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圍點打援

最初幾天,諾日羅夫沒有做什麼破壞性的事情,主要是戰局處於膠着狀態,誰也料不準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以當時的情況,甚至可以說每一場戰鬥都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比如,美俄聯軍在格羅茲尼少堅持一天的話,這場會戰的結局就會截然不同,美俄聯軍在斯塔夫羅波爾多堅持一天的話,也會使整場戰役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埃利斯塔的中國軍隊如果晚一天行動,結果更會大不一樣。

總有言之,當時的戰場局勢非常模糊。

諾日羅夫再自大,也不會在看清形勢之前出手。

打到二月十四日,第一個變數產生,即斯塔夫羅波爾被中國軍隊攻佔,美俄聯軍開始向克拉斯諾達爾撤退。

這下,戰場局勢變得對俄軍不太有利了。

斯塔夫羅波爾之所以重要,是因爲這座城市扼守着從北面通往埃利斯塔與從南面通往格羅茲尼的兩條鐵路線,前者關係到了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後者則直接決定了美俄聯軍在格羅茲尼的戰鬥。

當時,格羅茲尼的戰鬥還沒結束,美俄聯軍還在堅守。

斯塔夫羅波爾失守,意味着格羅茲尼的數十萬美俄聯軍將無法直接向西撤退,只能翻越高加索山脈,然後從格魯吉亞的蘇呼米前往索契,再從沿海公路去新羅西斯克、或者是沿鐵路經阿爾馬維爾前往克拉斯諾達爾。顯然,這條路線非常遙遠,主要是格羅茲尼這邊沒有穿越高加索山脈的鐵路。

事實上,就算有穿越高加索山脈的鐵路,格羅茲尼的美俄聯軍也逃不掉。

原因就是,中國陸軍在這邊已經投入了兩個集團軍,還有一個集團軍隨時可能到來,而美俄聯軍根本不可能在中國軍隊的炮火打擊下翻越高加索山脈,也就不可能全身而退,傷亡將在所難免。

這下,問題出來了,還要堅守格羅茲尼嗎?

要知道,打到二月十四日,格羅茲尼的美俄聯軍差不多也快完蛋了。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在二月十三日,指揮兩個師的美軍少將德羅尼就建議投降,但是被俄軍上將基裡連科拒絕。爲了安撫美軍,基裡連科答應,在不得不撤退的時候,俄軍負責殿後掩護。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基裡連科沒有堅持,而是採納了德羅尼的建議,那麼格羅茲尼的戰鬥就將在二月二十三日、或者二十四日結束。如此一來,美俄聯軍在斯塔夫羅波爾的慘敗就沒有多大影響了。

可惜的是,格羅茲尼的美俄聯軍沒有投降。

雖然在一月二十四日夜間,得知斯塔夫羅波爾失守後,基裡連科就給布魯希洛夫發去電報,宣稱將與格羅茲尼共存亡,而其間接含義就是,格羅茲尼已經守不住了,但是直到二十五日,布魯希洛夫才把這封至關重要的電報交給諾日羅夫。從時間上看,布魯希洛夫只耽擱了幾個小時,可是這幾個小時卻至關重要。

二月二十四日夜間,諾日羅夫決定幫助格羅茲尼的美俄聯軍突圍。

不是向南突圍,而是向北突圍

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諾日羅夫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收到了德羅尼少將從格羅茲尼發來的消息。因此有理由判斷,在俄軍留下來殿後的情況下,諾日羅夫認爲有辦法把兩個美軍師救出來。

當然,必須爲此動用預備隊,打一場至關重要的戰鬥。

諾日羅夫選擇的反擊地點,正是第一三九集團軍駐守的埃利斯塔。

也就是說,通過反擊埃利斯塔,打通前往格羅茲尼的地面交通線,並且對圍攻格羅茲尼的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構成威脅,迫使中國軍隊回防,格羅茲尼的兩個美軍師則將趁此機會向北突圍。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諾日羅夫的這個決定是美俄聯軍在這場會戰中戰敗的主因。

客觀的講,這個決定確實非常錯誤。

要知道,在這場意義重大的會戰中,兩個美軍師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即便突圍成功也很難扭轉戰局。如果說有什麼意義的話,最多隻能證明,中國軍隊的戰線並不堅固,只能提振美俄聯軍的士氣。

可是,風險卻太大了。

要知道,在各條戰線的進攻行動都不太順利、戰役進展大大低於計劃、戰鬥打得愈發艱難的情況下,魏成龍遲遲不肯投入第二四二集團軍,就是在等待機會,一個能夠一舉打破僵局的機會。

諾日羅夫讓格羅茲尼的美軍向北突圍,正好給魏成龍創造了這樣的機會。

說得直接一點,魏成龍獲得了圍點打援的絕佳機會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諾日羅夫的最佳選擇是讓美軍向南突圍,翻過高加索山脈,再前往新羅西斯克。即便向西突圍,美軍也有希望從斯塔夫羅波爾南面的切爾克斯克與涅溫諾梅斯克突圍。

戰後,指責諾日羅夫的人都認爲,這兩種選擇都不至於使戰局徹底轉變。

當然,客觀的講,諾日羅夫在這個時候讓美軍向北突圍,很有可能與他錯誤判斷了戰場形勢有關。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美俄聯軍認爲中國軍隊已經把十四個集團軍全部派了上來。

顯然,這絕對不是無中生有的事情。要知道,四個甲類集團軍都已上陣,而第一五四集團軍與第二五四集團軍也已上陣。至於原本應該派過來的第五十四集團軍,此時正在西伯利亞收拾殘局。

也就是說,諾日羅夫並不知道,魏成龍還沒有動用第二四二集團軍。

當然,戰場局勢,也很容易讓他做出這樣的錯誤判斷,因爲中國軍隊幾乎在所有方向上的進攻與防禦戰都沒有起色,打得極爲艱難。特別是在北方戰線上,三個集團軍已經後撤了五十公里。

要知道,這是自開戰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在大陸戰場上進行戰術撤退。

如此一來,諾日羅夫就有理由相信,如果魏成龍手裡還有預備隊,恐怕早就用到更加關鍵的戰場上去了。

如果魏成龍手裡沒有預備隊,諾日羅夫的做法就沒有錯,至少沒有大錯。

要知道,圍點打援的戰術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就得看魏成龍手裡有沒有預備隊,有沒有辦法圍殲敵人的援軍。

所幸的是,魏成龍頂住了來自戚凱威的壓力,保留了一支預備隊。

二月二十五日凌晨,美俄聯軍開始強攻埃利斯塔。

戰鬥打響後幾個小時,諾日羅夫纔在吃早飯的時候,從布魯希洛夫那裡得知,格羅茲尼已經守不住了。

有趣的是,這位上將非常沉着的吃完了早飯,才讓參謀去聯繫德羅尼少將。

可惜的是,參謀一直沒能聯繫上德羅尼少將。

原因很簡單,基裡連科在天亮前就讓美軍突圍,德羅尼少將按照諾日羅夫的命令,率領美軍從格羅茲尼北上。結果在清晨的時候,遭遇了第二三九集團軍的突擊集羣,德羅尼所在的指揮部被全殲。這位倒黴的少將在明白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其乘坐的裝甲指揮車就被一枚穿甲彈擊中爆炸。

德羅尼因此得到了一個第一:第一名在俄羅斯戰場上陣亡的美軍將領。

在他之前,已經有三名美軍中將、六名美軍少將與十四名美軍准將做了戰俘,但是還沒有美軍將領在戰鬥中陣亡。

沒有聯繫上德羅尼,諾日羅夫並沒感到不妥。

似乎,他覺得德羅尼正在撤退,而中國軍隊又進行了高強度的電磁壓制,所以沒有與撤退的部隊取得聯繫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然,這也確實是比較常見的事情。

在伏爾加河大撤退的時候,就有很多美軍師沒法與後方聯繫,只能按照最初收到的命令行動。

結果就是,美俄聯軍依然在強攻埃利斯塔。

事實上,到了二月二十六日清晨,美俄聯軍強攻埃利斯塔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爲突圍的兩個美軍師已被擊潰。

當時,美軍幾乎拋棄了所有重裝備,開始分散突圍。

不管怎麼說,返回格羅茲尼是送死,而向西前往斯塔夫羅波爾也沒有多大希望,東面則有成千上萬的中國軍隊。也就是說,只能繼續向北前進,穿過格羅茲尼北部的大沼澤,努力避開四處搜捕的中國軍隊。

其實,大沼澤確實幫了一部分美軍,卻吞噬了更多的美軍官兵。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在分散突圍的美軍官兵中,每十個就有四個被沼澤地吞沒,剩下的六個中有五個成了戰俘。

問題是,即便有十分之一的美軍官兵逃走,也無法立即趕到埃利斯塔。

直到三月一日,諾日羅夫才從一名到達埃利斯塔的美軍軍官那裡得知,突圍行動已經徹底失敗了。

雖然諾日羅夫已經意識到,圍攻埃利斯塔已經毫無意義,還隨時有可能使美俄聯軍遭到反包圍,但是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已經太遲了。

二月二十七日,魏成龍就把第二四二集團軍派了上去。

按照魏成龍的部署,第二四二集團軍編成了二十支突擊集羣,專門在埃利斯塔北面的大草原上與美俄聯軍作戰。

在西邊,第四十二集團軍出動了五支突擊集羣堵截美俄聯軍。

在東邊,第二三九集團軍出動了六支突擊集羣進行戰術分割。

三月一日下午,也就在諾日羅夫收到消息後幾個小時,魏成龍向前線部隊下達了總攻命令。

第43章 各有所謀第46章 豐收年第77章 誘餌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97章 戰前會議第204章 小人物第81章 同盟集團第60章 圍剿第88章 各讓一步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9章 主動攻擊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3章 狙殺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46章 海軍新銳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63章 第一站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75章 三板斧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6章 巢臼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78章 廣泛動員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73章 共同化第62章 開戰在即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2章 前途未卜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59章 盟軍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58章 新班子第13章 狙殺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20章 逼婚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74章 交易第14章 首相之死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42章 第五代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83章 第一步第65章 再次見面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74章 反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03章 幸運兒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97章 針鋒相對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8章 坦克戰第5章 是戰是和第40章 此消彼漲第87章 人挪活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58章 死撐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0章 權衡利弊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2章 措手不及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14章 向前看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6章 陰差陽錯第60章 立即反擊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90章 主動權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7章 利誘第37章 刺刀見紅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90章 總攻第202章 衝刺
第43章 各有所謀第46章 豐收年第77章 誘餌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97章 戰前會議第204章 小人物第81章 同盟集團第60章 圍剿第88章 各讓一步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9章 主動攻擊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3章 狙殺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46章 海軍新銳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63章 第一站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75章 三板斧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6章 巢臼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78章 廣泛動員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73章 共同化第62章 開戰在即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2章 前途未卜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59章 盟軍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58章 新班子第13章 狙殺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20章 逼婚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74章 交易第14章 首相之死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42章 第五代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83章 第一步第65章 再次見面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74章 反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03章 幸運兒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97章 針鋒相對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8章 坦克戰第5章 是戰是和第40章 此消彼漲第87章 人挪活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58章 死撐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0章 權衡利弊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2章 措手不及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14章 向前看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6章 陰差陽錯第60章 立即反擊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90章 主動權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7章 利誘第37章 刺刀見紅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90章 總攻第202章 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