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無限制

七月六日夜間,杜小蕾再次召開新聞發佈會。

針對日本在印度洋發起的進攻行動,中國將相應擴大‘交’戰範圍,在國際海域攔截與扣留所有日本籍船隻。

這下,誰也不能阻止戰爭升級了。

兩個小時後,中國海軍的一艘水翼導彈艇在中沙羣島南面攔截了一艘日本貨輪,扣留了船隻與船員。隨後,一艘日本籍貨輪在南海南部海域遭到攔截,在沒有應中國海軍巡邏機要求轉向前往中國港口之後,被炸彈擊沉,數名船員身亡,其餘船員在第二天傍晚被中國海事巡邏艦救起。天亮之前,中國空軍的戰鬥機還擊沉了四艘在孟加拉灣活動的日本漁船,並且迫使六艘漁船前往緬甸港口。

七月七日上午,日本外務省做出迴應,宣稱將採取報復行動。

問題是,日本可以報復的範圍非常有限。

在日本本土附近,根本沒有中國籍船隻,因此日本只能調動印度洋艦隊,在印度洋上大作文章。

當天,就有兩艘中國船隻遭到攔截。

有趣的是,日本艦隊沒有擊沉這兩艘商船,只是迫使其前往印度港口,隨後船員就被釋放,船上的貨物也轉移到了其他國家的商船上,在一週之後運抵中國,而那兩艘中國籍船隻在戰爭結束前歸還。

也正是如此,日本印度洋艦隊沒有搜尋與追擊中國艦隊。

只是,到了當天傍晚,情況發生轉變。

與牧浩洋預料的一樣,在巽他海峽南面潛伏着一艘日本潛艇,所以中國印度洋艦隊靠近的時候,立即暴‘露’了行蹤。隨即,日本艦隊離開了安達曼-尼科巴羣島南面的國際航道彙集區,轉向前往巽他海峽。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好消息。

如果日本艦隊繼續執行封鎖任務,肯定能給中國經濟造成重創。要知道,當時在印度洋上,有一百多艘中國籍船隻,而且以油輪爲主。在日本艦隊的威脅下,這些船隻大多選擇前往巴基斯坦的港口,部分選擇繞過澳大利亞進入太平洋。如果封鎖持續下去,中國在七月份的原油進口量將減少三成以上。

可惜的是,日本艦隊沒有這麼做。

似乎在日本艦隊指揮官看來,只有消滅中國艦隊,才能重創中國,也才能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西太平洋上,牧浩洋仍然不急不慌,按照預定計劃行動。

當天晚上,特遣艦隊首次轟炸了日本本土。

轟炸規模不大,只出動了十二架J-25M戰鬥機。因爲艦隊離日本本土近兩千公里,所以還出動了十二架J-25M執行夥伴加油任務,另外安排了八架J-32執行護航任務,兩架預警機負責作戰指揮。

這次轟炸行動,主要就是向日本當局施壓。

到七月七日傍晚,對日戰略轟炸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按照空軍司令部提‘交’的戰報,在持續了九天的轟炸行動中,已經摧毀了第一階段任務範圍內百分之六十的目標,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擊落了二百八十六架日本戰鬥機,還在地面上炸燬了近四百架。

因爲在戰爭初期,日本空軍出動的是最先進的主力戰鬥機,而日本空軍總共只有不到一千架第四代戰鬥機,即大約四百架F-22J與不到六百架F-35AJ,所以日本空軍剩下的主力戰鬥機不會超過三百架。

從具體的統計數字來看,大約還有一百二十架F-22J與一百四十架F-35A。

對於國土防空來說,這點力量根本不夠。

除了戰鬥機損失慘重之外,日本空軍的六十四座大型基地均遭到轟炸。雖然其中二十三座空軍基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復,還開闢了三十多座野戰機場,但是在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的情況下,日本空軍的出動率大幅度降低。

比如,在七月七日上午的戰鬥中,日本空軍只出動了四十多架戰鬥機,還不到‘交’戰首日的三分之一。

導致日本空軍作戰能力大幅度降低的,還有通信與指揮系統上的問題。

按照空軍提‘交’的戰報,經過九天的高強度轟炸,日本的本土防空網已經癱瘓,所有固定部署的遠程防空雷達均被摧毀,機動部署的防空雷達也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導致防空系統無法正常使用。此外,在空中戰鬥中,日本空軍還損失了十八架預警機,其中六架是戰略預警機。

到七日傍晚,日本空軍最多隻有八架戰略預警機能夠升空作戰。

實際數字還要小一些,因爲有兩架預警機出了故障,只有部署在大阪與東京附近的六架預警機能夠升空。

不可否認,中國空軍也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到七日傍晚,中國空軍已經損失了一百六十七架戰鬥機,其中十四架是J-30,另外還損失了五架H-20A與一架戰略預警機。但是比起日本空軍,這點損失就不算什麼了。

更重要的是,中國空軍的損失能夠得到及時補充。

雖然中國沒有進行戰爭動員,但是在年初的時候就讓軍工企業做了調整,提高了軍事工業的生產效率。按照牧浩洋制訂的軍火生產規劃,到七月底,空軍將獲得包括四十架J-30在內的一百多架戰機。

與之相比,日本空軍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雖然日本有好幾條戰鬥機生產線,而且早已拿到了生產許可證,還購買了F-22與F-35火控系統的原代碼,但是這兩種戰鬥機多沒完全實現國產化,一些關鍵零部件仍然需要從美國進口。

根據二部提供的情報,在戰爭爆發前,日本戰鬥機零部件的庫存量非常有限。

以戰時生產速度,日本的庫存零部件只能維持三個月。如果無法生產關鍵零部件,日本的戰鬥機生產線將在年底關閉。

也就是說,日本空軍不可能及時得到補充。

事實上,即便日本能夠解決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問題,也無法填補所有損失。當時,日本總共有四條戰鬥機生產線,即F-22J、F-35AJ與F-35CJ、以及代號F-3的國產戰鬥機各有一條生產線,最大月產量不會超過一百架。僅在九天之內,日本空軍就損失了接近七百架戰鬥機

此外,日本無法自行生產大型飛機。

顯然,對中國來說,補充預警機、加油機、戰略電子偵察機、運輸機等,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正是如此,母祁鐵已經做出保證,在三天之內徹底打垮日本空軍。

這絕對不是吹牛,不管日本戰鬥機是否升空迎戰,以前九天的平均損失速度計算,再過三天就將耗光全部戰鬥機。

三天之後,中國空軍至少還有兩千四百架戰鬥機。

這個時候,牧浩洋讓艦隊參戰,出動艦載戰鬥機轟炸日本本土,擺明了就是要‘激’怒日本當局。

當然,結果不是讓聯合艦隊前來決戰,而是讓聯合艦隊躲得遠遠的。

只要日本艦隊指揮官有點理智,就不會在這個時候南下,而會選擇避讓,因爲中國艦隊有備而來,而且很有可能得到空軍的有力支援。以東鄉祖望的‘性’格,絕對不會在這種情況下與中國艦隊決戰。

那麼,日本的政治家會‘逼’迫東鄉祖望做出無奈選擇嗎?

當天半夜,日本首相在戰時避難所召開了緊急會議。因爲通信衛星癱瘓,所以東鄉祖望等前線指揮官沒有參加。

在這次會議上,日本首相命令要求海軍與空軍儘快扭轉戰局。

在首相怒不可遏的情況下,防衛大臣力挽狂瀾,勸柬首相不要盲目衝動,並且提出,應該加大針對中國的戰略封鎖力度,迫使中國海軍出兵印度洋,爲聯合艦隊創造殲滅中國艦隊的機會。

問題是,如何加強戰略封鎖力度?

印度洋艦隊只有一艘航母,而且正在搜尋中國艦隊,根本沒有能力攔截中國船隻,也就無法執行封鎖任務。

針對這個問題,日本防衛大臣提出瞭解決辦法:動用潛艇與飛機攻擊中國船隻。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不再扣留中國船隻,而是直接擊沉。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日本首相不得不接受防衛大臣的提議。

至於聯合艦隊,在中國海空軍的威脅下,被迫再次轉向北上,而不是按照東鄉祖望的安排前往伊豆諸島西部海域。

七月八日凌晨,日本印度洋艦隊率先展開行動。

根據中國公佈的消息,當天四點三十分左右,日本戰鬥機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在印度洋中部海域,襲擊了一艘正在駛往澳大利亞的中國籍集裝箱貨輪,並且在貨輪起火沉沒之後掃‘射’了跳海逃生的船員。

隨即,中國外‘交’部公佈了由偵察衛星拍下的現場照片。

既然日本海軍首先在未經警告的情況下攻擊中國貨輪,中國就沒有理由客氣。

當天上午,中國國防部正式聲明,鑑於日本擴大破‘交’作戰規模,中國軍隊也將不經警告襲擊公海海域的日本船隻。

隨後,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在阿拉伯海擊沉了三艘日本油輪。

當天下午,中國海軍的一艘攻擊核潛艇在北太平洋上伏擊了一支日本船隊,在十五分鐘內擊沉了八艘大型貨輪。

破‘交’作戰全面升級,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絞索勒得更緊了。

第219章 做徹底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4章 反擊第50章 大漠揚威第88章 進退維谷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9章 血染橫濱第8章 不知進退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19章 火線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96章 突襲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66章 硬骨頭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58章 搶先一步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1章 突如其來第86章 全力以赴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6章 馬蜂窩第96章 部署到位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2章 前途未卜第80章 援助第39章 戰禍第80章 另尋出路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48章 戰爭準備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204章 小人物第135章 導火索第35章 後方部署第64章 三管齊下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70章 崩潰第192章 選擇權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69章 亂戰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53章 巧合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34章 決勝點第82章 十一比八第21章 慘敗第40章 奮起直追第76章 新機會第63章 誤打誤撞第24章 反擊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7章 抽絲剝繭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48章 災難第37章 小國海軍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4章 科技競賽第44章 艦炮怒吼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9章 核戰爭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7章 犧牲品第21章 一鍋端第16章 準備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章 新崗位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6章 耐心等待第96章 迴歸正位第91章 迎難而上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33章 拉幫結派第1章 關鍵人物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35章 癱瘓的左翼
第219章 做徹底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4章 反擊第50章 大漠揚威第88章 進退維谷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9章 血染橫濱第8章 不知進退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19章 火線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96章 突襲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66章 硬骨頭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58章 搶先一步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1章 突如其來第86章 全力以赴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6章 馬蜂窩第96章 部署到位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2章 前途未卜第80章 援助第39章 戰禍第80章 另尋出路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48章 戰爭準備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204章 小人物第135章 導火索第35章 後方部署第64章 三管齊下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70章 崩潰第192章 選擇權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69章 亂戰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53章 巧合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34章 決勝點第82章 十一比八第21章 慘敗第40章 奮起直追第76章 新機會第63章 誤打誤撞第24章 反擊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7章 抽絲剝繭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48章 災難第37章 小國海軍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4章 科技競賽第44章 艦炮怒吼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9章 核戰爭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7章 犧牲品第21章 一鍋端第16章 準備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章 新崗位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6章 耐心等待第96章 迴歸正位第91章 迎難而上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33章 拉幫結派第1章 關鍵人物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35章 癱瘓的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