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

六月,焦繼勳與藤原實賴在西海城簽下盟約。

《西海之盟》的主要內容就兩條:日本國主獻上全部國土,周國的商稅壁壘將原日本國境納入其中,不徵收高昂的入境稅;周國天子冊封日本國主成明爲日本王,其子爲王世子,以原日本國土中除去西海道部分的全部國土爲日本國,國內一切事務皆由日本國主處置。

單純看盟約,同以前沒什麼區別,甚至還付出了原本可以得到的商稅利益,換到的僅僅是一個臉面——西海道及日本國在法理上屬於周國。

如果僅僅如此,別說焦繼勳這個參政了,就連陳佑等兩府宰相,都得面對心血被辜負的將士們的怒火。

盟約之外,因爲日本國是周國下轄的諸侯國,所以必須說漢語習漢字,且國內律令不得與周國律令相牴觸,民籍田冊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卷宗必須定期報送周國朝廷。

最重要的一點是,願意定居西海的士兵們,都能分到大批田地,有些是在西海,還有些是在日本國境內。

參戰士兵得了實惠,朝廷有了面子,西海改革步入正軌,這一場仗,至少不虧。

結果傳到洛陽時,已經進入七月了。

這期間洛陽最大的新聞有兩個。

第一是五月份開始推行的新稅法在執行中引起種種亂象,各種怨言最後都匯聚到陳佑頭上,不止有一個人“私下裡”抱怨:陳佑做了太久的首相,已經失去以往的謹慎了。

第二個新聞則更加勁爆與直接,一名刺史直接牽扯進寧強遇刺案!

坊間傳聞大理寺特使查出線索之後直接越級上報首相,首相命令諜報司內間案人員協助大理寺特使衝進州衙抓人,該刺史被抓時正召集僚屬議事,十多人目睹了這令人震驚的一幕。

傳聞總歸是傳聞,實際上沒有這麼刺激。

諜報司進州衙抓人是事實,不過當時是傍晚,刺史剛吃完晚飯就被直接帶走,雙方沒有發生衝突。

陶際華正在審訊,希望能順藤摸瓜挖出更多的人,但關於此人的處置已經確定。

大理卿李文淵已經知道兩府準備把他換下去了,走到他這一步,基本沒有平調的說法,要麼進一小步到排名更高權力更大的部門,要麼退一步到排名靠後權力更小的部門,最差是出京任刺史甚至知州。

因此,李文淵得知參政遇刺案查出一名刺史後,他爲了向陳佑表忠心,直接提出應該判處死刑以儆效尤。

陳佑也傾向於此,只是其他人不同意。

主要是誅殺一名高級官員太過駭人聽聞。

兩府宰相壓制皇權主導朝政,靠的就是宰相主政的情況下,文官武將們少有性命之憂,不會因爲某件事惹惱了皇帝而丟了性命甚至連累家小。

一旦這種規矩打破,不免會有越來越多的官員期待皇帝來給他們主持公道。

陳佑最終妥協,該人最終將被流放至嶺南。

當陶際華得知判罰已定時,他差點沒忍住直接砸了桌子。

幸好想到面前還有外人,硬生生忍住,急忙安排封鎖消息。

可惜還是遲了,那刺史已經知道無論如何他的結局都是流放嶺南,便死咬着不鬆口,僵持十天後陶際華終於放棄。

參政遇刺案到此完結。

至八月,朔方節度使石守信奏甘州回鶻寇境。

與此同時,派去遼國的使節被遼帝冷落,同幽雲接壤的契丹部族兵馬開始集結。

不等兩府做出反應,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奏稱遭到西州回鶻的進攻,請求朝廷支援。

所謂請求支援,只是給朝廷臉面罷了,中間隔着甘州回鶻,除非周軍會飛,不然根本過不去。

毫無疑問,曹元忠爲了保住歸義軍,必須要和西州回鶻媾和,甚至得藉助烏護、于闐、仲雲這種西域大國的力量。

兩府討論之後,最終決定北面盧龍、大同備戰,西面以石守信爲隴西都部署,高懷德、潘美爲副都部署,糾集兵馬準備西征。

已經準備乞骸骨回鄉養老的西京留守李明卿受命組建隴西轉運使司,軍備司正李善文趕往秦州,擔任隴西轉運副使。

與李善文一同出發的還有殿中監許竹林,這一次他成了隴西觀軍容使。

洛陽長陽侯府,陳孚跪在李疏綺面前,面色堅定。

李疏綺怒喝道:“怎麼,你非要把我氣死不可?”

“兒子不敢。”陳孚毫不退縮,“只是兒子已向上官申請隨軍前往隴西,哪有臨到頭了縮回來的道理。”

“你一個書生!”

李疏綺說着說着就流出淚來。

“哪有叫十五歲的書生打仗的道理!”

陳孚沉默一陣,開口道:“即便不能拿刀殺敵,能給將士們寫寫家書也是好的。”

李疏綺只是垂淚不語。

要是母親只是發怒,陳孚倒不在乎,可見母親如此,他有些慌了。

就在此時,屋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着是父親的聲音。

“虎兒你可想好了?”

話音未落,陳佑走進屋內。

見丈夫回來,李疏綺不由站起來指着兒子:“二哥非要去隴西,你還不管管!”

陳佑走到李疏綺面前,握住她的手:“去也無妨,岳丈不也在京兆麼?”

“這能一樣嗎!”李疏綺立馬反駁。

陳佑拍了拍她的胳膊:“孩子長大了,也不能總是看在身邊。”

之前還是魏仁浦勸他,現在變成了他勸李疏綺。

好不容易勸住妻子,陳佑叫上兒子前往書房。

坐到桌後,陳佑看着滿臉堅決的兒子,沉默一陣開口詢問:“你都想好了?”

“想好了。”

陳孚點頭。

“你這一去……”

稍一猶豫,陳佑還是調轉話頭:“有幾天假期?”

陳孚聽了,有些驚訝,先是回答問題:“就一天半,明天下午就得回營,後天出發。”

緊接着小心翼翼地試探着問道:“大人是同意兒子去隴西了?”

陳佑嘆了一聲:“別人家的孩子能去,我家孩子也能去。只是你畢竟太小了。”

陳孚聞言,咧嘴笑道:“我最小的學生也就比我大一歲多,不差這幾個月!”

陳佑無奈搖頭:“你娘這裡我來勸,這兩天你多陪陪她。”

頓了頓,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既然你要出遠門了,今天就把冠禮辦了吧。”

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
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