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全力招架

這場戰鬥,中國空軍與海航也打得非常艱難。

早在六月二日,空軍與海航的戰鬥機飛行員就反映,F22A的敏捷性大爲提高,與五月二十九日的戰鬥有很大的區別。二部提供的情報證明了這一點,即美國出售給日本的是最新式的F22A,機動性能比戰前出售給日本的F22A提高了很多。正是如此,在六月二日的戰鬥中,空軍與海航的戰損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當然,這不僅僅與戰鬥機的性能有關。

在六月二日的戰鬥結束後,東海艦隊就撈了幾名美國飛行員。

顯然,F22A的飛行員中,以美軍爲主。更重要的是,這些飛行員大都參加過第二次朝鮮戰爭,即便只有少數參加過空戰,也比日本飛行員優秀得多,有更多的實戰經驗,也更加熟悉F22A。

在格鬥空戰中,別說空軍的J11B與J10A,連海航的J11C與J10C都很難招架。

對空軍與海航來說,唯一的優勢就是在電磁戰環境下,前出的東海艦隊能夠頂替預警機指揮空戰。

即便如此,爲了對付四十八架F22A,空軍投入了七十二架戰鬥機,還沒佔到便宜。

楊禹方沒有在這個時候要求空軍增派防空戰鬥機,而是讓空軍與海航把緊急升空的戰鬥機部署在釣魚島西面。

日本空中自衛隊出動四十八架F22A,絕對不是爲了一場毫無意義的空戰。

在F22A機羣后方,肯定還有大批攜帶反艦導彈的F16CD正在逼近。

爲此,在留下足夠多的防空戰鬥機後,楊禹方給海航下達了一道命令,即讓一直在東海北部巡邏的KJ200前出兩百公里,把探測區域延伸到沖繩島西面,確保能夠發現超低空突防的攻擊機羣。

這個安排,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二點四十五分,這架KJ200就發現了F16CD機羣,只是距離太遠,而且日本機羣的飛行高度不足一百米,只能斷定機羣規模在三十架以上。

這就是全部嗎?

楊禹方肯定不相信,因爲日本空中自衛隊至少有一百八十架F16CD,還沒有包括那些同樣具備對海打擊能力的F2。

當然,即便只有三十多架,楊禹方也不敢怠慢。

在他着手組織防空攔截時,空軍送來關鍵情報,第二批F22A升空,規模不大,只有一箇中隊。

空戰還在進行,而且日本空中自衛隊沒有吃虧,有必要增派戰鬥機嗎?

再說了,F16CD機羣剛剛飛過大隅海峽,離東海艦隊還有幾百公里,最快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到達。

顯然,沒有必要立即投入更多的戰鬥機奪取制空權。

只有一個解釋,即這些F22A不是制空戰鬥機,而是戰術偵察機,爲攻擊機羣蒐集戰術情報。

雖然當時東海艦隊附近有不少F22A,但是這些戰鬥機在逼近之前,都遭遇了防空戰鬥機,沒法執行偵察任務。更重要的是,在KJ2000的掩護下,東海艦隊裡的戰艦沒有使用防空雷達,而是用被動探測手段,比如紅外探測設備監視周圍空域,也就沒有發出可以被探測到的電磁波。在指引戰鬥機作戰時,戰艦使用的是戰術通信頻道,加上電磁武器產生的嚴重干擾,幾百公里外的日本電子偵察機很難鎖定東海艦隊。此外,僅僅依靠電磁信號,無法完全確定目標性質。

只要中國海軍願意,完全可以把驅逐艦上的雷達與電臺裝到貨輪上。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日本空中自衛隊必須獲取最確切的戰術情報,而且只有偵察機能夠提供這樣的情報。

偵察機升空,意味着攻擊機羣即將到來。

只是,攔截偵察機並不容易。

發現F22A偵察機的不是KJ2000預警機,而是兩架在空戰中幹掉了對手,逼近到沖繩附近的J10A。因爲耗光了彈藥,這兩架戰鬥機將提前返航。按照空軍的安排,所有戰鬥機在返航之前都要儘可能的拓展防空區域,爲其他戰鬥機提供戰術情報,所以兩架J10A轉向飛往沖繩,誤打誤撞的發現了升空的F22A。

因爲離沖繩有兩百多公里,所以東海艦隊上空的KJ2000根本探測不到F22A。

發現不了F22A,自然無法攔截。

只是,這並不是新鮮事,中國空軍始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也就只能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彌補。

對楊禹方來說,確定日本偵察機已經升空就足夠了。

三點過十分,第二場空戰打響,在東海艦隊北面大概三百五十公里處,海航的二十四架J11C開始攔截逼近東海艦隊F16CD機羣。只是,這些戰鬥機在逼近攻擊機羣前,遭遇了前來挑戰的F22A機羣。

收到消息時,楊禹方嚇了一跳,日本空中自衛隊竟然出動了二十四架F22A。

雖然海航緊急增派了二十四架J10C,但是該方向上的F16CD肯定不是三十多架,不然沒有必要動用這麼多護航戰鬥機。

楊禹方讓虞戰兵拉響了防空警報,隨即着手調整防空部署。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條至關重要的情報送了過來,日本空中自衛隊從九州與四國的四處空軍基地出動了近兩百架F16CD,而且明確提到了這些戰鬥機的起飛時間。顯然,這是二部提供的情報。

對比後,楊禹方斷定,逼近東海艦隊的那批FCD來自鹿兒島附近的空軍基地。

只是,問題也出現了,在這批F16CD後面,沒有其他攻擊機羣,至少擔任外圍警戒任務的KJ200沒有發現第二支攻擊機羣。

爲了搞清楚情況,楊禹方在三點十五分下令,讓那架KJ200向東飛行一百五十公里。

飛得更近,才能發現飛得更低的敵機。

隨後,楊禹方讓海航把緊急起飛的最後二十四架戰鬥機派往東海艦隊北面兩百五十公里處,組建第二道外圍防空網。

兩百五十公里是AGM84M的最大射程,必須在這個距離之外攔截日本攻擊機羣。

此時,楊禹方還能調動的戰鬥機只剩下了空軍的二十四架J11A與J10A。只是,在得知日本出動了攻擊機羣之後,也就是兩點五十分左右,空軍與海航各增派了兩個中隊,其中有一個J20中隊。這些戰鬥機將在三點五十分之後到達,如果情況緊急,J20中隊能在三點四十分到達。

楊禹方顯然不認爲戰鬥會很輕鬆,所以調整防空部署的時候,讓J20中隊全速前進。

三點二十五分,楊禹方收到了確切消息。

KJ200向東飛行了大概一百公里,探測區域延伸到了土噶喇羣島東面,絕對能夠發現在土噶喇羣島西側超低空飛行的攻擊機羣,可是沒有任何收穫。前去攔截F16CD機羣的海航戰鬥機也發現,只有一個攻擊機羣,在其後方一百公里範圍之內,不存在第二支攻擊機羣。

不管怎麼樣,日本空中自衛隊不可能讓兩支攻擊機羣間隔一百公里以上。

因爲這意味着,兩輪攻擊的間隔時間超過五分鐘,很難同時到達,也就難以形成致命的飽和打擊。

從護航的角度來看,分別掩護兩支攻擊機羣肯定要比掩護一支大機羣困難得多。

在艦隊北面的空戰中,二十四架F22A就沒能在二十四架J11C與二十四架J10C面前佔到太大便宜。如果主力機羣隔得太遠,必須派遣更多的護航戰鬥機,而日本空中自衛隊能夠動用的F22A不會超過五十架。

更重要的是,在土噶喇羣島上空,只有一架E3G。

僅靠一架預警機,肯定難以指揮兩個批次的七十架護航戰鬥機,更別說指揮數量多得多的攻擊機了。

雖然十分鐘後,前出的KJ200與艦隊失去聯繫,隨後證明被日本戰鬥機擊落,但是楊禹方已經斷定,主力攻擊機羣肯定不在北面。原因很簡單,一百八十架F16CD在同一時間起飛,如果主力攻擊羣在北面,這些戰鬥機得在升空後盤旋半個小時,而F16CD的作戰半徑本來就不夠遠,沒有理由升空後盤旋,浪費寶貴的燃料,而是應該留在地面上,到時候再出擊。

不是來自北面,就是來自東面。

三點四十分,楊禹方的判斷得到了證實,正在與日本戰鬥機爭奪制空權的空軍戰鬥機發來緊急報告,更多的F22A參戰。

雖然報告不是很明確,畢竟戰鬥機飛行員不可能發現所有F22A,但是可以肯定,日本空中自衛隊增強了制空力量。

準確的說,是派出了護航戰鬥機。

楊禹方沒有遲疑,立即對防空部署做出調整,讓空軍與海航首先投入三個J11與J10中隊。

只是,他沒有急着動用已經到達的J20中隊。

防空作戰的關鍵不是打擊對方的護航戰鬥機,而是攔截攻擊機。J11與J10沒有隱身能力,很難突破由F22A組成的“鷹牆”,也就無法攔截F16CD機羣。要知道,當時空戰戰場就在東海艦隊東面,最遠處離東海艦隊也不超過一百五十公里,F16CD完全有能力在此之外發射反艦導彈。

要想攔截F16CD機羣,就得依靠J20。

也就在這個時候,楊禹方收到了旗艦防空作戰指揮中心發來的消息,執行偵察任務的日本戰鬥機已經返航。

早在三點二十分左右,“海口”號就發現了逼近的F22A。

因爲這些F22A的飛行高度在一萬八千米左右,而且速度高達兩馬赫,超過了發射反艦導彈的最大高度與速度,而且在發現F22A的時候,離得最近的防空戰鬥機在幾十公里之外,所以“海口”號的防空指揮官沒有呼叫防空掩護,也沒有發射防空導彈,只是用紅外探測系統盯着那幾架F22A。

接下來,F22A數次從艦隊上空通過。

再明顯不過了,這是幾架執行偵察任務的戰鬥機。在獲得了必要的戰術情報後,才轉向離開。

雖然還不知道主力攻擊機羣在哪,但是可以肯定,攻擊很快就將到來。

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203章 覆滅第192章 選擇權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4章 戰爭陰雲第3章 本性難移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4章 宣戰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76章 新機會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21章 奪回失地第74章 迴歸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30章 誰更瘋狂第4章 怎麼打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7章 直覺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6章 戰略籬笆第47章 第一槍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6章 排兵佈陣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21章 動員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8章 力所不及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01章 反擊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1章 奪回失地第58章 死撐第3章 戰前會議第2章 鬥爭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11章 大包抄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章 新崗位第5章 軍事冒險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71章 新理論第12章 封鎖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4章 戰爭陰雲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章 經濟基礎第4章 戰爭陰雲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47章 第一槍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15章 遭遇第54章 最後衝刺第74章 交易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0章 政治聯盟第51章 護身符第12章 前途未卜第61章 唯一方案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4章 昏了頭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7章 戰略目的第61章 意外因素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66章 回家
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203章 覆滅第192章 選擇權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4章 戰爭陰雲第3章 本性難移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4章 宣戰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76章 新機會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21章 奪回失地第74章 迴歸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30章 誰更瘋狂第4章 怎麼打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7章 直覺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6章 戰略籬笆第47章 第一槍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6章 排兵佈陣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21章 動員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8章 力所不及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01章 反擊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21章 奪回失地第58章 死撐第3章 戰前會議第2章 鬥爭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11章 大包抄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章 新崗位第5章 軍事冒險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71章 新理論第12章 封鎖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4章 戰爭陰雲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章 經濟基礎第4章 戰爭陰雲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47章 第一槍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15章 遭遇第54章 最後衝刺第74章 交易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0章 政治聯盟第51章 護身符第12章 前途未卜第61章 唯一方案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4章 昏了頭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7章 戰略目的第61章 意外因素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66章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