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開戰在即

進入二零四五年,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除了第十三集團軍陸續開赴巴基斯坦,第四十二集團軍開始換裝之外,二零四五年第一個月發生的最關鍵的事情就是:“崑崙山”級第三批四艘航母先後服役,並且編入了太平洋艦隊。

牧浩洋擔任總參謀長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海軍的指揮體系。

按照他的編排,東海艦隊與北海艦隊合併爲太平洋艦隊,南海艦隊降級爲區域艦隊,主力戰艦分別抽調給太平洋艦隊與東印度洋艦隊。如此一來,中國海軍只有三支主力艦隊與一支區域艦隊。其中,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部設在那霸,常備兵力爲四支航母戰鬥羣,東印度洋艦隊的母港仍然是浩洋港,常備兵力爲兩支航母戰鬥羣,西印度洋艦隊的母港仍然是瓜達爾港,常備兵力爲兩支航母戰鬥羣,南海區艦隊的母港仍然是榆林港,常備兵力是以“北京”號巡洋艦爲核心的驅護編隊。在作戰使命上,三支主力艦隊都以控制海域爲主,而南海區艦隊則以護航爲主。至於之前由海軍承擔的一些任務,比如護漁、海域巡邏等等,都被牧浩洋丟給了海警。

改編後,最大的變化還是在兵力調配上。

雖然牧浩洋的改革並不徹底,即各個主力艦隊都有常備作戰力量,但是總參謀部與海軍司令部擁有更高調配權,即可以根據作戰需要,隨時從各艦隊抽調作戰艦艇,組成新的特遣艦隊。

事實上,這也正是牧浩洋進行改革的主要目的。

“喜馬拉雅山”號、“喀喇崑崙山”號、“阿爾泰山”號與“大興安嶺”號服役後,海軍多出了四支航母戰鬥羣,而牧浩洋壓根沒有打算把這四支航母戰鬥羣分配給主力艦隊,而是由總參謀部直接指揮的機動部隊。只是按照他的安排,這四艘航母將取代太平洋艦隊“崑崙山”號、“天山”號、“南嶺”號與“武夷山”號,然後由四支早已形成戰鬥力的航母戰鬥羣組成特遣艦隊。

說白了,就是在對印戰爭期間,讓四艘還處於整訓階段的航母戰鬥羣留守太平洋。

嚴格說來,這四支航母戰鬥羣要到二零四六年才能形成戰鬥力,在二零四五年的主要任務就是作戰訓練,讓它們留在太平洋上,也只是做做樣子,讓虎視眈眈的美國海軍不敢輕舉妄動。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四艘超級航母。

以中國海軍在過去幾年裡的表現,特別是在中日戰爭中的表現,誰也不能保證這四支航母戰鬥羣不會有驚人之舉。

經過這番調整,牧浩洋手裡已經有足夠多的兵力了。

當時,算上東印度洋艦隊與西印度洋艦隊的話,中國海軍能夠向印度洋派遣八支航母戰鬥羣。

只是,中國海軍的對手也不弱。

二零四四年初,美國就按照承諾,向印度援助了五艘航母,以及組成五支航母戰鬥羣所需的十艘巡洋艦、二十艘多用途驅逐艦、十五艘遠洋護衛艦與五艘快速戰鬥支援艦,並且幫助印度開工建造了第一艘攻擊核潛艇。除了從美國獲得援助之外,印度還從德國採購了八艘高性能常規潛艇。

進入二零四五年,美國還將向印度交付數十艘戰艦。

在二零四四年,美國海軍還在迪戈加西亞部署了一支航母戰鬥羣,並且常年與印度海軍進行協同訓練,幫助印度海軍提升作戰能力。此外,美國還向印度派遣了一千多名海軍軍事顧問,資助印度培訓了數百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爲了提高印度海軍航空兵的戰鬥力,美軍甚至出動了假想敵部隊,對印度海軍飛行員進行近實戰訓練。可以說,在這一年裡,印度海軍航空兵在訓練中燒掉的燃油就有一百多萬噸,由高強度對抗訓練導致的損失比正常情況高出了好幾倍。

可以說,就算印度海軍沒有達到美國海軍的戰鬥力水準,也差不了多遠。

當然,在印度海軍航空兵中,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飛行員是返回祖國的美籍印度人,有的還是第三代移民。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印度人都是有印度國籍與血緣關係的美國人,在文化、價值觀、處世觀等方面,都更像美國人。要知道,到二零四四年的時候,印度移民已經超過中國移民,成爲美國的第一大亞裔族羣。根據美國聯邦政府公佈的統計數據,到二零四三年底,美籍印度人總數已經突破三千萬,成爲僅次於墨西哥人之外,美國的第二大移民族羣。

當然,美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除了少得可憐的印第安人,其他人都是移民。

從規模上講,印度海軍比中國海軍小得多,但是有足夠的資本打垮中國海軍的兩支印度洋艦隊。

爲此,一月三十日,牧浩洋就下令讓東印度洋艦隊與西印度洋艦隊進行聯合訓練。

四支航母戰鬥羣聚在一起,總比分散成兩支艦隊好得多。

一月三十一日,牧浩洋成立了特遣艦隊,委任章玉廷爲特遣艦隊司令,在特遣艦隊進入印度洋之後,由章玉廷全權指揮戰區內的所有艦隊,即東印度洋艦隊與西印度洋艦隊都由他調遣。

二月一日,牧浩洋親自到機場爲章玉廷送行。

“牧總,還是那件事,什麼時候打,你得給我一個確切的說法。”

“快了。”牧浩洋笑了笑,回答得非常簡潔。

“快了是多久?”

“反正快了。”

“牧總……”章玉廷有點不依不饒,可是又不好把話說得太狠。

“這件事,我們早就談過,是不是?”牧浩洋拍了拍章玉廷的肩膀。雖然章玉廷是標準的海軍將領,沒有在陸戰隊服役,但是他比牧浩洋還高了一截,只是看上去有點清瘦,很有海軍將領的特點。“什麼時候打,我們說了不算,這是上面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只是時刻做好準備,在上面讓我們打的時候,我們就打,而且要打出成績來。其他的事情,我也不能多說,你清楚保密規定。”

“好吧,給我一個大概的時間總成吧?”

牧浩洋笑了笑,沒有開口。

“如果心裡沒有數,我就沒辦法制訂詳細的作戰計劃,也就不知道該讓艦隊去哪,總不能在印度洋裡瞎轉悠吧。”

“你擔心什麼?我給你的都是核動力戰艦,你總不會擔心燃油不夠用吧?”

“可是……”

“就這兩三個月的事。”

章玉廷一愣,說道:“這麼快?”

“四十二軍三月底就能完成換裝工作,老戚安排先西后東,所以不用等到四十二軍完成適應性訓練。”

“你能確定?”

“怎麼,你還不相信我?”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只是……”章玉廷遲疑了一下,說道,“雖然我知道不是你的意思,但是我們都覺得,這次基本上都是戚凱威在做主,你這個總指揮只是掛名而已,根本沒有發揮作用。”

“你們,還有誰?”

“這還用說嗎?”

牧浩洋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別想那麼多了,我自己有分寸。你管好自己的事,不要以爲我把艦隊交給你了,就能安心睡大覺。在收到捷報之前,我肯定會盯着你,不要讓我失望。”

“要不,你跟我一起去。”

“你想得美,我纔沒那個閒情。”牧浩洋又拍了拍章玉廷的肩膀,說道,“好了,時間差不多了,快上飛機吧。”

“行,等我到了再跟你聯繫。”

牧浩洋點了點頭,目送章玉廷搭乘的要員專機升空,纔回到轎車上,吩咐司機直接前往元首府。

到底什麼時候打,確實由元首決定,不過也與牧浩洋的軍事部署有關。

早在二零四四年,中國就開始爲戰爭做準備。

二零四四年六月底,杜小蕾以總理身份訪問印度,正式提出,印度要麼立即歸還侵佔的藏南地區,要麼立即跟中國進行領土糾紛談判,而且中國願意派代表團去新德里,在印度的地盤上進行談判,只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印度必須在談判開始前無條件驅逐所有藏獨流亡份子,並且向中國移交人員名單。

顯然,杜小蕾的這次訪問並不成功。

回國後,杜小蕾立即出臺了針對印度企業與印度在華投資的管制令,並且在全體代表大會上獲得通過。

戰火還沒點燃,經濟戰爭就打響了。

到了當年年底,在中國表明立場,即與印度的糾紛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後,中國的主要盟國與大部分友好國家先後表示支持,巴基斯坦甚至提出,願意與中國一道解決與印度的領土糾紛問題。

緊接着,針對印度的經濟與貿易制裁戰爭全面打響。

事實上,這對印度的影響並不大,因爲到二零四零年,印度的主要貿易伙伴就是美國與歐盟,與中國、以及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並不密切,中國搞的貿易制裁對印度經濟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當然,這足以表明中國的政治立場,即印度不服軟,中國就要舉起大棒了。

這也是促成印度加快軍備建設速度的主要原因。

一月底,杜小蕾再次飛往新德里。

這次,她不是去與印度總理談判。用黃瀚林的話來說,總理是去給印度下達最後通牒。

第62章 戰術反擊第36章 破例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314章 大重建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6章 爭取和平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4章 不留活口第175章 犯糊塗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62章 軍方接觸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35章 全局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90章 總攻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94章 託管第86章 膠着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53章 繼續打第1章 棄武從文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8章 風馳電掣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9章 選將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5章 全面行動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0章 突襲第237章 攻堅戰第43章 試探第190章 主動權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73章 關鍵裝備第6章 定論第10章 重在過程第2章 秘密任務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76章 熱點地區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章 新崗位第8章 經濟賬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47章 前哨第25章 奮起一戰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62章 太陽風暴第61章 戰略打擊第9章 進軍神速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48章 交戰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93章 鋌而走險第96章 高調第41章 孤注一擲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7章 樹梢優勢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168章 上前線第79章 海灣第98章 假戲真做
第62章 戰術反擊第36章 破例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314章 大重建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6章 爭取和平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4章 不留活口第175章 犯糊塗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62章 軍方接觸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35章 全局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90章 總攻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94章 託管第86章 膠着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53章 繼續打第1章 棄武從文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8章 風馳電掣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9章 選將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5章 全面行動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0章 突襲第237章 攻堅戰第43章 試探第190章 主動權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73章 關鍵裝備第6章 定論第10章 重在過程第2章 秘密任務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76章 熱點地區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章 新崗位第8章 經濟賬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47章 前哨第25章 奮起一戰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62章 太陽風暴第61章 戰略打擊第9章 進軍神速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48章 交戰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93章 鋌而走險第96章 高調第41章 孤注一擲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7章 樹梢優勢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168章 上前線第79章 海灣第98章 假戲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