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

想了又想,陳佑突然笑了起來,這種手段以前自己也用過,甚至更高層的大佬也曾有過相似的操做。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啊!

陳佑感慨一聲,繼續在紙上勾勾畫畫。

雖然能猜到對方的目的,但是對方的目標還不明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事情的直接目標不是趙元昌。在得知該主簿自縊之後,陳佑立刻建議趙元昌清查府內有沒有人同將作監內人有關係,如果所有人都說的實話的話,趙元昌本人是無礙的。

那麼就是針對的盟友了。

自從孫啓祥罷相,秦王陣營內的重量級人物無非四個:史館相蘇逢吉、樞密副使吳巒、吏部尚書江夏青、利州節度使馬青。

只有這四個人倒了,纔會讓秦王系傷筋動骨。

陳佑握着筆,盯着紙上的四個名字看了許久,終於將吳巒和馬青的名字劃去。

這兩位現在都在前線領軍,若真的牽連到此二人身上,不下重手此次就是空忙碌一場,下重手的話,逼得他們臨陣投敵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趙元昌固然落不得好,但推動此事的幕後人也別想獨善其身。

這樣一來,目標範圍就縮小到蘇逢吉和江夏青身上了。

陳佑放下筆,將紙張攥成一團丟進火盆,燒盡之後纔打開門窗通風。

當天晚上陳佑就將自己的推測告知了趙元昌,只是蘇逢吉和江夏青都非常人,趙元昌所能做的也就委婉提醒。

只是這個提醒沒起到作用。

主簿自縊的第三天,刑部就奏稱已經查出真兇主謀,這次將作監盜售案乃是那主簿一手操辦,其自縊也是畏罪自殺,案件到此可以完結。

對此,政事堂批覆是以刑部意見爲準,同時再次申明在戰事期間不得有違法度。

然而不過兩天,突然有一人到開封府出首,自稱是將作監一小吏,參與了盜售案。

還不等趙元昌反應過來,開封府就直接一道公開文書遞交到政事堂,聲稱經過審訊,此人供出將作監左丞乃是盜售案的主謀。

同時移文刑部,質疑刑部隨意斷案,包庇主犯。

緊接着又有人翻出將作監左丞乃是史館相蘇逢吉提拔的,曾贈送了兩座莊園給蘇逢吉,認爲蘇逢吉這是損公肥私、私相授受。

至此,目標明晰,劍指次相蘇逢吉!

頓時御史言官羣情洶涌,彈劾刑部不作爲、彈劾蘇逢吉賣官禍國。

刑部在開封府的催逼和言官的雙重壓力下逮捕了將作監左丞,只是此人倒是硬氣,只是將盜售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其餘指控一概不認。

他也知道,只要蘇逢吉能站穩,自己只要不死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然而御史們可不管這些,一個勁的彈劾刑部同蘇逢吉。

對於這些彈章,趙元昌一概留中不發。

等到趙鴻運行在傳來批覆,要求以穩爲主,趙元昌立刻痛下殺手,將幾個跳得歡的御史貶官外任。

看到監國秦王的手段如此凌厲,刑部立刻抓住機會,以受賄爲名將一個一直逮着刑部不放的御史抓了。

酉時,趙元昌送走最後一個客人,一臉疲憊地回到書房。

此時陳佑、胡承約早已在書房內等着了。

陳佑之前的判斷已經成真,對方的目標就是蘇逢吉,只是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熟讀史書的陳佑知道,御史言官這種生物,你越是打壓,他跳得越歡。

不僅僅是言官,只要是求名的人,都喜歡錶現自己反抗強權的一面。他們看起來是在追求揚名立萬,實際上爭奪的是話語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世宗的大禮議之爭以及騙廷杖。

回到眼前,如果說之前主要是有人在推波助瀾的話,事情進展到這一步,已經成了御史臺同監國之間的話語權之爭。

遺憾的是,只要御史臺不主動退,輸的一定是監國趙元昌。

原因很簡單,趙元昌只是監國親王,不是皇帝。

他能夠藉助皇權貶斥個別御史,但是他不能壓服整個御史臺。除非趙鴻運默許,否則他只能表現出對政事的掌控,而不能表現出對朝堂的掌控。

前者表明他有接班的資格,而後者,則是有了奪權的能力。

所謂帶着腳鐐跳舞,指的就是這種情況了。

陳佑眼看着趙元昌坐到書桌後,喝了幾口熱茶便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就知道今晚沒什麼好消息。

同胡承約對視一眼,兩人俱是低下頭靜靜考慮對策。

好一會兒,趙元昌睜開眼,用疲憊地聲音道:“那些言官在勾連,準備在明天的朝會上發難。”

聽到這話,陳佑心中一沉,果然來了!

只是目前他也沒有好的辦法,這彷彿是死局。

從酒後殺人案開始,朝堂漸漸生亂。

唯一能安慰他們的就是,至少審查工作還沒出事。

只是一旦趙元昌在朝會上失敗,他立刻就會威望大跌,到時候還能不能掌控住審查的步調還兩說。

趙元昌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是以現在頗爲煩躁。

書房內沉默了好一會兒,胡承約開口問道:“殿下,不知劉相公是何態度?”

“無非是待之以靜罷了。劉相公初爲首相,還比不得孫相公。”

胡承約抿脣沉思,突然道:“事到如今,也只好陷之死地然後生了!”

陳佑看了一眼胡承約,見他一臉嚴肅,不由好奇他有什麼辦法。

趙元昌也是不解道:“德儉請講。”

胡承約拱拱手道:“此事說起來十分詭異,從未聽說御史臺緊盯着開封縣一兇殺案的情況發生過。可以說,從兇殺案發生起,殿下就落入了陷阱。”

此時回想起來,確實如此。

趙元昌和政事堂在此事中的幾次應對不說沒有錯處,但已經是監國所能做的最好選擇了。然而對手都藉着言官一次次重新掀開此事。

要說最大的錯處,那就是沒有及時把將作監左丞和那個小吏給處理掉。可是那是蘇逢吉的人,蘇逢吉不說,趙元昌還真的不知道兩人會有聯繫。

劉明也是才從西京調來,自然也不可能關注到這麼兩個小人物。

可以說,這次輸就輸在蘇逢吉身上了。

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
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