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轟炸機登場

按照騰耀輝的要求,楊禹方對打擊力量做了特別部署。?

三點四十分,一架空軍的KJ-2000緊急升空,前去加強由KJ-200支撐起來的制空作戰指揮與情報系統。?

作爲支援力量,空軍出動了第二架戰略電子偵察機。?

因爲在二十九日的戰鬥中損失了六架J-20,僅救回了三名飛行員,而且這三名飛行員都在醫院養傷,沒法駕駛戰鬥機升空,所以一次能夠出動的J-20只有八架,剩下的都得在地面待命。?

楊禹方在這個時候撤回了一架KJ-200,確保只用八架J-20掩護支援飛機。?

wωω .тt kān .C○

僅僅五分鐘後,執行攻擊任務的戰機起飛了。?

不是戰鬥機,而是空軍與海航三個航空師的六十架H-6轟炸機。這些轟炸機都在戰爭爆發前轉移到了腹地機場,離東海數百公里,離戰場更遠,而且轟炸機的速度更慢,所以得提前起飛。?

六十架轟炸機的打擊能力絕對不容小覷。?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H-6就用行動證明,在中國空軍與海航中,還沒有一種作戰平臺的打擊能力能與之媲美。?

正是如此,戰後中國空軍與海航都高度重視轟炸機的價值。?

只是,空軍與海航在發展方向上有所區別。?

對空軍來說,H-6再老當益壯,也是一種已經落後的轟炸機,即便在制空權有保證的情況下,也只是一種不那麼強大的巡航導彈發射平臺,最多能攜帶投擲距離在一百公里以上的防區外彈藥執行轟炸任務。至於難度更高的轟炸任務,比如在開戰時突破敵人的防空網,轟炸敵人後方的戰略目標,顯然辦不到。執行戰略威脅任務更加不大顯示,因爲算上最新式空射巡航導彈三千五百公里的最大射程,H-6的打擊半徑也不會超過七千公里,遠沒有達到跨越太平洋的級別。?

顯然,空軍需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而且是性能不能比B-2A差。?

問題是,以中國的航空實力,在短期內製造出B-2A級別的戰略轟炸機,與一千零一夜裡的神話故事差不多。?

保守估計,至少需要十年以上,中國才造得出B-2A級別的戰略轟炸機。?

到了十年之後,恐怕還得花上十年,才能造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轟炸機。\?

不要以爲,能造戰鬥機就能造轟炸機。更不要以爲,能造大型運輸機就能造轟炸機。?

從技術上看,這三種飛機中,轟炸機的難度最大,特別是戰略轟炸機。?

當今世界上,能夠製造轟炸機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俄羅斯。因爲荒廢了幾十年,俄羅斯開發的新一代轟炸機原本計劃在二零一八年上天,結果現在推遲到了二零二四年。?

也許,到了二零二四年,還會再次推遲。?

難度大,不等於辦不到。?

只要假以時日,中國肯定能造出轟炸機,而且是足以與對手匹敵的轟炸機。?

當然,這是一條非常漫長、而且充滿了艱辛的道路,除了需要時間,還要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持續不斷的投入鉅額研製經費。?

所幸的是,在未來十年內,中國空軍還沒有全球作戰的任務負擔,而且由二炮與戰略核潛艇構成的戰略打擊能力足夠牢靠,能夠提供最基本的戰略安全保證。對付周邊國家,戰術打擊能力就足夠了。?

爲此,空軍堅定不移的走上了研製新式轟炸機的道路。?

與之相比,海軍就沒有這個戰術需求了。?

從根本上講,空軍研製戰略轟炸機是爲了增強國家的戰略打擊能力,其次纔是獲得更加強大的常規打擊力量。?

在海軍中,顯然沒有這個需求。?

擁有更加可靠的戰略核潛艇,海軍沒有理由投入巨資開發第二種戰略打擊手段。?

發展作戰飛機不是海軍的重頭戲,在戰術層面上得由海航承擔,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海航遲早得改變現在的發展模式,即把重點放到艦載航空兵上,不再是部署在陸地上的海軍航空兵。?

如此一來,海航更加重視戰術航空兵,特別是艦載航空兵。?

只是,受自身情況限制,短期內海軍也不具備全球作戰能力,而且艦載航空兵不可能立即取代岸基航空兵。?

更重要的是,在海軍航空兵中,還沒有一種戰鬥機能夠取代H-6。?

幾年前,海航還把希望寄託在J-20上,認爲通過改進,可以用J-20取代H-6,成爲海航的對海打擊主力。可惜的是,在J-20定型後,海航不得不接受這種由空軍主導開發的戰鬥機上的致命缺點:狹窄的彈艙無法容納重型反艦導彈。?

雖然通過外掛,J-20可以攜帶任何一種反艦導彈,但是這就沒有任何戰術意義了。?

外掛導彈,必然破壞J-20的隱身能力,使其作戰能力降低到第三代戰鬥機的水準。?

與其用J-20掛上反艦導彈去執行打擊任務,還不如使用價格低廉的J-11與FBC-1。?

正是如此,在採購J-20的問題上,海航沒有空軍積極。畢竟在戰術分配上,空軍纔是制空作戰的主要力量,海航存在的最大價值是完善海軍的對海打擊能力,或者說增強海軍的制海作戰能力。?

結果就是,海航採購了更多的J-11C,並且投資對H-6與FBC-1C進行改進。?

受這些因素影響,H-6的改進工作由海航承擔。?

既然是海航出錢,改進重點肯定放在了對海打擊上。?

按照海航的標準,H-6X、即這種轟炸機的終極改進型號增加了一對翼下掛架,還採用了旋轉式彈艙掛架。?

雖然這些改進,或多或少的降低了H-6的部分性能指標,比如在彈艙擴大後,內部油箱容積減少了近三千升,滿載時的最大作戰半徑減少了五百多公里,外部掛架滿載時,巡航飛行速度與最大飛行速度都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改進,加上海軍研製的新式反艦導彈,使H-6X的對海打擊能力成倍提高。?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H-6最多能攜帶十二枚反艦導彈。?

在六個翼下掛點安裝三聯複合掛架,加上內部彈艙的話,H-6X最多能夠攜帶二十四枚反艦導彈。?

從載彈數量來看,H-6X超過了所有同級別轟炸機,比B-52H都差不了多少。?

當然,這種情況下,H-6X只能攜帶質量在八百千克以內的亞音速反艦導彈,無法使用那些兩噸左右的重型反艦導彈。?

爲此,海軍投資研製了新一代反艦導彈。?

得益於中俄軍事蜜月期,海軍在研製新一代反艦導彈時得到了很多技術援助,大大加快了研製速度。?

從本質上講,這種軍內編號C-806的反艦導彈,實際上就是俄製“俱樂部”反艦導彈的翻版,其空射型號的發射重量不到七百公斤,完全在H-6X的承受範圍之內。事實上,在開發的時候,重量是最重要的技術指標。?

當然,C-806與“俱樂部”有很大區別。?

因爲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獲得了幾枚沒有完全損壞的美製巡航導彈,所以C-806上採用了最新式的小型渦扇發動機,在燃料總量不變的情況下,C-806的最大射程由“俱樂部”的二百五十公里提高到了四百公里,即便全程超低空突防,最大射程也比“俱樂部”的一百五十公里高出一百公里。?

制導系統上,C-806完全採用了國產設備,不但具有多模式導引頭,還具備了完整的電磁對抗能力。?

此外,C-806還採用了最新的隱身塗料,雷達反射強度比“俱樂部”低了兩個數量級。?

當然,根據可靠消息,用在C-806上的隱身塗料也是來自美國,即志願軍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獲得的那幾枚隱身巡航導彈。?

從作戰能力上看,C-806比“俱樂部”強得多。?

除了外形上比較相似之外,其他方面全都不同。?

只是,六十架H-6X都沒有滿載起飛。?

因爲部署在後方基地,第三護衛羣又靠近沖繩羣島,所以H-6X滿載起飛的話,作戰半徑夠不到。?

爲此,只能滿油起飛。?

結果就是,H-6X攜帶了兩具大型副油箱,翼下掛點採用雙聯複合掛架,總載彈量只有十四枚。?

即便如此,H-6X的掛彈總質量也超過了十噸。?

六十架H-6X,總共攜帶了八百四十枚反艦導彈。?

對比一下就能發現,任何一種戰術戰鬥機的打擊能力都比不上轟炸機。?

在二十九日的戰鬥中,六十架F-2僅僅攜帶了二百四十枚反艦導彈,還不到H-6X的三成。?

只是,轟炸機也不是萬能的。?

與戰鬥機相比,轟炸機最缺乏的就是突擊能力,特別是像H-6這類已經服役了半個多世紀的轟炸機。?

在遭到攔截時,戰鬥機可以丟掉外掛逃逸,轟炸機卻辦不到。?

在使用轟炸機的時候,首先得奪取制空權,其次得儘量使用遠程彈藥,讓轟炸機在敵艦隊的防空網之外發射導彈。?

四點十五分,擔任護航任務的海航戰鬥機開始起飛。?

此時,H-6X機羣已經在集結之後,分成三個編隊,沿各自航線飛行了三百多公里。?

爲了給這三個轟炸機編隊提供掩護,海航出動了三個中隊的J-11C,還額外出動了兩個中隊的J-11C執行前進護航任務。?

到此,攻擊第三護衛羣的戰機全部升空。?

";";?

第168章 上前線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41章 入朝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54章 準備反擊第8章 泰然處之第57章 爭論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8章 風馳電掣第57章 戰爭決議第5章 軍事冒險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章 新崗位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章 前沿科技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9章 水深火熱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2章 措手不及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1章 突如其來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60章 海蛇之吻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68章 搶任務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6章 急轉直下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7章 決戰之前第32章 分兵攔截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15章 宣戰第135章 全局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61章 垂死掙扎第62章 戰術反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8章 泰然處之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51章 護身符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53章 繼續打第73章 外交戰果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56章 家宴第64章 致命打擊第19章 主動攻擊第80章 戰術推斷第12章 封鎖第71章 新理論第72章 對峙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93章 主旋律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9章 機會第5章 夜空魅影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26章 理由第127章 改進第63章 反導攔截第5章 來晚了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1章 收假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章 秘密任務第15章 風頭正勁第66章 回家第203章 覆滅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55章 決戰在即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4章 變數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166章 硬骨頭第135章 全局第28章 屈服第270章 投降第75章 主戰場
第168章 上前線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41章 入朝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54章 準備反擊第8章 泰然處之第57章 爭論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8章 風馳電掣第57章 戰爭決議第5章 軍事冒險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章 新崗位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章 前沿科技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9章 水深火熱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2章 措手不及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1章 突如其來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60章 海蛇之吻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68章 搶任務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6章 急轉直下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7章 決戰之前第32章 分兵攔截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15章 宣戰第135章 全局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61章 垂死掙扎第62章 戰術反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8章 泰然處之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51章 護身符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53章 繼續打第73章 外交戰果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56章 家宴第64章 致命打擊第19章 主動攻擊第80章 戰術推斷第12章 封鎖第71章 新理論第72章 對峙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93章 主旋律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9章 機會第5章 夜空魅影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26章 理由第127章 改進第63章 反導攔截第5章 來晚了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1章 收假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章 秘密任務第15章 風頭正勁第66章 回家第203章 覆滅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55章 決戰在即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4章 變數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166章 硬骨頭第135章 全局第28章 屈服第270章 投降第75章 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