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變數

“黃總,這個命題太大了,而且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

“幾年之後吧,從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的時候算起,十年之後。”

“這……”

“不用急,想清楚了再回答。”

沉思了好一陣,牧浩洋才說道:“幾年之後,我們在朝鮮戰爭中獲得的優勢肯定會蕩然無存,美國有足夠的技術實力與財力獲得全面的電磁對抗能力,而我們在短短几年之內很難在電磁技術領域獲得與美國對抗的基礎實力,所以要想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勝,我們除了繼續加大在電磁領域的投入之外,還得探詢更加可靠、更加持久的電磁對抗方式,抵消美軍在信息領域的優勢。”

“這麼簡單?”

“這是我的基本認識,具體實施的話,會遇到很多麻煩。”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你說得沒錯,那麼你現在應該知道,我們爲什麼要在錢教授的項目上花那麼多錢了吧。”

“這……”

“那麼,你覺得,錢仲泰什麼時候能夠取得突破?”

牧浩洋犯難了,畢竟這是純技術問題。

陸雯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道:“黃總,牧中校只負責項目經費管理,對項目的具體情況還不大瞭解。”

“是嗎?”黃峙博把目光轉向了陸雯。

“技術上的突破,不是通過累計金錢就能產生的,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而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陸工,我也一樣。”黃峙博笑了笑,說道,“對我們來說,時間同樣寶貴,而且在我看來,如果不能爲之所用,那麼再先進的技術也可以放一放。現在我們就需要一種可靠的軍事技術來鞏固我們在電磁領域的優勢,而我得到的答覆卻是完全否定的,所以我得在長遠與短期之間做出取捨。”

“黃總,我們……”

“我知道,你們已經盡力了,而且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陸雯暗自嘆了口氣,看樣子她早就習慣了與黃峙博對話。

“你們也看到了,戰爭即將爆發,而我們已經沒有優勢。”黃峙博稍微停頓了一下,對牧浩洋說道,“中校,在你返回物理實驗中心之前,我會親自把晉升令交到你手上,但是你得做好一件事。”

“什麼事?”

“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儘快給我一個明確答覆,錢仲泰他們搞的研究,到底能不能用在可能即將爆發的戰爭之中。”

“這……”

“你大概有一週時間,也許是五天。具體情況我也無法肯定,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我會給你打電話,讓你提交評估報告。”

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我今天就回去。”

“沒問題,我幫你安排專機。”

“我也回去。”陸雯趕緊說道,“牧中校才加入科研工作,對很多技術上的東西還不過了解。”

“行,還有什麼要求嗎?”

兩人沒有提出別的要求,畢竟這不是可以商量的事情。

黃峙博也很爽快,當場就簽署了牧浩洋的晉升令,然後讓秘書拿到人事處備案。至於上校的軍服與肩章,將直接送到飛機上。

處理這件事的時候,陸風烈打來了電話。

牧浩洋與陸雯沒有羅嗦,趕緊跟黃峙博告辭,免得耽擱副總參謀長的寶貴時間。

兩人趕往機場的時候,黃峙博也去了元首府。

因爲正在召開政府高層會議,所以他沒有立即見到傅秀波,而是被專門趕出來的陸風烈擋在了外面。

“到底是怎麼回事?”

“現在還不大清楚,但是有證據表明……”黃峙博關上茶廳的門,才說道,“事發的時候,附近海域有一艘身份不明的潛艇,而且在離事發海域大約兩百公里處,有一架美軍的戰略電子偵察機。”

“這能說明什麼?”

“干擾我軍潛艇通信的,就是那架電子戰機,而且收到一個潛艇發出的信號後,這架飛機就返回了嘉手納空軍基地。”

陸風烈立即鎖緊了眉頭。

“二部正在想辦法,也許能夠確認那艘潛艇的身份。”

“你的判斷呢?”

“這件事不簡單。”

“肯定不簡單,而且得儘快做出判斷。”陸風烈長出一口氣,說道,“元首已經在高層會議上提出採取軍事行動,而且得到了黎平寇等人的支持。再過幾個小時,恐怕就要做出決定了。”

“所以我趕緊給你打了電話。”

“你的意思是……”

“如果有可能,得終止高層會議,搞清了情況,再做決定。”

陸風烈點了點頭,說道:“我去想辦法,你在這裡等着,哪裡也不要去,等下我派人過來叫你。”

黃峙博沒多羅嗦,他也確實不打算去別的地方。

陸風烈回到會議室的時候,關於到底要不要通過軍事行動解決東海爭端,並且一併解決臺海問題的討論還在進行。

會議上,九名高層領導分成了三個集團。

傅秀波、黎平寇、以及兩年前調到中央,擔任政法委主任的黃瀚林持贊成態度,以文廷貴爲代表的三名領導人沒有表態,而以同樣是兩年前調到中央,擔任國家副元首的易援朝爲首的三名領導人則明確表示反對。

討論進行得很激烈,或者說爭論得很激烈。

爭論主要集中在三點上,一是時機、二是實力、三是長遠影響。

時機上,最大的分歧就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四年後,周邊與國際形勢是否對中國用軍事手段解決東海爭端有利,特別是在這場衝突中,美國會不會幫助日本,甚至直接出兵參戰。

得直接一點,就是美國有沒有能力與動機,介入東海與臺海衝突。

顯然,傅秀波持否定觀點,即美國不會介入。與之相對的,易援朝卻認爲美國會以參戰的方式介入。

當然,這只是一個基本問題。

實力上,最大的分歧是現在的中國軍隊,有沒有能力打贏一場以海空爲主,甚至有可能完全侷限在海洋上的戰爭。

到底,就是強大的陸軍沒了用武之地,海軍與空軍能否擊敗敵人。

顯然,傅秀波的態度很樂觀,而易援朝等人卻沒有這麼樂觀。原因很簡單,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空軍的表現並不突出,還遭受了非常慘重的損失,海軍的表現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只是,這是軍事問題,軍方的觀點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最關鍵的,還是長遠影響。

可以說,這也正是文廷貴等領導人不肯表明態度的原因。

雖然第二次朝鮮戰爭才結束四年,但是長遠影響已經體現出來。用文廷貴的話來說,中國在國際社會上變得更加孤立,即便依靠經濟貿易往來與衆多國家維持着良好關係,但是在政治、外交、文化、軍事等領域,中國受到的排擠與猜忌越來越大,導致在一些重大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大幅度降低。

比如,在阿富汗的重建問題上,中國連幾個中亞小國都比不上。

按照文廷貴的觀點,如果戰爭會讓中國遭到孤立,那麼戰爭就不能帶來戰略利益,反而會使國家的處境變得愈發艱難。

問題是,東海衝突能夠改善中國的處境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即不管中國是否取勝,都會在國際社會上變得更加孤立,甚至會被完全排擠出全球大家庭。

要想直接駁倒文廷貴的觀點,顯然不大可能。

爭論中,傅秀波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即現在的全球格局是否有利於中國的長遠發展。

必須承認,傅秀波是一個能力出衆的雄辯家。

他的這個新觀點,從根本上動搖了文廷貴的論點。如果現在的全球格局不利於中國的長遠發展,那麼中國就沒有必要充當世界局勢的維護者,甚至沒有理由融入國際大環境,而應該選擇更加有利的發展方式。

只是,什麼纔是對中國更加有利的發展方式?

此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建立起更加有利的發展方式?

文廷貴沒有輕易放過這兩個問題,而且藉此展開話題,在國家的發展方式上,與傅秀波進行了非常深入的辯論。

陸風烈進來的時候,正在討論這個問題。

等文廷貴說完,陸風烈才走到傅秀波旁邊,在元首耳邊低語了一番。

傅秀波的神色沒有任何變化,只是點了點頭,讓陸風烈回到位置上。

“各位,我們已經在這些問題上討論了好幾個小時,不管大家的觀點如何,總不能一直爭辯下去吧。”傅秀波笑了笑,說道,“時間不早了,我安排了幾樣小菜。吃了晚飯,我們再接着討論。”

這才什麼時候,就要吃晚飯了?

只是,大家都沒有吃午飯,肚皮餓了是事實。

秘書進來收拾會場的時候,傅秀波對黎平寇與黃瀚林吩咐了一番,讓他們去招待其他領導人,然後叫上陸風烈去了書房。

見此情形,其他領導人都知道,肯定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然傅秀波不會突然休會。

只是,在元首府裡,根本探聽不到消息。

隨便吃了點東西后,傅秀波讓秘書去把黃峙博叫了過來。爲了不被其他人看到,還特別叮囑秘書,帶黃峙博從後花園繞過來。

趁此機會,陸風烈也吃了點東西。

作爲半退休的總參謀長,陸風烈很少在重要會議上發表觀點。如果不是傅秀波挽留,他早在兩年前就告老還鄉了。

第166章 硬骨頭第91章 再接再厲第81章 同盟集團第19章 核戰爭第41章 反擊第80章 援助第79章 盲目猜測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1章 護身符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90章 一網打盡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2章 絕命之行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22章 拖後腿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76章 硬碰硬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62章 暗涌滾滾第95章 迎難而上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70章 忙裡偷閒第41章 進退兩難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19章 做徹底第132章 臨界點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22章 大決戰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24章 重大發現第54章 生於憂患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9章 選將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2章 針鋒相對第34章 矯枉過正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47章 證據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7章 決戰之前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28章 導火索第18章 戰爭推手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84章 青出於藍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5章 夜空魅影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24章 重大發現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26章 轉折點第87章 接敵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44章 防空火網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45章 補欠賬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92章 怎麼打第71章 再上戰場第96章 迴歸正位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8章 風馳電掣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章 極限第307章 壁壘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5章 軍事冒險第37章 回國第47章 前哨第132章 機會
第166章 硬骨頭第91章 再接再厲第81章 同盟集團第19章 核戰爭第41章 反擊第80章 援助第79章 盲目猜測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1章 護身符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90章 一網打盡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2章 絕命之行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22章 拖後腿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76章 硬碰硬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62章 暗涌滾滾第95章 迎難而上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70章 忙裡偷閒第41章 進退兩難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19章 做徹底第132章 臨界點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22章 大決戰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24章 重大發現第54章 生於憂患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9章 選將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2章 針鋒相對第34章 矯枉過正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47章 證據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7章 決戰之前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28章 導火索第18章 戰爭推手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84章 青出於藍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5章 夜空魅影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24章 重大發現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26章 轉折點第87章 接敵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44章 防空火網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45章 補欠賬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92章 怎麼打第71章 再上戰場第96章 迴歸正位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8章 風馳電掣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章 極限第307章 壁壘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5章 軍事冒險第37章 回國第47章 前哨第132章 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