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

東海王隨叫隨到,努力想要做出無所謂的樣子,卻怎麼也掩飾不住心中的陰鬱與憤懣。

“王妃又教訓你了?”韓孺子問道。

東海王看了一眼帳篷裡的兩名侍衛和中司監劉介,“陛下也太……雷厲風行了吧,一點準備時間都不給,譚家老少數十口,年紀最大的七八十歲,小的才三四歲,說上路就上路,連早飯都沒吃,要多慘有多慘。”

韓孺子扭頭問劉介:“是這樣嗎?”

劉介躬身道:“譚家共是四十七口,外加十名僕人,年紀最大者六十三歲,最小者八歲,身體康健,並無頭疼腦熱,今早卯時一刻傳旨,辰時一刻出府,前後一個時辰,共攜帶金錠五十塊、銀錠……”

韓孺子擡手錶示夠了,“據說譚家人人練武,所言果然不虛,加上譚家的財力,臨時出趟遠門不算難吧?”

東海王臉上青一陣紅一陣,囁嚅道:“都是王妃說的……陛下召我何事?”

韓孺子使個眼色,劉介和兩名侍衛躬身退出。

韓孺子站起身,圍着東海王轉了一圈,說道:“你不服氣吧?”

東海王臉色本來就差,這時更是神情驟變,“你、你……陛下想除掉我就明說,君要臣死,那個……那個……用不着編造罪名,賜死就行,上吊、自戕、悶死……還是給我一點毒藥吧,見血封喉的那種,反正……反正我母親也是這麼死的,我們母子……”

東海王說不下去了,韓孺子笑道:“別急,我沒那麼快下手。”

“謝陛下……嗯?你還是要下手?”

“告訴我,譚家有什麼動向,他們不會就這麼束手待斃吧?”韓孺子端正顏色。

“我、我……陛下是要我出賣譚家嗎?”

“我是要你救他們一命,我可不會再次寬赦譚家。”韓孺子冷冷地說,大赦的時候沒法將譚家單獨挑出來處罰,可他一直關注着“布衣譚”,相信他們不會就此變得老實。

“我、我真不知道,只是聽到一兩句閒談,譚家好像在寫信向什麼人求助。”

“向誰?”

“這個我真不知道,他們也不拿我當譚家人啊。”東海王長嘆一聲,自從爭位失敗,他在譚家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韓孺子覺得再問不出什麼了,退回到椅子上,無聲地坐了一會,突然開口:“要不——你逃跑吧。”

東海王嚇得差點跳起來,“你剛纔還說不會太快動手,怎麼現在就改了主意?”

“這支軍隊走得太慢,我想出營去與柴悅匯合,總得有個合適的藉口,好讓我繞過那些墨守成規的‘習慣’。”

“你是皇帝啊,下旨不就行了嗎?誰敢不聽?”

“每個人都聽,事後又以安全爲名,將我的旨意打個折扣。我不想在這個時候浪費時間跟他們爭鬥,所以……”

東海王盯着皇帝,“我怎麼知道陛下不是別有用心,或者假戲真做,真給我一個逃亡的罪名?”

“我若是真那麼做了,你也沒得選擇。”韓孺子笑道,想取得東海王的信任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

“我、我回去準備一下。”

“不能總讓王妃替你拿主意,這件事要避着譚家,你留在這裡,待會咱們就出發。”

東海王怎麼想都覺得危險,卻不敢反對,“既然這樣……好吧,我同意,反正我的命在你手裡,可是有句話我得說在前頭。”

“說。”

“陛下擅自離營,若是有人——比如那個誰——趁機作亂,陛下可不能埋怨我,更不能說是我策劃的,因爲主意都是你定的。”

韓孺子知道“那個誰”是誰,“崔宏?沒有你,他就沒了旗幟,以他的謹慎,絕不會在這個時候作亂,恰恰相反,他還會立刻追上來,好表露忠心。”

“陛下真那麼相信崔宏?他是我舅舅,可我一點也不相信他。”

“我有辦法。”韓孺子眨下眼睛。

東海王一愣,總覺得眼前的人哪裡不太像皇帝,忍不住說道:“這可不是開玩笑,陛下根基不穩,萬一……發生萬一,整個朝廷可沒幾個人想着陛下。”

“這就像打仗,朝廷一方人數衆多,兵甲精良,可是沒有馬匹,行動緩慢,我方人數少得多,兵器也沒那麼好,可是騎着馬,行動迅捷。如果是正面交鋒,我方必敗無疑,這時候就得騎馬邊打邊跑,離得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讓朝廷跟着我,而不是我跟着朝廷。”

東海王呆了一會,“這是匈奴人的打法。”

“誰的打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打贏。”

“事後陛下會爲我洗刷罪名吧?”

“你的逃亡只是傳言,最後我不追究,誰會提起?”

東海王認真地想了一會,決定找一位可靠的見證人,“叫上崔騰。”

崔騰一叫就到,他之前在白橋鎮遇上柴悅率領的少量北軍與大量旗幟,對妹夫佩服得五體投地,完全沒想到那只是一次巧合——柴悅當時來不及率領大軍南下,於是用了這一招虛張聲勢,與倦侯不謀而合。

聽說要溜出營地,崔騰二話不說表示同意,恨不得立刻出發。

是夜四更,皇帝突然帶領一千精兵出營,隨身只有三十名侍衛,連貼身服侍的太監都沒帶,寢帳裡留下一堆未處理的奏章和寫到一半的信件……

等到整個軍營反應過來的時候,已是半個時辰以後,傳言四起,都說東海王趁夜逃亡,皇帝親自去追,臨行前留下旨意,讓大將軍崔宏掌管全軍。

崔宏大驚失色,但是在皇帝寢帳中看到了半封信,讓他安心不少,信裡隱約表明皇后已經有孕在身。

崔宏馬上派人去追趕皇帝,隨後整頓全軍,留下後軍與大量勳貴正常出發,他則率領主力軍隊即刻啓程。

韓孺子終於又能不受束縛地疾馳了。

時值初春,積雪正在融化,路面稍稍變軟,正是縱馬馳騁的好時候。

天亮不久,這支千人軍隊到達商縣,城外已經安排好了營地,如果正常行軍,這裡就是皇帝第二天的駐陛之處,離上一處營地只有數十里。

皇帝突然駕到,將營地中的官吏嚇了一大跳,韓孺子也不多說,只問了幾句模棱兩可的話,讓對方誤以爲他在追什麼人,然後命令將士就地取食,換下疲弱的馬匹,再度上路,匆忙趕來的縣令等官員,只來得及聽到馬蹄聲響。

這支千人軍仍是一半北軍、一半南軍,都曾經跟隨倦侯參加過北門之戰,對皇帝惟命是從。

老將房大業沒有跟來,他年紀太大,留在中軍也是對崔宏的一個監督。

接下來的營地仍是三五十里一處,按這樣的安排,要用十天才能趕到函谷關,崔宏的確是謹慎到了極點。

因爲是皇帝御駕親征,各地接命之後,早早就做好了準備,因此這一段路走得很輕鬆,可以快馬加鞭、輕裝前進,只在夜裡休息了三個時辰,駐地官員整夜守在外面,都對皇帝的行爲感到困惑,可是位卑職低,沒資格面聖,更沒資格問東問西。

東海王累壞了,隨便選了一頂帳篷,進去倒下就睡,連飯都不吃。

崔騰精力更足一些,與營外的官員們聊了一會,他是皇后的兄長,又是皇帝帶在身邊的親信,雖然沒什麼具體官職,卻極受尊重,回營之後他很開心,對皇帝說:“不錯不錯,這趟出來得太對了。”

韓孺子只睡了兩個多時辰,先是崔宏派出的信使追上來,不只一個,而是接連三位,第一位以大將軍的名義懇請皇帝留在原處等候大軍,後兩封署名的官員越來越多,連房大業都名列其中。

韓孺子知道信中會寫什麼,所以只是粗略掃了一眼,就給放到一邊,相反,他向信使仔細詢問大軍的情況與距離,確認崔宏率軍就跟在身後,他更放心一些。

他在玩一個危險的遊戲,可是隻有這樣才能速戰速決。

天還沒亮,前將軍柴悅的信使也到了,看完信之後,韓孺子下令全軍出發。

正如太后所預料,上官盛沒有固守函谷關,放了一把火,率軍逃跑。

柴悅已經率軍進關,撲滅火焰,召集大將軍韓星的殘部,同時等候皇帝的旨意。

在最初的計劃中,如果上官盛逃亡,柴悅應該在函谷關停留一段時間,直到召集到的士兵達到一萬人之後再做打算。

又是一段馬不停蹄的行程,當天下午,韓孺子到達了函谷關,比他自己計劃得還要快一些。

上官盛逃走得很匆忙,放的火併不充分,很快就被撲滅,柴悅召集到的韓星殘部,加上自己帶的人,已接近一萬,他準備次日一早出發,趕上皇帝到來,他也嚇了一跳。

在函谷關,韓孺子得到了壞消息,上官盛果然召聚了一批流民,聲稱要去攻佔洛陽,開倉放糧,救濟天下。

“上官盛有高人指點。”韓孺子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肯定不是林坤山,他沒這個本事。”東海王說。

柴悅還找到了韓星的衛兵,他們提供的消息證實了韓孺子之前的猜測,的確有人送來一柄劍,韓星見過之後,立刻召見此人,結果遭到刺殺,事後刺客和劍都消失了。

“洛陽城厚池深,上官盛攻不下來,他只需停留三天,大軍就能將他合圍。”柴悅對擊敗上官盛信心十足。

韓孺子卻擔心上官盛的計劃沒那麼簡單,命令柴悅不要再等,立刻率軍出發,能帶多少人就帶多少人,剩下的留在函谷關,由皇帝整頓。

柴悅率領六千人連夜出發。

東海王一直留在皇帝身邊,趁他閒下來的時候,期期艾艾地說:“我說過我不知道,因爲我也是纔想起來,譚家人好像提起過洛陽,他們的求助對象,或許就在那裡。”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楔子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蘆葦”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十章 風波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五章 齋戒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戰鬥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楔子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蘆葦”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十章 風波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五章 齋戒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戰鬥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