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硬骨頭

戰爭是最難以預測的力量對抗,因此指揮戰爭的首要原則就是因地制宜,簡單概括起來就兩句話,一是“知己知彼”,二是“天時地利人和”。對任何軍隊來說,這都是通往勝利的不二法門。

在這場戰爭中,也是志願軍要想以弱克強,必須嚴格遵守戰爭的基本原則。

黃峙博非常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在制訂戰役計劃的時候,黃峙博幾乎把所有工作交給了參謀,唯獨在選擇主攻方向的時候親自操刀。

當時,對黃峙博的選擇持異議的人不在少數。

反對聲,主要來自陸軍主力集團軍的指揮官,特別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中高級軍官。

在他們看來,第三十九集團軍是貨真價實的重裝集團軍,在兵力規模上相當於兩個美國陸軍師,超過了中國陸軍的所有野戰集團軍,不但擁有全軍唯一的坦克師,還有一個裝甲師與一個機械化步兵師,是中國陸軍中唯一擁有三個滿員甲級主力師的集團軍,此外還有兩個獨立裝甲旅與一個獨立炮兵旅。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只有在合適的戰場上才能發揮出來,而朝鮮西部平原就是最合適的戰場。

受此影響,第三十九集團軍一直堅持在西線開打,重點打擊美軍的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即便不能做到全殲兩個美軍師,也有希望殲滅其中一個。如果能夠得到支持,比如讓第六十五集團軍協同作戰,也不是沒有希望全殲兩個美軍師。

顯然,這是“大陸軍主義”產生的典型作戰思想。

在這些陸軍官兵眼裡,似乎只要有足夠強大的裝甲力量,有沒有空中掩護都一樣,強大的陸軍能解決一切問題。

嚴格說來,也不能完全怪責“大陸軍主義”。

早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海灣戰爭之後,中隊從上到下就認識到,戰爭主角已經是空中力量,再強大的陸軍在戰爭中,也只是地面佔領者,而不是戰爭主導者。沒有強大的空中力量,陸軍絕對會一敗塗地。

這個深刻的認識,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動了中隊的現代化改革。

在隨後的幾年之內,中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進行改革開放後的第二次大規模裁員之外,還相繼從俄羅斯引進了包括Su27SK、Su30MKK戰鬥機、S300、“道爾M1”防空系統、“現代”級驅逐艦與636型潛艇在內的衆多現代化武器裝備,並且先後完成了J11、J10戰鬥機、KJ2000、KJ200預警機、052驅逐艦與039型潛艇等國產武器裝備的研製與生產工作,在短短十多年內,把中隊的現代化程度一舉提升了三十年,完成了跨代式飛躍。

在陸軍主導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陸軍的支持,肯定不會有這樣的軍事改革成果。

事實上,正是陸軍在積極推動軍事改革。只是在堅持本土防禦戰略的情況下,陸軍仍然是絕對主力,空軍、海軍與二炮只是對陸軍的有力補充,而不是像崇拜進攻戰略的美軍那樣取代陸軍。

志願軍地面部隊在這個時候跟黃峙博唱反調,歸根結底還是與黃峙博本人有關。

打了一個多月,空軍與海軍出夠了風頭,連沒有正式參戰的二炮都派遣技術官兵,在二線戰場上做出了突出貢獻,唯獨只有陸軍、特別是正規部隊,一直沒有獲得上場機會,還被黃峙博一再推遲入朝時間。

顯然,陸軍官兵非常不滿。

因爲不敢直接頂撞黃峙博,所以只能在別的地方發泄,比如在策劃戰役行動時,通過合理方式表達不滿情緒。

可惜的是,黃峙博不是那種“通情達理”的司令官。

在做出決定後,別說作戰部隊的軍官,連司令部的參謀也無法影響他。

黃峙博選擇在東線開打,而且以咸興爲主要突擊方向,除了猛擊聯軍防禦最薄弱的蜂腰部之外,就是蓋馬高原更利於大部隊隱蔽。

第一次地面戰役的成敗不在於投入多少兵力,也不在於消滅多少敵人,而是能否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即在聯軍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起進攻,迅速取得突破,從而一舉扭轉戰場態勢,讓聯軍不得不按照志願軍的節奏打。

只要掌握了主動權,接下來怎麼打,都不是問題。

從理論上講,黃峙博充分利用了“地利”。

戰鬥開始後,黃峙博的選擇立即得到證明。

雖然在蓋馬高原上發起突擊,三個主力集團軍的裝甲部隊都難以發揮作用,崎嶇的道路讓很多主戰裝備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不得不把工程兵頂到前面,一邊修覆被聯軍炸斷的橋樑與坍塌的隧道,一邊向前推進,從而導致進攻速度還不到每小時五公里,但是突然出現的主力野戰部隊立即摧毀了聯軍的抵抗意志,使得戰鬥變得簡單化,也使得志願軍用最小的代價突破了聯軍的外圍防線。

在攻打新上裡的戰鬥中,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一個裝甲營在第一場遭遇戰中就摧毀了第二陸戰師的十一輛主戰坦克與八輛裝甲戰車,隨後在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的配合下,僅用一個小時就殲滅了盤踞在村鎮裡的三百多名美軍。戰鬥結束的時候,進攻方只損失了三輛坦克,其中兩輛還能修復,陣亡官兵十七人。

這就是突然襲擊的好處。

雖然並非所有戰鬥都如此輕鬆,比如在新興鎮南面,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一個裝甲營就遇到了美軍陸戰隊非常頑強的抵抗,四輛依託坡地隱蔽的M1A2在五分鐘之內,幹掉了衝在最前面的七輛99改,還差點打中營長的座車,迫使進攻方不得不停下來。在隨後的半個小時裡,這四輛美軍坦克又摧毀了三輛99改與五輛運送步兵的裝甲戰車。如果不是野戰炮兵跟隨推進,一個炮兵連的八輛04式自行榴彈炮迅速投入戰鬥,用密集的彈幕幹掉了藏在山脊線後面的美軍坦克,恐怕進攻方還會付出更多的代價,而且不大可能按照計劃及時突破聯軍的外圍反響。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聯軍的抵抗都非常微弱,哪怕守在戰線上的是精銳的美軍陸戰隊,而不是韓隊。

志願軍的地面進攻算不上勢如破竹,卻足夠犀利。

進攻開始兩個小時之後,一路衝在前面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就到達了五老鎮外面。

這裡是通往咸興的必經之路,也是志願軍攻打咸興之前必須啃下的第一塊硬骨頭。

從咸興北上,只有一條公路與一條鐵路,到了五老鎮之後,公路與鐵路才分別通往位於蓋馬高原腹地的赴戰湖與狼林湖,因此要想從北面攻打咸興,不管從哪個方向推進,都得佔領五老。

五老如此重要,聯軍自然不會掉以輕心。

第二陸戰師到達之後,首先就向五老派遣了一個陸戰旅,替換下韓軍地面部隊,隨後花了數天時間,鞏固五老周圍的防禦陣地。

這些極富預見性的準備工作,爲聯軍爭取到了時間,也給志願軍製造了麻煩。

前兩輪進攻,兩個裝甲營先後上陣,結果都碰了個頭破血流,至少在美軍陣地前丟下了二十七輛主戰坦克與十八輛裝甲戰車。

讓志願軍前線指揮官咬牙切齒的是,美軍陸戰隊的主戰武器不是坦克,也不是性能先進的反坦克導彈,而是幾門一零五榴彈炮!

當時,五老已經遭到電磁打擊,聯軍的先進作戰裝備全部癱瘓。

能夠正常使用的,只有韓軍撤走時留下的六門M119型牽引式榴彈炮。

雖然要想讓這些榴彈炮發揮威力,也少不了電子設備,但是沒有電子設備,仍然能夠向數百米外的目標開火。

依靠較爲完善的防禦工事,美軍充分利用了這幾門榴彈炮。

只要距離足夠近,榴彈炮的威力不比反坦克炮差,沒有任何一種坦克能夠承受住一零五榴彈的正面轟擊。

榴彈打不穿坦克的裝甲,卻能震傷、甚至震死裡面的坦克手。

對付裝甲戰車,更是不在話下。

進攻受阻,第三十九集團軍不得不調整部署,讓跟上來的主力部隊發起進攻。只是要想幹掉一個抱團死守的陸戰旅,肯定需要很多時間。

打到這個時候,第二輪空降行動也開始了。

雖然第十五空降軍有不少空降戰車,第43空降師就有一個加強裝甲營,配備了四十多輛空降戰車,其他營也有數量不等的裝甲戰車,但是爲了運送更多的傘兵,第二輪空投中只有十架“伊爾76MD”運送空降戰車,其他運輸機全部搭載傘兵,其中包括第44空降師的三個傘兵營。

按照戚凱威制訂的計劃,在第二輪空投之後,將不再投送作戰人員。

第三次空投,主要投放作戰物資,包括傘兵作戰必須用到的武器彈藥,特別是用來對付坦克的反裝甲武器。如果有時間進行第四次空投,仍然得投放作戰物資,因爲誰也不知道一個半空降師在七天的戰鬥中要消耗多少彈藥。對於深入敵後的傘兵來說,彈藥比任何物資都重要。

打到這個時候,皮特上校收到了CIA提供的情報,終於肯定志願軍已經發起進攻,而且主攻咸興,並且在定坪附近進行了空降作戰。

志願軍的戰役意圖,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215章 光復第268章 光速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59章 遺贈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39章 救援行動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321章 起源第62章 開戰在即第54章 最後衝刺第83章 試探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19章 主動攻擊第43章 根源第85章 矛盾爆發第7章 機關算盡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73章 共同化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7章 經貿競爭第97章 長遠考慮第6章 幽靈墜落第35章 聲東擊西第5章 軍事冒險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章 新崗位第19章 核戰爭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56章 創新之舉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33章 蠶食第15章 受害者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92章 突擊失敗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8章 左右逢源第33章 拉幫結派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90章 一網打盡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35章 導火索第61章 戰略禁運第34章 空軍出擊第236章 消耗戰第27章 地面戰爭第69章 休假第7章 鋼鐵鯊魚第170章 崩潰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1章 精密計劃第17章 地區戰爭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27章 改進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81章 同盟集團第92章 突擊失敗第266章 門檻第116章 敗不餒第30章 小事化大第60章 集體智慧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52章 突擊開始第7章 直覺第3章 大國實力第33章 拉幫結派第287章 警鐘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27章 改進第46章 全速北上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25章 鶴蚌相爭
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215章 光復第268章 光速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59章 遺贈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39章 救援行動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321章 起源第62章 開戰在即第54章 最後衝刺第83章 試探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19章 主動攻擊第43章 根源第85章 矛盾爆發第7章 機關算盡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73章 共同化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7章 經貿競爭第97章 長遠考慮第6章 幽靈墜落第35章 聲東擊西第5章 軍事冒險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章 新崗位第19章 核戰爭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56章 創新之舉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33章 蠶食第15章 受害者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92章 突擊失敗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8章 左右逢源第33章 拉幫結派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90章 一網打盡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35章 導火索第61章 戰略禁運第34章 空軍出擊第236章 消耗戰第27章 地面戰爭第69章 休假第7章 鋼鐵鯊魚第170章 崩潰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1章 精密計劃第17章 地區戰爭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27章 改進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81章 同盟集團第92章 突擊失敗第266章 門檻第116章 敗不餒第30章 小事化大第60章 集體智慧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52章 突擊開始第7章 直覺第3章 大國實力第33章 拉幫結派第287章 警鐘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27章 改進第46章 全速北上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25章 鶴蚌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