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戰爭的腳步

二零三四年的國慶節過後,牧浩洋不再關心裝備建造工作。

當時,陸戰隊司令部已經落成,牧浩洋把龐躍龍叫了回來,讓他負責裝備建設。之前龐躍龍有過類似工作經驗,所以有能力頂替牧浩洋。至於陸戰隊的事情,牧浩洋則交給了年近六十的曹安國。

對牧浩洋來說,最要緊的工作是儘快拿出一份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戰爭計劃。

到這個時候,高層已經不對和平抱任何幻想了。

在東海油氣資源開採談判中,日本反覆無常的表現,讓易援朝都認識到,日本根本沒有打算與共處,只是在利用談判爭取時間,或者說麻痹對手,讓中國放鬆警惕,從而爲戰爭創造有利條件。

更有說服力的是對日覈查。

糾纏了近兩年,對日覈查仍然沒有下文。雖然在中國的強烈要求下,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四次覈查,但是每次都只覈查了日本當局指定的核設施,沒有對可疑設施進行突擊檢查。這讓中國領導人相信,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一直在偏袒日本,或者說在利用日本。

對黎平寇等領導人來說,戰爭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降低戰爭代價。

最值得擔心的不是能否打敗日本,而是需要爲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國際形勢一目瞭然,美國一直在暗中推波助瀾,擺明了要榨乾日本的最後一點價值。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利用中日全面戰爭來削弱中國,使中國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都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

事實上,美國需要的就是一場與中國有關的全面戰爭。

根據二零三四年初公佈的統計結果,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二零三三年就全面超過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此外中國還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資源與能源進口國、第一大糧食進口國、第一大工業產品輸出國與第一大僑民輸出國。如果只計算陸軍的話,中國還是頭號軍事強國。

只是,美國的處境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在很多方面,美國依然領先全球。比如在金融實力上,美國仍然遠遠領先於中國,在聯合國公佈的一百八十四類(領域)尖端科技上,美國在一百二十七類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在其中的八十八類有絕對領先優勢,而中國只在三十四類有領先優勢,擁有絕對領先優勢的僅有十二類。此外在教育、文化、輿論等軟實力上,美國的領先優勢也很明顯,領先幅度在五年到十五年之間。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非常迅速。

二零三三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百分之六點二,而在二零二九年到二零三三年的五年間,平均增長率爲百分之五點七,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僅次於五十年代初期的第二增長高峰。因爲把北美自由貿易區擴大爲“美洲自由貿易區”,將巴西等拉美國家融入了新的經濟體,所以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今後二十年內不會減緩,還會有所增長,而美國經濟也必然更加強大。

相對而言,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價值更大。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人口結構最爲合理。

從國民年齡分佈比例來看,美國人口結構的理想性僅次於印度,是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中最有活力的一個。

也就是說,美國沒有人口上的負擔。

與之相比,中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根據二零三零年進行的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在二零二七年就進入全面老齡化階段,而且將持續三十年以上。

雖然在二零三三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爲百分之七點四,比美國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在過去五年間的平均增長率也比美國高了一點三個百分點,但是社會養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負百分之二點六,而美國僅爲負百分之一點一。也就是說,扣除社會養老,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反而比美國低了零點三個百分點。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這個差距在未來三十年來還將擴大。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中國的可用社會資源並沒超過美國。

如果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下去,那麼在二零四五年左右,中國的可用社會資源將嚴重落後於美國。

這就意味着,在中美全面對抗時代,中國的資本比不上美國。

說得直接一點,國防建設與軍事投入都要動用社會資源,而且國防建設屬於“只投入不產出”的純消耗類建設,只能由可用社會資源承擔。在總量不如美國的情況下,中國的國防建設速度肯定比不上美國。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中日全面戰爭,很有可能成爲壓垮中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中國在這場戰爭中耗光了積累的財富,那麼在未來數十年內,中國的經濟發展將遇到巨**煩。對美國來說,需要的也就二十到三十年。只要在經濟上超過中國,美國就有足夠的信心在對抗中擊敗中國。

這一幕,在歷史上出現過。

二十世紀七零年代,美國受越南戰爭拖累,加上第三次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美國經濟進入冰河期,而前蘇聯則在此期間發展壯大,工業生產規模一度接近美國,結果卻在八零年代出兵阿富汗,八年戰爭耗光了全部社會財富,直接導致改革派在八零年代末上臺,最終導致前蘇聯解體。

也許,中國不會解體,但是肯定會喪失挑戰美國的能力。

到時候,中國將不得不接受由美國牽頭重新劃分的國際秩序,接受由美國領導全球局勢的既成事實。

對中國來說,這是更加糟糕的結果。

要知道,如果不能制訂國際秩序的遊戲規則,中國就無法解決國內問題,遲早會因爲內部動盪淪落爲三流國家。

當然,美國也要爲此付出代價。

不管戰爭結果如何,即便中國戰敗了,日本也會迅速崛起,成爲新的威脅。但是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與日本都要首先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可能挑戰美國,也就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

事實上,任何一種結果,對美國都有好處。

比如日本戰敗了,美國可以通過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獲得難以估量的好處。當初中國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就獲得了十多年的黃金髮展時期。日本的人口是朝鮮的六倍,國民素質比朝鮮高得多,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美國至少能確保在未來二十年之內,有一個足夠堅固的經濟增長點。

說白了,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就已穩操勝券。

看清楚這一點,也就不難明白,美國爲什麼要推波助瀾了。

換個角度看,同樣不難明白,爲什麼易援朝等人堅決反對向日本開戰,而是堅持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紛爭。

問題是,易援朝只看到了一面,沒有看到另外一面。

中日間的矛盾已經發展到無法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的地步,堅持和平主張,等於擱置現有問題,讓矛盾始終得不到解決。毫無疑問,中國肯定拖不起,因爲中國需要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

拖下去,結果將更加悲慘。

正是有了這個認識,從傅秀波到黎平寇,都奉行強硬外交。

只是,黎平寇面對的局勢,要比傅秀波當年嚴峻得多。

所幸的是,黎平寇手裡的資源也要比傅秀波多得多。

當初,在決定出兵朝鮮之前,傅秀波猶豫了一個星期,幾乎是一夜白頭,對軍事鬥爭沒有半點把握。

不是傅秀波不相信軍隊,而人沒有自信。

現在,黎平寇基本上不用操心軍事問題。

打贏日本沒有任何懸念,對黎平寇來說,關鍵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以及能否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顯然,這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在這個政治決策中,軍事手段只能作爲參考。

毫無疑問,全面的、完善的、具有可行性的戰爭計劃是最重要的參考因素。

這個重任,落到了牧浩洋肩上。

騰耀輝完全兌現了承諾,不但沒有干預牧浩洋的戰爭準備工作,還在年初提出,由牧浩洋全權負責對日作戰。

與當年的陸風烈一樣,騰耀輝只負責後方工作,充當牧浩洋的“後勤總管”。

得益於此,牧浩洋在二零三三年七月份,也就是黎平寇出任國家元首後,就開始制訂戰爭計劃。只是在二零三四年六月底之前的一年間,因爲裝備建設工作沒有完全落實,所以僅限於戰略層面。

隨着裝備建設逐步到位,進度在預期之中,牧浩洋纔開始制訂詳細的戰役計劃。

對牧浩洋來說,這算得上是輕車熟路了。

十月份,在黎平寇做出了戰爭決策之後,牧浩洋開始落實各項戰役計劃。

經過兩個月努力,十二月中旬,牧浩洋先向騰耀輝提交了完整的戰爭計劃,然後由騰耀輝提交給黎平寇。

這麼做,主要是尊重騰耀輝。

以當時的情況,牧浩洋完全可以直接把戰爭計劃交給黎平寇。

只是,黎平寇還沒有做出最後決定,或者說開戰的政治時機還沒成熟,因此牧浩洋制訂的戰爭計劃還欠缺最後一個必要條件。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如果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第95章 迎難而上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8章 坦克戰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32章 臨界點第132章 臨界點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54章 自亂陣腳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09章 未來第60章 振作第41章 反擊第40章 突襲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69章 惡仗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6章 重拳出擊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3章 敵後營救第51章 時間點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7章 太空戰第83章 科學寶藏第79章 海灣第31章 接觸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283章 第一步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43章 薄弱環節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0章 希望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6章 轉折點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2章 成果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章 鬥爭第71章 拼盡全力第98章 嚴陣以待第77章 誘餌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7章 不測風雲第62章 開戰在即第35章 聲東擊西第34章 盟友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70章 分道揚鑣第30章 周旋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57章 爭論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8章 雙輸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94章 J-20突擊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93章 兩頭作戰第44章 理想主義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18章 和解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63章 第一站第15章 宣戰第39章 機會第2章 離弦之箭第21章 次優選擇第4章 不留活口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68章 暴風雪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44章 加速追擊第44章 歷史使命
第95章 迎難而上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8章 坦克戰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32章 臨界點第132章 臨界點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54章 自亂陣腳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09章 未來第60章 振作第41章 反擊第40章 突襲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69章 惡仗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6章 重拳出擊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3章 敵後營救第51章 時間點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7章 太空戰第83章 科學寶藏第79章 海灣第31章 接觸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283章 第一步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43章 薄弱環節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0章 希望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6章 轉折點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2章 成果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章 鬥爭第71章 拼盡全力第98章 嚴陣以待第77章 誘餌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7章 不測風雲第62章 開戰在即第35章 聲東擊西第34章 盟友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70章 分道揚鑣第30章 周旋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57章 爭論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8章 雙輸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94章 J-20突擊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93章 兩頭作戰第44章 理想主義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18章 和解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63章 第一站第15章 宣戰第39章 機會第2章 離弦之箭第21章 次優選擇第4章 不留活口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68章 暴風雪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44章 加速追擊第44章 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