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一枚導彈

.雖然在最後關頭髮現了來襲的反艦導彈,但是第三護衛羣的指揮官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一是反艦導彈的數量太多了,二是第三護衛羣在接敵的時候還沒做好防空準備。

戰艦不是戰機,戰艦上的大型雷達在啓動之前都需要預熱,哪怕是最先進的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

在電磁武器的威脅下,十艘戰艦上的雷達都沒有開機。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提前啓動雷達,恐怕在反艦導彈來襲的時候,十艘戰艦都將喪失防空能力。

原因很簡單,電磁彈頭對電子設備的絕對毀傷半徑爲二十公里,如果電子設備處於工作狀態,特別是那些大型雷達,因爲本身就有很強的電磁輻射,所以在工作狀態下更容易受到破壞。

根據美軍利用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獲得的幾枚電磁彈頭做的測試,“宙斯盾”系統在工作狀態下,被電磁彈頭毀傷的距離在三十五公里左右,如果環境較好,比如天空晴朗,距離還會有所增加。

當時,至少有三枚電磁火箭彈在離第三護衛羣大概三十公里處引爆。

因爲戰場上空天氣晴朗,所以就算有幾艘戰艦隔得比較遠,只要啓動了雷達,肯定會被電磁火箭彈擊毀。

到接敵時再啓動雷達,顯然晚了點。

爲了儘可能的攔截反艦導彈,在戰艦投入戰鬥之前,還剩有對空導彈的f-22a放棄了撤退的j-11c,轉向攔截反艦導彈。

f-22a的攔截行動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c-806是亞音速反艦導彈,只有在靠近目標的時候,纔會拋掉巡航發動機,用彈頭上的火箭發動機加速到二點五馬赫。

就算不開加力燃燒室,f-22a也能追上反艦導彈。

六點過五分之後的第一輪攔截中,二十多架f-22a至少擊落了三十枚c-806。

只是,對於總量達八百四十枚左右的反艦導彈來說,三十枚這個數量級根本不算什麼。

因爲艦隊在六點過十分才投入戰鬥,所以在用光了中程空對空導彈之後,f-22a機羣不但沒有撤出遠程防空導彈的打擊區域,還繼續追擊反艦導彈,用aim-9y擊落了十多枚反艦導彈。

當時,甚至有幾架f-22a用上了航炮。

必須承認,日本飛行員非常勇敢。

在艦隊防空作戰中,特別是在攔截超視距目標的時候,戰鬥機進入防空導彈的打擊範圍等於自尋死路。

攔截四十公里外的超低空目標時,防空導彈得不到照射雷達指引,全部以自動尋的方式發起進攻,即完全依靠彈載雷達搜索與攻擊目標。即便戰鬥機上有敵我識別系統,可是在防空導彈眼裡,肯定沒有敵我之分。

與反艦導彈相比,戰鬥機的信號特徵更加明顯。

要知道,c-806是隱身反艦導彈,即便做得不夠徹底,因爲彈體比戰鬥機小得多,所以雷達反射信號比f-22a還要低。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806使用的是小型渦扇發動機,而且在巡航階段是亞音速飛行,所以紅外輻射特徵也遠遠小於f-22a。

讓防空導彈選擇的話,肯定會把f-22a當成首要獵殺對象。

在艦隊進行防空作戰的時候,防空戰鬥機進入防空攔截區域,不但無法幫上艦隊,反而會削弱艦隊的防空能力。

比如爲了避免誤傷,戰艦上的火控系統就要花很多資源進行敵我識別。

在這場戰鬥中,至少有七架f-22a被日本戰艦發射的防空導彈擊落,而這些導彈原本應該奔向來襲的反艦導彈。

日本飛行員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只是情況過於特殊。

當時,一位名叫近藤加野的日本飛行員在用光導彈後,先用航炮擊落一枚反艦導彈,然後把追擊他的防空導彈引入了反艦導彈羣,雖然他駕駛的f-22a被防空導彈擊落,他也沒能倖免,但是附近的三枚反艦導彈也被彈片擊落。後來,日本首相親自追授近藤加野最高榮譽勳章。

所幸的是,兩艘驅逐艦發射的遠程防空導彈比f-22a多得多。

在艦隊開始防空作戰之前,f-22a大概攔截了五十枚反艦導彈,而在兩次外圍反導攔截中,兩艘防空驅逐艦總共發射了一百三十二枚防空導彈,擊落了近九十枚反艦導彈,攔截效率並不低。

取得這個成績的主要原因是,兩艘戰艦都採用了一對一的攔截方式。

雖然按照標準反導攔截戰術,應該用兩枚防空導彈攔截一枚反艦導彈,但是在反艦導彈多得多的情況下,只能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攔截。

照此計算,“標準2”的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七十,與宣稱的百分之九十五相去甚遠。

相對而言,反導作戰的關鍵在中程攔截上,即離艦隊四十到二十公里之間。

在這個區域內,兩艘防空驅逐艦與四艘“高波”級驅逐艦都能投入戰鬥,再近一點的話連“村雨”級也能參戰。

不管怎麼說,參戰的戰艦越多,火力通道就越多,能夠同時攔截的目標也就越多。

更重要的是,只要反艦導彈逼近到二十公里之內,艦隊就很有可能失去最後的機會,因爲中國海軍沒有理由不爲部分反艦導彈安裝電磁戰鬥部。

哪怕只有一枚安裝了電磁戰鬥部的反艦導彈成功突破中層防空網,在離艦隊二十公里之內引爆,後果都難以想像。

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沒有錯。

十艘驅逐艦在一分半鐘內發射了三百多枚“先進海麻雀”與上百枚“海麻雀”,對來襲反艦導彈進行了“超飽和攔截”。

要知道,反艦導彈不是同時到達的,飛在最前面的因爲遭到了遠程防空導彈攔截,所以首先逼近艦隊的反艦導彈並不多,總共也就兩百多枚,大概有半數反艦導彈在後方,離艦隊還有五十公里以上。

用接近五百枚防空導彈攔截兩百多枚反艦導彈,絕對是“超飽和攔截”。

問題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同時發射這麼多防空導彈,必然導致作戰效率降低。

雖然發射不是問題,mk41垂直髮射系統能以每秒一枚的速度發射防空導彈,一分半鐘足夠把戰艦上的所有防空導彈發射出去,但是戰艦上的火控通道非常有限,只能同時把大批導彈引導到某個方向上,然後由防空導彈自行作戰。

從理論上講,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先進海麻雀”有主動雷達引導頭,具有很強的自主作戰能力,發射前只需要獲取目標的大致信息,比如來襲方向。

可是要想提高導彈的作戰效率,就得提供精確引導。

結果就是,“超飽和攔截”仍然沒能擊落全部反艦導彈,最終還是有二十多枚反艦導彈成功突破了艦隊的中層防空網。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絕對是一場災難。

六點十五分,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出現在海面上的時候,第一枚c-806在離艦隊旗艦“足柄”號大約十五公里處引爆。

導彈上配備的不是半穿甲戰鬥部,而是電磁戰鬥部。

當時,第三護衛羣裡的十艘戰艦中,至少有六艘在離爆炸點二十公里以內,另外四艘離爆炸點都不到三十五公里。

僅此一枚導彈,就徹底毀滅了第三護衛羣的生還希望。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這次攻擊中,中國海航首次大規模使用攜帶了電磁戰鬥部的反艦導彈,大概佔到了總量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至少有二百八十枚反艦導彈攜帶了電磁戰鬥部。

更重要的是,這些導彈沒有單獨反射,而是混在了導彈羣裡。因爲只更換了戰鬥部,所以信號特徵與其他反艦導彈完全一樣。在進行反導攔截的時候,日本戰艦不可能對來襲反艦導彈進行區分,也就不可能重點攔截攜帶了電磁戰鬥部的反艦導彈。只要有一枚反艦導彈突破了中層防空網,就能爲後面的反艦導彈打開突破口。用導彈攻擊癱瘓在海面上的戰艦,不比打靶困難多少。

要知道,日本戰艦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

即便擁有電磁對抗能力,日本戰艦也不可能倖免,因爲在電磁干擾下,戰艦上的雷達肯定會失靈,而僅僅依靠末端攔截系統,任何一支艦隊都不可能抵擋住數百枚反艦導彈的集中攻擊。

當然,中國海航到底使用了多少枚攜帶電磁戰鬥部的反艦導彈也存在疑問。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中國海航使用了足夠多的這類導彈,就沒有必要動用太多的反艦導彈,因爲完全可以讓攜帶了電磁戰鬥部的反艦導彈在前方開路,使第三護衛羣的外層與中層防空網癱瘓,反艦導彈只需要面對末段攔截系統。按照十枚導彈對付一艘戰艦計算,一百枚反艦導彈就足夠了。

不管怎麼說,反艦導彈不是紙糊的,c-806在國際市場上的單價高達一千五百萬元。

多用數百枚反艦導彈,意味着多出數十億元的戰爭開支。

以當時的情況,在八百四十枚反艦導彈中,肯定只有極少數配備了電磁戰鬥部,而且都在導彈羣的最前端。

從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來看,當時中國空軍與海軍對電磁武器的需求量非常大,僅戰鬥機在空戰中消耗的電磁彈藥就超過了五千枚,而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電磁武器的年產量不會超過一千五百枚,所以當時能夠用在反艦導彈上的電磁彈頭肯定數量有限,反而是量產的反艦導彈數量充足。

當然,在戰場上,一枚電磁彈頭產生的效用,就足夠了。

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43章 各有所謀第37章 遠洋護衛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92章 怎麼打第78章 廣泛動員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4章 宣戰第283章 第一步第37章 刺刀見紅第5章 軍事冒險第4章 科技競賽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9章 初顯身手第52章 順手拈來第6章 戰略籬笆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2章 戰術反擊第273章 共同化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68章 暴風雪第19章 主動攻擊第82章 理論突破第273章 共同化第27章 精妙戰術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74章 交易第248章 災難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32章 拼光拼盡第86章 全面競賽第33章 孤注一擲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71章 再上戰場第12章 前途未卜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63章 卸甲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6章 理由第60章 精銳之師第71章 再上戰場第88章 進退維谷第295章 遺蹟第190章 主動權第24章 變數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7章 地區戰爭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75章 積極迎戰第81章 臨時調整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52章 順手拈來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84章 戰將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6章 幽靈墜落第66章 起航第156章 難題第109章 未來第25章 自食其果第88章 奢望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49章 果斷反擊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67章 錯失良機第36章 分外之責第53章 橄欖枝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67章 錯失良機第5章 是戰是和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35章 導火索第66章 不可避免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45章 面面俱到第87章 積極爭取第90章 機遇第5章 鐵娘子第202章 衝刺第2章 鬥爭
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43章 各有所謀第37章 遠洋護衛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92章 怎麼打第78章 廣泛動員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4章 宣戰第283章 第一步第37章 刺刀見紅第5章 軍事冒險第4章 科技競賽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9章 初顯身手第52章 順手拈來第6章 戰略籬笆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2章 戰術反擊第273章 共同化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68章 暴風雪第19章 主動攻擊第82章 理論突破第273章 共同化第27章 精妙戰術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74章 交易第248章 災難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32章 拼光拼盡第86章 全面競賽第33章 孤注一擲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71章 再上戰場第12章 前途未卜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63章 卸甲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6章 理由第60章 精銳之師第71章 再上戰場第88章 進退維谷第295章 遺蹟第190章 主動權第24章 變數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7章 地區戰爭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75章 積極迎戰第81章 臨時調整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52章 順手拈來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84章 戰將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6章 幽靈墜落第66章 起航第156章 難題第109章 未來第25章 自食其果第88章 奢望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49章 果斷反擊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67章 錯失良機第36章 分外之責第53章 橄欖枝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67章 錯失良機第5章 是戰是和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135章 導火索第66章 不可避免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45章 面面俱到第87章 積極爭取第90章 機遇第5章 鐵娘子第202章 衝刺第2章 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