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榮譽與恥辱

牧浩洋有點鬱悶,騰耀輝卻意氣風發。

在新德里呆了一個多月,騰耀輝收穫頗豐,他的幾個主要主張都得到落實,特別是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布萊爾港。

“基本問題已經解決了,印度原則上同意出租布萊爾港,第一份租約的有效期爲四十九年,我們還能要求續租。說得簡單一點,只要我們的艦隊還在印度洋上航行,布萊恩港就在我們的控制之中。”

“所以,需要單獨組建一支地區艦隊。”

騰耀輝笑着點了點頭,說道:“我跟黃總談過這件事,他的意見也差不多,認爲有必要成立地區艦隊。”

“老騰,這可是辛苦差事。”

“所以,我提議讓你去。”騰耀輝呵呵一笑,說道,“能者多勞嘛,而且你有在瓜達爾港搞建設的經驗,又有周渝生、龐躍龍與馬明濤做伴,肯定不會孤單。至於家屬的事情,我也幫你想好了。”

牧浩洋愣了一下,覺得騰耀輝挺細心的。

“等你正式出任艦隊司令後,我幫你申請一架要員專機,由海軍司令部專門負責。”騰耀輝稍微停頓了一下,“這樣,你隨時可以回來,也可以把老婆孩子接過去過週末。這個安排不錯吧?”

牧浩洋一下就笑了起來,不是高興,而是覺得騰耀輝的做法過於直接。

“當然,這兩年不行。港口建設完成後,纔會給你專門修一套司令官別墅。”騰耀輝有點得意,“不管怎麼說,那邊的條件肯定會逐步改善。等到駐軍增加後,我們還會修建專門的家屬區。”

“老騰……”

“怎麼?”

“這都是長遠的事情,以後慢慢說。”

騰耀輝點了點頭,等着牧浩洋說下去。

“我們成立地區艦隊,肯定會產生副作用。”

“什麼副作用?”

“促使印度擴軍備戰。”

“即便我們不這麼做,印度也會擴軍備戰。”

“問題是,一支長期部署在印度洋的艦隊,肯定得有點資本,不然派幾艘戰艦過去就行了,沒必要搞得這麼複雜。”

“你小子”騰耀輝笑了起來,“說吧,你有什麼要求?”

“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讓我當司令,我就得爲艦隊着想,就像你爲海軍着想一樣。”

“學得挺快的嘛。”

“我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只是希望不要另眼看人。”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說得直接一點,印度洋艦隊至少得於三大艦隊平起平坐,在官兵待遇、晉升標準、後勤保障等方面必須提上去。”

“這不是問題,我可以給你更高的標準。”

“是嗎?”

“作爲第一支區域外艦隊,作爲長期駐外部隊,官兵待遇肯定比國內高,至少會增加駐外津貼。至於晉升,更不是問題,只要幹出成績來,肯定比國內的三大艦隊快。後勤保障更是小事一樁,你可以安排一名軍官專門負責這件事。”

“管轄區域呢?”

“你要多大?”

“既然是印度洋艦隊,就應該包括整個印度洋。”牧浩洋笑了笑,說道,“也就是說,得把瓜達爾港交給我。”

“沒問題,反正那地方也是你搞起來的。”

“作戰行動方面,也得由我說了算。”

騰耀輝一愣,說道:“艦隊沒問題,陸戰隊也沒問題,只是其他方面,你得去找黃總好好談談。”

“你不反對就行了。”

“當然,我肯定不會反對。”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你能給我哪些戰艦?”

“除了航母與巡洋艦,由你挑。”

“老騰,你太不厚道了。”

騰耀輝笑了笑,說道:“目前,沒有必要在印度洋部署航母。這也只能怪你,做得太絕了。印度海軍只剩下幾艘驅逐艦,根本沒有威脅。依託布萊爾港的岸基航空兵,給你幾艘大型戰艦就足夠了。”

“岸基戰鬥機能飛多遠?”

“不管怎麼說,你得考慮現實情況。我們總共只有三艘航母,‘黃帝’號的狀態一直不夠理想,基本上沒有作戰能力,另外兩艘都得留在南海艦隊。我也不是神仙,不可能給你變幾艘航母出來。”

“問題是,如果沒有航母,艦隊就沒有完備的作戰能力。”

“你要我怎麼做?”騰耀輝說得非常直接。

牧浩洋稍微沉思了一陣,說道:“現在沒有必要部署航母,不等於今後沒有必要。我只需要一個保證。”

“什麼保證?”

“在印度海軍動工建造航母、或者是採購航母之後,至少給我一艘航母。”

“沒問題,我可以給你這個保證。”

“此外,給我一艘巡洋艦。”

“現在?”

“既然是地區艦隊,總得有幾艘像樣的戰艦吧。”牧浩洋笑了笑,說道,“就算是拿來充門面,也得給我一艘巡洋艦。”

“這事我得考慮考慮。”

“老騰,如果在南海作戰,巡洋艦的用途並不大。”

騰耀輝笑了笑,說道:“你小子,都算計好了。行,我給你一艘巡洋艦,不過得讓黃總點頭答應。”

“還有一件事。”

“什麼?”

“艦隊的主要軍官由我挑選,除了上將之外,其他人都在選擇範圍之內。”

“你要哪些人?”

“現在還不清楚,先打個招呼,免得你到時候後悔。”

騰耀輝拿牧浩洋沒辦法,只能答應下來。

既然騰耀輝答應得爽快,牧浩洋也沒再羅嗦,保證在處理完手頭的事情之後,也就是十月底之前飛往布萊爾港。

事實上,牧浩洋得到的,遠比他想要的多得多。

在他出發之前,黃峙博簽署了成立印度洋艦隊的命令,正式任命牧浩洋爲印度洋艦隊司令,劃撥給印度洋艦隊的,除了“上海”號巡洋艦之外,還有兩艘驅逐艦、兩艘護衛艦與一艘快速戰鬥支援艦。隨後,騰耀輝還以臨時派遣的方式,給牧浩洋補充了一艘大型兩棲攻擊艦與一艘綜合登陸艦。

艦隊規模不算大,但是絕對有威懾力。

要知道,第一次南亞戰爭後,印度海軍只剩下了兩艘“德里”級驅逐艦與兩艘排水量不到四千噸的護衛艦,其他都是小型艦艇。因爲美國海軍在印度洋上沒有常駐艦隊,所以中國海軍的印度洋艦隊成爲絕對第一。

十月三十日,牧浩洋告別了老婆孩子,登上了飛往布萊爾港的專機。

走馬上任之前,牧浩洋就開始了司令官的工作。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人員打撈“翔鶴”號。

盛世平很大方,出了兩億元,讓海軍打撈這艘戰艦,並且專門派來了幾名沉船打撈專家協助海軍。

打撈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牧浩洋來到布萊爾港的時候,大部分工作都已就緒。

爲了儘量保護戰艦上的設備,採用了排空打撈法,即先讓潛水員封堵艦體上的漏洞,再向艦體注入空氣,排出裡面的海水,讓戰艦自行浮上水面。進行打撈作業的是一艘五萬噸級大型駁船,“翔鶴”號打撈起來之後,將直接裝上駁船運回國內,供幾大造船廠的高級工程師進行研究。因爲最終要把“翔鶴”號運到青島,建立一座戰爭博物館,所以楊禹方申請的火力測試被取消了。

建造博物館的事與海軍沒什麼關係,主要由盛世平出資。

按照他的設想,這座以“翔鶴”號爲核心的戰爭博物館將主要展示日本的武器裝備,包括一些二戰時的武器裝備,以此警示所有同胞,來自日本的威脅並沒消除,中國仍然處在敵人的包圍之中。

毫無疑問,民族主義氣氛非常濃烈。

至於會引來什麼麻煩,牧浩洋沒有去想,也輪不到他去想,反正中央已經批准在青島建立博物館。

站在軍人的立場上,牧浩洋非常贊同這麼做。

通過近五十年的飛速發展,中國愈發富強,最近十多年裡的三場戰爭,更讓絕大部分國民充滿了自信。只是在自信之外,更多的人忘記了那段慘痛的歷史,忘記了曾經造成數千萬同胞喪命的那場戰爭。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只有時刻保持警惕,才能更加強大,不然就會在富足的物資生活中逐漸腐朽。

在這一點上,中國必須向美國學習,學會去正視歷史。

要知道,“亞利桑那”號戰列艦仍然躺在珍珠港裡面,所有美國人都沒有忘記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那天發生的事情。

中國人應該爲勝利感到驕傲,更應該銘記歷史上的慘痛教訓。

只有不斷的自我鞭策,不斷的自我警示,才能在未來的挑戰中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也才能在國家與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遠,任何忘記歷史的行爲,都將用鮮血與生命來彌補。

十一月四日,“翔鶴”號浮上海面。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打撈的最後階段向外開放,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上千名記者把開放的碼頭擠得水泄不通。

這一天,全球所有主流新聞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情。

中國人爲之感到驕傲,而日本人的感情就更加複雜了。在報道的時候,日本新聞媒體無一例外的使用“國恥”來形容被撈起來的戰艦。也就在這天晚上,曾經自信滿滿的今井利村在家裡剖腹自裁。

在日本人看來,這是中國發出的挑戰信號。

牧浩洋沒管這麼多,挑戰又怎麼樣,有本事就打回來。.。

第1章 新崗位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16章 強渡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7章 精妙戰術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40章 積極主動第61章 動力革命第88章 十字路口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17章 高姿態第10章 希望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2章 還以顏色第6章 點火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35章 支柱第29章 力挽狂瀾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47章 證據第67章 突然打擊第47章 搶先攻擊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18章 總則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2章 出師有名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4章 無聲對抗第6章 錯失先機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37章 小國海軍第82章 戰火再起第40章 此消彼漲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7章 遠景第8章 倒計時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6章 點火第234章 決勝點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45章 宣傳戰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5章 支柱第11章 經濟圍剿第9章 以退爲進第56章 窗戶紙第6章 軍事化第259章 遺贈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6章 準備第13章 狙殺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2章 漸行漸遠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3章 分外事第2章 利益交換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17章 新的選擇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62章 暗涌滾滾第3章 戰前會議第5章 來晚了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71章 打撈沉船第66章 起航第248章 災難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14章 向前看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62章 彈雨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31章 掃蕩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
第1章 新崗位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16章 強渡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7章 精妙戰術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40章 積極主動第61章 動力革命第88章 十字路口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17章 高姿態第10章 希望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2章 還以顏色第6章 點火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35章 支柱第29章 力挽狂瀾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47章 證據第67章 突然打擊第47章 搶先攻擊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18章 總則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6章 戰爭宣言第22章 出師有名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4章 無聲對抗第6章 錯失先機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37章 小國海軍第82章 戰火再起第40章 此消彼漲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7章 遠景第8章 倒計時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6章 點火第234章 決勝點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45章 宣傳戰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5章 支柱第11章 經濟圍剿第9章 以退爲進第56章 窗戶紙第6章 軍事化第259章 遺贈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6章 準備第13章 狙殺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2章 漸行漸遠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3章 分外事第2章 利益交換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17章 新的選擇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62章 暗涌滾滾第3章 戰前會議第5章 來晚了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71章 打撈沉船第66章 起航第248章 災難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14章 向前看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62章 彈雨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31章 掃蕩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