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進攻受阻

志願軍高歌猛進,可是黃峙博非常清楚,打下首爾的希望非常渺茫。

當時,南下的是第五十四集團軍的一個裝甲旅,打到衙洞的部隊只有三個營,而且是三個不滿編的營。

雖然在攻打汶山的時候,志願軍沒有遇到多少麻煩,駐守該地的一個韓軍步兵師幾乎未作抵抗就宣佈投降,近六千名官兵做了戰俘,但是隨着深入韓國本土,志願軍在進軍途中遇到的麻煩越來越多。

從汶山到衙洞,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志願軍走了一個白天。

沿途,除了韓軍零星部隊的阻擊之外,還得跨過韓軍在過去幾十年裡設置的防線,僅清除汶山附近的雷場就花了不少功夫。此外,在推進途中,志願軍遇到了很多向南逃竄的韓國平民。

雖然在軍隊面前,平民不堪一擊,而且韓國也是一個嚴格禁槍的國家,平民手裡沒有可以對志願軍構成威脅的武器,但是入韓作戰,志願軍必須考慮得更多,也就不能像在朝鮮境內那樣放開手腳。

重要的是,韓國平民不僅不會幫助志願軍運送作戰物資,還會給志願軍增添麻煩。

在衙洞北面大約五公里處,志願軍就不得不停止前進,驅逐聚集在公路上的平民,期間還差點發生衝突。雖然韓國平民沒有膽子在坦克戰車面前耍橫,但是成百上千的民用車輛仍然把公路堵了個水泄不通。爲了疏散平民,突擊部隊不得不留下一個營的步兵,在沿途的所有路口設置哨卡,阻止民用車輛進入主幹道。

等突擊部隊到達衙洞時,戰局已經出現轉變。

在這裡,志願軍遇到了非常頑強的抵抗,隨後就發現,駐守衙洞的不僅有韓軍,還有一支數量非常可觀的美軍。

初的時候,突擊部隊指揮官認爲遇到的是第七步兵師的殘餘部隊。

在第二次戰役結束之前,第七步兵師的一部分官兵逃了出去,數量在一個營左右,而且還有大概一千名傷員及時撤走。突擊部隊指揮官早就收到情報,在南下首爾的時候很有可能遇到第七步兵師的美軍。

到了三十日半夜,連續幾次進攻被打退後,突擊部隊指揮官才意識到,他們遭遇的很有可能不是第七步兵師的殘兵敗將。

只是,突擊部隊沒有攜帶長波電臺。

直到十一月一日凌晨四點過,黃峙博才收到消息,突擊部隊在衙洞遭遇了聯軍主力。

難道是第一裝甲師,或者是第二裝甲師?

黃峙博非常驚訝,立即給李國強打了電話。

情報沒有錯,運送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主戰裝備的船隊還在太平洋上航行,最快能在十一月五日到達仁川。

只是,李國強沒有忘記告訴黃峙博,兩個裝甲師的官兵早已到達韓國。

突擊部隊在衙洞遭遇的,正是第一裝甲師的兩個營。

只是,這兩個美軍營中,除了步兵攜帶的輕武器之外,全是韓軍提供的主戰裝備,包括韓國的K2主戰坦克。

暫且不說韓製武器裝備的性能如何,美軍能夠參戰,已經是預料之外的變數了。

客觀的講,韓製武器裝備的性能並不差。

實戰已經證明,一些韓國的主戰裝備更加適合朝鮮半島的特殊地理環境。比如在東線戰場上,韓軍裝備的K1A1與美軍M1A2相比,除了裝甲防護能力稍弱之外,因爲戰鬥全重低得多,通過性能更好,因此在絕大部分時候,機動性能都要好得多,在通過很多橋樑的時候不存在困難,而M1A2要想通過一些最大承載能力不到五十噸的橋樑時,還得先讓工程兵加固橋樑。

這種影響,在第一次戰役中表現了出來。

當時,韓軍第九裝甲師僅有兩天就到達前線,而美軍第四步兵師離得更近,反而沒有及時到達前線。在攻打鹹州的時候,韓軍的裝甲突擊部隊半天就趕了過去,而從金策突圍的美軍第一陸戰師花了兩天都沒到達咸興。可以說,第一陸戰師沒能及時突圍,與主戰裝備過重不無關係。

除此之外,韓軍的主戰裝備還針對朝鮮半島多山地的特點做了特別改進。

拿K2主戰坦克來說,除了戰鬥全重較輕之外,還採用了非常昂貴、難以維護,但是操作性更好的液氣懸掛系統,獲得了更大的俯仰射角,更適合在山地作戰。此外,K2在防護與火力等方面,絲毫不比M1A2差,而且因爲採用了大功率柴油發動機,戰術機動性能反而更加出色。

可以說,K2是一種性能非常均衡的坦克。

從綜合性能上講,K2不比99改差多少,在某些方面還更加出色。

題是,K2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坦克。按照韓國軍方的採購價,K2的基本採購價在八百萬美元以上,而算上配套設備的話,大概需要一千二百萬美元,而中國軍隊採購99改只需要二千萬人民幣。

過於高昂的價格,導致K2的產量非常小。

戰爭爆發前,韓國陸軍只象徵性的購買了兩百輛,大部分都裝備了第九裝甲師。雖然在與土耳其簽署了軍火貿易合同之後,韓國軍方承諾再採購四百輛K2,通過擴大量產方式來降低單價,但是在戰爭爆發前,韓國陸軍沒有下訂單。當時,韓國陸軍主要通過繼續改進原有的坦克,比如K1與K1A1,使其繼續在韓軍中服役。

過高的價格,使得K2的產量很難上去。

雖然在戰爭爆發後,韓國當局加大了軍火產能,但是K2的排產工作一直很緊張,僅在頭兩個月生產了一百多輛,補充給幾支主力部隊。隨着志願軍入朝作戰,韓軍在戰場上連戰連敗,K2的生產速度再次降低,因爲需要爲補充損失的裝備,所以韓國當局只能儘可能的加大K1A1的產能。

白了,還是K2太貴,而且很多東西需要進口。

別的不說,K2用的發動機與變速器就是從德國進口的。雖然德國沒有因爲戰爭而不再向韓國出售軍事裝備,但是德國也沒有爲了韓國提高產生,只是按照訂單交付,導致韓國無法提高K2的產量。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當時,韓國的軍火商提出了兩套解決方案,一是用K1A1的動力系統,畢竟這套動力系統已經實現了國產,產量有保證,二是用美國的燃氣輪機與變速器取代德國貨,畢竟從美國採購沒有多大問題。

只是,這兩種方案都不理想。

前者的話,發動機功率太小,必然導致K2的機動性能大幅度降低,而機動性又是K2的主要優勢性能。後者的話,燃氣輪機的耗油量太大,而K2的主油箱本來就不大,導致戰鬥行程大幅度降低。

權衡之後,韓國還是選擇了前者。

這樣一來,從十月份開始,大部分K2使用了K1A1的動力系統。

爲了提高產能,韓國軍火生產商還不得不給K2瘦身,以降低生產成本。比如,在新生產的K2上,全部採用了四十四倍徑的一二零坦克炮,複合裝甲的質量也有所降低,防護能力大幅度縮水。

當然,這些變化在外表上看不出來。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韓軍的後勤保障體系。雖然在戰爭爆發之後,聯軍共用後勤保障系統,美國非常“無私”的爲韓國提供了包括彈藥在內的軍事援助,但是在一些尖端軍事裝備上,美國仍然非常自私。比如,當時美軍使用的一二零穿甲彈主要29A3,而提供給韓國的僅僅29A1。別看只是番號上的區別,這兩種穿甲彈在性能上天差地別。前者的最大穿甲深度達到了八百五十毫米,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穿甲彈之一,能在兩千米的距離內摧毀任何一種主戰坦克,而後者的穿甲深度只有六百毫米左右,對付早期的第三代主戰坦克還沒有多大問題,可是在對付99改這類三代半主戰坦克時就很吃力了,即便在一千米以內不見得能夠奏效。

這次,提供給美軍的正是後期量產的K2。

雖然美國爲這些坦克提供了最新式的穿甲彈,但是在其他方面就無能爲力了。

必須承認,博茨曼很有預見性。

第一陸戰師在二十六日全體到達後,博茨曼就動員了四個營,接收韓軍主戰裝備,然後部署在首爾郊外,其中兩個營就在衙洞。

雖然兵裡不是很多,裝備也不夠理想,但是這些美軍,至少讓韓軍的心理不再脆弱。

此時的韓軍,最缺乏的就是士氣與鬥志。

兩個美軍營,讓衙洞的韓軍堅持了下來,也讓突擊的志願軍遇到了難題。

要知道,只有打下衙洞,才能進入大首爾地區,也才能向兩翼迂迴。如果被聯軍擋在了衙洞北面,志願軍就得放棄這路進攻,從別的方向突破。

從交通上看,西面是沒有什麼好指望的。

爾就在朝鮮半島的西部平原上,往西就是黃海。雖然交通不成問題,但是沿途有很多城鎮,突擊速度肯定快不起來,而且地面部隊在狹窄區域作戰,缺乏迴旋餘地,也就很難保證取得縱深突破。

可以選的,只能從東面取得突破。

題是,如果從東面突破,就得從中部戰線上抽調兵力,沿着東豆川向議政府推進,再進入大首爾地區。

大的問題是,在中部戰線上,志願軍沒有主力部隊!

第42章 第五代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69章 亂戰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1章 慘敗第48章 突發奇想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00章 恐懼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96章 突襲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50章 大無畏第45章 補欠賬第22章 登陸作戰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45章 突然遭遇第77章 誘餌第9章 血染橫濱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41章 順藤摸瓜第273章 共同化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36章 艦隊司令第85章 重拳出擊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30章 周旋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41章 糧食投資第39章 出其不意第318章 總則第302章 覺醒第135章 導火索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49章 放棄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0章 別無選擇第26章 理由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63章 卸甲第2章 鬥爭第6章 愈演愈烈第39章 戰禍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88章 十字路口第87章 接敵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4章 科技競賽第26章 戰爭宣言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30章 誰更瘋狂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65章 明智之舉第47章 假設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3章 演習第50章 民間力量第9章 十萬火急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9章 水深火熱第5章 最終辯論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38章 打工皇帝
第42章 第五代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69章 亂戰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1章 慘敗第48章 突發奇想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00章 恐懼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96章 突襲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50章 大無畏第45章 補欠賬第22章 登陸作戰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45章 突然遭遇第77章 誘餌第9章 血染橫濱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41章 順藤摸瓜第273章 共同化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36章 艦隊司令第85章 重拳出擊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30章 周旋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41章 糧食投資第39章 出其不意第318章 總則第302章 覺醒第135章 導火索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49章 放棄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20章 別無選擇第26章 理由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63章 卸甲第2章 鬥爭第6章 愈演愈烈第39章 戰禍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88章 十字路口第87章 接敵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4章 科技競賽第26章 戰爭宣言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30章 誰更瘋狂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65章 明智之舉第47章 假設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3章 演習第50章 民間力量第9章 十萬火急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9章 水深火熱第5章 最終辯論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38章 打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