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決戰之前

以色列國防軍沿二號公路線展開,等於把大半個西奈半島拱手讓給了埃及軍隊。

打到這個地步,以色列國防軍也別無選擇,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決戰上,一舉擊潰突入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

天亮前,十個以軍旅先後從迪莫納與哈萊瓦出發,向埃拉特港進軍。

以色列國防軍的部署與意圖都很明顯:把埃及軍隊擋在二號公路南面,圍繞着從第五站通往埃拉特的四號公路決戰。

在這個區域內,以色列國防軍擁有較爲明顯的優勢。

首先,四號公路南面是提赫高原,埃及軍隊只有在攻佔了塞邁德之後才能東進,進攻埃拉特,或者轉向南下,到達努韋巴後,沿亞喀巴灣西岸北上攻打埃拉特,不然只能從奈赫勒北上,突破以軍在二號公路線上的防線,在以軍選擇的戰場上決戰,因此以軍能在奈赫勒與塞邁德阻擊埃軍。

其次,四號公路的情況比二號公路糟糕得多,通行能力非常有限,埃及軍隊很難沿着四號公路展開。如果埃軍強行向東推進,除了將在奈赫勒與塞邁德遭到阻擊之外,就算能夠到達埃拉特,也是強弩之末。在後勤保障困難的情況下,埃軍別說攻佔埃拉特,能否穩住戰線都是個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是攻打以色列本土最爲遙遠的線路。即便埃及軍隊攻佔了埃拉特,離以色列本土核心地區也非常遙遠,而且只有兩條公路線北上,沒有鐵路線,後繼進攻將遇到很多麻煩。就算埃及軍隊能夠打通海上航運,不再通過西奈半島的公路運送物資,也無法解決後勤保障問題。

綜合這幾點,以色列國防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埃及軍隊肯定會在埃拉特之前北上。

說得簡單一些,埃及軍隊不會去埃拉特,而會在奈赫勒轉向北上,突破以色列國防軍在二號公路線上的防線,然後沿二號公路線向蓋濟奧特推進,再攻打貝爾謝巴,奪取至關重要的鐵路樞紐中心。

爲了迫使埃軍在奈赫勒北上,以色列國防軍必須奪取塞邁德,而且守住這座重鎮。

對埃及軍隊來說,也得奪取塞邁德,因爲即便北上與以軍決戰,也要奪取塞邁德,確保側翼安全。

天亮後,埃軍與以軍再次展開“行軍大戰”。

這次,以軍先行一步,兩個裝甲旅從埃拉特出發,以最快速度向塞邁德挺進,另外一個裝甲旅沿着三號公路南下,急速向奈赫勒挺進。埃軍出發的時間稍微晚了一些,擔任突擊任務的是第三集團軍的第三裝甲師。

顯然,優勢在以色列國防軍手裡。

埃及軍隊要想到達塞邁德,首先得佔領奈赫勒,而在這裡很有可能遭到以軍阻擊。更重要的是,第三集團軍還在強渡蘇伊士運河,在二十四日清晨,只有兩個師到達對岸,第三裝甲師在二十三日還進行了數百公里的急行軍,因此在行軍速度上,肯定比不上以軍,作戰狀態也不怎麼樣。

從偵察機提供的戰場信息也看得出來,以軍的行軍速度快得多。

要知道,從埃拉特出發的兩個以軍裝甲旅是預備隊,狀態比埃軍好得多,也沒有後勤保障之憂。

針對這一情況,戚凱威沒有抱多大希望。

在第三裝甲師出發後,戚凱威對埃軍的部署做出調整,第一集團軍繼續南下前往蘇伊士城,第二集團軍派遣兩個師加強第五站的防禦部署,其他部隊則沿運河西岸展開,防止以軍發起反擊。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最需要提防的就是以軍打過蘇伊士運河。

只要以軍指揮官稍微冷靜一點,就能發現一個關鍵問題,即在西奈半島作戰,埃軍有後勤補給上的優勢,如果無法消除這個優勢,以軍不但難以取勝,還很有可能使西奈半島上的戰鬥演變成持久消耗戰。消除這個優勢的最佳辦法就是打過蘇伊士運河,用一次決定性的快速突擊端掉埃軍的後勤保障基地,像打擊敘利亞軍隊那樣,使埃及軍隊喪失突擊能力,根本不與埃及軍隊正面決戰。

達到這個目的,根本動用不了多少兵力。

如果西奈半島的以軍能夠達到巴拉姆少將指揮的那三個旅的戰鬥力,最多隻需要投入五個旅,就能在運河西岸打一場快速戰術突擊,在埃及軍隊做出反應之前,取得至關重要的勝利。

果真如此,埃及軍隊的處境將非常兇險。

要知道,埃及陸軍的三個主力集團軍全部靠前部署,留在後方的不是預備役部隊,就是後勤保障部隊,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也就是說,在戚凱威的部署下,埃及軍隊的後方防線非常空虛。

雖然直到戰爭結束,以色列國防軍都沒打過蘇伊士運河,但是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當時確實存在這種風險。按照比較可靠的說法,在二十三日夜間,以色列國防軍就獲得了美國提供的情報,得知埃及軍隊後方空虛,而且大批作戰物資囤積在運河西岸,以色列總參謀部也制訂了類似的突擊計劃,準備在二十四日夜間在塞得港方向發起突擊,然後沿着運河西岸向南突擊,從蘇伊士城再次渡過運河,返回西奈半島,整個突擊行動將在一天之內結束,而埃及陸軍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結果在二十三日下午,美國當局發出警告,迫使以色列國防軍放棄了這個作戰計劃。雖然沒人知道美國爲什麼要警告以色列,但是以當時的情況,很有可能與中國有關。說得簡單一些,如果以色列國防軍打過蘇伊士運河,中國很有可能出手干預。

可惜的是,戚凱威在二十三日上午,根本不可能做出以軍不會渡過運河的判斷。

結果就是,他不得不讓第二集團軍沿運河設置防線,等於把埃及陸軍三分之一的主力部隊放在了後方。

在只有兩個集團軍的情況下,戚凱威很難在兩個方向上發起突擊。

他的選擇是:把重點放在舍特,集中優勢兵力控制半島南部地區,然後再集中優勢兵力與以軍決戰。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戚凱威手裡有足夠多的兵力,肯定不會這麼打。

最有效的戰術應該是兩路突破,即在第三集團軍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的情況下,讓第一集團軍在第五站集中,打開第二個突破口,對以軍防線側翼構成威脅,迫使以軍在右側留下足夠多的兵力,達到分散以軍的目的,然後再由第三集團軍向北突擊,殲滅分散部署在二號公路上的以軍。

達到這個目的後,以軍戰敗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戚凱威沒有采取如此大膽的戰術,主要還是與埃軍的素質有關。

從兵力上講,第三集團軍相當於十五個以軍旅,第一集團軍則相當於二十個以軍旅。雖然以軍在西奈半島上的總兵力多達八十個旅,但是步兵旅與裝甲旅只有四十個,而且還得守衛漫長的戰線,能夠用於作戰的不會超過二十個。因此從兵力對比上看,大概是二比一的態勢,埃及軍隊擁有較爲明顯的優勢。

問題是,兵力優勢說明不了問題。

別說戚凱威,連埃及將領都沒有多少信心,或者說都認爲素質遠不如以軍。

可以想像,即將打響的決戰將在廣袤的沙漠中進行,將以運動戰爲主,因此軍隊官兵的素質、特別是基層官兵的素質至關重要。毫無疑問,這正是埃及軍隊的頑症。別的不說,以色列國防軍中,基層軍官都是來自正規軍校,大部分服役五年以上,士兵中軍士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擁有大學學歷,而埃及軍隊中,基層官兵中,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還不到百分之四十。

戚凱威的這個部署,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兩個集團軍集中在一個渡口上過河,很難迅速展開。

如果主力部隊集中在一起,恐怕後果很難想像。

別的不說,只要以色列國防軍緩過氣來,肯定會猛攻舍特,壓縮埃軍的活動空間,讓埃軍難以形成有效的突擊力量。拖得了幾天,等到埃軍的氣勢減弱,以色列國防軍將一鼓作氣的把埃軍趕回運河西岸。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因爲鼓舞埃軍士氣的正是勝利的希望。

沒有了勝利的希望,其他的說什麼都沒用。

說得簡單一點,埃軍是一支擅長打順風仗的部隊,如果遇到挫折,很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

相反,以軍則非常擅長在逆境中作戰。

可以說,戚凱威的這個認識非常準確,真正希望速勝的不是以軍,而是埃軍。只有迅速取得勝利,纔有望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結束大規模戰爭。至於是否能夠擊敗以色列,根本不是戚凱威考慮的問題。

爲此,戚凱威不得不在第五站附近留下重兵,擺出突擊架勢。

當時,在第五站除了第二集團軍的一個師之外,還有第三集團軍的第十四步兵師,以及第一集團軍的一個獨立裝甲旅,運河對岸則集結了埃及預備役部隊的三個步兵師,兩個炮兵旅與一個獨立裝甲旅。

按照戚凱威的部署,如果以軍南下圍攻舍特,就從第五站發起戰術突擊。

當然,這些部署的最終目的,都是迫使以色列國防軍在戚凱威選擇的戰場上決戰,而不是在以軍選擇的戰場上決戰。。.。

更多到,

第41章 進退兩難第79章 盲目猜測第52章 預料成真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54章 準備反擊第6章 軍事化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295章 遺蹟第319章 反思第42章 四個小時第79章 撲火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9章 選將第87章 積極爭取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2章 新崗位第192章 選擇權第2章 離弦之箭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43章 傳奇人物第46章 預料之外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49章 果斷反擊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01章 反擊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59章 起始點第55章 兩強相爭第53章 繼續打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14章 向前看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22章 橫掃全球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7章 太空戰第18章 圍捕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44章 加速追擊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43章 門檻第4章 不留活口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4章 艦隊出港第26章 理由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49章 疑點重重第17章 緊急出動第50章 大漠揚威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35章 全局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6章 急轉直下第319章 反思第73章 捆綁政策第64章 三管齊下第78章 中國化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3章 全權顧問第46章 決策點第63章 誤打誤撞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67章 預見性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24章 變數第81章 前沿科技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11章 大包抄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7章 經貿競爭第4章 艦隊出港第89章 輪番轟炸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31章 風捲殘雲第259章 遺贈第303章 幸運兒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41章 順藤摸瓜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88章 奢望第26章 戰爭宣言
第41章 進退兩難第79章 盲目猜測第52章 預料成真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54章 準備反擊第6章 軍事化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295章 遺蹟第319章 反思第42章 四個小時第79章 撲火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9章 選將第87章 積極爭取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2章 新崗位第192章 選擇權第2章 離弦之箭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43章 傳奇人物第46章 預料之外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49章 果斷反擊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01章 反擊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59章 起始點第55章 兩強相爭第53章 繼續打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14章 向前看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22章 橫掃全球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7章 太空戰第18章 圍捕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44章 加速追擊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43章 門檻第4章 不留活口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4章 艦隊出港第26章 理由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49章 疑點重重第17章 緊急出動第50章 大漠揚威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35章 全局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6章 急轉直下第319章 反思第73章 捆綁政策第64章 三管齊下第78章 中國化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3章 全權顧問第46章 決策點第63章 誤打誤撞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67章 預見性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24章 變數第81章 前沿科技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11章 大包抄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7章 經貿競爭第4章 艦隊出港第89章 輪番轟炸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31章 風捲殘雲第259章 遺贈第303章 幸運兒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41章 順藤摸瓜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88章 奢望第26章 戰爭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