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孤注一擲

中國宣佈成立援朝司令部後,美韓聯軍立即提高了警惕。

美軍可以不把人民軍放在眼裡,即便是人民軍中最先進的Mig-29,對美軍也沒有半點威脅。二十多年前,美軍就在海灣戰爭中用行動證明,那些外銷的Mig-29z只能算是“垃圾中的戰鬥機”。

沒有完善的作戰系統,再先進的戰鬥機都是擺設。

中國不是朝鮮,中國空軍不但有先進戰鬥機,還有世界上第三種入役的戰略預警機、完善的地基雷達、數量衆多的空軍基地。

與中國空軍對抗,還不能像打擊朝鮮空軍那樣,直接轟炸空軍基地。

只要中國空軍參戰,美軍只能在空中迎戰。

七月二十五日,美韓聯軍把制空力量提高了一倍。美國空軍升空執勤的預警機由之前的兩架提高到三架,隨時有四架F-22A在三八線附近巡邏。後方機場上,至少有四架F-15C與韓國空軍的四架F-16C隨時可以起飛。日本海上空,還有兩架美國海軍的E-2D,以及從“華盛頓”號與“羅斯福”號上起飛的四架F/A-18F。兩艘航母甲板上還各有兩架F/A-18F停在緊急起飛點上。

到二十六日上午,隨着“尼米茲”號與“文森”號到達,美國海軍的兵力將增加一倍。

因爲畏懼中國軍隊數量衆多、性能先進的岸基反艦導彈,美軍航母沒有進入黃海,全部集中在日本海,所以半島東部的制空作戰由海軍承擔,空軍只負責西部制空,以便全力支持北上的地面部隊。

三架E-3D的探測區域相互重疊,能夠及時發現從任何方向上進入的敵機,至少能爲制空戰鬥機提供十五分鐘的預警時間。

美軍高度重視中國空軍,不等於害怕中國空軍。

比起中國空軍,美軍更加了解對手。

雖然在戰場上,美軍從未遭遇過Su-27戰鬥機,但是在戰場外,美軍有足夠多的機會了解這種戰鬥機。

通過與印度的聯合演習,美軍掌握了Su-20MKI的基本性能。

與越南交往時,美軍飛行員還駕駛越南空軍的Su-27SK,跟F-15C與F/A-18F進行對抗訓練。

在戰場上,美軍飛行員也接觸過Su-27SK。

埃厄戰爭期間,至少有四名俄裔美國飛行員在CIA安排下,以僱傭兵身份爲厄立特里亞效勞,駕駛Mig-29跟同樣以僱傭兵身份、駕駛Su-27SK的俄羅斯飛行員作戰,只是沒能取得戰果。

這些接觸,讓美軍對Su-27系列戰鬥機的性能瞭如指掌。

與美軍的戰鬥機相比,受動力系統限制,Su-27更注重水平機動性能,特別是瞬間盤旋性能。通過氣動外形優化設計,Su-27的水平機動性能不但在第三代戰鬥機中無與倫比,即便跟F-22A相比也不遑多讓。

在格鬥中擊敗Su-27的辦法很簡單:迫使對手進行垂直機動。

美軍戰術教材裡寫得非常清楚,如果與Su-27遭遇,必須搶先佔據高度優勢,迫使對方爬升,然後利用F-15C或者F-22A優異的垂直機動性能,在快速變化高度的格鬥中擊落對方。

雖然J-11B與Su-27SK的差別很大,特別是在內部構造上,J-11B算得上是一架全新的戰鬥機,與Su-27SK沒有多少相似性。通過大量使用複合材料,J-11B的結構重量比Su-27SK輕了一噸多。更加先進的電子設備、特別是中國自行開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讓J-11B脫胎換骨,在空戰性能上不亞於EF2000等三代半戰鬥機。但是同樣受動力系統、以及氣動外形影響,J-11B的垂直機動性能肯定不突出,即便比Su-27SK有所改善,也難以達到F-15C的水準,更不可能與F-22A相提並論。

垂直機動性能不如對手,使J-11B與F-22A對抗時,幾乎沒有勝算。

J-11B面對的不是單一活動的F-22A,而是獲得了整個作戰系統支持的F-22A。

作爲非隱身戰鬥機,J-11B要想隱蔽接敵,只能超低空進入。在這種模式下,E-3D對J-11B的探測距離不會超過二百五十公里,提供給F-22A的預警時間最多十五分鐘。如果J-11B的目標不是F-22A,而是E-3D,並且使用射程在一百公里以上的空對空導彈,美軍的預警時間將被壓縮到十分鐘以內。這麼做的代價是:與F-22A交戰時,J-11B沒有足夠時間爬升到有利高度,很有可能在爬升時受到AIM-120D迎頭攻擊。即便避開了AIM-120D,進入格鬥空戰階段,J-11B也會因爲在爬升過程中損失了太多的速度,處於絕對不利的位置,被F-22A用AIM-9X擊落。

從中高空進入,勝算更加渺茫。E-3D能在五百五十公里外發現在高空飛行的J-11B,爲F-22A提供半個小時以上的預警時間。憑藉優異的超音速巡航能力,F-22A有足夠的時間在接敵前繞到J-11B側面,從J-11B的後半球發起攻擊。沒有足夠的數量優勢,J-11B在見到F-22A之前就會被AIM-120D消滅掉,根本沒有機會靠近F-22A,更不可能與F-22A以格鬥定勝負。

憑藉這些優勢,美軍的防禦性制空戰術變得非常簡單。

四架F-22A每兩架組成一個編隊,在E-3D巡邏區域以北大約一百公里處巡邏,由預警機提供空情信息,戰鬥機的雷達處於關機狀態。接到敵情信息後,F-22A在預警機的引導下隱蔽接敵,開火前啓動AGP-77鎖定目標,爲導彈獲取火控數據。一切順利的話,F-22A能用AIM-120D進行兩次攔截,擊落敵機的概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迫不得已,才與敵機格鬥。

前面三天,F-22A參與的七次空戰,全部以該方式取勝,擊落人民軍的三架Mig-29與六架Mig-21,只有一架Mig-25憑速度優勢逃走。F-22A不但毫髮無損,還從未被敵機發現過。

這個難題,同樣困擾着晏鷹搏與賈定康。

僅靠J-11B,別說擊敗F-22A,連F-15C都打不過。

要想取勝,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作戰系統上。

安排戰術時,晏鷹搏沒有選擇常用的高空線路,而是決定從超低空進入。四架J-11B起飛後,只爬升到五百米高度,隨後轉向東南,到達黃海上空後,進一步把飛行高度降低到五十米。

因爲不是側重打擊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所以這個高度是J-11B的極限了。

能飛這麼低,完全靠飛行員過硬的本領。

選擇超低空進入,能夠最大限度縮短被美軍預警機發現的距離,迫使F-22A進行迎面空戰。

晏鷹搏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儘可能多的燒掉機內的燃油。

雖然地面部隊還沒入朝,作戰飛機在完成任務後得返回本土機場,朝鮮空軍基地也無法爲J-11B提供支援保障,但是晏鷹搏覺得這不是問題,比起在空戰中被敵機擊落,到人民軍機場迫降明顯好得多。

只有儘可能多的燒掉燃油,纔有機會在被迫進行垂直格鬥的時候獲得優勢。

哪怕只是縮小差距,也能提高格鬥勝算。

飛越黃海花不了多少時間,最多二十分鐘。

即將從西朝鮮灣南部進入朝鮮領空時,四架J-11B打開加力燃燒室,以最快的速度向萬米高空衝刺。

美軍的E-3D就在南面三百多公里外,在丹東北面活動的KJ-2000、以及在遼東半島南面活動的KJ-200一直盯着那架預警機,通過數據鏈把實時空情發給J-11B。再飛幾十公里就將進入E-3D的探測區域,F-22A隨後就會趕到,必須在此之前,把飛行高度提上去,爭取讓對方進入水平格鬥。

此時,四架J-11B的燃油已經燒掉三分之一以上。

打開加力燃燒室後,燃油消耗速度大增,等四架J-11B上升到萬米高空,所剩燃油肯定不到一半。

晏鷹搏想得很好,也確實判斷準確。

J-11B還在爬升,E-3D就發現了突然出現在西北方向上的四個目標,隨即判斷爲中國空軍的重型制空戰鬥機。

空情信息同步反饋給巡邏戰鬥機,在首爾北面巡邏的兩架F-22A立即轉向迎敵。

此時,另外兩架F-22A在東面大約一百五十公里處,收到預警機的信息後,也立即轉向迎敵。

後方機場上,四架美國空軍的F-15C緊急升空。

因爲沒有發現更多的敵機,所以韓國空軍的F-16C沒有升空。

距離實在太近了,四架J-11B不但在爬升,還在逼近E-3D,美軍指揮官認爲,敵機將攻擊預警機。

雖然E-3D已經服役數十年,算不上新銳,但是戰略價值遠遠超過任何一架戰鬥機。

兩架F-22A沒有時間繞到敵機側面,只能迎面發射導彈。

AIM-120D的標稱射程達到一百二十公里,實際迎頭攻擊距離不會超過八十公里,尾追攻擊距離在六十公里以內。

在發射導彈之前,F-22A得把距離縮短到八十公里以內,然後啓動火控雷達。

此時,三百公里外,賈定康所在的KJ-2000率先“發現”F-22A的蹤跡,隨後鄰近的兩架KJ-200也有所收穫。

四架J-11B還在黃海上空的時候,防空指揮中心就用KJ-2000與KJ-200探測到的空情信息確定了F-22A的巡邏區域,還用探測到的數十個峰值信號,測算出幾十條F-22A的巡邏航線。

因爲無法確定有多少架F-22A在空中巡邏,所以無法完全確定F-22A的巡邏路線。

隨着兩架F-22A轉向迎敵,KJ-2000與KJ-200在不到半分鐘內,探測到十多個峰值信號。

這下,敵情明瞭了。

兩架F-22A,正迎面飛來!

問題是,空情信息中沒有敵機的準確方位,也就沒法得知與敵機的距離。

F-22A的巡航速度接近一點五馬赫,如果所剩燃油不多,還能超過一點五馬赫,意味着每秒鐘飛行四百多米,一分鐘就能飛行二十多公里。

如果進入AIM-120D的絕殺範圍,J-11B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

空情信息不夠準確,晏鷹搏也沒把希望寄託在預警機上。雖然J-11B比不上F-22A,但是有一樣裝備不比F-22A差。

要想扭轉局面,就得依靠這種裝備!

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27章 改進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64章 孤注一擲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42章 四個小時第89章 虛與委蛇第83章 試探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9章 做徹底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2章 封鎖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59章 擊鼓傳花第57章 老少校第39章 機會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6章 準備第4章 戰爭陰雲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234章 決勝點第71章 新理論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66章 硬骨頭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5章 軍事冒險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68章 推波助瀾第36章 負擔第20章 剋制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7章 老少校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45章 深海猛龍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321章 起源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63章 卸甲第15章 虧本買賣第60章 海蛇之吻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章 極限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36章 負擔第54章 突然襲擊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22章 登陸作戰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1章 不怕死第74章 迴歸第13章 風起雲涌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99章 等不起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8章 技不如人第73章 擴軍備戰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74章 交易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8章 狼羣第15章 千慮一失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4章 戰略價值第70章 後果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12章 和平第66章 真假英雄第71章 新理論第10章 迎難而上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2章 登陸作戰第228章 導火索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8章 倒計時第231章 被迫停戰
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27章 改進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64章 孤注一擲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42章 四個小時第89章 虛與委蛇第83章 試探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9章 做徹底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2章 封鎖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59章 擊鼓傳花第57章 老少校第39章 機會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6章 準備第4章 戰爭陰雲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234章 決勝點第71章 新理論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66章 硬骨頭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5章 軍事冒險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68章 推波助瀾第36章 負擔第20章 剋制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7章 老少校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45章 深海猛龍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321章 起源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63章 卸甲第15章 虧本買賣第60章 海蛇之吻第85章 重拳出擊第1章 極限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36章 負擔第54章 突然襲擊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22章 登陸作戰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1章 不怕死第74章 迴歸第13章 風起雲涌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99章 等不起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8章 技不如人第73章 擴軍備戰第55章 兩強相爭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74章 交易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8章 狼羣第15章 千慮一失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4章 戰略價值第70章 後果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12章 和平第66章 真假英雄第71章 新理論第10章 迎難而上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2章 登陸作戰第228章 導火索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8章 倒計時第231章 被迫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