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利益交換

春節前,第二件大事發生在一月七日。

經過長達兩年零三個月的艱苦談判,二零二九年十二月中旬,中國與馬來西亞在南海的領土與領海爭端得到圓滿解決。隨後,雙方的立法機構批准了關於中國與馬來西亞南海爭端一攬子解決協議。應馬來西亞總理邀請,黎平寇在這一天飛赴吉隆坡,共同簽署了這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雙邊協議。

白紙黑字,再無爭議。

按照協議規定,馬來西亞將在二零三零年三月一日凌晨零點,將南海島礁與相關海域移交給中國。

當然,這不是沒有代價的。

在這份協議中,還規定了在今後十年之內,也就是到二零四零年,中國將每年向馬來西亞提供一千四百億元的人民幣無息貸款,並且承諾在此期間促進雙邊貿易,保持年均百分之十的增長速度。

正是如此,很多人認爲,中國在拿錢買回本來就屬於自己的領土與領海。

看上去,確實如此。

只是,看到本質,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雖然在二零二七年的淡水之爭中,中國幫了馬來西亞大忙,最終促使新加坡以市場價格從馬來西亞購買經過處理的淡水,每年爲馬來西亞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外匯收入,還幫助馬來西亞解決了國內供水問題。按照當時雙方達成的協議,馬來西亞在原則上承認了中國擁有南海與南沙的主權,並且與中國進行相關談判。但是在隨後的一年中,馬來西亞表現得並不積極。爲了促使馬來西亞回心轉意,黎平寇在二零二八年與二零二九年五次訪問吉隆坡,並且一再做出經濟與安全上的保障承諾。

直到二零二八年底,馬來西亞纔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原因不是來自中國的壓力,而是來自外部的壓力。當年,新加坡宣佈將從美國引進包括二十架f22s在內的一百多架戰鬥機,隨後與德國簽署了購買四艘常規潛艇的協議,加快了擴軍步伐。

新加坡的舉動,在東南亞地區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新加坡此舉,主要是保持針對馬來西亞的軍事優勢,因爲馬來西亞已經從中國獲得了四十八架j22還計劃採購四十八架更加先進的j25租借的兩艘041型潛艇也已服役,而更新式的042型潛艇很有可能在二零三二年到來,馬來西亞的軍事實力將因此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新加坡的另外一個鄰國,即印度尼西亞看來,這並非完全針對馬來西亞。

結果就是,印度尼西亞也加入了軍備競賽。

二零二八年底,印度尼西亞與俄羅斯簽署了一份軍貿合同,從俄羅斯引進包括三百五十輛t95主戰坦克在內的大批軍火,貿易總額高達一百七十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將用棕櫚油等貨物支付。

這下,馬來西亞急了。

如果印度尼西亞僅僅是引進戰鬥機、戰艦與潛艇,也許還可以看成是針對新加坡,而引進主戰坦克,就只會是針對馬來西亞,因爲印度尼西亞與新加坡不接壤,與馬來西亞卻存在領土爭端。

當時,三百五十輛t95,在馬來西亞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雖然這多少與宣傳有關,因爲俄羅斯軍火商宣稱,t95是標準的第四代主戰坦克,在性能上超越了其他所有坦克,實際上,t95最多隻是三代半,離第四代還差了很遠,在性能上也不夠先進,最多與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大出風頭的99a相當,比起中美歐的新式主戰坦克還有很大差距,不然單價不會僅有八百五十萬美元。要知道,中國的99c與美國的a3的單價都在一千二百萬美元以上,德國研製的“豹3”在出口名單內的售價高達一千八百萬歐元。但是馬來西亞陸軍卻沒有足以與t95對抗的坦克,因爲其最先進的主戰坦克由96式發展而來。

馬來西亞可以不把新加坡的威脅當會事,卻不能不把印度尼西亞的威脅當回事。

要知道,馬來西亞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集中在西部的馬來半島上,東部沙巴州與沙撈越州地廣人稀。更要命的是,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在這裡存在領土與領海糾紛,雙方的關係並不融洽。

這下,馬來西亞必須儘快增強陸軍的作戰能力。

歐洲的坦克太貴,馬來西亞根本買不起,而且新加坡是德火商的大客戶,因此德國不見得會把最好的坦克賣給馬來西亞。即便能從德國購買坦克,馬來西亞也會有所擔心,因爲新加坡更熟悉德制坦克。在歐洲,除了德國,還可以選擇法國的坦克,只是法制坦克不但性能平平、價格昂貴,在售後保障上也有很多問題,馬來西亞就算買得起,今後也不一定用得起。

從美國購買坦克,更加不大可能,因爲美國已經與新加坡結盟。

俄羅斯的坦克很便宜,但是沒有比t95更好的選擇了,而馬來西亞不會指望拿t95去對抗印度尼西亞的t95。

此外,還有一個選擇,即日本。

只是,日本坦克的性能從未得到過實戰檢驗,而且沒有出口記錄,也就沒人敢保證日本坦克足夠先進。至於價格,更是致命傷。因爲沒有外銷,所以日本坦克分攤的研製費用比製造成本還要高。

最終,馬來西亞只能向中國求助。

利用這個機會,中國開出了一份讓馬來西亞非常滿意的“價格表”。首先,以極爲低廉的價格,向馬來西亞出售三百輛翻新的99c,而且保留所有先進設備、提供中國陸軍使用的新式彈藥,確保這些坦克在性能上絕對壓倒t95,並且在後勤保障上,能夠繼續沿用馬來西亞陸軍現有的體系,不需要做太大的變動。其次,出售四十八架取消了着艦與彈射機構的j25戰鬥機,並且根據馬來西亞空軍的要求,強化空戰能力,使其獲得能與f22s對抗的作戰能力。第三,以半價把兩艘租借的041型出售給馬來西亞,並且以中方採購價格再出售兩艘042型常規潛艇,由中國海軍負責爲馬來西亞海軍培訓潛艇官兵,並且承擔後期的維護與保養工作。最後,由中國空軍幫助馬來西亞建立現代化的防空與作戰指揮體系,全面提升馬來西亞空軍的作戰能力。

爲此,馬來西亞只需要花費四百億元人民幣,還不到一百億美元。

從提高軍隊作戰能力的效果來看,比印度尼西亞花掉一百七十億美元高出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只是,馬來西亞仍然無法接受,因爲其年均國防預算只有六十億美元。

這下,就牽扯出了貿易補償問題。

最初,馬來西亞提出以易貨貿易的方式進行,即用橡膠、農產品、礦物資源等在中國市場上比較熱銷的產品交換軍火。只是在結算方式上,雙方存在很大分歧,馬來西亞堅持以軍火交付時的價格爲準,而中國的幾家軍火企業卻要求以簽署合同時的價格爲準,最終沒能談到一起。

這時候,中國政府出面,承諾爲馬來西亞提供貿易補償。

說得直接一些,就是由中國的國營企業從馬來西亞進口商品,以此抵充馬來西亞在軍火貿易中的外匯損失。

只是中國政府也明確提出,必須以人民幣進行結算。

談判層面迅速擴大,最終涉及到了經濟援助,即馬來西亞答應以人民幣進行結算,但是需要中國提供人民幣無息貸款。因爲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認同度還不夠高,所以馬來西亞同時提出增進雙邊貿易。說得直接一點,馬來西亞拿到人民幣,無法到其他國家使用,只能從中國採購商品,也就必須通過擴大貿易規模,來消化掉馬來西亞手裡的人民幣,確保馬來西亞不做虧本買賣。

到此,談判纔算有了進展。

必須承認,爲了收回本來就屬於自己的領土與領海,中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這個代價絕對值得。

通過鉅額人民幣無息貸款,以及在雙邊貿易中以人民幣進行結算,中國與馬來西亞的經貿往來肯定會更加密切。隨着雙邊交往加深,最終不是中國離不開馬來西亞,而是馬來西亞離不開中國。

說得直接一點,馬來西亞要想繼續發展,就得在經濟上依靠中國。

反過來,只要馬來西亞在經濟上依靠中國,就得與中國在政治、軍事等層面上進行更廣泛的合作。

隨着雙方合作加深,馬來西亞遲早會成爲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盟國。

從另外一個方面考慮,這也是解決南海爭端的有效辦法。

在與馬來西亞進行談判的時候,中國已經在巴基斯坦的協助下,開始與文萊接觸,正式提出了領土與領海要求。雖然外交談判還沒有取得多大進展,但是隻要文萊肯談,肯定有辦法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更重要的是,越南的態度也受到了影響。

作爲南沙島礁的最大侵佔者,中國要想解決南海爭端,必須擺平越南,沒有辦法繞過越南談南海問題。

談不談得成是一回事,至少越南已經認識到了局勢的嚴峻性。。。

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4章 炮戰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4章 變數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219章 做徹底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60章 精銳之師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章 厚積薄發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57章 爭論第284章 轉變第6章 愈演愈烈第3章 把握機會第295章 遺蹟第19章 伏擊第135章 全局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49章 彈道導彈第63章 朋友第11章 打擊利器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13章 底線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50章 重創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27章 改進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3章 大難不死第5章 是戰是和第190章 總攻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6章 巢臼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7章 機關算盡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48章 災難第3章 本性難移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5章 夜空魅影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70章 投降第48章 戰爭準備第33章 超級航母第22章 大決戰第7章 直覺第266章 門檻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31章 掃蕩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42章 第五代第80章 援助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8章 節外生枝第5章 最終辯論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2章 封鎖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13章 無限制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4章 裂痕第86章 膠着
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4章 炮戰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4章 變數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219章 做徹底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60章 精銳之師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章 厚積薄發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57章 爭論第284章 轉變第6章 愈演愈烈第3章 把握機會第295章 遺蹟第19章 伏擊第135章 全局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49章 彈道導彈第63章 朋友第11章 打擊利器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13章 底線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50章 重創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27章 改進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3章 大難不死第5章 是戰是和第190章 總攻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6章 巢臼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7章 機關算盡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48章 災難第3章 本性難移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5章 夜空魅影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70章 投降第48章 戰爭準備第33章 超級航母第22章 大決戰第7章 直覺第266章 門檻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31章 掃蕩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42章 第五代第80章 援助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8章 節外生枝第5章 最終辯論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2章 封鎖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13章 無限制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4章 裂痕第86章 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