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

這是一種很無禮的做法,事先沒有通報,更沒有商量,與之相對比,大楚派出和談使者之前,先派人通知匈奴人,讓他們有所準備。

匈奴使者倒是比較客氣,其中一人用中原話對城頭說自己是皇帝的熟人。

使者之一是金純忠。

在彭城,皇帝派戶部侍郎劉擇芹爲使者,與匈奴人一道北上,面見大單于繼續和談,以做緩兵之計,這一計並未生效,兜了一圈,金純忠又回到皇帝這邊。

匈奴使者一行十餘人進城,護送他們的匈奴士兵返回營地,跑出一段路之後,突然又折返回來,遠遠地向城頭射了幾箭。

守衛沒有被激怒,何況使者根本不在他們眼前。

皇帝在代王府正式接見匈奴使者,文武官員排列兩邊,儀衛盛大,擠滿了幾乎整個院子,匈奴使者只能從一條狹窄的通道走進大廳。

這不是韓孺子的安排,如何接待懷有敵意的異族使者,禮部早有一套成熟的做法,拿來照做就是,甚至不用請示皇帝。

使者一共十二人,進來面見皇帝的只有兩人,金純忠和一名匈奴貴人,後者纔是正使,金線路是副使兼通譯。

匈奴使者拒絕下跪,只肯躬身行禮,金純忠有令在身,不能違背,只好在躬身時將腰彎得更低一些。

匈奴使者起身之後說了許多話,大多數人聽不懂,但是能看出他的狂傲,好像匈奴人已經佔據整個大楚,只剩一座小小的晉城。

金純忠開始傳譯:“日月所尊、天地所護之匈奴大單于敬告楚國皇帝,我已知曉皇帝有和談之意,怎奈楚軍悖逆無禮,不敬天地……”

匈奴人將戰爭的起因歸咎於楚軍,然後宣稱已經佔據楚國半壁江山,擊敗了無數軍隊,楚國已經無兵可用,云云。

大臣們聽得憤怒,但是皇帝不開口,他們不能表態,只好怒目而視。

韓孺子坐在那裡一直在聽,專心琢磨大單于究竟爲何要派使者來晉城。

禮部的一名官員得到允許之後代表皇帝說話,駁斥匈奴人的種種說法,並且聲稱大楚絕不會投降,也不會滅亡。

談判與隔空吵架沒有區別,雙方各說各話,文辭、語氣、神情纔是用來爭鬥的兵器,具體說了什麼則無關緊要。

兩刻鐘之後,儀式一樣的談判結束,氣勢洶洶的匈奴使者被送出王府,先安排住處,明日再議。

沒過多久,匈奴副使金純忠單獨請求見皇帝,得到了允許,這回沒有虛張聲勢的大臣與儀衛,但皇帝身邊仍然圍繞着十幾名侍衛與太監。

金純忠跪下磕頭,終於能夠按自己的意思說話,“戶部劉大人被大單于留下,我從塞外而來,親眼見到各地楚軍正向馬邑城集結,但是將領們想法各異,對入關救駕還是固守長城,爭執不下。”

“碎鐵城有何消息?”韓孺子問道,希望能從金純忠這裡多得到一點外界的消息。

“我在塞外的時候,聽說碎鐵城楚軍正向馬邑城趕來,不過我覺得那改變不了什麼,據我所知,匈奴的主力正等着這支楚軍,視爲最重要的敵人,有意引他們入關救駕。”

“大單于沒有率兵去往齊國嗎?”韓孺子有點意外。

金純忠搖頭,“大單于的確向齊國派去一支軍隊,但他本人留在了燕國,並且已經攻破了燕地長城的關卡,進退自如。”

大單于還是比較謹慎,不肯深入楚地。

馬邑城的楚軍若是被擊破,齊國楚軍獨木單支,大楚就真的大勢已去,韓孺子沒有表露出心中的憂慮,說:“既然如此,大單于爲何又要和談?”

“大單于見到了大楚的使者,覺得大楚還是由皇帝掌控比較好,換成別人,大楚一時半會無法恢復實力,也就沒法與匈奴一道對抗西方的強敵。”

韓孺子笑道:“金純忠,你信嗎?”

金純忠知道以自己的身份不可能與皇帝單獨交談,於是不再隱瞞,誠懇地說:“我當然不信,但這是一次機會,大單于希望能與陛下親自談判,地方由陛下選擇,只要是在晉城與燕國之間就行。大單于或許別有用心,陛下卻也能趁機喘息一下,派人去馬邑城接管楚軍,甚至有機會親自出塞巡狩。”

金純忠仍然忠於大楚,起碼錶現得如此,他在建議皇帝利用和談逃出晉城,見皇帝還在猶豫,顧不得許多,說:“我妹妹在大單于面前頗有些地位,她願意幫助陛下脫困,說這是金家對陛下大恩大德的報答。”

韓孺子覺得金垂朵說不出“大恩大德”這種話,金純忠顯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想了一會問道:“大單于想與朕親自談判?”

“是,就跟當初在碎鐵城的談判一樣,無論談與不談,這都是陛下離開晉城的一次機會。”

談判地點由皇帝選擇,雖然限於晉城與燕國之間,但是皇帝起碼能夠安全走出晉城。

“大單于還有什麼要求?”

“沒了,就這些,他說真正的談判要由真正的君王進行,底下的人再能說會道,也表達不出君王的意圖。”

韓孺子認真地思考了一會,“爲了這次談判,大楚與匈奴總得暫時罷兵吧?”

“當然,大單于說只要陛下同意,雙方同時傳旨,命令各自的軍隊都停在原處不動,眼下匈奴人佔據優勢,暫時罷兵對大楚有好處吧?”

韓孺子點頭,當然有點好處,尤其是受到圍困的晉城,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朕會考慮。”韓孺子不急於給出回答。

金純忠卻有點着急,“大單于的命令,我們只能在晉城待一個晚上,如果明天天黑之前談判還無進展,右賢王就會受命攻城。”

“右賢王就是那位匈奴大王?”

“是,他自稱‘大王’,好壓過諸王一頭,此人兇殘好戰,一直聲稱要第一個進入京城、踏平皇宮,早想攻破晉城,好率兵西進。”

“大單于身體還好嗎?”韓孺子聽說匈奴大王是想回大單于身邊爭權。

金純忠一愣,“見過一次,大單于看上去還很硬朗。”

“明天朕會給你回話。”韓孺子仍不顯急迫。

金純忠磕頭,起身準備告退,最後道:“陛下英明神武,遠見卓識非羣臣可比,請陛下深思熟慮,右賢王一旦受命攻城,絕不會手軟。對了,我從右賢王那裡帶回一名楚人,陛下要見一見嗎?”

韓孺子心中吃了一驚,以爲鄧粹暴露身份,人頭被送回來了,馬上反應過來,金純忠神情自然,說明他帶來的是個活人。

韓孺子點下頭。

那名楚人以隨從的身份留在匈奴人的住處,奉召前來見駕,韓孺子遠遠看去就覺得此人眼熟,卻沒有鄧粹那麼高,可是身穿匈奴士兵的服裝,帽子壓低,濃密的鬍鬚佔據了多半張臉,看不清模樣。

站在皇帝身邊的崔騰突然伸手指着來者,吃驚地連叫啊啊。

金純忠沒有跟來,“匈奴人”一進屋就趴在地上放聲大哭。

原來是東海王。

侍衛與太監們也認出來了,驚訝之餘也沒有放鬆警惕,反而都盯着東海王,對他的去而復返心生懷疑。

崔騰早明白自己上當受騙,東海王是自己想逃,根本不是爲皇帝探路,此時不由得勃然大怒,“好啊,你還敢回來?怎麼穿成這個鬼樣子?你投敵了?”

在聽說花繽的種種遭遇之後,韓孺子對東海王思歸併不意外,納悶的是東海王竟然會被匈奴人放行。

東海王不理崔騰,又哭了一會,這才扔掉帽子、扯掉鬍鬚、脫下皮甲,只剩內衣,重新跪下,“陛下,我差點就回不來啊。”

又是崔騰道:“誰也沒指望你回來啊,匈奴人對你怎麼樣?好酒好肉侍候你了吧?”

東海王指天發誓,“我絕不是要投降匈奴,若有半字謊言,天打雷劈。我本意是想爲陛下探路,最不濟也能去搬取一路救兵,誰想……我知道自己不告而別,犯下欺君之罪,陛下怎麼處罰都行,砍腦袋我也沒怨言,只請陛下聽我說幾句話:千萬小心,花繽等人潛回晉城,想殺刺駕!”

東海王還不知道花繽早已被皇帝收服。

韓孺子相信東海王不會投降,但是不相信他的“本意”,“花繽等人不用你管,匈奴人怎麼會放你回來?”

皇帝終於開口,東海王鬆了口氣,可皇帝竟然對刺駕一事無動於衷,又讓他心裡沒底,擦乾眼淚,說:“匈奴大王暴怒,說楚人都是……他想殺我,正好趕上大單于使者到來,我就大喊,殺我可以,就是別將我送回城,陛下看到我肯定會生氣——陛下,我這是故意說給匈奴大王聽,讓他以爲我的出現能夠激怒陛下,陛下一怒就會將使者全殺掉,其實我知道,陛下……”

“右賢王前晚已經發怒,今天又爲何暴怒?因爲大單于的使者?”韓孺子打斷東海王。

東海王搖搖頭,“因爲鄧粹。”

“鄧將軍怎麼了?”這是韓孺子最爲關心的事情。

東海王一急,反而說不出話來,連咽兩下,終於開口道:“鄧粹逃出了匈奴大營。”

韓孺子長出一口氣,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勝利,鄧粹能否帶回大軍仍是未知之數,但韓孺子懸心已久,總算可以放下了。

“不只如此。”東海王的聲音裡有一點埋怨,就因爲鄧粹,他才陷入絕境,差點死在匈奴人刀下,“他還拐走了匈奴大王的一名姬妾。”

從皇帝到太監,聽到這句話的人無不目瞪口呆。

“所以匈奴大王非常憤怒,派人去追鄧粹,還發誓說一定要攻破晉城殺死皇帝。陛下,鄧粹可給晉城惹下了大麻煩!”全本小說網

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十章 仁義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一章 進宮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即忠誠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二十章 仁義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
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財主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二十章 仁義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一章 進宮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即忠誠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二十章 仁義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