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

(感謝讀者“瓴燈燈_冰大一生推”、“環保工程師”的飄紅打賞)

楊奉的形象越來越清晰,留下的疑惑卻越來越多,韓孺子有點後悔,更希望回到從前,楊奉是名一心想要培養出合格皇帝的怪人,而不是藏着仇恨、要給皇帝一個“教訓”的復仇者。

又聊了一會,韓孺子派人送走侯小蛾母子,讓他們與太后一同前往洛陽,單獨留下不要命。

侯小蛾只瞭解從前的公子,不要命卻看到了後來的權宦。

“隨朕走一趟。”韓孺子起身,帶領衆人出宮,輕裝簡行,沒用儀衛。

這是皇帝無所不能的時刻,他的行爲不會受到任何阻攔。

街上已經亂成一團,百姓要遷走,家中男子卻要留下,生離死別之際,許多人就在街上號啕大哭。

韓孺子帶領數十人疾馳而過。

這些天城裡城外盡是騎馬橫行的士兵,百姓們早已習慣,自覺讓路,然後繼續哭着與親人告別。

城外人比較少,大都是前往軍營報到的壯年男子,在公差的看守下,十幾人一隊,默默前行。

敵軍俘虜都已被調往迎風寨,看不到京城的亂象與臨時徵兵。

韓孺子沒有進入軍營,馳上一座高地,望向左右兩座大營,鼻中呼出的白汽茫茫一團。

“楊奉是自殺的,對不對?”韓孺子問。

“我沒看到。”不要命回道。

“你肯定知道一些什麼,或者說能猜到一些。”

不要命沉默片刻,“楊奉的確說過,無所畏懼的皇帝是暴君、無所不知的皇帝是昏君,真正的皇帝應有所敬畏、有所不知。”

“嘿。”韓孺子冷笑一聲,“楊奉想不到短短几年之後大楚就會面臨生死危機,從皇帝以至平民百姓,全都有所畏懼、有所不知。”

“神鬼大單于孤軍深入,沒有立即大獲全勝,卻落入兩面受敵的局面,被迫拋棄大量僕從之軍,他想必更加畏懼。”

韓孺子笑了笑,“你是楊奉的好學生。”

“我只是學生而已。”

“楊奉歸還太祖寶劍時,鞘內留下四個字,‘梟請收手’,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不要命點頭,“大致明白,如果我沒猜錯,這是留給太后的警告。”

“太后?”

“上官太后,陛下難道忘了,上官太后曾經冒充過淳于梟。”

韓孺子一愣,很快恍然大悟,上官太后本人沒有冒充過淳于梟,但她的確曾經派出幾名心腹太監,假裝是望氣者,引誘衆皇子皇孫參與奪位之爭。

不要命繼續道:“上官太后對望氣之術感興趣,手裡可能還留有一些毒藥,楊奉大概就是因此留下警告,讓上官太后老實一些。”

“孟娥估計猜出了真相,所以將紙條的內容告訴了上官太后。”韓孺子又笑一聲,孟娥總是不肯對他說出全部事實,她與楊奉倒有一點相似,喜歡製造神秘。

疑惑消除,韓孺子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反而有些失望,“那本書又是怎麼回事?楊奉拿到之後爲何意興闌珊,連病都不想治了?”

“那本書,有一部分章節是楊奉寫的。”

“嗯?”韓孺子又一次意外。

“書早就有了,在武帝時曾流入過京城,楊奉那時候還年輕,與一些讀書人評論此書,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各寫一段,與此書訂在一起。”

“楊奉那時候要造反?”韓孺子訝然。

不要命笑道:“陛下以爲那是造反之書?”

“據說如此。”

“陛下有沒有想過,教人造反就是教人做皇帝,所以造反之書也是帝王之書,當初在京城讀書人眼裡,這本書與造反沒有半點關係。楊奉爲何意興闌珊?因爲他追尋了半生,結果源頭早在他手中,他卻沒有認出來。同樣一本書,有人以爲是帝王之術,有人卻當成蠱惑人心的秘笈。最讓楊奉無法理解的是,有一部分內容就是他親自寫的,望氣者從中領悟的含義卻與他的本意背道而馳。”

“怎麼會有這種事?”韓孺子對這本書更加好奇,可惜書已經毀掉,只剩下三頁。

“我不愛讀書,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楊奉大概覺得世事如此,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在別人眼裡卻是另一回事。楊奉一開始想教訓皇帝,後來又想培養皇帝,結果都沒有如意。”

“楊奉……”韓孺子想問思帝的事情,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對楊奉,他知道得已經太多,不如留些秘密,“多謝,朕受益良多。”

不要命嗯了一聲,扭頭看去,不遠處,數十名侍衛與衛兵都在盯着他,其中幾人手握刀柄,在他們眼裡,不要命總是個危險人物。

“楊奉留給我的任務都已完成,他的妻兒今後也不需要我的照顧,不管陛下怎麼想,我可是終於解脫了。告辭。”

“你要去哪?”

“看心情,可能跟着大家一塊去關東避難,可能留在京城靜觀其變,可能回老家看看,雖說沒人能記得我,但我還記得一點東西,也有可能去刺殺個把人。”

“那樣沒用,你爲什麼不加入楚軍,與衆人一塊抗敵?”

“陛下忘了,我加入過楚軍,和南直勁一塊去燒過滿倉城,老實說,戰場不適合我,人太多,場面太亂,我施展不開。”

“那也沒必要白白送命。”

“呵呵,我開始理解楊奉的意思了,我之慷慨赴難,在陛下看來卻是白白送命。同理,陛下之決一死戰,在我看來……”不要命突然不說了,大笑幾聲,調轉馬頭,疾馳而去。

韓孺子沒動,也沒派人阻止,仍然遙望軍營,良久之後,對身後衆人說:“去軍營。”

這是一次意外到訪,營中將士都沒有準備,尤其是新兵衆多,連兵甲都沒領齊,對軍官的命令更是茫然不解,但是一聽說皇帝來了,全都擁來,擠在道路兩邊觀看。

一名衛兵前驅,一路大喊“陛下駕到”。

韓孺子騎馬馳過營地,目光與衆多士兵接觸,有人心慌意亂,跪下磕頭,有人興致盎然,笑呵呵地與皇帝對視……

韓孺子拔出太祖寶劍,高高舉起,兩邊突然響起“萬歲”的呼聲。

到了盡頭,韓孺子調頭,收起寶劍,等衛兵再次列隊之後,他控馬緩緩前行,向兩邊的人大聲道:“大楚必勝,朕與衆將士同戰。”

萬歲的呼聲又起,逐漸被“同戰”代替。

韓孺子連去多座軍營,入夜纔回城裡。

函谷關的樊撞山與崔騰不召自來,尤其是崔騰,聽說父親下落不明,他一定要參戰。

韓孺子沒有勸阻,只要不影響大局,他願意讓每個人自主選擇。

他回寢宮坐了一會,命人叫來景耀。

景耀還沒來得及去守墓,很快趕到。

韓孺子身穿戎裝,手扶劍柄,站在屋地中間,神情冰冷。

景耀心中一驚,立刻跪下,“陛下。”

“你好大膽啊,景耀。”

景耀又是一驚,連磕三頭,“臣膽子不大,陛下……”

“敵軍攻城那一晚,是你給上官太后傳信?”

景耀擡起頭,茫然道:“是,臣對陛下說過了。”

“嗯,你還有沒說的事情嗎?”

景耀神情微變。

“朕待你如何?”韓孺子問,握緊了劍柄。

“陛下不念舊怨,將臣由卑賤處拔救出來,大恩大德,臣雖萬死不足爲報。”

“朕不要萬死,只要一句真話——上官太后藏着的東西去哪了?”

自從得知楊奉的四字留言是給上官太后的警告,韓孺子就知道事情還沒完,殺死桓帝、思帝的毒藥肯定還在。

景耀接連磕頭,卻不肯開口回答。

韓孺子慢慢拔劍,劍身出鞘一尺,他停下了,“在慈寧宮?”

景耀磕頭更緊,仍不開口,但已默認。

韓孺子收回寶劍,“你一點沒留?”

“臣留之無益,臣將去守墓,再沒有回皇宮的機會……”

韓孺子相信景耀的話,大步出門,景耀癱坐在地上,半天起不來。

慈寧宮已經收拾妥當,宮裡人剩得不多,這回都要隨太后一同遷宮,只有劉介例外,“總得有人看守皇宮,我是中司監,責無旁貸。”

韓孺子停在慈寧宮門口,與劉介聊了幾句,同樣沒有勸阻。

夜已經很深了,慈寧太后尚未休息,站在屋子裡四處打量,“好多東西都帶不走,唉,真是捨不得。”

“帶不走的就留下吧。”韓孺子站在門口說。

慈寧太后看向皇帝,“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

“母親。”

慈寧太后露出一絲驚訝,皇帝很久沒叫她“母親”了,兩人一直以“陛下”、“太后”互稱,若在從前,她會糾正皇帝,今天卻感到親切,“陛下一定能大獲全勝。”

“母親還記得我被楊奉接走的那個晚上嗎?”

“當然,至死不忘。”

“臨別之時,母親對我說,‘除了你自己,別相信任何人,也別得罪任何人。’”

“虧陛下還記得。”

“我該相信母親嗎?”

慈寧太后啞口無言,盯着兒子看了好一會,緩緩道:“景耀多嘴?”

“與景耀無關,是楊奉,他留下一點線索,我今天才弄清楚。”

“嘿,陰魂不散的太監,我一直很討厭他。”

“上官太后毒殺先帝,本意是爲思帝奪位,可在思帝眼裡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上官太后之悲,皆源於此。”

慈寧太后轉身,走到一隻箱子前,打開箱蓋,伸到最下層,摸出一個小木匣,雙手捧着,遞向皇帝。

韓孺子走過來,接下木匣,“都在這裡?”

“有必要分開放嗎?”慈寧太后語氣稍顯生硬。

如果能用在神鬼大單于身上,這東西倒是不錯,念頭一閃而過,韓孺子告退,回到泰安宮,景耀已經不在,他讓太監找來一些菜油,澆在木匣上,一燒了之,從始至終沒有開匣。

終於,他了無牽掛,可以放心與敵軍一戰。全本小說網

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四十章 回信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一章 進宮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四十一章 難熬的一夜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
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四十章 回信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一章 進宮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四十一章 難熬的一夜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