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膠着

中敘軍團這邊,問題也很嚴重,不僅是中敘兩軍的矛盾,還有中**隊的內部矛盾。

最先叫苦的,正是敘利亞國防軍。

只是,敘軍擔心的不是霍姆斯,因爲到二十七日夜間,霍姆斯方向上的防線依然牢不可破。真正讓敘軍擔心的,是戈蘭高地方向上,因爲向北突擊的以軍已經到達伊茲拉,威脅到了從大馬士革到戈蘭高地的公路線,而敘軍部署在戈蘭高地方向上的三十萬大軍,全部依賴這條公路線。

顯然,敘軍擔心以軍進攻大馬士革是假,圍殲戈蘭高地守軍是真。

當天晚上,敘軍總參謀長就找到虞世輝,讓他立即發起反擊,儘快解決戈蘭高地守軍左翼遭受到的威脅。隨後,阿薩德也給虞世輝打了電話,名義上詢問戰鬥情況,實際上在向虞世輝施壓。

問題是,虞世輝並不認爲戈蘭高地受到了威脅。

原因很簡單,在過去的近兩個月裡,中敘軍團除了向戈蘭高地運送了大量作戰物資,還把第十三集團軍的十支突擊集羣派了過去,而且始終讓六支突擊集羣在後方待命,充當該方向上的預備隊。

按照虞世輝掌握的信息,戈蘭高地方向上的守軍儲備了數個月的作戰物資。

更重要的是,蔣博文已經對部署做出調整,利用充當預備隊的突擊集羣在後方建立了機動防線。

除此之外,虞世輝對戰局的判斷也很重要。

雖然當時虞世輝對以軍的具體部署情況,特別是以軍主力的動向也不大清楚,他還不能肯定巴拉姆把主力集中到了右翼,但是從前線反饋的戰報,讓虞世輝相信,以軍確實把主力放在右翼。

當時,最主要的一個跡象就是,以軍確實沒有攻擊戈蘭高地守軍的側翼。

要知道,已經有情報表明,巴拉姆動員了五十個旅的兵力,如果主力在左翼,以軍早就向西推進了。

虞世輝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該方向上的防禦並不值得擔心。

當時,虞世輝真正需要擔心的,還是霍姆斯方向上的戰鬥。

二十七日凌晨,蔣博文就發出警告,如果得不到足夠的支援,比如讓他從戈蘭高地方向上抽調突擊集羣,就很難守住霍姆斯。雖然到了二十七日上午,蔣博文改變了看法,覺得不應該從戈蘭高地方向上抽調兵力,特別是到了當天下午,隨着以軍逼近伊茲拉,蔣博文更加堅定了這個判斷,但是他依然認爲應該向霍姆斯增兵,即從第二十七集團軍抽調部隊,加強霍姆斯的防禦。

顯然,這與虞世輝的目的背道而馳。

在與蔣博文通了電話後,虞世輝在當天上午,制訂兩個火力支援集羣專門爲霍姆斯方向上的戰鬥提供支援。

雖然這個調整,對當天上午的戰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讓蔣博文以非常微弱的代價擋住了第一裝甲師的最後三輪進攻,但是到了下午,蔣博文還在請求支援,因爲美軍第三步兵師已經開了上來。

必須承認,蔣博文此時的做法,有對的地方,也有錯的地方。

對的是,他手裡的兵力確實不夠。經過一天半的戰鬥,霍姆斯方向上的八支突擊集羣的戰鬥力已經下降了很大一截,而且持續的高強度作戰行動,讓蔣博文只能保證有四支突擊集羣在前線活動,另外四支突擊集羣必須撤下來補充電能與彈藥,順帶讓疲憊不堪的官兵休息幾個小時。如此一來,蔣博文放在前線的兵力只有六千左右,而美軍兩個師有三萬多人,第三步兵師就有一萬八千人。更重要的是,敘軍幫不上什麼忙,只有幾個精銳旅還能多多少少發揮點作用,其他的部隊基本上就是擺設。打到最激烈的時候,蔣博文甚至得把形成整體的突擊集羣拆散使用,去加強敘軍的防線。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蔣博文不這麼做,敘軍早就崩潰了。更要命的是,美軍身後有十個以軍旅,而且有三個是常備裝甲旅,戰鬥力不比美軍差。

可以說,霍姆斯方向上的戰鬥打得異常激烈。

蔣博文指揮的第十三集團軍能夠守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地面戰平臺在火力、機動能力、持續作戰能力等各方面都比敵人的主戰裝備突出。比如在陣地防禦戰中,反裝甲平臺能夠持續作戰八個小時以上,而且備彈量高達兩百發,而美軍與以軍的主戰坦克最多隻能持續戰鬥四個小時,備彈量不到五十發。除此之外,官兵的素質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合理利用防禦的有利條件,一輛反裝甲平臺能在陣地戰中對抗五輛主戰坦克,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取勝。

錯的是,蔣博文錯誤估計了形勢。

當時,他不但認爲美軍投入了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步兵師,還認爲第四步兵師也在這個方向上,隨時有可能殺出來。

果真如此的話,蔣博文的軍隊最多隻能堅持到二十八日天亮。

當時,蔣博文提出支援,主要就是擔心第四步兵師跟在後面。

所幸的是,這個擔心很快就可以放下了。

二十七日夜間,羅林森與巴拉姆的矛盾全面爆發,關鍵就是第四步兵師,即第四步兵師應該放在哪裡?

根據美軍的戰報,羅林森在二十七日夜間發現,中敘軍團在霍姆斯方向上的防禦力度已經大大降低。雖然這是個錯覺,即當天晚上,蔣博文從前線撤了兩支突擊集羣下來,以便迎接二十八日凌晨的激戰,因爲按照他的判斷,如果第四步兵師在這邊,二十八日凌晨就免不了打一場大決戰。當然,蔣博文這麼做也冒了很大的風險,即他留下的兩支突擊集羣很有可能被美軍擊潰。但是對羅林森來說,這卻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即非常值得在霍姆斯方向上加強進攻,按照他的判斷,如果第四步兵師能在二十八日趕到,他就有絕對的把握突破中敘軍團的防線。顯然,實際情況肯定沒有這麼理想,因爲第四步兵師最快能在二十八日清晨趕到,美軍在二十七日夜間與二十八日凌晨並沒發動有效進攻,所以到時候,蔣博文能在霍姆斯一口氣投入八支突擊集羣,至少能動用六支,而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美軍很難在此情況下取得突破。

問題是,羅林森並不知道這一點。

結果就是,他堅持要求第四步兵師開赴霍姆斯戰場。

顯然,巴拉姆並不打算讓步,因爲他也感受到了威脅,特別是左翼上的威脅,意識到中**隊隨時有可能發動反擊,而他之前堅持要讓第四步兵師充當總預備隊,並且主要協助南面作戰,就是把第四步兵師當成了最後的稻草,是在不動員以軍其他部隊的情況,應付中**隊反擊的唯一力量。

兩人的爭執,再次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上。

有趣的時候,這次連馬歇爾都不支持羅林森,而是要羅林森按照計劃行動,並且明確警告羅林森,如果不能在二十八日上午取得突破,就得停止在霍姆斯方向上的進攻,讓部隊撤退到霍姆斯河西岸。

馬歇爾的這個決定,絕非政治上的讓步,而是他也感受到了威脅。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第二十七集團軍還沒有登場呢,而且所有人都不知道這支擁有數萬人馬的軍團在哪。

頭腦再簡單的將軍都知道,對方把一支主力藏起來,絕對不是爲了避戰。

除此之外,美軍巨大的傷亡,也讓馬歇爾非常頭痛。

打到二十七日夜間,美軍已經在霍姆斯方向上損失了一萬四千名官兵,其中陣亡數字就高達四千六百人。

要知道,這是美軍在中東戰場上的第一戰。

如果第一次都打得如此慘烈,那今後的損失將難以估量。

既然馬歇爾表了態,以色列總理就順水推舟。

當然,以色列總理的政治眼光肯定比巴拉姆強得多,首先看出了問題,也因此在電話中暗示巴拉姆,進攻應該適可而止,如果有必要的話,放棄一些陣地,讓部隊轉爲防禦狀態也無不可。

對巴拉姆來說,這既是好消息,又是壞消息。

好的一方面是,至少不再需要擔心羅林森了,即不用冒險挺進,可以按照他的判斷來指揮作戰行動。

壞的一方面是,有沒有必要強攻伊茲拉?

要知道,以軍幾乎包圍了伊茲拉,前線離城區不到五公里,而且守衛伊茲拉的敘軍不足爲懼,只有少量中**隊是個麻煩。如果努把力,佔領了伊茲拉,德拉方向上的防禦態勢就將大爲改善。

可惜的是,巴拉姆不清楚要付出多大代價才能佔領伊茲拉。

更可惜的是,巴拉姆手裡沒有多少牌可打了,因爲他的左翼已經夠虛弱了。

不可否認,巴拉姆在即將獲得的勝利面前遲疑了,也因此耽擱了一些時間,可是他至少保持着清醒頭腦,知道在必要的時候必須放棄已經取得的戰果,退回到德拉防線上,不然得全軍覆沒。

相反,在霍姆斯方向上,羅林森沒有這樣的覺悟。

馬歇爾的干預,讓他怒不可遏,甚至認爲馬歇爾背叛了他。後來,也正是這件事,讓羅林森與馬歇爾分道揚鑣。只是在這個時候,羅林森還沒有打算放棄,而是決定在最後時限到來之前,再豪賭一把。

第87章 人挪活第219章 火線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36章 分外之責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33章 蠶食第17章 地區戰爭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321章 起源第22章 還以顏色第99章 進退兩難第202章 衝刺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39章 機會第41章 標杆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1章 不怕死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0章 共同體第12章 封鎖第20章 剋制第6章 幽靈墜落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79章 盲目猜測第72章 炮擊第82章 理論突破第53章 巧合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3章 狙殺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71章 新理論第55章 兩強相爭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6章 爭取和平第27章 瘋狂計劃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29章 嚴陣以待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37章 攻堅戰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0章 混戰第74章 爭取時間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4章 掃帚星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81章 同盟集團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章 關鍵人物第51章 時間點第227章 滅絕第64章 致命打擊第72章 炮擊第29章 本質第132章 臨界點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72章 炮擊第59章 起始點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2章 漸行漸遠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268章 光速第3章 戰前會議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7章 實幹階段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34章 矯枉過正
第87章 人挪活第219章 火線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36章 分外之責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33章 蠶食第17章 地區戰爭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321章 起源第22章 還以顏色第99章 進退兩難第202章 衝刺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39章 機會第41章 標杆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1章 不怕死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0章 共同體第12章 封鎖第20章 剋制第6章 幽靈墜落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79章 盲目猜測第72章 炮擊第82章 理論突破第53章 巧合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3章 狙殺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71章 新理論第55章 兩強相爭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6章 爭取和平第27章 瘋狂計劃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29章 嚴陣以待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37章 攻堅戰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0章 混戰第74章 爭取時間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4章 掃帚星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81章 同盟集團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章 關鍵人物第51章 時間點第227章 滅絕第64章 致命打擊第72章 炮擊第29章 本質第132章 臨界點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72章 炮擊第59章 起始點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2章 漸行漸遠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268章 光速第3章 戰前會議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7章 實幹階段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34章 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