲顧全大局而放棄私利,若是有人不服從大局,那就不能怪某不顧情面了。當然,若是人人都服從大局,不管用的是不是親近之人,都沒什麼兩樣。”

韓陶朱和範昌祐聽聞此言,皆是認真點頭表示明白。

洛陽閻宅,閻諍臣一臉憤憤地看着二弟閻俊臣:“他溫美才這是看不起你閻二!”

閻俊臣臉色也不好看,聽大哥這麼說,更加不耐煩:“你以爲就算溫仁福不出手,就沒有其他人動手了?偃師乃是幾縣,不比其他地方,以石熙載的資歷,還差了點。”

其他人要給閻俊臣留面子,閻諍臣可不需要,他直接就是一頓搶白:“我可是聽說了,陳長陽動了一二十個人,就三個人被溫美才否了,你還說溫美才不是在羞辱你這個致仕宰相?”

“行了。”閻俊臣臉色更黑,他十分不耐的擺擺手,“大哥你先走吧,我看會書。”

閻諍臣看着自己的弟弟,兄弟二人都有五六十。自從閻俊臣從宰相位子上退下,閻家聲勢是一年不如一年,閻諍臣爲了維持家聲不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這次石熙載任偃師令可以說是一個不算小的好消息,沒想到就這麼沒了。

他看着二弟花白的頭髮,突然生出一股頹意:如果別人不給面子,致仕的宰相就什麼都不是,即便他再怎麼努力,閻家也不可能保持如今的聲勢了。

想到此處,閻諍臣嘆了口氣,無聲離開。

過了一陣,閻俊臣亦是放下書冊一聲嘆息,吩咐僕役去把石熙載叫過來。

眼看到手的職事沒了,總得撫慰一番。

七月初二,官家率軍親征,詔以皇太子趙德昭監國,太子少傅、平章事王樸爲西京留守,左衛上將軍、樞密使巴寧泰爲副留守,兩人共同輔佐太子監國。

除了這兩位,其餘的兩府相公全都隨駕北伐。六部尚書留守,侍郎隨軍,諸府寺監就只有太僕、衛尉兩寺卿隨駕。

聖駕離去後,一干衣紫佩金的重臣齊聚同明殿,這是監國太子的第一次議事。

陳佑立在六部尚書之下,看着似模似樣坐在御座側前方的趙德昭,心裡想着怎樣才能讓監國太子重新信任他。

熟不知緊繃着臉的趙德昭也在悄悄觀察他。

別管趙德昭現在只有七八歲,出身皇室,除非是真的蠢笨,耳濡目染之下思想早熟者可不稀罕。別說皇家了,就是陳佑的兩個兒子,除了淘氣活潑這點一樣,在待人接物上遠比同齡的孩子成熟。

身爲皇太子,王樸贈陳佑青玉筆的事情自然會有人告訴他,甚至爲了防止他不明白,還會特意指出王樸之前是用這支筆來批閱公文的。

傳這話的人是什麼心思暫且不知,但趙德昭知道其中意思就是王樸屬意陳佑接替他入東府。

原先趙德昭心中厭惡,因爲這是在私相授受輔政之位,但後來他突然得知王樸這麼做是聽了他父皇指示,這一下感官立馬就變了。

只是身邊也有人明裡暗裡說陳佑種種不妥之處,兩相結合使得他對這個曾經的“陳師”感情複雜,不曉得該如何應對。

在師徒二人心思各異的情況下,一次簡單的議事結束了,無非就是讓留守京中的官員在監國太子的領導下處理好後方政務,維持天下穩定,不要影響前方戰事云云。

王樸定下基調,趙德昭出言勉勵幾句,一干官員紛紛表態,然後就沒有其它事情了。

結束議事,趙德昭率先離開正殿,他監國期間都會在同明殿的偏殿處理政務。爲了方便輔助他,王樸和巴寧泰也會在殿內辦公。

“將明!”

陳佑剛邁過殿門,突然聽人呼喊,回頭一看,卻是王樸。

“文伯相公!”

陳佑站定回身叉手一禮。

王樸來到他身邊,點頭算是回禮:“邊走邊說。”

走出幾步,王樸才問:“要換的人都換好了吧?”

“除了幾個在外地的,基本上都到齊了。”陳佑回答,想了想又補充道:“溫參政對某些職事又不同的看法,換了幾個人。”

“哦?”王樸挑眉,隨即點頭示意知道,沒有深究。

“你這段時間都沒什麼動靜,現在想好要怎麼做了麼?”

陳佑毫不猶豫:“當以穩爲主,我準備加強治安曹,防止有人趁機生事。”

所謂加強,就是加人,要加人,就得多給錢。

王樸皺眉:“現在以戰事爲重,勻不出錢糧來給你。”

“罰款怎麼樣?”陳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罰款?”王樸停下腳步,疑惑地看向陳佑。

陳佑恭敬道:“違律者有贖銅一說。下官預備以河南府的名義規定治安之例,凡違例則罰以錢糧。治安曹薪俸皆自此出,不必另撥。”

王樸一陣權衡,然後問道:“官家可知此事。”

“還未上書。”

“先問問官家的意思。”王樸語氣由平淡轉爲嚴厲,“只是你要看好了,莫讓治安曹吸食百姓膏髓!”

陳佑微微躬身:“相公放心,下官心中有數。”

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
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