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

既然來到了西柏陂視察工作,離開房山也就不遠了,正好一併巡視下工作進展。

自從胡其擔任鐵官丞之後,把過往在東平陵鐵官的經驗技術盡數運用在房山鐵官之上,讓房山鐵官的效率大爲提升。

加之顏良頒佈賞格,鼓勵有經驗的匠師教導學徒,並支持各項新技術的研究發展,使得鐵官諸吏員極富幹勁。

新任鐵官令趙叡的來到並沒有影響到鐵官的正常運作,因爲趙叡被顏佑請去元氏之後,那幾個商賈把他招待得極爲妥帖,不但承諾從鐵官處採購農具會給他額外的好處,還送房送車送僕廝美婢,把他像大爺一樣供着。

趙叡以前不過一個沒多少權勢的軍司馬,哪裡經受過這種VVIP的待遇,當下便在元氏住了下來,每日裡飲宴不綴,每逢有足球賽就必然報到,更成爲福利彩票足彩大客戶。

至於鐵官事務嘛,很識分寸的趙叡一應交付給胡其來管理,他只消能撈到好處便成。

胡其擔當大任後十分用心,動用了不少舊日交情,拉來了昔日齊魯各鐵官中的一些得力工匠,更增添了房山鐵官的人才積累。

且因爲井陘煤礦的順利開採,顏良下令首先修好井陘到房山的道路、碼頭,把煤礦先行運送到房山,嘗試用煤鍊鐵。

不過顏良根據後世的瞭解,知道煤中含有大量的硫,會對鐵料造成不良影響,故而讓胡其謹慎使用,與之前採用的燃料木炭做對比,待驗證性能之後再大規模應用。

當顏良來到常山鐵官時,鐵官丞胡其正在房山北側滋水邊上興建的熔爐附近觀察鍊鐵。

只見一座熔爐下燃着熊熊烈火,正在鍊鐵的關鍵當口,隨着烈火的淬鍊,有鐵水從爐底的開口處緩緩流出發紅的鐵水。

胡其正根據漏壺上的刻度,計算下出鐵水的時間,根據多寡計算速度,神情極爲專注,連顏良走到近旁亦未能察覺。

顏良也不去打攪他,只是作爲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靜靜觀看。

眼前的熔爐很高,大約有兩丈,也就是四米多的高度,已經初具後世高爐的雛形。

他曾請教過胡其熔爐高度的問題,胡其告訴他是本朝中期開始才漸漸加高熔爐高度,原本並沒有那麼高,至多也就是一丈三四尺樣子。

至於原因,胡其告訴他早先的工匠也曾嘗試加高爐身,但鼓風速度跟不上,導致爐內燃燒不夠充分,反而限制了熔爐效率。

而本朝初時故南陽太守杜君公制水排,利用水力牽引鼓風,改變了原本靠人力拉動鼓風的方式,讓冶煉的效率大爲提升。

也因爲鼓風設備的改進,鑄冶匠們才重新開始加高爐身,以期獲得更高的冶鐵效率。

顏良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啊,以自己這點微末知識,竟然連裝逼的機會都沒有。

在其餘人的提醒下,胡其才發現顏良來到,上前來打招呼。

顏良笑道:“攪擾了大匠師工作了,不誤事吧?”

胡其道:“不誤事,下吏正在根據明府的吩咐,記錄比較木炭與煤作爲燃料鍊鐵時的差異。”

顏良問道:“如今有什麼發現麼?”

胡其道:“經明府提醒,下吏的確發現煤在燃燒的過程中有較大的石硫氣味,至於具體會對鐵料有何影響還未可知。”

顏良點頭道:“萬物多試驗試驗總是無錯,若能讓煤取代木炭鍊鐵,其中花費可省卻不少。”

胡其也讚許道:“的確,石涅易得,而木材難長。下吏又發現,煤燒起來比之木炭好似更熱,出鐵水的速度也稍快一些,若能大量應用,或效率又能增加一些。”

顏良知道用未經過處理的煤冶鐵肯定有問題,但畢竟是個門外漢,只能道:“且先看看再說,莫要急切。”

胡其見顏良說得鄭重,也認真答應下來。

顏良又問起鐵器打製之事,胡其就引着顏良往鍛造工坊處去,一邊走一邊介紹道:“本鐵官產鐵漸漸步入正軌,下吏也更爲關注鍛造之事,如今官中富有經驗的老匠已經達到了三十六人,新匠也有六十餘人,更招募了百餘學徒。”

“其中老匠專門鍛打工藝更考究的鐵槊、甲冑等物,新匠負責製作些環刀、箭簇等器物,學徒們則主要鍛打鐵料,也在匠人的指引下鍛造農具。”

“若鐵料充足,下吏預計每月約可產鐵槊鋒八百具,鐵札甲五百副,環刀一千柄,箭簇萬枚,農具不等。”

鍛造農具之事其實早就在顏良的計劃之內,畢竟從其他地方採購農具不便,且質量也無法保證,屯田乃是軍糧獲取的主要來源,他怎會不盡心支持。

不過當時在趙叡面前卻並不透露,只是讓商人們去慫恿他來遊說自己,讓趙叡以爲得計,有利可圖之下,對其他事情就不太關注。

顏良說道:“胡丞辛苦了,房山鐵官有此成果,皆是胡丞之功。還望鐵官衆人再接再厲,不但保證量足,還要保證質優。”

胡其答道:“下吏等自然不敢怠慢。”

鍛造室內的工匠幹得熱火朝天,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不絕於耳,雖然此刻仍有些春寒料峭,但工匠們全數赤膊上陣,身上流淌着辛勤的汗水。

爲了不影響工匠們工作,顏良只是在門外粗略看過,然後吩咐道:“匠師們辛苦了,注意給匠師們補充營養和鹽分,肉食菜蔬都要跟上,若是有何不足儘管與我說。對了,匠師們在工作時的飲水可加入適量食鹽和蜂蜜,助其迅速補充鹽分和水分,莫要累倒了人才。”

聽顏良對工匠如此關心,包括胡其在內的幾個鐵官官吏都心中激動不已。

他們步伐繼續往前行去,待轉過一處山腳後看到眼前一片平地上起着十餘座土窯,其中有幾個密閉的土窯正在散發着熱量,顯然正在燒炭,而另外幾個土窯有的還在散熱,有的已經打開,正有工人從裡邊往外取炭。

古代就是這樣,木頭作爲燃料,必須先燒成木炭,才能滿足精加工所能產生的熱度,而在制炭過程中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等於是雙份消耗。

這個年頭的人們又沒有什麼生態保護概念,長此以往,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的情況愈發嚴重。

看着工人們用鹿車往外拉着木炭,顏良突然腦袋裡靈光一現,想起後世的焦炭製作也和木炭製作差不多,便脫口而出道:“對了,把煤拿來脫氧加熱,可去其中之硫,製成焦炭。”

胡其一臉懵逼地問道:“脫氧加熱?”

顏良撓撓頭心想自己說漏嘴了,便說道:“便是悶燒,如燒炭一般製作即可。”

胡其道:“原來如此,下吏立刻派人試上一試。”

因爲想起焦炭之事,顏良心道自己後世的知識還是有些作用的嘛,難得裝一下逼看來還是可以的。

他又問道:“胡丞,衆匠師中識字程度如何?”

胡其道:“大約有一半識字,不過大都只是些基本的字罷了,以之寫詩文經義那基本做不到。”

顏良說道:“何必寫什麼詩文經義,鑄冶之事亦有大學問,匠師們只有識字才能根據經驗來記錄數據,探究剖析其中的道理,更可著書立說,使得學問代代傳承,演變革新。”

胡其聞言大震懾,他們匠人的地位素來爲世人所輕,歷代名匠也不少,如歐冶子、干將、莫邪等人,但他們的技術多是口口相傳,少有文字記錄流傳,更無人著書立說傳之於世。

如今聽顏良這麼說,胡其不敢相信地問道:“這……鑄冶之事也可著書立說?”

顏良反問道:“有何不可?金鐵器物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可用之於農桑,用之於祭祀,用之於貨殖,用之於炊事,用之於兵戈,此乃大事,自當代代承襲,不停鑽研,方能更好地運用。”

“依我看,胡丞非但精於鑄冶事,還頗通文墨,可嘗試做起來,更招攬一些識文斷字的學徒加以培養,將鑄冶當作一門學問來做,或可創造出令世人驚歎的成就亦未可知也!”

胡其激動地拜道:“明府所言,發前人所未發,想前人所未想,下吏……下吏自當遵從,細加記錄鑽研鑄冶之事,必不使明府失望。”

顏良微微笑道:“《禮》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金屬鑄冶之道,亦屬格物之一種,六山學院開設之後,除了經史子集之外,還將格外重視格物之學,屆時或可請大匠師登臺設講,爲廣大學子們普及此間知識。”

胡其聽得這話更加震驚,讓他一個鐵匠給諸生講課?這合適嗎?

但府君如此說了,定然不是開開玩笑而已,到時候自己講什麼呢?怎麼講呢?可莫要給府君丟臉纔是。

正在胡其胡思亂想之間,顏良的思緒也飄向了遠方,因爲談及格物之事,他又想起了眼下的人才奇缺,想起了被他寄予厚望的族弟顏益,想起了一個叫馬鈞的大發明家。

彷彿是受到這股念頭的牽引,遠在千里之外的顏益也正好翻開顏良寫給他的一卷查訪名錄,恰巧看到馬鈞這個條目上。

“馬鈞,字德衡,司隸關西人氏,生年不詳,料來較年輕,其人或在司隸,或遊歷豫荊之地,精於機關之術,不擅言辭。四星。”

由於顏良是憑着記憶和與崔琰、辛毗等人閒談打聽,才記錄下一長串名單,其中多有不盡不詳之處。

如馬鈞的籍貫和活動地點就很不明確,年齡也不具體,讓顏益看起來十分頭痛。

好在馬鈞的重要程度被標爲四星,屬於十分重要,但不是必須尋訪到的人物,即便沒尋訪到也沒關係,讓顏益稍稍減少了些壓力。

而爲何顏益特意看向這一條呢,正是因爲其與人或有文才,或有勇名,只有馬鈞這個人是擅長機關這種被視爲奇技淫巧的特長,不由得顏益不多看一眼。

話說顏益隨顏良來到上黨銅鞮之後,與大部隊分開,混在中山商人蘇雙的商隊之中,開啓支線任務,任務目標是去荊州登庸人才。

在上黨的時候,交遊廣闊的田燦又爲他們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他說動了上黨境內一家馮姓大商與蘇雙他們一同南行販貨,而付出的代價只是一個承諾,承諾在解決黑山之患,重開井陘商路後,允許馮氏商號進入常山經營,並給予一些優惠待遇。

馮氏商人正是上黨馮氏的一個旁支子弟,與故司隸校尉馮方沾親帶故,又常走這條路線販貨,在司隸地界有些人脈和門道。

所以他們從銅鞮往西,進入河東郡地界,然後再沿着汾水南下,經過重鎮華陰,然後逆着渭水西進,取道上雒道往荊州。

眼下關西地區軍閥林立,雖然沒有大的戰事,但各軍閥之間齟齬頗多,時不時小打小鬧一下,路途情況十分堪憂。

他們經過的路上,各個勢力犬牙交錯,有楊秋、馬玩等小一些的軍頭,還有徵西將軍馬騰控制的地盤,甚至還有張白騎這等黑山賊帥說的算的地區。

好在藉助馮氏商人的門道,與沿途各軍閥一一打過交道,順便還小做了幾筆各取所需的生意後,有驚無險地進入上雒道。

自從過了天下雄關之一的武關之後,顏益等人的心就放下了大半,心想總算快可以來到地頭開展工作了。

這一路上閒來無事,顏益就翻看族兄給他的名錄,對上面一些重要人物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然於胸。

不僅如此,被派來協助他,並護衛他安全的李三也在顏益的嘮叨下背出了上面大多數人的名字。

按照他倆的想法,來到荊州後只要按圖索驥,把顏府君欲要尋訪的人物一一拿下,帶回常山就可以順利交差。

顏益暗暗心想,只消我順利完成此次任務,回去之後定能得到族兄的信重,莫說郡府掾吏,便是大縣之丞、尉,小縣之長,自己也儘可以當得。

不過,正做着美夢的顏益萬萬想不到,事情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第463章 帥醒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326章 舉債經營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30章 求生得生第476章 拖延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525章 天津港建設計劃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35章 沉痾難起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275章 六禮第387章 攀牆突襲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398章 追擊第397章 螻蟻第550章 老袁家的難題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547章 回家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79章 伶牙俐齒第400章 逆推第529章 勸說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12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下)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成第397章 螻蟻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79章 馬城第280章 逃賊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486章 談判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84章 構陷得逞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565章 誇誇羣第428章 上鉤第31章 魔改鹿車第93章 慶功宴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216章 賞雪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43章 各顯身手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591章 慫到飛起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179章 打入酸棗的楔子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438章 吾家麒麟兒第2章 死了又死第321章 河邊血戰第420章 知難而退
第463章 帥醒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326章 舉債經營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30章 求生得生第476章 拖延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525章 天津港建設計劃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35章 沉痾難起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275章 六禮第387章 攀牆突襲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398章 追擊第397章 螻蟻第550章 老袁家的難題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547章 回家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79章 伶牙俐齒第400章 逆推第529章 勸說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12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下)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成第397章 螻蟻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79章 馬城第280章 逃賊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486章 談判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84章 構陷得逞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565章 誇誇羣第428章 上鉤第31章 魔改鹿車第93章 慶功宴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216章 賞雪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43章 各顯身手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591章 慫到飛起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179章 打入酸棗的楔子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438章 吾家麒麟兒第2章 死了又死第321章 河邊血戰第420章 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