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

坐在陳佑面前的是法曹參軍事羅彥贇,嘴巴一張一合不停地抱怨。

陳佑只是雙手交叉放在桌面上,面色平靜地看着羅彥贇,安靜傾聽,時而點頭表示自己聽得很認真。

“那些將軍校尉,最低的都是正六品上,周邊各縣令都不敢多說什麼,只能期望着使君發句話,好讓他們收斂一些。”

最後,羅彥贇以這句話結尾。

陳佑點頭道:“我知道了。”

想了想,又道:“你從法曹選幾個人,明天跟我去各軍轉轉。等所有人都到了,我再召集大家一起講一講。”

“好!”羅彥贇就等着這句話,當即點頭應下,告罪離開。

看着窗外發了一會兒呆,陳佑嘆息一身重新取出一張寫了一半的紙,壓在白瓷鎮紙底下,提筆蘸墨書寫。

錦官府先前作爲蜀國國都,人口在蜀地也算是首屈一指的,計有八萬戶,二十五萬餘口。

不過戶口算的都是有戶籍記錄的,各種不在編的隱戶都沒有計算在內,所以實際人口要比這個統計數據多,至於具體多多少,這就不得而知了。

比如茂州,位於彭州西北邊,總共有十一個縣,但是在一百多年後的一次人口普查中,只有五百六十八戶、一千三百七十七口。

原因就在於茂州只有一個汶山縣編戶齊民,其餘十個縣都是羈縻縣。羈縻縣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汶山的異族人口,都不算在戶口之中。

之所以說到這個,是想說,錦官府各個縣城,平均下來每座城池只有兩萬人左右,而一個軍基本上都有五千人。

錦官城還沒什麼,其他幾個縣突然多了近乎四分之一的青壯,會有什麼樣的亂子,應該不需要多說。

這年頭,當兵的是大爺,動不動就譁變。眼看多事時節,從開封調來的禁軍也就算了,收編的蜀軍陳佑可不敢約束太甚。所能做的也就是讓他們儘量不去擾民,做到喝酒不鬧事、票昌(手動和諧)找窯子。

這事等到明天點一點就好,現在陳佑需要考慮的是怎麼增加稅收。

現在稅收疲軟,但總體來說還是兩稅法的架子,即按照戶等,更準確的說是按照田畝等級徵稅。

這種對大地主不友好的稅收政策,理所當然的遭到“黎民百姓”的抵制。雖然當時唐皇強行下詔推行,不過各種鑽空子的方法層出不窮,稅收非但沒多,反而少了。

此時去唐不遠,稅法依舊沿襲唐代,除了夏秋兩季的田畝稅外,能依靠的只有關津稅、專賣稅、外商稅。

關津稅分爲關稅和津稅兩部分,顧名思義,經過關隘、渡口都要交稅,就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過路費。

其實交易稅也算在內,可惜徵收交易稅太過麻煩,除非是強力藩鎮,否則一般人根本想不起來或者是做不到徵收交易稅。

例如崔從鎮淮南時,就規定:“揚州凡交易資產,奴婢有率貫錢,羊畜有口算。”

所謂貫錢口算,一般是一千錢算二十,稅率百分之二。明令規定的最高有過百分之五,不過持續時間不長。

專賣稅則包括鹽、鐵、酒、茶、竹、木、漆,根據時任戶部侍郎趙讚的奏章所言:“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之稅。”統一徵收百分之十的稅。

有人統計唐朝唐朝大中中期稅收情況,專賣稅加在一起佔全體稅收的比例接近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說,兩稅法徵收的田稅也不過只比專賣稅多一點而已。

當然了,不排除因爲地主偷稅漏稅而導致田稅減少的情況發生。不過鹽鐵酒茶等走私也比較多,真要算起來,或許兩者也相差不多。

最後就是外商稅,主要是市舶司對蕃船徵稅,不過稅額低,數量少,不值一提。

說回到錦官府,外商稅是不要想了,關津稅早就被孟蜀免除,周國立國之後對此也沒有明文規定,陳佑也不敢突然提出要徵收。

那麼剩下的就是專賣稅了,或許還可以加上交易稅。

還是那句話,錦官府畢竟曾經是一國之都,專賣稅還是做得不錯的。然而問題是,這一塊沒有鹽井、沒有鐵礦、沒有茶場、沒有漆場。

倒不是說完全沒有,而是不成規模,能提供的稅收不多,只能說聊勝於無。還好經濟不錯,酒、竹、木等能提供一些稅。

只是同田畝稅相同,各種偷稅避稅的法子層出不窮。

講真,陳佑看到田冊後,再對比以前統計出來的糧食產量,一算畝產,高得不像話!

爲什麼這麼高?田畝少報了唄!

這要是再發展下去,陳佑懷疑那些地主能給自己來一個五代版的稻上飛!

不過好在之前打下錦官府之後,趙元昌就曾令人清查田畝,到現在還不到一年,田稅問題還不是很嚴重——無非就是上田成中田,中田成下田,依法合理的避稅。

考慮一番之後,陳佑決定先在商稅上動刀子。

奏章早早送去汴京,原以爲可以等到官家批示,沒想到突然要把兵馬都調到錦官城附近,府衙倉庫告急,陳佑不得不直接開始。

他正在寫的就是具體章程,已經快寫完,不出意外的話,過幾天就能施行下去。

其實也沒什麼複雜的東西,就分兩檔,普通商品收百分之五的交易稅,奢侈品收百分之十五的交易稅。再加上鹽鐵專賣稅,總共是三擋。

重點是哪些是普通商品,哪些是奢侈品,這得確立一個標準。

除此之外,就是怎麼樣保證稅能收上來。

這比確定標準要難得多,也是陳佑付出心力最多的部分。

首先,他決定將商稅事務從倉曹劃出來,單獨設立一個稅曹,專門負責商稅徵收。

不過稅曹一時半會還無法運轉,在陳佑的計劃中,稅曹甚至會超越功曹,成爲府衙第一個大曹,至少在人數上是如此。

稅曹內部怎麼分,從哪找那麼多會算術的賬房或士子,怎麼保證稅曹出馬一定能收到稅?

千頭萬緒,想得人腦殼疼。

這個時候,陳佑才真心覺得,以前嚴格的坊市制度,真的是方便啊!

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
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