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經典戰術

“海龍“號與“漢普頓“號的戰鬥.把這場小規模海戰推向高氵朝。

這場常規潛艇與攻擊核潛艇的對抗也被寫入了潛艇戰術教科書,成爲今後很多常規潛艇艇長頂禮膜拜的“聖經“。

至於書寫這個奇蹟的汪譽涵,也因此超越了薩非墨。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換成其他人1很有可能迎頭駛向“漢普頓“號,儘快發起攻擊,爲避開反潛直升機爭取時間。

從理論上講,這麼做沒有錯。

在局勢嚴重不利的情況下.除非不打算活着離開,不然就得儘可能的縮短戰鬥時間,爭取更有利的撤退條件。

要知道,除了幾少數的潛艇,沒有哪艘潛艇能夠攻擊天上的反潛直升機。

從戰術角度出發,必須首先幹掉攻擊核潛艇,而且得儘快得手。

只是,汪譽涵沒有這麼做,而是讓(1海蛇.,號停了下來。

他的選擇基礎不是來自理論1而是來自直覺。

十多分鐘後,兩架從南面飛來的SH60到達“海蛇“號所在海域,其中一架在懸停高度上放下了吊放式聲納.另外一架則繼續向前飛行,在離“海蛇”號大概三海里的地方放下了吊放式聲納。

汪譽涵的直覺非常敏銳,而且運氣好得出奇。

當然,也不完全是運氣。

如果當時到達的不是兩架叫一的,而是四架,那麼汪譽涵的戰術肯定會以失敗告終口正是知道只有兩架叫SH60,兩棲突擊艦隊裡的其他反潛直升機無法及時到達,汪譽涵纔敢於這麼做。

他的依據是,兩架SH60無法捏索整片海域。

反潛直升機不是反潛巡邏機.受搭載能力、航程、飛行速度等多種性能限制,反潛直升機的作戰效能遠比不上反潛巡邏機。冷戰時期.爲了對付紅色海軍規模龐大的潛艇部隊,美軍還專門研製了S3型艦載反潛巡邏機,增強艦隊的遠程反潛能力。直到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的S3才逐步退役。

拿SH60來說,雖然其綜合反潛作戰能力在全球範圍內都算先進,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技術缺陷。在執行反潛任務時,一架SH60最多搭載兩條魚雷.而不是按照理論上限搭載四條魚雷.就是爲了搭載更多的燃油,提高航程與巡邏時間。

在探潛手段上,反潛直升機主要依靠吊放式聲納,而不是聲納浮標。

正常情況下,SH60的最多隻能攜帶一組二十四枚聲納浮標。因爲在通常情況下,反潛直升機都不是單獨作戰.會得到反潛戰艦與潛艇配合,所以在搜索潛艇時,SH60晰良少使用聲納浮標,而是按照其他反潛力量提供的信息前往敵艇活動海域,使用吊放式聲納。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兇一的纔會使用聲納浮標。

顯然.美軍這次遇到了特殊情況。

問題是,聲納浮標的數量限制了SH60的的捏索能力。

如果是一架P3C,能用攜帶的兩百多枚聲納浮標,搜索數千平方公里的海域,而一架SH60的最多隻能用聲納浮標搜索數百平方公里的海域。

如果有準確情報,這個搜索範圍足以找到潛艇。

可惜的是1兩架SH60沒有獲得準確情報口

爲了提高撥索效率.兩架直升機不得不在最初階段使用聲納浮標.儘量縮短搜索外圍海域的時間,確定大致的摁索範圍,讓即將到達的其他反潛直升機進行精確搜索,最終找到那艘發射魚雷的潛艇口

正是如此.到達“海龍“號上空前,兩架SH60的都用光了聲納浮標。

更重要的是,因爲兩棲突擊艦隊已經派遣了更多的反潛直升機,所以這兩架SH60的的主要任務不是找到潛艇.而是爲其他反潛直升機劃分搜索區域,並且爲需要捏索的海域確定危險級別。

受此影響.在用吊放式聲納捏索潛艇時.沒有使用主動模式,而是使用了被動模式。

在被動模式下,吊放式聲納的探測範圍更大,能夠大致確定搜索區域內有沒有高速航行的潛艇。

只不過,在被動模式下,很難發現潛伏的潛艇。

顯然1美軍的反潛官兵低估了中國潛艇官兵的決心與勇氣。

通常情況下,在敵方反潛力量蟀擁而至的情況下,已經伏擊得手的潛艇會高速逃逸,而不是留在發射魚雷的海域裡,等着敵人找上門來。

“海龍.,號不但沒有逃逸,還準備再幹一場。

如果汪譽涵做出了另外一種選擇,而不是留下來跟薩非墨並肩作戰,恐怕“海龍“號已經被美軍發現了。

提心吊膽的等着美軍反潛直升機飛走時,汪譽涵也獲得了更好的攻擊機會。

“漢普頓”號沒有停下,而是繼續向西南方向航行。不門的是“.漢普頓“號的航線稍微向南偏了一點.大概有十度左右。

顯然,美軍艇長認爲,偷襲得手的中國潛艇會向東南方向規逍。

必須承認,汪譽涵的運氣確實不錯。

因爲向東北方向航行時,“漢普頓”號是從“海蛇“號與兩棲突擊艦隊之間駛過的,所以在“漢普頓“號把航向向南偏了十度的時候,正好把艇首朝向了“海蛇“號,使得兩艘潛艇的距離迅速縮短。

嚴格說來,美軍艇長的選擇沒有錯。

只要把握住機會,“漢普頓“號安全能夠憑藉攻擊核潛艇的性能優勢,以及射程更遠的反潛魚雷搶得先機。

可惜的是,美軍艇長沒有把握住機會。

大概認看書就爲“海蛇”號會在偷襲得手後逃逸,而且會嚴密關注周圍情況,所以“漢普頓”號在轉向後.沒有使用主動攻擊聲納,而是把全部希望寄託在了被動聲納上.而且只是側舷被動聲納陣口

當然,美軍艇長也有可能認爲反潛直升機能夠把敵艇趕到過來.讓他發起攻擊。

顯然,僅用被動聲納,肯定無法及時發現靜止不動的“海蛇.,號。

問題是,“漢普頓.,號沒有把航速降低到八節以下,所以發出的噪聲依然非常明顯,很容易被對方發現。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海蛇.,號搶先安動攻擊。

在攻擊戰未上1汪譽涵也非常大膽.甚至有點狠毒。

兩分鐘內,“海蛇”號以自航出管的方式.發射了四條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因爲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的性能並不出色,最大航速只有五十五節,射程也只有二十多公里,攻擊二十公里外的攻擊核潛艇,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汪譽涵讓這四條魚雷全部以慣性自導方式發起攻擊。

發射魚雷後,汪譽涵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讓“海蛇”號以四節航速向東航行。

這麼做,不是爲了縮短距離1而是爲了釋放拖拽式聲納。

爲了保持隱蔽,汪譽涵沒有使用主動攻擊聲納.只能完全依靠被動聲納。因爲“海蛇“號的側舷聲納陣的線度非常有限1探測距離與探測精度遠遠比不上攻擊核潛艇,所以必須使用拖拽式聲納。

要想讓拖拽式聲納發揮作用.除了得讓潛艇低速航行,還得讓潛艇的航向與目標的航向保持一個夾角。

如果兩艘潛艇的航向重合.拖拽式聲納就只是擺設。

調整好航向後,汪譽涵才讓“海蛇”號發射了兩條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而且全部採用了線導模式。

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的速度更快.性能也更先進。

這下,汪譽涵的戰術體現了出來。

按照發射兩批魚雷的間隔時間,四條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將率先逼近敵艇,並且率先進入聲自導攻擊階段。雖然到這個時候,四條魚雷還能航行的距離將非常有限,只要美軍潛艇及時轉向規避,就能逃過一劫,但是美軍潛艇肯定不知道四條魚雷的狀況.也就會以最快的速度規避,並且釋放干擾彈與誘餌彈。這樣一來.美軍潛艇將發出非常巨大的噪聲,而“海蛇”號可以趁機引導魚雷,儘可能的逼近美軍潛艇,在美軍潛艇使用了所有干擾與欺騙手段之後.再讓魚雷進行自主攻擊。

如果情況理想,在“海蛇.,號切斷導線之前,魚雷就會擊中“漢普頓.,號。

不管怎麼樣,只要能夠擊中“漢普頓1.號,汪譽涵就能獲得最理想的結果。

這套攻擊戰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爲艇首朝向“海蛇.,號,而且速度並不慢,所以“漢普頓1.號沒能及時發現逼近的反潛魚雷。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最先發現魚雷的不是“漢普頓”號,而是那兩架SH60的。

如同潛艇不能攻擊直升機,直升機也無法攔截潛艇發射的委雷。

反潛直升機能做的,只是及時彙報情況,然後順着魚雷的航道反向搜索,爭取儘快找到那艘發射魚雷的潛艇。

可惜的是,反潛直升機發出的警報沒能及時發送給“漢普頓“號。

因爲“海蛇”號在發射魚雷前後都保持着最佳安靜狀態,所以兩架

SH60進行反向搜索時,必須進行密切配合,一架讓吊放式聲納以被動方式工作.另外一架讓吊放式聲納以主動方式工作,並且確保捏索區域相互重疊。顯然,反潛直升機的捏索效率大受影響,很難及時發現潛艇。

對“海蛇“號來說,需要的也就是十多分鐘而已。

只要成功幹掉“漢普頓.,號,汪譽涵就能拋下包袱,使出全力規避反潛直升機。

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51章 整軍備戰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99章 等不起第109章 未來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3章 風起雲涌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68章 暴風雪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65章 國家意志第30章 誰更瘋狂第47章 搶先攻擊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3章 風起雲涌第32章 迫在眉睫第49章 場外因素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99章 等不起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4章 拉力賽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55章 兩手準備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46章 海軍新銳第114章 向前看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章 科技競賽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92章 怎麼打第85章 突擊開始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63章 朋友第48章 針鋒相對第40章 突襲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35章 導火索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4章 艦隊出港第18章 雙輸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1章 進退兩難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41章 標杆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52章 統一意見第50章 沉默第42章 分兵合進第9章 血染橫濱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4章 迴歸第190章 總攻第39章 餘輝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章 千錘百煉第8章 高歌猛進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1章 動員第306章 第一步第117章 高姿態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7章 經貿競爭
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51章 整軍備戰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99章 等不起第109章 未來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3章 風起雲涌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68章 暴風雪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65章 國家意志第30章 誰更瘋狂第47章 搶先攻擊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3章 風起雲涌第32章 迫在眉睫第49章 場外因素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99章 等不起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4章 拉力賽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55章 兩手準備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46章 海軍新銳第114章 向前看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章 科技競賽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92章 怎麼打第85章 突擊開始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63章 朋友第48章 針鋒相對第40章 突襲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35章 導火索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4章 艦隊出港第18章 雙輸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1章 進退兩難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41章 標杆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52章 統一意見第50章 沉默第42章 分兵合進第9章 血染橫濱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4章 迴歸第190章 總攻第39章 餘輝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1章 千錘百煉第8章 高歌猛進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1章 動員第306章 第一步第117章 高姿態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7章 經貿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