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

在場幾人互相看了看,太醫署丞張歡代表衆御醫迴應:“回稟官家,太后無甚大礙,不過是驟聞喪訊難以自持,再加之年紀大了,這才氣血攻心昏睡過去。休息一陣自會醒來,再用些靜心寧神的方子將養一些時日便可。只是畢竟年邁,最好不要有大喜大悲,免得身體經受不住。”

趙元昌點頭:“有勞諸位了。令歌,送御醫回衙,吩咐尚食局準備藥膳。”

一衆御醫行禮告退,在童謠的帶領下離開此處。

掃視房間內服侍的宮人,趙元昌皺了皺眉。

一直緊緊盯着官家的張德鈞見此,立刻揮手驅趕:“都出去,沒事就別在這打擾太后休息!”

既然官家沒有出聲斥責,宮人們便不敢不聽張德鈞的話,面朝官家躬身行禮後,輕手輕腳地快步離開房間,屋內很快就只剩下張德鈞陪着官家。

趙元昌站在榻前,仔細觀察杜太后。

說實話,自打他開始跟着父親上戰場,就再也沒有仔細看過父母的面容了。

當年先帝去時,他也就是守靈的時候仔仔細細地看了先帝最後一眼。當時滿身心都被日夜奔波的勞苦和即將登基爲帝的感慨填滿,只有第一眼看到先帝遺體時有過一陣悲傷的感覺,再之後便是平靜與空白。

如今看着昏睡的杜太后,趙元昌除了升起“原來娘娘已經這麼老了”的想法,還有就是回憶起從小到大杜太后各種偏心趙元盛的情景。感到可笑的同時,也不免警醒,這一年他爲了給德昭鋪路,冷落了其餘幾個孩子太多。

心中不免想到那個比德昭大兩歲的弟弟,想來當初先帝臨去之前也是懷着同樣的心情給元旺封王的吧。

趙元昌嘆息一聲,轉身欲走。

正巧這時候杜太后醒了,她一扭頭就看到了趙元昌,眼眶頓時就變得通紅,有氣無力地開口責問:“怎麼,官家是來看老婆子的狼狽像麼?”

趙元昌頓住腳步,朝張德鈞擺了擺手。

張德鈞心領神會,立刻快步離開,同時把門給帶上。

“娘娘何必如此刻薄。”

趙元昌轉身看着杜太后,沒有絲毫恭敬的神色:“聽聞娘娘昏迷,我這個做兒子的來看看又有什麼不對的。”

聽他這麼說,杜太后又想起方纔去世的二兒子,眼眶中頓時滿溢淚水,聲音都變得沙啞起來:“何必假惺惺,早知你會做下這等事,當年我拼了命也要攔着你爹把皇位傳給你!”

“呵!”

趙元昌輕蔑地笑出聲來:“呵呵呵,你又不是沒幹過!”

只這一句話,便叫杜太后呼吸急促心神激盪,指着趙元昌說不出話來。

搖了搖頭,趙元昌轉身離去,同時口中說着:“二哥已經去了,娘娘還是打消那些心思罷。”

將杜太后的叱罵關在門內,趙元昌看向站在一旁躬身等候的張德鈞:“好生照顧太后。”

二十日,禮部等奏稱:“愛民長悌曰恭,既過能改曰恭,可諡沔陽郡王元盛爲‘恭’。”

但凡知曉詳情的,聽到這個消息都會笑出聲來。無他,趙元盛的所作所爲同‘愛民長悌、既過能改’這八個字可謂是截然相反,這個諡號分明是明褒實貶。

不管是出於怎樣的心理,總之官家批准了禮部的奏請。

下詔追復趙元盛爲荊王,贈侍中,諡曰恭,輟朝三日。

從此往後,提到趙元盛都可以用荊恭王三個字來代替。

荊恭王下葬的時候,皇太子德昭、寧王元興一同送葬。

太子德昭還帶了杜太后的哀悼詔書,詔書中除了訴說太后哀痛悲傷之情,還提到杜太后身體不好無法送荊恭王最後一程,非常遺憾和難過。

再聯想到宮裡傳出的杜太后因爲哀傷過度而病倒的消息,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杜太后對荊恭王濃濃的母愛。

天家之內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正是治世所需,至於詔書究竟是誰授意寫的,沒必要太過在意。

趙元盛病故後,太子德昭越來越頻繁地參與軍國政事,當然他日常只是擔任一個見證人,負責決策的多是兩府相公。

從三月到四月,洛陽文武經常聽到“監國太子令如何如何”,倒是官家的敕制少有聽聞,雖僅月餘,大部分文武官員卻都習慣了這樣的狀況。

四月底的一天,陳佑匆匆趕往仁壽殿。

他本在城外講學,不料官家急召,也只能拋下學生趕回宮中。

趙元昌不止找了他一個,但他是唯一一個不在城裡的,當他抵達仁壽殿時,其他人早就到了。

胡承約、盧仲彥、薛居正等人全都在,包括陳佑在內,他們這些人可以算是東宮班底。

陳佑時隔一個多月再次見到趙元昌,着實被嚇到了。

現在的趙元昌看起來精神十分萎靡,雖然臉色依舊紅潤,卻是叫他看上去愈顯異樣。

身穿燕服依靠在榻上,給陳佑的感覺不是那種天下第一人,而像是沒有人氣的泥塑木偶一般。

“都到齊啦。”

陳佑行禮入座之後,趙元昌在宦官的服侍下調整姿勢,掃視諸人後開口:“今日把你們都叫過來,是爲了太子。”

此言一出,殿內諸人全都打起精神等着聽官家怎麼說。

“將明。”

趙元昌先點了陳佑的名字。

“臣在。”

“你近日可曾教導過太子?”

陳佑眉頭抖動,稍稍沉默後回答:“回稟官家,臣未能盡到少保之責,請官家降罪。”

趙元昌看着陳佑,緩緩道:“你以爲我叫你做這個少保是幹什麼的?”

陳佑長揖到地,開口道:“此乃臣之……”

“德儉,你這個詹事又如何?”

陳佑話還沒說完,就被趙元昌打斷了。

起身一禮,胡承約朗聲道:“回稟官家,臣這些日子同盧詹事一起整頓東宮衛軍,東宮雜務多交由太子家令任喜處置。”

“嗯。”趙元昌點點頭,不置可否,繼續問下一個:“昭美呢。”

……

等趙元昌全部問完一遍,除了他本人,殿內已經沒有人繼續坐着了,陳佑等人全都站着,等待趙元昌的吩咐。

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
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