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

熬好的粥剛端出來,還沒有放在架子上,隊列就亂了,人人都往前擠,手中舉着木條——這是領粥的憑證。維持秩序的官兵揮舞棍棒,不分清紅皁白地一通亂打,隊列沒有恢復,只是增加了一片鬼哭狼嚎。

韓孺子勒住坐騎,停在路邊,看着城門外的混亂場景。

商縣不大,離京城也不遠,快馬加鞭,多半日就能到,是向東前往函谷關的必經之路,和許多地方一樣,商縣也有大量災民、流民,每天一次的施粥,對許多人來說是性命攸關的一餐。

數十名隨從停在倦侯身後,杜穿雲怒聲道:“好一羣官府爪牙,我去給他們一點教訓。”

杜摸天伸出馬鞭攔住孫子,“少惹事,你打了官差一跑了之,這些百姓怎麼辦?今後你每天來施粥?”

ωωω ▪ttκa n ▪C〇

杜穿雲啞口無言,可是又看不得老弱婦孺受欺負,只得對前邊說:“倦侯,快走吧,停在這兒幹嘛?”

“嗯。”韓孺子沒有動。

城門外的衆公差早已看到這隊人馬,知道是從京城來的權貴,但不認得身份,公差頭兒比較謹慎,悄悄命令手下的人收斂起,自己走來,抱拳笑道:“大人是從京城來的?有何公幹?”

韓孺子指着領粥的隊伍,“這裡有多少災民?每日需米多少?”

公差頭兒一愣,摸不透對方的底細,不敢得罪,茫然道:“災民……五百多人,需米……我不太清楚,這個得問縣老爺。敢問大人怎麼稱呼?我去給您通報一聲。”

“不必。”韓孺子拍馬進城。

他是應約而來。

郭叢登門拜訪之後不久,韓孺子接到一封信,大將軍韓星邀他來商縣會面。此前,楊奉以倦侯的名義給大將軍寫過數封信,這是第一次接到回信,是個好兆頭。

與崔太傅一樣,韓星也玩了一個小花招,在京畿以外與倦侯見面,不算回京,他選擇的時間也很微妙,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也是冠軍侯迎娶新婦的日子。冠軍侯急於修復與崔太傅的關係,將成親的日子提前了。

縣城的街道兩邊張燈結綵,行人卻不是很多,韓孺子來到縣衙前,派人去通報。

出來迎接倦侯的人既不是韓星,也不是商縣縣令,而是一位郡守。

商縣以東直至函谷關,皆屬弘農郡,郡守卓如鶴是位駙馬,夫人是武帝之女、桓帝以及衡陽公主的妹妹。

卓如鶴四十歲左右年紀,白麪微須,出身於書香世家,韓孺子聽說過此人的名字,想必也在泰安殿裡見過面,只是沒什麼印象了。

卓郡守彬彬有禮,親自將倦侯迎入衙門後廳,本縣縣令沒資格露面,也不想參與這種事,在前面大堂上照常辦公。

兩人不熟,客套話自然比較多,一杯茶喝過,僕人續水之後,韓孺子說道:“卓駙馬是與大將軍一塊來的?”

卓如鶴笑道:“本官巡視各縣災情,大將軍正在路上,很快就會到。”

韓孺子弄不清卓如鶴的用意,於是閒聊道:“我在城門外看到施粥,災民有五百多人,不算太多吧。”

“唉,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有些進山爲盜,有些前往它郡,有些留在鄉下,初冬的時候亂民最多,有七八千人,四處流動,求取糧食,求不到就搶,還好各縣守衛得當,沒出什麼大亂子。”

“本郡遇到什麼天災?”

“要說天災,去年的雨水比往年少一些,倒也不是特別嚴重,入秋之後卻有陰雨,毀掉一些收成。”

“既然如此,糧食因何不足?”

卓如鶴笑了笑,似乎不太願意回答,拿起茶杯抿了一小口,說:“天災雖弱,**不斷。”

“都有哪些**?”韓孺子已經不是閒聊天了,打算問個明白。

“前年齊王作亂,朝廷大軍東征,天下騷動,弘農郡地處要衝,軍隊來往、糧草轉運皆從此過,地方都要接待,消耗不少。去年大軍北上與匈奴人作戰,全國徵收秋糧以供應邊疆,中間還有過一次地震,民力疲竭,糧價飛漲。”

韓孺子還是沒明白,“武帝時幾乎每年都有戰爭,沒聽說對民間影響如此之大。”

“武帝之前,唯有烈帝好武,規模不大,成、安、和三帝皆以休養生息爲要務,有數十年儲積可供使用,武帝在位四十餘年,備戰十年,才與匈奴人一戰,饒是如此,大楚的家底也幾乎消耗一空。如今突逢戰亂,事前準備不足,各地只好加重賦斂。”

“據我所知,滿倉糧草充足,各郡縣官倉也都有糧,爲何不肯開倉賑災?”

卓如鶴又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倦侯總督神雄關軍務,也曾爲糧草發愁吧?”

“糧草不足,比匈奴人的威脅還要大。”

“倦侯向諸縣徵集糧草的時候,是不是希望立刻得到滿足、送來的越多越好?”

“當然。”

“這也是朝廷的想法,一紙令下,哪個郡縣準備的又好又快,郡守、縣令立功,準備得遲,或者數額不足,則是重罪。所以,一旦預料到會有徵發,各地都要提前準備,以應對不時之需。”

韓孺子終於明白了,“先是齊王叛亂,後有匈奴人侵邊,大家都以爲這會是一場持續數年的戰爭,因此要多多囤糧,對應對朝廷日後的徵收。”

“正是如此。”

“官府強行徵糧,以至各地暴民作亂,朝廷派軍平亂,又是一場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戰爭,於是各地更要囤糧,倉中有糧也不敢發放,怕的是明年、後年無糧可用。”

卓如鶴點頭,“還有一點,朝廷不穩,亂象已成,官民皆有自守之心,人人都想爲自己儲備一點糧食,如此一來,糧價更貴,大楚似乎有糧,又似乎沒糧。”

“滿倉糧草足夠供應邊疆大軍,爲什麼朝廷不肯拿出來使用,非得讓我從神雄關周邊徵發呢?”

滿倉在神雄關三百里以外,不屬於鎮北將軍的總督範圍,但韓孺子還是多次請糧,滿倉卻只肯按慣例每月供應少量糧草,甚至比不上週邊的一個小縣。

“滿倉是帝王之倉,非大楚之倉、非楚軍之倉、更非百姓之倉,只有……天子也感到餓的時候,纔會動用。”

“沒有百姓就沒有楚軍,沒有楚軍就沒有大楚,沒有大楚——又何來的天子?”

卓如鶴起身,向倦侯拱手行禮,“倦侯睿智。”

一名僕人進來,卓如鶴道:“大將軍到了,請倦侯稍候,我去迎接。”

韓孺子獨自坐在廳內,還是沒明白卓如鶴到底想說什麼,這種時候,他覺得自己尤其需要楊奉。

楊奉留在倦侯府內,沒有跟來。

沒多久,韓星進來了,獨自一人,沒有隨從,卓如鶴也沒有跟來。

韓星是宗室長輩,韓孺子起身相迎,韓星笑道:“想不到馬邑城一別,竟在一座小縣衙內重逢,唉,整整一年,我唯一正確的決定就是讓鎮北將軍去守碎鐵城,換一個人,只怕後果不堪設想。”

“若沒有大將軍的支持,我與數千楚軍早已經埋骨碎鐵城了。”

韓星讓鎮北將軍總督碎鐵城、神雄關及周邊十縣軍務的那項任命至關重要,沒有它,韓孺子想要服衆,會更加困難。

韓星笑着點頭,坐到椅子上,示意韓孺子也坐下,然後從袖子裡取出一封公函,放在桌上,推給韓孺子,“鎮北將軍應該需要這個。”

這是一封調遣令,命鎮北將軍回京向兵部、大都督府報告邊疆軍情。大將軍韓星自己不能無故回京,但是可以將麾下的將軍送回京城。

韓孺子起身致謝,他的確需要這紙調令,否則的話,他在京城的身份終究是個麻煩,全因爲宮內不肯批覆奏章,才暫時無事。

可這不是韓孺子來此與大將軍相會的真正原因,“我寫的信,大將軍都收到了吧?”

那些信是楊奉寫的,韓孺子都看過,加蓋的也是他本人的印章。

韓星點頭,“我真是老了,居然還能碰到這種事情,諸子爭位——誰出的主意?”

“據說是一些望氣者,他們說服了太后。”

“唉,世事難料,就在十幾年前,誰敢稍微表露出一點對帝位的關心,哪怕是私下裡表露,哪怕只是問一聲皇帝安否,都有可能惹怒武帝,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現在倒好,皇帝還在宮裡呢,‘爭位’這種說法竟然能夠堂而皇之地四處傳揚,誰也不覺得這是大罪。”

“大楚需要另一位‘武帝’。”

韓星探過身來,“不是大楚,是韓氏,女主專權,宗室衰落,這才幾年工夫啊。等咱們死後,有何面目去見太祖?”

韓星在朝中向來沉默少言,以清靜無爲著稱,居然說出這樣一番話,韓孺子很是驚訝,“大將軍反對諸子爭位?”

“爭位可以,但不能由一羣江湖術士做主,太后真是瘋了。”

“大將軍的意思是……”

韓星笑了笑,“宗室需要團結,冠軍侯忘了自己的姓氏,一心依靠大臣,可還有倦侯,還有……其他人,韓氏枝繁葉茂,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子弟齊心協力,也能保住大楚江山。”

韓孺子隱約猜到了什麼,這可不是他與楊奉的期望。

韓星拍了兩下手掌,從外面又走進來一人。

東海王向韓孺子拱手笑道:“兄長,你會原諒我吧?”全本小說網

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二百章 雪林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四十五章 母親的話第六章 衣帶詔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二百章 雪林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十章 風波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十三章 學習(三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三十八章 撞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四百五十一章 順利之年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四百五十一章 順利之年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三百四十一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五十四章 氣數
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二百章 雪林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四十五章 母親的話第六章 衣帶詔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二百章 雪林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十章 風波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攝魄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十三章 學習(三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三十六章 憤怒的皇后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三十八章 撞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四百五十一章 順利之年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四百五十一章 順利之年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三百四十一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五十四章 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