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

北有匈奴,南有叛軍,柴悅面臨着一個艱難的選擇。

這支楚軍的統帥是大將軍崔宏,若在平時,崔宏斷不會聽從一名後輩的建議,這回不同,除了大將軍印,他將幾乎整支軍隊都交給了柴悅,任其安排,自己坐在旁邊點頭同意。

少數了解崔宏的人明白,大將軍又要逃回京城,那裡纔是權力之源,只要崔家還想繼續擁有權勢,就必須在京城獲得勝利。

柴悅不想那麼多,京城對他來說乃是落魄之地,只有在軍中,他才能得到夢寐以求的地位與尊嚴。

“這一戰只能勝不能敗,必須讓匈奴人明白楚軍實力猶存,才能與之談判,換回皇帝。”柴悅並不瞭解塞外與晉城的情況,他的計劃是匈奴人包圍皇帝,楚軍就反過來逼迫大單于。

可楚軍在經過多次補充之後也只有七八萬人,遠遠少於匈奴人,背後的叛軍數量不多,與敵軍配合,卻也是一個心頭大患。

腹背受敵,對任何一位將軍來說,這都是一個左右爲難的處境。

柴悅決定冒險。

“北方有勞房老將軍看守,一天,我只需要一天。”

房大業點頭,越是重要時刻,他越不願說話,神情也越顯陰鬱,但他的承諾值得信任。

房大業統兵一萬,沿山佈置,多張旗幟,用來阻擋十萬以上的匈奴人,柴悅則率領剩下的六七萬人,全力進攻正在步步逼近的叛軍,力爭一天之內結束戰鬥,調頭回來支援房大業。

這是一個極爲冒險的計劃,需要精細的配合,柴悅與房大業任何一方的失誤,都會導致整支楚軍的潰敗。

柴悅沒有立刻出擊,排兵佈陣看上去像是要與匈奴人決戰,這是一般人的正常選擇,可他早已派出大量斥候,嚴密監視着南方叛軍的進展,還派出一支伏兵,準備堵住叛軍的退路。

如他所料,叛軍太不成熟,北上的途中小勝數次,再加上匈奴人的激勵,以爲此戰必勝,因此貪功冒進,不像是來打仗,倒像是來揀戰利品的,行軍速度過快,隊伍抻得比較長。

大單于發出通牒的第三天早晨,皇帝正在晉城向羣臣敬酒,燕國之戰提前開始,匈奴人首先發起進攻,楚軍沒有城牆,只有臨時搭建的木柵,匈奴人不用攻城器具,縱馬馳騁,楚軍則以滾木擂石迎戰。

柴悅開始派出一支支軍隊,一開始人數不多,只有幾千人,顯得楚軍抽不出人手,用以迷惑叛軍,將他們引入早已選中的狹窄地帶。

一個多時辰以後,房大業擋住了匈奴人的兩次衝鋒,柴悅派出手中的全部將士,包圍叛軍,以亂箭射之——時間緊迫,柴悅不想留俘虜。

叛軍爲自大付出了慘重代價,被堵在一處狹長的山谷裡,前後左右皆是楚軍,尤其是兩邊的楚軍,居高臨下,萬箭齊射,他們根本無從躲避。

房大業這邊卻頗爲艱難,多處防線被匈奴人突破,他將殘兵聚在一起,守在山嶺上寸步不讓,以吸引匈奴人繼續進攻。

匈奴人這時犯下巨大錯誤,指揮作戰的名王貴人一直沒有看見嶺後楚軍的動向,以爲嶺上的楚軍就是主力,衝破防線的匈奴士兵則急於搶奪人頭和旗幟立功,根本沒有在意其它事情。

房大業親持弓矢,與士卒並肩作戰,一直堅持到傍晚,身邊只剩下千餘人,矢石將近,楚軍仍不肯退卻或是投降。

直到這時,匈奴統帥才發現楚軍數量不對。

柴悅的大軍終於及時返回,雖然人馬奔波整日,可是趁勝而歸,遠遠地望見匈奴人,以及仍然聳立在山嶺上的楚軍旗幟,衆將士的疲憊一掃而空,他們本應是防守一方,這時卻變成了進攻者。

燕國之戰將持續整整三天三夜,一條無名山嶺,先後易手十餘次,誰也無法完全守住,誰也不肯放棄。

同一天,塞外也發生了戰鬥。

再三權衡之後,大單于覺得塞外楚軍滯留馬邑城,不是最急迫的威脅,所以悄悄將匈奴主力轉移到燕南之地,準備一舉消滅崔宏的這一支楚軍。

大單于不知道鄧粹已經到了馬邑城,就算知道也不會在意,在匈奴人的情報裡,鄧粹只是一名楚軍逃兵,拐走了右賢王的姬妾,一路西進,不知躲進哪座楚城中去了,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人會是皇帝委任的楚軍大將。

塞外楚軍先到燕國,這一帶的長城關卡被匈奴人由關內攻破並佔據,原先的守軍大都逃到馬邑城,此刻就在鄧粹軍中。

匈奴沒留下多少人守關,他們也不擅長、不喜歡守衛高牆,總覺得不如平坦的草原自由自在。

第一道關卡只用不到半個時辰就被奪回。

鄧粹一下子意識到,自己揀了一個大便宜,只要膽子夠大,還能接着揀。

讓鄧粹制定一項無懈可擊的進攻或是防守計劃,他做不到,所以每到這種時候他都找藉口睡大覺,將具體事務交給麾下的將官,可是論到分析大勢、當機立斷,他有着近乎完美的敏銳直覺,好像冥冥之中有神靈相助。

鄧粹立刻下令,全部楚軍無需保持隊形,全速前進,以搶佔關卡的多少論功,而且不準強攻,最多花費一個時辰,攻不下來就放棄。

皇帝在晉城、柴悅在燕南與匈奴人苦戰之時,鄧粹的軍隊卻如脫繮野馬一般,在關內、關外兩線並進,搶奪那些被匈奴人佔據的長城關口。

鄧粹其實失去了一個機會,爲了全殲燕南楚軍,大單于調動了關內的一多半匈奴軍隊,從馬邑城到晉城之間,只有少量匈奴軍隊駐守,塞外楚軍完全能夠長驅進入,直奔晉城救駕。

但在當時,沒人瞭解這些情況:楚軍不知道匈奴人南調,匈奴人也不知道塞外楚軍東進。

少數發現異常的斥候,此刻正在路上狂奔,傳遞的消息一開始根本無人相信。

消息最不靈通的人,正是被圍困的晉城軍民。

匈奴人的拋石攻勢持續到後半夜,晉城南牆已是殘破不堪,守城士兵傷亡太大,只能退至城下。

皇帝也離開城頭,與普通士兵一樣,在馬上吃了幾口乾糧,準備進行最後的決戰。

城外是匈奴人的地盤,楚軍不打算出城,而是要在城內展開巷戰。

老弱婦孺都被送到城牆完整的北城,楚軍將士在北城的街道上排列,除了少數將領,大部分人步行,馬匹以及牛羊都被安排在前方,當作城內的第一道防線。

楚軍被分成兩部,東部由樊撞山指揮,西部歸皇帝,蔡興海交出指揮之責,帶領僅存的數百名宿衛軍保護皇帝。

凌晨時分最黑的一刻,匈奴人確認晉城已破,結束拋石,派兵進城。

匈奴人順利過橋,迅速整理城牆各處缺口的亂石,隨後一擁而入。

他們遭遇的第一撥“敵人”不是人,而是一羣被尾巴上的火把驚到的發瘋牛馬。

匈奴人受到衝擊,一時間大亂,攻勢受挫,可是沒多久,他們就重整隊伍,像一條條長蛇鑽進蜂巢。

晉城並非大城,街道沒有多寬,堆積了大量的土石磚瓦,騎兵和弓弩的優勢在此蕩然無存,匈奴人只能下馬,一步一步地與楚軍爭奪路段。

巷戰持續了一個時辰,天已大亮,匈奴人進展緩慢,於是換了打法,開始放火。

晉城沒剩下多少房屋,尤其是南城,幾乎都被拆除,給城內的器具騰地方,給守城提供土石,只留下一段段參差不齊的牆壁,令馬匹無法隨意奔跑。

可火還是燒起來了。

楚軍居然趁機發起一次反擊,將放火的匈奴人攆到城邊,隨後就地取材,用堆積在路邊的泥土撲滅各處明火。

城內的五具攻城器全是木製,體積龐大,無法移動,燒起來之後也很難撲滅,只能任其燃燒。

火焰沖天,城外的匈奴人大受鼓舞,再度入城,將楚軍一步步逼退。

韓孺子早已下馬,在街上跑來跑去,這時候命令不重要了,皇帝本身就是激勵士氣的最重要手段,他身邊的人大都跟丟了,只剩下張有才和蔡興海等幾名太監,其他人都在與將士們一塊戰鬥,連孟娥等侍衛也不例外。

沒人問皇帝爲什麼要守這座城,連皇帝自己也不想,所有人都進入一種近乎無意識的癲狂狀態,就是不肯退讓,也不肯投降。

韓孺子覺得不需要再跑來跑去了,他還一直沒跟敵人直接接觸,是時候加入戰鬥了,於是對張有才說:“你留在後面。”

張有才也拎着一口刀,一個勁兒地搖頭。

“你打不了仗,如果我受傷了,還需要你的照顧呢。”

張有才這才勉強點頭,與另外兩名太監留下待命。

韓孺子向蔡興海笑道:“又是巷戰,還記得皇宮裡那一次嗎?”

蔡興海當然記得,當時他帶着皇帝在長巷中逃亡,身後是十幾名江湖客追趕,正是在那之後,他對皇帝死心塌地,於是哈哈大笑道:“場面更大,而且我的腿沒有受傷,可以盡情殺一次啦。”

兩人爭搶着向前跑去,張有才等人跟在後面,不讓皇帝離開自己的視線。

前方的楚軍士兵越來越多,偶爾有冷箭從頭頂掠過,所有看到皇帝的人都跟在後面,大聲叫喊。

一羣士兵堵塞了街道,正與匈奴人纏鬥,韓孺子與蔡興海只能一步步往前擠,前後左右都是人,唯獨看不到敵人,但他們知道,敵人就在十幾步之外。

每一步都那麼艱難,突然間,前方寬鬆一些,韓孺子加快腳步,其他人也加快腳步,刀槍亂晃,他還是沒看到敵人。

足足跑出百步之後,皇帝以及大量楚軍士兵才恍然明白過來,匈奴人居然在撤退。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楔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通知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八十章 散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推遲發稿通知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
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楔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通知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八十章 散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推遲發稿通知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