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

不一會兒,朱雀門口擠滿了鑼鼓樂隊、車馬隨從。

鑼鼓隊除了敲鑼打鼓之外,還起着儀仗隊的作用,一個個身着華麗衣甲,手持槍戟棒槊,亦有高舉麾幢纛幡者。

若是陳佑仔細研究過唐朝儀衛制度,就能看出來,這南平王所用的,正是唐朝親王儀衛標準。

又等了半盞茶功夫,一聲高喊:“王上出巡!”頓時禮樂大作。

陳佑仔細看着朱雀門,之間先是涌出身着武弁、硃衣、革帶的清道六人,緊接着一項項鹵簿儀仗排列而出。這一營宮衛軍也兩人一組護衛在鹵簿兩旁。

南平王的車駕還未出現,儀仗卻已經向前行了十二三丈了。

終於,一陣肅穆之中,南平王車駕出現。

此車爲象輅,以象飾諸末,朱班輪,八鑾在衡,左建旗,旗上畫龍,一升一降。正是唐制王公車架的形制。

透過周圍垂下的赤色紗帷可以看到車駕內端坐着一名男子,身着金甲,巍然不動。雖然身影模糊,但看身高應該是十五六歲。

幼主繼位嗎?怪不得黃世俊這樣的高官早早就要準備後路。

這是陳佑看到南平王之後的第一個想法,隨即就移開目光仔細觀察隨侍在王駕之後的南平重臣。

兩個蒼老的文官和一個身着銀色盔甲的武官行在最前方,緊緊跟着王駕,這三人應該就是南平最頂尖的權臣。

再之後是中樞重臣,黃世俊作爲戶部尚書自然也在其中。

正巧黃世俊也將目光移到了這邊,看到陳佑在看他,微不可察地點點頭,便收回目光。

緊接着,二三十位文武大臣陸續騎馬乘車,那銀甲武官則來到馬西和陳佑面前:“東陽、將明,你二人跟着我。”

“謹遵大司馬之命!”馬西立刻一揖到底,陳佑也連忙跟在馬西后面行禮。

很顯然,大司馬便是南平國最高的軍職,而且這大司馬和馬、陳二人私交還不錯,否則不會如此親切地稱呼二人的字。

一行人浩浩蕩蕩朝南平城東門行去,馬西、陳佑騎着馬跟在大司馬後,可以說是最接近王駕的一批人。

至於那一營宮衛,則在周敞的指揮下疏通道路,排開路旁民衆,交替前行。

就這麼走了大約一炷香時間,才抵達城門樓下。此門守將亦是早早等候在城下,眼見王駕抵達,當即長揖不起:“臣,雲德將軍雨,恭迎王上!”

車駕內傳出一聲沙啞的公鴨嗓:“將軍請起。”“謝王上!”守將這才直起身來。

身穿金甲的南平王由兩名壯碩的宦官扶下車駕,這時陳佑纔看清這一國之主的面容:臉頰略胖,但臉色很差,眼窩也是有些凹陷。而且他眉角吊起,雙目神光黯淡,雖然看起來年齡不過十五六歲,但給人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

容不得他多思考,大司馬已經匯合那兩位文官一同圍到南平王周圍,從隱約聽到的交談中可以得知,那兩人的官職分別是大司徒和大司空。

到了這裡,自然有守城士兵護衛南平王,陳佑安排好周敞等人的休整之處,便跟馬西一起上了城牆。

剛轉出樓梯見了城外,陳佑就愣了一下。

常聽人說古代軍隊人數過萬,就算是鋪天蓋地,超過十萬,便可以用無邊無際來形容了。初聽之時,還覺得一萬餘人沒啥大不了的,但此時看向城外,那真的是鋪天蓋地。

陳佑不會看軍陣估算人數的本事,但見這城外黑壓壓的一片,也知道周軍至少也有數萬人。

擡眼看去,只見城下週軍主要穿着黃褐色軍服,最前方應該是負責先登的銳士,這些人看起來穿了皮甲。

且這周軍分成三大塊方陣,中軍有一大車高臺,也隨着軍陣緩緩移動。能看到高臺上站着數位文武官員,最中間一個身着赤紅摻黃色的盔甲,應該就是那領兵的周國皇子趙元昌。

再看左右兩翼。右翼一片騎兵來回奔馳,捲起的塵土漫天飛揚。左翼則全是步兵,長槍林立,寒光刺人。

數萬軍士鋪滿目之所及的所有地面,軍氣沖天。

旌旗獵獵、麾纛飄揚,一點一點向南平城移動,給城頭上的衆人帶來極大的壓迫感。

而且看周軍調動之間行止分明,遠處更是有一隊隊士兵或是列隊或是駐營。再看被一羣文官武將圍在中間的南平王愈發蒼白的臉色,陳佑的心沉到谷底,不能在這棵樹上吊死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或許是看到了城頭上突然多了一羣人,周軍漸漸停了下來,緊接着陣列裡走出一羣帶着盾牌卻沒拿武器的漢子。

站在陳佑這位置,能聽到大司空小聲地給南平王解釋:“那是軍中用來喊話的,王上要不移步城下?這些人一般喊的都不是什麼能入耳的話。”

看得出來這年輕的南平王雖然有些恐懼,但還沒忘了自己要維持王室尊嚴,強忍着心頭不安擺手道:“司馬不必多說,我再看看。”聲音中還帶着一絲顫抖,周圍臣僚聽後,有些人一臉讚賞,但也有些人露出一絲輕蔑。

果然,眼見即將走進城上弓箭射程,那些軍漢紛紛停下,對着城頭大聲喊道:“南平小兒高保遜聽着!我大周皇子、奉聖軍節度使趙元昌奉皇命討不臣!早早降了,還能得個善終!”

“噌!”南平王漲紅了臉,猛然拔出腰間寶劍,怒斥道:“賊子欺我太甚!”

瞬間一片“王上息怒”的聲音響起,直到城下再次傳來喊聲:“南平僞朝文武大臣!此時獻城投降,也能得個前程!豈不比爲南平小兒陪葬好得多!”

此言一出,城頭上靜了一剎那,氣氛有些詭異。原本還憤憤的高保遜瞪大眼睛朝兩旁臣子看去,握着劍柄的手更加用力。

這時候衆大臣紛紛反應過來,無論心裡是怎麼想的,一個個都指着城下大罵:“如此低劣的挑撥離間竟然還敢使出來!”“我等忠心豈是這些唵噆貨能體會的!”“誓與此城共存亡!”

更有將領請命道:“王上!臣請帶兵出戰以雪此辱!”

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
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