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

接連三天,韓孺子與楊奉每天都去拜訪深巷中的學堂,見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有國子監與太學的弟子、尚未授官的進士、各部司的官員……雖然都不是大官,對朝政卻都十分了解,而且熱心於救助百姓。

韓孺子只想弄清一件事:正常情況下,官府該如何賑災?

慢慢地,朝廷運作的方式在他眼裡越來越清晰了:地方上出現災情,官員要迅速收集情況,根據輕重程度上報給相關部司以及宰相府。如果災情比較輕微,地方官當時就可以解決,只需將解決辦法與成本上報;災情稍重一些,地方官不能做主,但要給出解決方案,由上司決定可用否;災情十分嚴重,地方官就只能請罪,然後等朝廷的命令。

其實辦法總是那些,開倉、借糧、勸農、抑商、減租、免租等等,可是非得由皇帝許可,才能顯出皇恩浩蕩與大權在握。

自去年秋天以來,各地的災情文書早已送達戶部與宰相府,那時宮裡還在正常批覆奏章,因此能做的事情各地都做了,只是杯水車薪,等到災情需要大規模放糧的時候,宮裡已經不出聖旨了。

韓孺子想要大事化小,困難重重。

第三天,韓孺子從東海王手裡拿到了譚家的初步估算,他們能在幾十個縣裡直接放糧,還能聯絡三百多個縣的富商參與賑災,差不多佔受災地方的六成,但是接受能力有限,不超過十萬人,只能堅持一兩個月,而據戶部統計,天下流民幾達五十萬。

這天下午,韓孺子終於見到一位地位比較高的官員——戶部侍郎劉擇芹,他是有資格選帝的大臣之一,敢於來見倦侯,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一見面他就說:“我不是來支持倦侯的,只想爲百姓做一點事。”

“我也不是來尋求支持的。”韓孺子笑道。

劉擇芹身爲戶部官員,對災情最爲了解,但是沒有帶來好消息,“必須有聖旨,其實相關文書早已擬好,只等聖旨出宮,就能分送各地,立刻執行。”

韓孺子對聖旨不抱希望,問道:“有沒有可能將文書直接下發呢?”

劉擇芹用力搖頭,“就算戶部膽子大,可是由誰來送呢?驛站歸兵部管理,沒有兵部關文,一份文書也送不出去,就算到了地方,沒有抄送的聖旨,官員們也不敢執行,各地刺使肯定會上書詢問詳情……總之不可行,寸步難行。”

韓孺子這些天來一直在聽,終於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曾經帶兵從馬邑城前往碎鐵城,一路上由各縣供應糧草,這也需要聖旨嗎?”

劉擇芹尋思了一會,“其實是需要的,只不過早就頒佈了,是聖旨給予大將軍總督邊疆軍務的權力,大將軍因此才能向郡縣下達命令。”

“大將軍平定內亂時也得到過聖旨吧。”

“當然,否則的話,大將軍離開邊疆就是重罪了。”

“如此說來,大將軍其實是可以徵糧的。”

劉擇芹又尋思了一會,回答時不那麼自信了,“應該可以,但是隻能用來養軍,不能用來賑濟災民啊。”

“俘虜呢?”

“俘虜?”

“平亂就會有戰鬥,有戰鬥就會有俘虜,各地在供應軍隊的同時,應不應該養俘虜呢?”

“這個……我覺得應該可以,但是俘虜太多的話,地方官還是得上報朝廷,駐軍也要上報兵部與大都督府。”

“可俘虜不能捱餓,地方官是先養俘虜後上報,還是先上報再養俘虜?”

劉擇芹想了好一會,“只能暫養俘虜,等候朝廷命令,可是……”

“可是沒有聖旨,朝廷對這些上報不能承認,也不能否決,地方上就得一直‘暫養’俘虜。”

劉擇芹盯着倦侯,終於相信他真想做點什麼,“問題是大將軍同意嗎?就算他同意,各地軍隊又怎麼可能將流民全抓爲俘虜?”

“可以招安,也可以收編入軍。”韓孺子說,俘虜只是一個稱呼而已。

“還是那個問題,大將軍會同意嗎?這個責任不小,等朝廷恢復正常,他需要解釋的事情可不少。”

“大將軍那邊由我來解決,我只希望各地的文書到來時,戶部不會駁回。”

“戶部是有權力駁回的,不過……眼下情況特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不只戶部,兵部、大都督府、宰相府、御史臺等等,都會接到文書,有一家衙門不同意,地方官員就得停止供養‘俘虜’。”

老先生郭叢咳了一聲,插言道:“賑濟災民,事關大楚國運,不能只讓倦侯一人出力,諸君讀書多年,空談仁義,如今也該實踐一下了,右巡御史申大人曾是我的學生,我可以找到談一談,賑災無關帝位之爭。”

一名年輕的書生開口道:“倦侯賑災之名一旦傳揚出去,再說無關帝位之爭,只怕也沒人相信吧?”

韓孺子早想到此節,說道:“譚家放糧,只用譚家的名義,地方收編流民,一切歸功於大將軍,我的名聲絕不出此廬。”

瞿子晰年紀不大,在讀書人當中地位卻最高,賑災之題最初也是他提出來的,這時道:“郭先生說得沒錯,空談仁義這麼多年,也該咱們實踐一回了,縱不能讓各部官員支持賑災,也絕不能讓他們壞事。”

十幾名書生稱是,紛紛出言獻策,利用同窗、同年、同鄉以及師生關係,讀書人能與朝中幾乎所有官員取得聯繫。

楊奉走到倦侯身邊,小聲問:“倦侯與我都不能離京,大將軍不能返京,怎麼勸說他?”

“我想派孟娥去。”

楊奉微微一愣,他認得孟娥,知道那是一位只擅長武功的女子,口才比不上普通人,讓她勸說大將軍,實在是強人所難。

“大將軍的一個女兒是汶陽侯夫人,與平恩侯夫人交情不錯,汶陽侯現在大將軍麾下任職,還有幾位命婦,其夫都在軍中,夫妻分離多日,急盼一聚,商縣離京城很近……”

楊奉已經明白了,韓孺子是要先禮後兵,大將軍韓星如願配合,再好不過,如果拒絕,就只能讓孟娥出面了,“她一個人不行,我再給你介紹幾個合適的幫手。”

瞿子晰走過來,拱手道:“倦侯想必已有妙計勸服大將軍,可是也需有人代爲傳話,瞿某不才,請纓前往。”

“瞿先生肯親自出馬,再好不過。”韓孺子大喜。

衆人商議妥當,各自散去,回到倦侯府,韓孺子向楊奉問道:“讀書人裡也出說客,與那些望氣者有什麼區別呢?一個講仁義,一個講天命嗎?”

“天命無常,仁義有道,望氣者的順勢而爲,其實是見機行事,不執一端,讀書人或許固執、或許迂腐,也不乏見利忘義之徒,但是畢竟有所堅持,不肯隨波逐流。如果只是爭權奪勢,望氣者可能更有用,如果意在治國平天下,倦侯需要一大批讀書人,即使他們可能不討你喜歡。”

韓孺子笑了笑,以他現在的處境,更多的還是爭權奪勢,可是受楊奉影響,他一點也不相信望氣者。

孟娥回來覆命,幾名貴婦很願意與夫君會面,也願意帶上孟娥,對於勸說大將軍“招安”流民,她們卻不太熱心,只是表面上答應試一試。

第二天,楊奉找來三名女子,粗手大腳,看樣子都是練過武功的人,換上侍女的服裝之後,她們將與孟娥一塊前往商縣。

又過去三天,孟娥等人與數名貴婦離開京城。

東海王也給韓星寫了一封信,可他並不覺得賑濟災民是當務之急,“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開倉放糧、普天同慶,多好,現在賑災,名聲都歸給了太后和大將軍,人家還不情不願的,唉,浪費啊。一羣讀書人而已,值得費這麼大心事拉攏嗎?”

韓孺子也在等着讀書人能帶來“奇蹟”。

國子監與太學的師生利用重重關係勸說朝中官員不要阻止賑災,結果不錯,大多數人都表示不會多管閒事,只有一個人例外。

“左察御史蕭聲已經放出話來,他會盡一切所能阻止賑災。”郭叢來見倦侯,額頭上滲出細汗,他的確老了,跑幾步路就已氣喘吁吁,“這是他與倦侯之間的私人恩怨。”

這的確是一個大麻煩,蕭聲在神雄關受辱,絕不肯與倦侯和解。

讀書人向韓孺子顯露出自己的一點力量。

蕭聲放話的第二天,十幾份奏章分別送到御史臺,彈劾對象正是御史臺兩名御史之一的蕭聲,理由多樣,從能力到品行都被貶得一無是處。

蕭聲大怒,可是沒等他反擊,更多的彈劾奏章涌向御史臺,宰相府和吏部也接到不少。

由於太后和皇帝不肯批覆奏章,這些彈劾不會產生實際效果,但是對蕭聲的名聲卻是一大打擊,在僵持了整整三天之後,經過若干次的對抗與談判之後,蕭聲屈服了,身爲言官,他比一般的官員更爲重視名聲。

“蕭聲提出了條件,只要所有的來往文書裡不提‘倦侯’兩字,他就不會干涉。”郭叢代爲傳話,整個過程中,韓孺子與蕭聲沒見過面。

韓孺子並不在意,他只關心大將軍韓星那邊的消息。

商縣離京城很近,只有不到一日的路程,去探望夫君的貴婦們卻一直沒有回來,也沒有消息傳來。全本小說網

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一百四十九章 頑石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一章 進宮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五十章 軟禁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感謝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勝一敗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兩路逃亡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六章 衣帶詔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通知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
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一百四十九章 頑石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一章 進宮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五十章 軟禁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感謝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勝一敗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四百九十四章 東海王的麻煩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兩路逃亡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六章 衣帶詔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通知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