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急轉直下

以軍入侵,讓約旦別無選擇。

十六日夜間十點,約旦國王召開了緊急內閣會議,在軍方做出保證後,最終決定向以色列宣戰。

半個小時後,約旦大使緊急會晤杜小蕾,正式提出約旦將在十二個小時之內向以色列宣戰,希望中國能夠提供力所能及的軍事援助,幫助約旦擊敗入侵之敵,保護約旦的領土與主權完整。

雖然約旦態度轉變來得晚了一點,但是杜小蕾求之不得,當即就做出了保證。

在向黃瀚林彙報了之後,杜小蕾就去找到了牧浩洋,商討派軍前往約旦的事情。

這個時候,正好是戰場時間十七日凌晨,牧浩洋在第一時間把消息發了出去,因此虞世輝才及時通知了蔣博趣。

杜小蕾說兩句話很簡單,卻難住了牧浩洋。

要知道,當時能夠緊急援助約旦的辦法只有一個:通過戰略空運部署作戰力量。

問題是,空軍的運輸機羣正在向伊拉克運送空中力量,根本不可能抽調出足夠多的運輸機去支援約旦。

當然,牧浩洋沒有讓杜小蕾失望,當即表示將竭盡全力保護約旦。

不管怎麼說,牧浩洋還有點政治覺悟,而且跟杜小蕾認識這麼多年,或多或少對外交要領也有所領悟。杜小蕾在請示黃瀚林之前就答應爲約旦提供安全保證,最主要的動機就是外交利益。說得直接一點,約旦參戰將徹底改變阿拉伯世界的立場,讓更多的阿拉伯國家加入到這場反抗以色列的戰爭中來,而以色列已經向中國宣戰、而且是美國的美國,因此阿拉伯國家的行動,將在很大的程度上爲中國加分。更重要的是,阿拉伯國家總動員,對中東戰局極爲有利。

對牧浩洋來說,就算辦不到,也要想辦法辦到。

跟杜小蕾談過後,他就跟母祁鐵通了熱線電話";,詢問了空軍運輸機羣的情況。

母祁鐵的答覆很直接,能夠飛到約旦的運輸機都已用上了,除非伊朗答應開放機場,不然戰術運輸機飛不過去。顯然,就算伊朗肯開放機場,也要在外交上花一些功夫,肯定難以立即滿足約旦的需要。

只是,母祁鐵沒有讓牧浩洋失望。

當時,他提出了兩個解決辦法。一是加強部署在伊拉克的空中力量,讓空軍承擔部分打擊任務,以此削弱以軍在約旦境內的作戰行動,掩護約旦陸軍鞏固安曼的防禦部署,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二是在完成了向伊拉克部署防空戰鬥機的任務之後,也就是從十七日下午開始動用戰略運輸機羣,向約旦空運一批地面部隊。

牧浩洋沒有立即做出決定,而是把戚凱威拉了進來。

顯然,戚凱威支持後一種選擇,因爲這能讓陸軍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按他所說,在第十三集團軍發動進攻之後,以軍必然把重點放在約敘邊境地區,不可能出動太多的兵力攻打安曼,只需要出動一支象徵性的部隊就能確保安曼無恙。其實,戚凱威甚至認爲,只需要激勵約旦軍隊的士氣就行了,而且辦法非常簡單:派一支地面部隊過去,讓約旦軍隊相信正在與中隊並肩作戰。

當然,戚凱威不是盲目自信。

在阿拉伯國家眼裡,中隊、特別是中國陸軍就是不敗神話。

權衡利弊之後,牧浩洋採納了戚凱威的建議,讓他從第三三三預備集團軍抽調一支部隊派往安曼。

在向杜小蕾報告的時候,牧浩洋還提到,如果約旦軍隊需要,可以提供物資與裝備。

顯然,牧浩洋與戚凱威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錯誤,即過分低估了以軍的戰鬥力,也低估了以軍的戰略部署。

造成這一錯覺的主要原因,肯定就是幾個小時前的那場戰鬥。

兩支突擊集羣在兩個小時內就幾乎全殲了以軍王牌第七裝甲旅,而且自身傷亡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讓牧浩洋與戚凱威都對陸軍充滿了信心,認爲派幾千名官兵過去就能守住安曼。

牧浩洋與戚凱威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前方的戰鬥已經打響了。

拿到“放手幹”的命令後,蔣博趣立即派遣一支小型偵察部隊進入約旦境內,控制了馬弗拉克北面的賈比爾站,堵住了安曼到大馬士革的高速公路。雖然還有一條普通公路經德拉前往大馬士革,但是有足夠多的跡象表明,以軍的主力在高速公路這邊,而且會以高速公路爲主要行軍路線。從地理位置上看,高速公路在東面,如果以軍打算大包圍的話,也會從這邊進入敘利亞。

當然,以軍不見得會沿高速公路發起進攻。

要知道,中東以沙漠爲主,非常適合機械化部隊野外推進。只要有足夠的目的,以軍就會在野外行軍。

凌晨一點半,控制了賈比爾站的偵察部隊主動南下。

半個小時之後,中以軍隊在馬弗拉克北面遭遇。

雙方都是規模不大的偵察部隊,因此這場遭遇戰並沒打出個名堂來,在糾纏了半個小時之後各自撤走。

這場戰鬥,也讓以軍得知,中隊已經進入約旦境內。

擺在巴拉姆面前的問題非常嚴重,因爲他並沒料到中隊會如此迅速,更沒想到中隊會主動出擊。

更嚴重的是,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已經出現在戰場上空。

在凌晨一點半的一場空戰中,以色列空軍損失了十八架戰鬥機,對方只損失了三架,而且以軍飛行員發現,與他們交戰的戰鬥機不屬於敘利亞,而且明顯是一種與J-30完全不同的新式戰鬥機。

顯然,只有一種可能,這是中國空軍的J-31。

以軍的判斷沒有錯,當時第一批參戰的確實是J-31,而不是通常被用來執行制空任務的J-30。原因很簡單,中國空軍的J-30全部被安排在了其他戰場上,其中大部分都在執行本土防空任務。在十六日夜間,空軍只能調動J-31,而且在四支戰鬥機聯隊中,部署在巴基斯坦的配備的就是J-31,而這個聯隊離伊拉克最近,最先到達,因此在十七日凌晨執行了第一輪防空巡邏任務。

當然,這些J-31的制空作戰性能並不差。

雖然在最初採購的時候,J-31都是多用途型號,以彌補J-22大規模退役後產生的打擊力量空缺,但是在二零五零年,空軍的經費緊張問題有所緩解之後,就轉爲採購制空能力更強的J-31,並且逐步對原有的J-31進行了改進。當時,純多用途的J-31基本上都部署在國內,派往國外的都是制空強化型。

也就是說,這些J-31的制空作戰能力不但不比J-30差,還更加突出。

當然,以色列空軍在空戰中慘敗,與輕敵有關,或者說與情報有關,因爲在此之前,沒人知道中國已經向伊拉克派遣了戰鬥機,結果以色列空軍飛行員在空中遭遇對手的時候,還以爲對方是敘利亞的戰鬥機。加上空戰在夜間進行,夜視儀上的戰機輪廓非常模糊,等到進入格鬥階段的時候,以軍飛行員才發現異常。

與J-31格鬥,以軍戰鬥機沒有任何勝算。

根據中國空軍的測試,制空加強型的J-31的格鬥能力超過了J-30,能在機動中短暫達到二十G的最大過載,而最新式的J-30的最大過載也只有十八G,而以軍的F-44C只能達到十五G。

至於飛行員的素質,以軍更不具有優勢。

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纔過去七年,當初參戰的飛行員大部分還在服役,而且正處於飛行員的黃金年齡段。

更重要的是,這支J-31機羣來自巴基斯坦,是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中的主力部隊。

當時,在這個聯隊的九十六組飛行員中,有十二組是王牌飛行員,其中戰績最多的達到了十四個。

相對而言,第五次中東戰爭已經過去了十五年,當初參戰的以軍飛行員中,大部分已經退役,沒有退役的也離開了一線部隊,只有極少數還在戰鬥機部隊服役,經驗顯然遠遠比不上中國飛行員。以軍飛行員唯一的優勢,就是提前十多天參戰,在跟埃敘空軍的戰鬥中獲得了一些實戰經驗。問題是,埃敘空軍根本無法與中國空軍相提並論,這些經驗在很多時候根本用不上。

可以說,巴拉姆當時非常清醒。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巴拉姆在十七日凌晨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前線部隊下達新的作戰命令,而是給以色列總理打了電話";,要求總理親自出面,讓美國儘快派遣部隊、特別是空中部隊參戰。按照巴拉姆的說法,如果美國不立即派遣空軍參戰,以色列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天內丟掉制空權。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丟掉制空權意味着什麼。

只是,巴拉姆有點高估中國空軍了,因爲當時參戰的,全是制空戰鬥機。就算J-31是貨真價實的多用途戰鬥機,即便是制空強化型號,也擁有完備的對地打擊能力,可是中國空軍並沒有向前線運送對地打擊彈藥。考慮到隨後要向約旦運送地面部隊,以及大規模地面戰爭打響後的後勤保障壓力,在未來幾天之內,中國空軍的戰鬥機都不大可能獲得對地打擊能力。

當然,這些情況,已經足夠讓巴拉姆對戰局做出新的判斷了。

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60章 振作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4章 科技競賽第35章 孤注一擲第60章 振作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3章 無限制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80章 戰術推斷第12章 開戰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37章 犧牲品第39章 積極備戰第90章 機遇第11章 不怕死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73章 捆綁政策第8章 膽識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2章 幕後推手第170章 崩潰第39章 糧食危機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5章 完勝之途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4章 無聲對抗第193章 主旋律第18章 戰爭推手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4章 中流砥柱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3章 餘波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92章 選擇權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69章 亂戰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20章 餘波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07章 壁壘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6章 定論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0章 欲蓋彌彰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3章 風起雲涌第6章 戰略籬笆第205章 突襲第202章 衝刺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3章 分外事第205章 突襲第63章 不可避免第236章 消耗戰第90章 一網打盡第4章 艦隊出港第24章 昏了頭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6章 轉折點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章 厚積薄發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22章 拖後腿第18章 圍捕第58章 潛艇伏擊第7章 關聯性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74章 反擊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56章 家宴
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60章 振作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4章 科技競賽第35章 孤注一擲第60章 振作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3章 無限制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80章 戰術推斷第12章 開戰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37章 犧牲品第39章 積極備戰第90章 機遇第11章 不怕死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73章 捆綁政策第8章 膽識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2章 幕後推手第170章 崩潰第39章 糧食危機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5章 完勝之途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4章 無聲對抗第193章 主旋律第18章 戰爭推手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4章 中流砥柱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3章 餘波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92章 選擇權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69章 亂戰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20章 餘波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07章 壁壘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6章 定論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0章 欲蓋彌彰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3章 風起雲涌第6章 戰略籬笆第205章 突襲第202章 衝刺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3章 分外事第205章 突襲第63章 不可避免第236章 消耗戰第90章 一網打盡第4章 艦隊出港第24章 昏了頭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6章 轉折點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章 厚積薄發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22章 拖後腿第18章 圍捕第58章 潛艇伏擊第7章 關聯性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74章 反擊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56章 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