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欲蓋彌彰

.七月十五日,遞交了正式的作戰計劃後,牧浩洋叫上龐躍龍,去了榆林港。

剛下飛機,牧浩洋就見到了楊禹方、周渝生與馬明濤。注意到三人的神色不大好,牧浩洋意識到,肯定發生了不好的事情。

“剛收到的消息,印日聯合軍事演習已經開始。”

“開始了?”牧浩洋一驚,有點不大相信的看着馬明濤。

“只有兩艘從亞丁灣返航的日本戰艦到達孟加拉灣,參與了演習。在接到消息時,印度沒有在克什米爾地區發動進攻。”

“情報確切嗎?”

“非常確切,衛星已經拍下了印度戰艦與日本戰艦出海的照片,此外日本空軍的戰鬥機在昨天晚上就到達了印度。”

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走吧,回去等消息。”

等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別是在戰爭隨時有可能爆發,卻無能爲力的時候,等待最考驗意志。

吃晚飯的時候,牧浩洋一度想給巴基斯坦總參謀長打電話,最後還是忍住了。

外交上的事情由政府負責,而且中國沒有宣佈將派艦隊前往印度洋,更沒有宣佈牧浩洋爲司令官。如果在這個時候打電話給巴基斯坦總參謀長,只會暴露中國的戰爭意圖,影響巴基斯坦的戰爭決策。

晚上十點左右,二部送來了一份情報。

意義並不大,只說明瞭印度與日本戰艦返回了維沙卡帕特南,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軍隊仍然按兵不動。

印度到底想幹什麼?

牧浩洋大惑不解,因爲現在的情況與二部提供的情報大相徑庭。

不是情報有誤,就是印度調整了戰爭計劃。

天亮前,牧浩洋才收到一份較爲重要的情報:“翔鶴”號與“瑞鶴”號已經拆除了兩棲作戰模塊,預計在七月二十日之間安裝航空作戰模塊,最快能在七月二十一日重新下水,在七月二十三日出港。

肯定是調整了戰爭計劃,不然日本海軍不會如此積極。

只是,不會有第二種可能嗎?

七月十六日,吃早飯的時候,電視臺播放了一則新聞:日本防衛省公佈了“赤城”號的受損情況,宣稱大修將耗時一年半,因此日本海軍將對兩艘兩棲攻擊艦進行改進,以充實航母戰鬥羣。

大修需要一年半?

牧浩洋負責海軍裝備建設好幾年,非常瞭解與戰艦維修相關的事情。“黃帝”號進行第二次大改,拆換了所有飛行甲板、調整了機庫與升降機、更改了百分之二十的艙室,總共也就花了兩年半。

“赤城”號只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任何大規模維修也花不了一年半。

這足以說明,日本當局欲蓋彌彰,以充實航母戰鬥羣爲由改裝兩艘攻擊艦,然後派遣艦隊參戰。

障眼法玩過頭了。

基於這個判斷,牧浩洋在當天上午召開了第一次高級指揮官會議,要求艦隊與航空兵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做好準備工作。從七月十七日上午十點起,作戰部隊官兵必須全部回到崗位上。

現在,牧浩洋最擔心的就是在日本艦隊到達前,印度發起戰爭。

果真如此的話,中國海軍艦隊將進退兩難。

原因很簡單,由兩艘小型航母爲核心的航母戰鬥羣肯定有很大的威脅,牧浩洋必須留下一支航母戰鬥羣。

在只有一支航母戰鬥羣的情況下,擊敗印度海軍的希望非常渺茫。

別的不說,即便把一艘航母上的戰鬥機全部派出去,也不可能在一次攻擊中,重創印度海軍的航母戰鬥羣。如果算上印度部署在安達曼-尼科巴羣島上的航空兵,讓一支航母戰鬥羣遠征印度洋,與送死無異。

不管日本艦隊?

暫且不說日本艦隊有沒有膽量在南海襲擊中國艦隊,即便沒有,牧浩洋也得爲後勤保障考慮,更得爲晚一步出發的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考慮。即便留下足夠多的護航戰艦,安排岸基航空兵提供掩護,也無法保證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能夠順利到達目的地,也就無法保證奪取安達曼-尼科巴羣島。

這樣一來,牧浩洋只有一個選擇:在率領艦隊進入印度洋之前幹掉日本艦隊。

問題是,這談何容易。

只要中國海軍有出征的跡象,而且首先盯住日本艦隊,日本海軍就會調整部署,讓艦隊晚一點進入南海。即便爲了兌現承諾,幫助印度作戰,日本海軍也可以讓艦隊繞過菲律賓羣島,避開中國艦隊。

在西太平洋上與日本艦隊周旋,絕對是最糟糕的結果之一。

如果換成別人,肯定會使障眼法,儘量避免走漏消息,讓日本海軍認爲中國不會派艦隊前往印度洋。

牧浩洋沒有這麼做,因爲這等於欲蓋彌彰。

印巴矛盾擺在那,戰爭的動機與條件都已成熟,中國在這個時候保持低調,反而是畫蛇添足。

以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做出高調反應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當然,牧浩洋也在這個時候耍了一個手腕,即讓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按計劃行動,並且讓陪同航母戰鬥羣作戰的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返回廣州。名義上是補充彈藥物資,實際上是故意做給日本與印度看。

雖然中國海軍的兩艘航母都是核動力戰艦,兩艘大型巡洋艦也是核動力戰艦,但是艦隊裡的其他戰艦都是常規動力。按照中國海軍的傳統,驅逐艦與護衛艦的續航力都不長,全速航行時更短。

如此一來,每支航母戰鬥羣都有一艘快速戰鬥支援艦。

此外,“長江”級航母的載彈量只有一千二百噸,僅爲美軍超級航母的三分之一,比“黃帝”號都少了八百噸,持續作戰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執行高強度作戰任務時,必須每三天補充一次彈藥。

這樣一來,快速戰鬥支援艦必不可少。

如果遠赴幾千公里外的地方作戰,還應該爲每支航母戰鬥羣配備一艘快速油輪與一艘快速彈藥運輸船。

支援艦艇沒到位,航母戰鬥羣就沒有能力遠征印度洋。

只要日本的情報機構盯住那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以及編在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裡的其他補給艦,就會做出牧浩洋需要的判斷,即中國海軍艦隊在短期內不會離開榆林港,更不會開赴印度洋。

這時候,會出現兩種可能。

一是日本海軍靜觀其變,直到八月初,兩艘小型航母完成全部戰備工作纔出發。二是迅速採取行動,趁中國艦隊無法出港的機會,搶先趕往印度洋。

顯然,印日聯合軍事演習不會持續到八月份,印度不可能在演習之後再動手。

如此一來,印度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單幹,二是等待下一次機會。

因爲這場戰爭的根源是錫亞琴冰川的礦產資源,而印度早就拿到貸款,沒有理由爲日本火中取栗,所以最積極推動戰爭的不是印度,而是日本。只要日本不肯出力,印度就不會積極主動。

爲了讓印度採取行動,日本海軍就得做出第二種選擇。

按照這個邏輯,日本海軍艦隊將在七月二十三日離開神戶,在七月二十九日左右進入印度洋。如果日本做出了承諾,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軍隊將在七月二十七日開始備戰,戰爭將在七月二十九日、或者七月三十日爆發。

做出這個判斷後,如何部署軍事行動就一目瞭然了。

七月十七日下午,牧浩洋下達了第一份作戰命令:艦隊在七月二十四日出港,先在南海北部海域活動兩天,在七月二十六日轉向南下。預計在七月二十九日經過阿南巴斯羣島,次日進入印度洋。

命令下達後,作戰準備工作全面展開。

首先進行的,就是對戰艦進行全面檢修。重點是常規動力戰艦的動力系統,以及所有戰艦的推進系統。

在出征途中,可以對其他設備進行檢修,但是不能對動力與推進系統進行檢修。

必須在出港之前,使戰艦處於最佳狀態。

雖然還沒公佈艦隊出征的相關消息,只有高級指揮官知道具體情況,但是艦隊官兵早就料到,肯定有仗要大。

要不然,總參謀長不會把牧浩洋從巴基斯坦召回來。

戰將的職責,自然是率領艦隊出征作戰。

當天晚上,牧浩洋離開了榆林港,趕往青島海軍司令部,前去拜會騰耀輝上將。

至於日本艦隊會不會按照他的預期行動,牧浩洋沒再去想。大不了,到時候調整作戰計劃。

想多了,也是白費腦筋。

雖然這不是牧浩洋第一次去青島,在負責海軍裝備建設時,他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青島造船廠一次,但是這是他第一次去海軍司令部,也是在騰耀輝就任海軍司令之後,第一次去拜訪他。

海軍司令部的規模非常大,但是即將成爲海軍歷史文化博物館。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海軍司令部將在明年搬往北京,與總參謀部聯合辦公,然後在二零三二年遷往舟山。在此之後,舟山將成爲中國海軍的大本營,也將成爲中國海軍規模最大的綜合類軍事基地。

因爲舟山海軍基地擴建工程是在二零二四年開始的,由龐躍龍負責,所以牧浩洋並不清楚那邊的情況。

沒有必要爲這件事專門跑一趟,反正今後有的是機會。

在海軍司令部賓館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牧浩洋才帶上黃峙博託人從巴基斯坦帶回來的禮物,去了騰耀輝的官邸。

不管怎麼說,初次登門拜訪,總得像樣一點吧。。.。

第77章 針鋒相對第68章 搶任務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10章 希望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0章 站隊第40章 奮起直追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30章 全面對抗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37章 攻堅戰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7章 決戰之前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1章 動員第22章 誰輸誰贏第75章 預演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章 關鍵人物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7章 關聯性第75章 預演第45章 深海猛龍第3章 本性難移第90章 一網打盡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3章 戰前會議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9章 十萬火急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5章 受害者第28章 風馳電掣第4章 不留活口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7章 遠景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1章 取經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8章 膽識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44章 開戰在即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0章 精銳之師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57章 爭論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99章 等不起第17章 經貿競爭第83章 試探第55章 毅然決絕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24章 昏了頭第90章 機遇第35章 軍事政變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8章 屈服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4章 首相之死第92章 怎麼打第18章 畫蛇添足第53章 生存競賽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89章 一枚導彈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38章 狼羣第15章 風頭正勁
第77章 針鋒相對第68章 搶任務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10章 希望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0章 站隊第40章 奮起直追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30章 全面對抗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37章 攻堅戰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7章 決戰之前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1章 動員第22章 誰輸誰贏第75章 預演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章 關鍵人物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7章 關聯性第75章 預演第45章 深海猛龍第3章 本性難移第90章 一網打盡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3章 戰前會議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9章 十萬火急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5章 受害者第28章 風馳電掣第4章 不留活口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7章 遠景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1章 取經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8章 膽識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44章 開戰在即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0章 精銳之師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57章 爭論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99章 等不起第17章 經貿競爭第83章 試探第55章 毅然決絕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24章 昏了頭第90章 機遇第35章 軍事政變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8章 屈服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4章 首相之死第92章 怎麼打第18章 畫蛇添足第53章 生存競賽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89章 一枚導彈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38章 狼羣第15章 風頭正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