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四個小時

十八日上午七點半,中美軍隊在東印度洋上的第一場戰鬥打響。

當時,‘交’戰雙方分別是美國空軍的四架F-44C型戰鬥機與中國海軍的四架J-32型戰鬥機,引發戰鬥的是一架在巽他海峽南端大約五百公里處,即聖誕島附近突然轉向朝澳大利亞飛去的反潛巡邏機。

根據中國海軍的作戰記錄,這架部署在印度尼西亞坤甸的反潛巡邏機應該在凌晨…半起飛,因此在天亮之前就應該到達聖誕島附近,然後向西南方向搜尋。因爲在起飛前地勤人員發現了一處具有嚴重安全隱患的故障,所以該機直到凌晨五點才起飛,結果在七點半到達聖誕島附近。這個時候,其他反潛巡邏機已經向西南方向轉向了,而且後方指揮中心適當的調整了反潛巡邏機的航線,彌補了缺少一架產生的問題。結果就是,這架反潛巡邏機受命向東南搜索。

不是如此的話,一直在遠處監視的美軍戰鬥機根本不會前來攔截。

也正因爲一直在遠處監視,所以美軍的大型預警機沒有及時發現伴隨反潛巡邏機活動的護航戰鬥機。

要知道,當時海軍爲所有反潛巡邏機都安排了護航戰鬥機。

因爲海軍的艦載航空兵在開戰的時候沒有遭受多大損失,所以打到這個時候,中國海軍並不缺乏戰鬥機。

這場戰鬥,成了一根導火索。

接下來的數個小時之內,中國海軍與美國空軍陸續向該地區投入‘交’戰力量,到後來連中國空軍也攙和了進來。

似乎,美軍在這邊抵抗得越‘激’烈,就意味着第三艦隊在此方向上的可能‘性’就越大。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爲。

收到陸續發來的戰報,牧浩洋首先產生懷疑,隨後連龔繼飛都認爲,第三艦隊在澳大利亞西北近海海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原因很簡單,第三艦隊有二十多艘大型戰艦,根本不適合在近海活動。

與周渝生提供的潛艇部署情報對比之後,牧浩洋更加肯定了這個判斷。

當時,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投入了三十多艘潛艇,其中絕大部分是全電動潛艇,只有幾艘攻擊核潛艇。因爲全電動潛艇不太適合在遠離基地的遠洋活動,所以大部分都被派往東印度洋的近海活動。這其中,有六艘分別部署在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另外二十多艘都在澳大利亞附近,而且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西北近海海域,只有四艘遠航到了西南的珀斯港外。

如此大的潛艇部署密度,早就應該發現第三艦隊了。

問題是,海軍司令部沒有收到任何一艘潛艇發回的情報。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值得考慮,即在第四艦隊向東趕路的時候,第三艦隊會不會前去接應?

綜合這兩個因素,牧浩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第三艦隊沒在澳大利亞近海。

當然,他也沒有阻止海軍與空軍向聖誕島東南投入更多的兵力,因爲艦隊處於無線電靜默之中,他也無法下達命令。此外,聖誕島東南方向上的戰鬥,沒有對海軍的大範圍搜索行動產生負面影響,因爲在這邊的戰鬥中,不需要動用反潛巡邏機,出動的全是戰鬥機,而且以空軍的戰鬥機爲主。

換個角度看,聖誕島東南方向上的戰鬥,對牧浩洋還很有利。

原因很簡單:該方向上的戰鬥能夠給敵人造成錯覺,讓敵人認爲中國軍隊將攻擊澳大利亞本土。即便美軍指揮官沒有這麼愚蠢,也會認爲中國艦隊指揮官做出了誤判,認爲第三艦隊就在澳大利亞西北近海海域。如此一來,美軍肯定會在這裡加強投入,讓中國艦隊指揮官堅信不移。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軍能夠用來掩護第三艦隊的戰鬥機將大幅度減少,從而使第三艦隊變得更加脆弱。

對牧浩洋來說,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到第三艦隊,然後予以致命打擊。

當然,他還得讓艦隊經過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

下午,聖誕島東南方向上的戰鬥打得更加‘激’烈了。只是,到這個時候,中國這邊唱主角的已是空軍。

在雙方接二連三的投入制空力量之後,空中戰鬥以及由小股戰鬥機的遭遇戰,演變爲大批機羣的空中大決戰。似乎,聖誕島纔是整個印度洋的核心戰場,‘交’戰雙方都不惜爲此投入全力。

主動擴大‘交’戰規模的不是美軍,而是中國空軍。

根據中國空軍的作戰記錄,命令是由周渝生從總參謀部下達的,目的就是掩護特遣艦隊通過巽他海峽。

雖然當時特遣艦隊還沒有暴‘露’行蹤,但是海軍在凌晨發動的大範圍偵察行動,以及上午的空戰,已經表明特遣艦隊正在駛向巽他海峽,因此美軍有足夠的理由向巽他海峽派遣偵察機。爲了避免特遣艦隊暴‘露’行蹤,就得在聖誕島東南方向上投入重兵,迫使美軍不得不動用更多戰鬥機爭奪制空權。

爲了增強打擊力度,空軍還在下午出動轟炸機,攻擊了澳大利亞西北的幾座機場。

當然,正在關注這場空中“消耗戰”的不僅僅有中國將領。

中午的時候,美軍參聯會主席、海軍參謀長喬丹上將就給尼克松准將發了一封電報,要他密切注視巽他海峽,並且提醒他,中國艦隊很有可能正在趕往巽他海峽,預計最快在十八日傍晚,最遲在十八日夜間通過巽他海峽。只是在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喬丹上將依然沒有替尼克松做出決定,而是讓他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在巽他海峽攔截中國艦隊,還是等到第四艦隊到達後再與中國艦隊決戰。

顯然,這等於給尼克松出了個難題。

當時,第三艦隊在巽他海峽南面二千三百公里處,具體位置在澳大利亞西北角以西大約八百公里處,離聖誕島大約一千九百公里,離中美空軍‘交’戰的空域也有一千七百公里,離戰場遠得很。

收到喬丹的電報時,尼克松只有讓第三艦隊全速北上,纔有可能在十八日天黑之後把離巽他海峽的距離縮短到兩千公里以內,而這是打擊中國艦隊的最遠距離。當然,如果讓完成任務的艦載戰鬥機返回澳大利亞,而不是返回艦隊,第三艦隊可以在現在的位置上對通過巽他海峽的中國艦隊發動攻擊。只是,尼克松非常清楚,中國艦隊也有可能在必要的時候延長打擊距離,因此他不敢冒險。

這下,問題出來了。

如果中國艦隊全速南下,將在十八日傍晚通過巽他海峽,而第三艦隊的攻擊機羣最快也只能在十八日夜間九點之後到達巽他海峽。也就是說,在美軍攻擊機到達前兩個小時,中國艦隊已經進入印度洋。

這兩個小時顯得至關重要。

即便中國艦隊沒有在此之前發現第三艦隊,也會在進入印度洋之後,立即增強艦隊防空力量,因爲這個時候極易遭到攻擊。從航空作戰安排上來看,中國艦隊在進入巽他海峽之前就會增強防空力量,而在通過巽他海峽之後,防空戰鬥機就將返航加油,而兩個小時足夠中國艦隊再次出動足夠多的防空戰鬥機了。

也就是說,美軍的攻擊不會收到決定‘性’戰果。

別忘了,第三艦隊只有三艘航母,而中國艦隊擁有四艘航母,其實際戰鬥力相當於第三艦隊的兩倍。

如果攻擊不成,肯定會遭到致命反擊。

這個時候,也可以看出,喬丹上將的部署確實出了嚴重問題,當時他沒有提到一條至關重要的信息,即美國空軍是否會協助第三艦隊封鎖巽他海峽。如果提到這一點,情況肯定會截然不同。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犯錯的不是喬丹上將,而是五角大樓的通信參謀。

在發電報的時候,通信參謀竟然忽視了這條至關重要的信息。

要知道,如果電報中明確提到,美國空軍將出動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轟炸機協助第三艦隊作戰,尼克松不會有任何遲疑,肯定會立即讓艦隊全速北上。如此一來,在特遣艦隊通過巽他海峽之後,美軍轟炸機將承擔第一‘波’攻擊任務,並且得到戰鬥機掩護,消耗特遣艦隊的防空火力,而第三艦隊將負責第二‘波’攻擊,負責擴大戰果。更重要的是,攻擊機羣能夠返回第三艦隊。

結果是,直到下午四點,尼克松才收到了第二封電報,得知空軍將承擔主攻任務。

此時,離天黑只有三個小時了。

在這三個小時內,第三艦隊最多向北航行一百海里,把與巽他海峽的距離縮短到二千一百公里左右。以美軍艦載戰鬥機的‘性’能,不管怎麼樣也不可能在完成攻擊任務之後返回第三艦隊。因爲美國空軍調集的轟炸機與護航戰鬥機已經充斥了澳大利亞西北的機場,所以無法安排加油機支援艦載戰鬥機。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第三艦隊參與進攻的話,艦載戰鬥機必須飛往澳大利亞。

尼克松不可能不知道這麼打的後果。

要知道,如果中國艦隊沒有被擊潰,那麼第三艦隊就很有可能在沒有防空力量的情況下遭到反擊。

當時,尼克松非常猶豫,但是仍然下令讓艦隊全速北上。

兩個小時後,一條至關重要的情報讓尼克松做出了孤注一擲的決定:一艘在巽他海峽北面潛伏的美軍潛艇發現了正準備闖關的中國艦隊,而且不顧自身危險,在中國艦隊通過之前就發出了消息。

第11章 矛盾心態第26章 排兵佈陣第8章 高歌猛進第215章 光復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53章 橄欖枝第45章 深海猛龍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91章 迎難而上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84章 強攻第60章 艦隊北上第9章 血染橫濱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98章 假戲真做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99章 等不起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0章 站隊第14章 無聲對抗第43章 各有所謀第19章 水深火熱第47章 證據第54章 突然襲擊第54章 反擊第34章 炮戰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8章 雙輸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87章 接敵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56章 快馬加鞭第59章 起始點第46章 登島第42章 第五代第5章 戰略方向第48章 交戰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22章 拖後腿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章 海軍強國第79章 立場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53章 軍事部署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53章 生存競賽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98章 嚴陣以待第77章 分歧第24章 昏了頭第72章 對峙第94章 戰略價值第56章 創新之舉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7章 利誘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6章 巢臼第184章 強攻第39章 餘輝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72章 新崗位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47章 第一槍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7章 遠景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8章 合作愉快第81章 臨時調整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5章 來晚了第20章 逼婚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章 厚積薄發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4章 反擊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18章 軟磨硬泡
第11章 矛盾心態第26章 排兵佈陣第8章 高歌猛進第215章 光復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53章 橄欖枝第45章 深海猛龍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91章 迎難而上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84章 強攻第60章 艦隊北上第9章 血染橫濱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98章 假戲真做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99章 等不起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0章 站隊第14章 無聲對抗第43章 各有所謀第19章 水深火熱第47章 證據第54章 突然襲擊第54章 反擊第34章 炮戰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8章 雙輸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87章 接敵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56章 快馬加鞭第59章 起始點第46章 登島第42章 第五代第5章 戰略方向第48章 交戰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22章 拖後腿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章 海軍強國第79章 立場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53章 軍事部署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53章 生存競賽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98章 嚴陣以待第77章 分歧第24章 昏了頭第72章 對峙第94章 戰略價值第56章 創新之舉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7章 利誘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6章 巢臼第184章 強攻第39章 餘輝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72章 新崗位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47章 第一槍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7章 遠景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8章 合作愉快第81章 臨時調整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5章 來晚了第20章 逼婚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章 厚積薄發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4章 反擊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18章 軟磨硬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