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

趙元昌露出溫和的笑容:“宋卿以爲當以何者爲準?”

宋敏貞微垂眼簾,皇帝問你的看法,實際上是想看看你能不能跟得上他的思路。所以你如果要求穩,要上進,那就去揣摩皇帝的心思,回答皇帝想要聽到的內容。

可是,宋敏貞老了,他要爲子孫後代做打算。只要不會丟了命連累家人,同皇帝意見不同也沒什麼。

所以他沒有去揣測趙元昌的想法,而是站在了早就和他溝通好的陳佑一邊:“回稟官家,臣以爲國家法度不可輕廢。”

說完這句話,他覺得既然選定了隊伍,就該主動做出些貢獻。略一沉吟,繼續開口:“臣聽聞,賞罰皆出於上,國法如此,是寬縱亦或是嚴苛,止官家可言,有司須得嚴守國法。”

犯罪的人是該從嚴判處還是從輕發落,只有趙官家能決定,平常審案的人必須嚴格按照律令規定來判處。

不得不說,這番話讓趙元昌滿意非常。

如果這種思想能夠貫徹下去,毫無疑問對維護皇帝的權威有好處。

心中有了計較,趙元昌對宋敏貞道:“宋卿此乃持國之論。且回去仔細思量拿一個章程出來,把現有的律令格式整理一番,公諸天下。”

“是。”宋敏貞應承下來。

七月十九日,敕以昭文館學士、尚書都省左司郎中宋敏貞守刑部尚書、參知政事,未幾,大司寇宋敏貞受命審定天下刑讞。

至於原來的刑部尚書則被打發到楚州某縣做縣令。

這一天,正好傳來遼帝遇刺身亡的消息。

當天下午,趙元昌召集諸相公參政議事。相公們離開同明殿沒多久,制以禮部尚書張歡爲三司使、參知政事。

之前一直是集賢相劉承澤兼判三司,現在突然丟了這份差事,聯想到其在這次朝爭中的立場,叫許多人心中惴惴。

二十二日,毫無預兆地,昭文相江夏青罷相,出爲舒州刺史。

在此之後,沒有任命新的昭文相,史館相周敬思成爲事實上的首相,政事堂相公僅餘兩人。

江夏青罷相後,樞密使王樸總領軍政,當天令巴寧泰攻雲州的軍令就通過驛傳系統迅速送往太原府。各類輜重武備也被調度起來,從各地朝太原匯聚。

就在戰爭起時,刑部批覆權知廬州事冉益謙遞上來的死刑申請,結果是覈准,上請官家圈閱。

第二天的邸報上抄錄該奏章部分內容以及官家的批覆:準!

而跟着這個批覆一起登報的,還有一份詔書,總結起來就是:其罪難逃、其情可憫,特赦其死罪,改爲徒刑。

最後,是李明卿這些人贏了。

雖然在江夏青罷相的時候,大家都能猜到這個結果。

合肥保信節度府,陳佑在家中擺了一桌酒席,他請的客人就一個——冉益謙。

在冉益謙把餘小林案收好尾後,他的調令就到了,他現在是刑部侍郎、山南西道定讞使。

這是一個新的職事,任務麼,是去蜀地整頓刑獄諸事。等繼任者一到,他就會離開廬州,跟着巡江的水軍一路溯江而上進入蜀地。

眼看新任的知廬州事就要明天就會抵達,陳佑便在家中設宴邀請冉益謙,也算是爲他踐行。

一般兩個人的酒席,都是爲了談事情,陳佑和冉益謙也不例外。

陳佑原本是想問問新任廬州知州的事情,但冉益謙明顯對他的新職事更感興趣,從坐下開始,就絮絮叨叨地說着自己的想法。

沒辦法,陳佑只能一邊啜着酒,一邊聽着。

誰讓新的知州是冉益謙的老友呢。

從繼任之人同冉益謙關係上就能看出,官家並沒有對冉益謙不滿。因爲陳佑知道這其中不存在利益交換,調動冉益謙以及選定繼任者,都是趙元昌乾綱獨斷。

順帶着,作爲餘小林案的主審,冉益謙也在士子之間出了名,有許多志向相同之人向他信探討,淮南這邊甚至有人過來投奔於他。

冉益謙如今,也成了一面旗幟。

陳佑對冉益謙所奮鬥的目標並不看好,但不妨礙他對其表示支持。

終於,冉益謙該說的都說得差不多了,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十分認真地看着陳佑:“將明以爲我如此可能有所作爲?”

陳佑稍稍沉默,然後回答:“不是我嚇唬你,如果你手下沒有兵馬的話,要麼無人理會你,要麼有人想要你的命。”

冉益謙動作一滯,隨即搖頭苦笑。

好一會兒,冉益謙仰頭嚥下一口酒,陳佑特別準備的白瓷小酒盅咄地一聲砸在桌面上。

“道之所在,雖死未悔!”

陳佑點頭,他不知道冉益謙的決心到底就多大,也不知道真的面臨生死的時候會做出怎麼樣的抉擇。但是現在,他尊重並敬佩冉益謙的選擇。

“我敬道盈!”

陳佑一連幹了三杯,吃了幾口菜,建議道:“我倒是認爲,道盈你去蜀地之後,沒必要急着做出事來。你現在跟着宋司寇審定刑獄,說白了就是給你們指定律法格式的權力。”

這是冉益謙沒想到的方面,他之前的目光還放在冤假錯案上,聽陳佑這麼一提,他眼睛立刻就亮了許多。

陳佑手中筷子虛點:“要說這世事衆多、政事繁雜,加之晚唐以來朝代更替頻繁,即便先帝在時敕令編修刑統,依然改不了國朝律令冗雜的局面,甚至不少條例自相矛盾。既然道盈有心,何不從整理、修改、完善國朝律法開始?”

最後一句話,連續三個詞,陳佑筷子十分有節奏地敲在酒盅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冉益謙仔細咀嚼一番,突然大讚一聲:“妙啊!”

他拎着酒壺爲兩人滿上,舉起酒盅:“將明此言,當浮一大白!”

陳佑同他碰杯,小小的酒盅也就夠喝一口,這酒喝得沒氣勢。

一杯酒喝完,冉益謙重又滿上,突然嘆了口氣:“可惜彭祖他素來講求以德服人,否則倒是能幫將明你整頓廬州。”

冉益謙口中的彭祖名叫舒壽君,彭祖是他的字。這個舒壽君,就是冉益謙的繼任者,明日就能抵達合肥。

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
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