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煙消雲散

燃燒的海洋

攻打元山,絕對是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打得最激烈的一場戰鬥。 WWW▪тт kan▪C○

在很大的程度上,韓軍第九裝甲師的表現,給這場戰鬥增添了一些預料之外的變數。

最初的時候,阿倫與皮特都沒抱多大希望,認爲韓軍很難承擔重任,特別缺乏逆境作戰最需要的堅韌精神。

戰鬥中,韓軍第九裝甲師的表現足以讓他們改變這個看法。

上半夜,第九裝甲師打得非常積極,不但在整條戰線上作戰,還在重要方向上連續發動反擊,讓第六十五集團軍的進攻遭到重挫,一度把攻堅戰演變成裝甲部隊的消耗戰,讓志願軍付出了非常巨大的代價。

比如在圍繞着文川鎮展開的戰鬥中,第九裝甲師發動了三次反擊,每次都擊退了第六十五集團軍的進攻部隊。直到第六十五集團軍連續投入兩個旅,才佔領文川。爲此,第六十五集團軍損失了七十八輛主戰坦克與上百輛步兵戰車。在南郊的一場戰鬥中,一輛隱藏在農場穀倉裡的K1A2主戰坦克在一個步兵排的配合下,連續擊退了志願軍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的三次進攻,並且在一場戰鬥中,連續摧毀了四輛99改、三兩96式。直到打光炮彈,這輛坦克才被韓軍遺棄。

這個晚上,類似的戰鬥並不少見。

作爲韓國陸軍的絕對主力,第九裝甲師的官兵表現出了非常高的戰鬥素質,鬥志也非常高昂。

絕大部分時候,韓軍會堅持到彈盡糧絕,或者在受傷失去作戰能力後纔會投降。

萬幸的是,第九裝甲師勢單力薄。

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爲了守住整條戰線,第九裝甲師只能分散行動,預留的機動防禦部隊非常有限。根據韓軍的作戰報告,當時第九裝甲師最多隻有三個營的機動兵力,也就只能發動戰術級別的反擊行動。

更重要的是,韓軍沒有足夠的轉圜空間。

在元山北面的戰場上,第六十五集團軍在發起總攻前,已經把戰線推進到離元山港區不到十五公里的地方。這個距離,別說大口徑榴彈炮,連一些配備了火箭增程彈藥的大口徑迫擊炮都能夠到。

因爲缺乏穿插空間,所以在大部分時候,韓軍只能被動防禦。

結果就是,韓軍不得不把極爲寶貴的裝甲力量分散到戰線上,用來對付志願軍的裝甲部隊,而不是集中到一起,形成強有力的反擊力量。

這也不能全部歸責於戰場環境,與韓軍的編制體系也有關。

韓國步兵手上,嚴重缺乏反裝甲力量,哪怕是那些對主戰坦克威脅不大的火箭筒,也沒有多少。

如果韓軍步兵有足夠的反裝甲武器,情形肯定大不一樣。

在陣地防禦戰中,哪怕是火箭筒,也能對進攻方的裝甲部隊構成嚴重威脅。比如在定坪的戰鬥中,空降兵就用火箭筒幹掉了不少韓軍的主戰坦克。

不管怎麼樣,韓軍第九裝甲師採用的戰術,在很大的程度上幫了志願軍。

雖然在進攻的時候,第六十五集團軍遇到了不少麻煩,甚至不得不把進攻部隊拆散成小股部隊,分頭應對韓軍的反擊部隊,但是在承受了巨大的作戰損失後,第六十五集團軍仍然在向元山推進。

打到二十三日凌晨,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已經突破韓軍防線,攻入元山港。

到這個時候,黃峙博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雖然肅清港區,佔領整個元山還得花點時間,但是攻入元山港後,聯軍至少無法向元山增派作戰部隊。

失去這個支承點,聯軍在東線戰場上算是完蛋了。

只是,第一陸戰師的威脅依然存在。

按照二部提供的情報,從二十一日開始,聯軍增強了東朝鮮灣的反潛投入,正在全力清剿日本海里的中國潛艇。把中國潛艇趕出日本海後,聯軍肯定會讓第71特混艦隊北上,掩護第一陸戰師撤退。

既然攻佔元山已經不是問題,就不能放走第一陸戰師。

天亮前,黃峙博給第三十九集團軍下了一道命令,把三個遠程炮兵營派往咸興,由第十六集團軍指揮。隨後,黃峙博又給第十六集團軍下達了一道命令,從二十三日上午起,對金策進行大規模炮擊,並且根據前線反饋回來的情報,特別是美軍的活動情況,決定是否使用電磁武器。

因爲沒有剩下幾枚電磁戰鬥部,所以第十六集團軍得精心策劃炮擊行動。

除了每次只使用一枚電磁戰鬥部之外,還得爲其他火箭彈換上機械引信,以免在電磁打擊中失效。

當然,這都是小事,志願軍早就習慣了電磁戰,改裝彈藥引信簡直是輕車熟路。

對聯軍來說,這肯定不是好事。

雖然志願軍的電磁武器所剩無幾,但是隻要一枚電磁彈頭,就能讓整支運輸船隊,甚至是整支艦隊癱瘓。

美軍承擔不起這樣的風險。

大規模炮擊,還能極大程度的殺傷第一陸戰師的有生力量,讓美軍在離開金策之前喪失鬥志與信心。

打到這個時候,聯軍已經喪失信心。

不管是阿倫,還是皮特,都非常清楚,只要志願軍佔領了元山,就會回頭對付第一陸戰師,絕對不會把金策的戰鬥留到下一場戰役。更重要的是,在佔領元山後,志願軍有足夠的兵力穩住戰線,也就不用擔心聯軍的反擊了。

擺在聯軍指揮官面前的問題很現實:第一陸戰師怎麼辦?

到了二十三日上午,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尖銳了。

第六十五集團軍趕在天亮前,佔領了元山港,並且在聯軍的第一輪空中打擊到來的時候攻入元山城區,與韓軍展開巷戰。因爲聯軍的作戰飛機不敢深入戰場,所以空中打擊沒有幫上韓軍。

隨後,第十六集團軍開始炮擊金策。

在三個遠程炮兵營的協助下,第十六集團軍的炮擊非常兇猛。雖然在最初的幾輪炮擊中沒有使用電磁武器,但是志願軍大量使用反人員子母彈藥,並且對第一陸戰師的陣地進行了覆蓋式打擊,造成了嚴重傷亡。

當天上午,第一陸戰師就發出了十幾次撤離請求。

可惜的是,到這個時候,美軍仍然無法肯定東朝鮮灣裡沒有中國潛艇,更無法肯定這些潛艇上沒有電磁武器。

潛在的威脅讓第71特混艦隊不敢越雷池半不。

聯軍能做的,只有儘量出動空中力量,轟炸第十六集團軍的炮兵陣地,並且在炮擊間隙向第一陸戰師空投作戰物資。

中午,戰局進一步惡化。

在特種部隊的支持與配合下,第六十五集團軍佔領了元山的韓軍司令部,徹底打垮了韓軍的鬥志。雖然還有一部分韓軍沒有投降,利用城區裡的有利地形進行反抗,但是志願軍離完全佔領元山已經不遠了。

西面的山區裡,第四步兵師沒有與第三十九集團軍交戰,只是保持接觸狀態。

這也是阿倫上將的直接命令,即第四步兵師的任務只是拖住志願軍的主力部隊,防止志願軍向西突破,或者從元山南下。在志願軍沒有繼續發動進攻的情況下,第四步兵師不用與志願軍正面交戰。

遭受了數個小時的炮擊後,困守金策的第一陸戰師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不管是撤退,還是突圍,聯軍司令部都得儘快做出決定。

顯然,在沒有第71特混艦隊的情況下,第一陸戰師不可能從金策撤離,更不可能從金策突圍。

下午,阿倫向第一陸戰師的指揮官下達命令,由其自行決定是戰是降。

這意味着,阿倫已經同意讓第一陸戰師投降。

只是,第一陸戰師的指揮官沒有立即投降,而是堅持到了二十五日傍晚,在黃峙博等得有點不耐煩,準備用第三十九集團軍發起總攻之前,纔在戰地前沿,向第十六集團軍的指揮官交出佩槍。

到此,第一陸戰師總共有一萬六千三百二十八名官兵向志願軍繳械投降。

雖然這不是有史以來,美軍在戰場上投降人數最多的一次,但肯定是自美國建國以來第一個集體投降的師級部隊。

當然,這是兩天之後的事了。

九月二十三日下午,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正式結束,這天正好是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兩個月。

雖然在這次戰役中,志願軍取得了遠遠超過預期的勝利戰果,一舉殲滅總兵力近五萬的兩個美軍陸戰師,還擊潰了包括第九裝甲師在內的十三個韓軍師旅級部隊,殲滅韓軍近八萬人,但是志願軍的損失與傷亡也非常慘重,三個主力集團軍中,只有第十六集團軍的減員率不到兩成,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陣亡官兵七千餘人,傷殘一萬八千餘人,減員率均超過四成,後者更是達到半數以上,主力裝備的損失量也在四成以上,兩個集團軍均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

打完這一仗,沒有十天半個月,志願軍肯定無法組織起第二次進攻。

萬幸的是,因爲傷亡過於慘重,短期內聯軍也無力發起反擊,更別想在整條戰線上發動進攻。

雙方都無力發起進攻,軍事鬥爭成了次要問題,主戰場轉移到了外交上。

不管交戰雙方是否願意在這個時候停戰,此時都是進行停火談判的一個機會。

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7章 又見熟人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62章 太陽風暴第46章 逃命第6章 定論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2章 大決戰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27章 改進第13章 無限制第86章 精心部署第5章 來晚了第70章 分道揚鑣第9章 做徹底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3章 無限制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78章 廣泛動員第3章 前沿科技第74章 迴歸第41章 糧食投資第64章 三管齊下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5章 毅然決絕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59章 遺贈第42章 第五代第233章 蠶食第27章 地面戰爭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44章 出山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70章 忙裡偷閒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1章 粒子風暴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1章 動員第1章 收假第39章 去臺灣第18章 圍捕第68章 搶任務第31章 接觸第46章 逃命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章 海軍強國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章 關鍵人物第114章 向前看第12章 絕命之行第46章 豐收年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76章 作戰策劃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77章 誘餌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84章 守株待兔第71章 以進爲退第44章 艦炮怒吼第193章 主旋律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3章 把握機會第53章 再次攻擊第51章 時間點第14章 拉力賽第43章 各有所謀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46章 全速北上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
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7章 又見熟人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62章 太陽風暴第46章 逃命第6章 定論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2章 大決戰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27章 改進第13章 無限制第86章 精心部署第5章 來晚了第70章 分道揚鑣第9章 做徹底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3章 無限制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78章 廣泛動員第3章 前沿科技第74章 迴歸第41章 糧食投資第64章 三管齊下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5章 毅然決絕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59章 遺贈第42章 第五代第233章 蠶食第27章 地面戰爭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44章 出山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70章 忙裡偷閒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1章 粒子風暴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1章 動員第1章 收假第39章 去臺灣第18章 圍捕第68章 搶任務第31章 接觸第46章 逃命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章 海軍強國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章 關鍵人物第114章 向前看第12章 絕命之行第46章 豐收年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76章 作戰策劃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77章 誘餌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84章 守株待兔第71章 以進爲退第44章 艦炮怒吼第193章 主旋律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3章 把握機會第53章 再次攻擊第51章 時間點第14章 拉力賽第43章 各有所謀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46章 全速北上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