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

杜太后自然是識字的,疑惑地看了趙元昌一眼,接過他遞過來的口供靜靜翻閱。

初看時尚無甚反應,翻過了一張紙之後,杜太后仍算緊緻的面龐帶了些沉鬱之氣。

將這變化看在眼裡的趙元昌臉上依然保持着嚴肅認真的神情,心裡卻鬆了口氣。

刑訊逼供能得到的只是希望得到的口供,此時捏在杜太后手中的這一份口供自然也不例外。

無論是趙元昌,還是林盛保,都沒興趣知道卞朗究竟從楊邠那裡獲得了什麼指示,他們只需要卞朗按照他們規定的話本那般敘述。

當然,編造出來的東西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用來欺騙一個沒怎麼參與政治的婦人已經足夠了。尤其是這份口供只會讓人產生楊邠如此行爲對皇室有害的推論,而不是直接點明楊邠要造反。

畢竟自己做出的判斷比別人硬塞給你的判斷看起來更可信一些。

口供不長,杜太后很快就看完了,臉上帶了一絲絲的憤怒,就是那種錯信了旁人暗自懊悔的感覺。

杜太后仔細回想楊邠說過的話,仍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此事爲真?”

“真真切切!”趙元昌十分肯定,“兒子原先也不相信,還特意親自去問了這個叫卞朗的。若是娘娘擔心底下人矇騙兒子,也可以親自問一問卞朗。”

看着趙元昌的神情,又看看手中的口供,再聯想楊邠所作所爲,杜太后不得不承認,或許放任楊邠的話,這大周江山真的會出問題!

短短一個多月,先是丈夫離開人世,之後最喜愛的兒子犯錯被幽禁,好不容易有翻身的機會,合作對象又出了事,杜太后不免有些消沉。

沉默了好一會兒,她終於開口了:“楊相公老了,也到了含飴弄孫的時候了。”

雖然覺得繼續讓楊邠留在朝堂上會壞事,但杜太后還是爲這個合作對象爭取了告老的機會。

趙元昌同楊邠的矛盾目前僅僅是新皇同前朝權臣之間的矛盾,若是楊邠真的願意退,他不介意給出種種榮譽,當即點頭道:“娘娘說得是,楊相公爲國操勞,着實要嘉獎一番。”

“嗯。”看到當了皇帝的兒子還願意聽自己的,杜太后臉色總算好轉了一些,將那份口供放到桌上,猶豫了一下才道:“嬋姐兒快生了吧?再安排幾個御醫和收生婆子過去,待養好了,早日回京來讓我看看孫子。”

盧金嬋懷孕至今,也不過才六個多月,離“快生了”還早。杜太后這番話,實際上是說自己不再想着參與朝政,就等着以後帶孫子了。

趙元昌雖不會讀心術,但也能聽出來杜太后態度軟化。

天家和睦當然是好的,故而他也附和着說笑兩句,一時之間倒有些母慈子孝的樣子。

太后同皇帝想法一致,對楊邠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他畢竟沒有直接領兵,缺了宮內的支持,一下子就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了。

接下來幾天,彈劾楊邠的奏章愈加多起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楊邠的羽翼也在彈劾之列。

之前答應了讓楊邠體面致仕,趙元昌就沒有趁着這一波彈劾浪潮罷相,而是等着楊邠自己請辭。畢竟一個被彈劾下臺的宰相,和一個自請致仕的宰相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可惜楊邠似乎不想接受這樣的好意,就這麼死撐着。

就在趙元昌漸漸失去耐心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

十三日下午申時末,天色漸暗,兩名騎手自樑門奔入汴梁城,沿着南門大街一路喊着緊急軍情直奔左掖門。

來到左掖門前,不等守衛開口詢問便大聲道:“保義軍緊急軍情需送達樞府!”

兩府同皇宮其它部分是隔開的,就在左掖門不遠,故而立刻有一名軍士帶着上繳了兵器的兩名騎手快步朝樞密院行去。

一行三人來到穿過幾道門,來到樞密院所在的一片建築羣,領路的那名軍士叫住一個匆忙趕路的僕役:“這兩位是從保義軍來的,帶來了緊急軍情。”

驟然被人攔下,那僕役吃了一驚,待聽軍士說完之後好似鬆了口氣:“我知道了,這就帶他們去找人。”

軍士點點頭,對兩名騎手道:“跟着此人走便是。”

說完,徑自轉身往回走。

目送其人離開,那僕役纔看向兩騎手,帶着些恭謙道:“請跟我來。”

剛走兩步,突然聽到一陣驚慌的呼喊:“走水了!走水了!”

跑了一路暈頭轉向的兩名騎手還沒反應過來,那僕役立刻叫到:“你們在這裡別動!”

說完就朝那聲音傳來的方向跑去。

很快,他們就能看到那一片建築中透出了火光,在傍晚昏暗的天空下顯得格外醒目。

緊接着各種呼喊不絕於耳,房屋間人影憧憧,本就勞累非常的兩名騎手,受到如此衝擊,竟然就這麼昏倒在地上。

陳佑站在火場邊上,緊繃地面容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陰晴不定。

由於發現的及時,且身處皇宮大內,防火工作一直沒有放鬆,現在火勢已經變小了。

此時火場周圍有幾輛木車,僕役們正不停地按壓木柄,從車內噴出一道道水柱。另有人朝火焰邊緣砸水袋,那裡正有僕役在搬運物事、拆毀房屋,這是爲了防止火勢蔓延。

“承旨,燒燬的這一間是雜務房的庫房。”梅鬆走到陳佑身後輕聲報告,“裡面沒放什麼重要的東西,平常看管也不嚴密。”

陳佑看着翻騰的火焰,眼神幽幽。

好一會兒才道:“讓滕青把今天看守此處的人看好了。”

“是。”梅鬆答應一聲,轉身離去。

陳佑長舒了一口氣,這若不是人爲縱火,他就有麻煩了。

看了一陣,他轉身準備回書廳,卻看到站在不遠處看着火場不知在想什麼的楊邠。

發覺此處着火的趙元昌一連派了三四波人來探問情況,等到一炷香之後,火終於滅了。

火災被消滅的消息穿過去不久,就有宦官來宣樞密院三樞密四承旨至廣政殿覲見。

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
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