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六禮

受到顏良這一拜的人裡邊,辛儒雖是世家子弟,但目前無官無職,樊阿雖然藝術精湛,但醫者這個行業素來爲人所輕看,至於胡其、胡暉父子更只是鑄冶匠人,應當列入匠籍。

顏良如此鄭重地一拜,可是把面前幾人都給嚇着了,連忙做出幅度更大的回拜,口中連連稱不敢當。

顏良卻一一托起幾人,一一說道:“辛君雖爲世家子弟,然文可出謀劃策關說連橫,武可陣前擊鼓不畏矢石,乃是個有擔當的奇男子,良佩服!”

說罷朝辛儒一拱手,辛儒連忙回禮道:“區區賤名竟然能得入常山君之耳,儒着實慚愧。”

卻原來張郃在給顏良送來胡鐵匠一家時,也修書一封讓辛儒帶上,辛儒把人和信都交給了田燦,田燦見是張郃來信,立刻先命人快馬呈送顏良處。

張郃在信裡提了胡鐵匠曾在鼎鼎有名的東平陵鐵官任事,且胡氏父子在修補兵械的時候手藝極爲精湛,故而推薦給了顏良。

除此之外,張郃還提到了辛儒,稱其人詞鋒銳利能言善辯,且頗有膽識在陣前擊鼓云云,且還隱約提了提辛儒似爲青州主臣所輕,拒絕了袁譚的招攬。

顏良事先看過信,知道張郃這是委婉地向他推薦人才,便記在了心上。

此刻顏良把張郃的話稍稍加工了下拿出來當面吹捧辛儒,卻怎不令辛伯寧有良馬得遇伯樂之感。

顏良輕輕拍了拍辛儒的手臂,說道:“辛君既然到了常山且先多走走看看,若是有意在此地爲吏,常山相府的大門永遠向辛君敞開。”

辛儒頗爲感激地道:“在下謝過明府君!”

顏良又對樊阿道:“良久慕元化先生高名,如今雖未能得睹元化先生,但見其高徒永山先生亦不勝歡喜。”

樊阿笑道:“我師素喜遊走四海,曾教曰多歷一地,多治一病,醫術便能更精進一分。指不定我師哪一天遊走到常山也未可知也!”

顏良也笑道:“哈哈哈!那可就太好了。我亦曾涉獵岐黃之道,可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故而對貴師徒這般懸壺濟世的當世高人敬重不已,此番囑託伯然相邀永山先生前來常山,實在冒昧,還望先生莫怪!”

顏良越是說得客氣,樊阿卻越不好意思,說道:“近來常山極爲熱鬧,即便是府君不曾相邀,說不得在下也要前來看看。”

顏良雙手一攤道:“這卻是要讓永山先生失望了,如今比武大會以及鹽鐵酒專賣權唱賣都已經落下帷幕,不過如今常山亦有不少新鮮事物,容我日後給先生一一介紹。”

樊阿道:“在下怎敢勞動府君大駕。”

“哪裡哪裡,如今已近年關,正該是好好歡騰歡騰的日子,我亦可以藉着招待先生偷一回閒。”

見顏良說得有趣,樊阿亦不禁莞爾。

到胡氏父子面前時,顏良先略頓了頓,仔細打量了一眼,發現胡其雖已白髮蒼蒼,但面色紅潤氣色極佳,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而其子胡暉身形健碩,那一襲頗爲寬大的衣衫穿在身上猶自掩蓋不了衣衫下虯結的筋肉。

顏良想起張郃信裡所提,胡其出身東平陵鐵官,乃是出色的鑄冶師。

東平陵鐵官在這個年頭極爲有名,乃是泰山鐵官的分支之一,若是放在後世絕對是地方央企,而且是牌子響噹噹的那種。

這胡其能在東平陵鐵官擔當匠師,足以見得手頭上是有些真功夫的。

這年頭讀書的往往看不起經商的、行醫的、做技術活的,但顏良卻知道商人、醫生、工匠在社會的發展中會起到極大的助益。

尤其是他目前剛剛恢復了房山的鐵礦和鐵官,但一直沒有找到足夠分量的人負擔起鐵官的管理重任,目前進展十分遲滯,故而對胡氏父子極爲重視。

顏良上前一步道:“儁乂在信中言賢父子精於鑄冶之道,而我常山正缺這等良才,賢父子來得可是正當其時啊哈哈哈!”

胡其拱手道:“小老兒只是多年之前在東平陵鐵官做過事,實在當不得張將軍與顏府君的謬讚!”

顏良道:“謬不謬讚不需多言,一切只看手藝,我可是對儁乂引薦的人選抱以厚望啊!不過眼下談這些還早,諸位方到常山,且好好休整,觀一觀我常山的風光,享用一下常山的美食再說。”

顏良事務繁忙,抽出這些時間來迎接他們已經十分難得,再與衆人一一寒暄過後,便快馬回到相府裡處置公務。

而辛儒等人則在劉劭、沮輝的陪同之下,進入元氏城中預先備好的郵舍裡休息。

這客舍經過精心打掃,內中物事一應齊備,讓衆人很是省心。

休息了一會兒後,到了晚飯時間,劉劭就在郵舍的堂內設下小宴招待衆人,還說道:“原本府君要親自設宴款待衆人,不過近來公務繁忙又加上私事纏身,下午還是專程抽個時間出城迎候各位。”

衆人哪裡會計較這些事,顏良忙正事無暇理會他們纔是這年頭的常態。

而顏良的確也不是刻意推脫,實在是真個忙。

主要是前段時間通過比武大會徵募篩選新兵,一下子多了數千兵員,這些兵員要集中整訓,然後安排到各個部伍中補充力量。

人手充沛雖然令整個討逆營將官階層十分高興,但如何有效地管理好編組好也是個難題,算得上是個幸福的煩惱。

在官渡大戰時,顏良曾在長垣一戰大敗夏侯淵,收攏了不少降卒,並且在長垣、平丘、白馬等地招募了不少新兵。

那一次也曾通過整訓並進行比武篩選,根據體能與戰技將降卒、新兵們分爲三類,分別稱爲上卒、中卒和下卒。

最優等的可評爲上卒,與原營中將士享受同等待遇,若原本就擔任伍長、什長的,也可擔任保有原有職務。

次一等的可評爲中卒,今後的俸祿與飯食供應均只能享受原營中將士的八成,若原本就擔任伍長、什長的,暫行原有職務以觀後效。

最末等的只能評爲下卒,今後的俸祿與飯食供應均只能享受原營中將士的六成,若原本擔任什長的降格爲伍長,原本伍長的降格爲普通大頭兵。

上卒與中卒都能補充進原有正兵隊伍,而下卒只能編進輔兵隊伍。

這一套士兵分階法一直沿用至今,由於並未涉及到軍官階層的變革,所以也沒引人注意,只是在討逆營中成爲一個慣例。

有了階級,才能讓在團體裡保持一種向上的動力,至少目前來說有很多人通過努力從下卒升爲中卒,從中卒升爲上卒。

當然,也會有一些反面例子,違反軍中律令接受懲處,導致軍階被降低。

在烏巢、官渡救援戰,以及來到常山後的房山、中丘之戰裡,很多將士們都立下戰功,導致目前討逆營中上卒的比例極高,即便是輔兵們也有一大部分積功升到了中卒以上。

按照之前的慣例,上卒之上再連續積功可以升爲伍長、什長、隊率、百將、屯長等等,但軍中哪裡能安排出這麼多職務。

爲了保持這個向上的通道繼續保持通暢,顏良決定於上卒、中卒、下卒以上再增加三階,分別爲上士、中士、下士。

目前所有討逆營的隊率、什長、伍長自動對應獲得上士、中士、下士軍階,而先前戰鬥中積功卻未能升職的士卒也可以分別升至相應的軍階。

這個制度的推行,讓討逆營的普通士卒裡一下子產生了大批下士與中士,至於上士則還比較稀有。

顏良還做了一個規定,即此後再新任或者升任伍長必須要滿足下士軍階,什長、隊率也同理至少滿足中士、上士軍階。

因爲人數衆多,有些頻繁參加戰鬥的部伍甚至同時有不少普通士卒已經積累下了能一次性升爲中卒乃至於上卒的軍功,這會導致一些比較罕見的被指揮者與指揮者軍階倒掛的現象。

但在軍伍之中還是以職務爲首要判斷,即便一個有中士軍階的普通士卒也必須服從只有下士軍階的伍長。

這三個新的軍階所涉及的對象也只停留在隊率以下的低階軍官裡,並沒有往百將、屯長以上蔓延,自然是因爲顏良還需要夾着尾巴做人,不能太過招搖。

若是顏良敢於在百將以上再設計出一套新的軍階,無疑會讓人聯想到傳承自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制度。

漢承秦制,軍功爵制度也沿襲了下來,在西漢初那會兒還有些用,但到了東漢時軍功爵職務早已名存實亡。

可無論再如何名存實亡,也是朝廷公器,非等閒人可染指。

擅改軍制之事,如今連袁本初與曹孟德都不敢輕易爲之,顏良不過小小常山相,哪裡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這些日子以來,爲了這軍階調整之事,顏良甚至把留在真定練兵的左司馬張斐與駐守房山的右司馬隗冉一起召來元氏,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

與此同時,顏良還忙着準備討老婆。

這年頭婚聘流程講究“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雖然顏良與甄宓早就郎情妾意,但這一套流程也必不可免。

納采即是請媒人帶上包括羊、雁、馬、帛、璧等厚禮上門提親。

顏良貴爲二千石大員,這禮物不能寒酸,且媒人也要符合等級,好在有趙相陰夔作聘書,中山相郭溥親自上門,這面子老大了。

因爲要正式進入婚聘環節,在顏良離開真定去往元氏時,甄宓也告別姐姐姐夫回了毋極。

顏良與甄宓之事,無論是甄氏如今的當家人故太僕甄舉,還是甄宓之母甄張氏都頗爲讚許,在問過甄宓本人之意後,立刻便答應了下來。

當郭溥把好消息快馬傳至元氏後,顏良興奮得不行,立刻開始下一步的問名。

雖然顏良早就知曉宓娘子的真名,就連小手都摸過,小腰都抄過,可這形式還是得走一走。

問名下來,將雙方的生辰八字這麼一配,經過卜者占卜,結果自然是上上大吉,天造地設,絕佳良配。

得了吉卜,得要通知女方,稱之爲納吉。

在這年頭通常把下一步納徵,也就是下聘禮同時進行,顏良立刻遣人帶上黃巾百斤,良馬十匹,蜀錦十匹並其餘禮物再次來到毋極。

到了這一步,這婚事就已經板上釘釘確認了下來,再無反悔的可能,俗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人,買定離手童叟無欺。

下聘之後乃是請期,男方再次占卜,擇定成婚的吉日,然後通知女方。

說是占卜,其實也就是隨便商量着辦,畢竟如顏良這般公務繁忙的地方大員,要忙起來天天都不是吉日,要不忙的話天天都是吉日。

如今顏家與甄家就走到了這第五步上,爲此顏良的仲兄顏國親自來到元氏與顏良商議。

顏良的兩個大媒陰夔與郭溥也都身居高位事務繁忙,陰夔甚至只是寫了封聘書,自己都沒露過面,郭溥在第一次納采之後也並沒有繼續操心此事,後邊的事情實際上都是顏國在操辦。

顏國風塵僕僕趕到常山相府,也不待顏良行禮,開門見山便道:“立善,阿母知曉了我下聘成功,歡喜得手舞足蹈,連晚上做夢都會笑醒,還聲張着要親自前來元氏參加你的婚禮。”

顏良道:“那怎使得,讓仲兄爲弟奔波操勞已是心懷歉疚,怎敢勞動母親大人前來。”

顏國點點頭道:“也是,如今天寒地凍的,讓母親大人奔波也不妥,不過你的婚禮母親是定要親自受禮的。”

顏良意會道:“那好辦,把新娘子迎至下曲陽完婚便是,這路途之上也近得多。”

顏國微微一笑道:“這卻是良法,只是你肩擔重任,可能離開常山?”

顏良道:“這若是別他時間倒也堪憂,可沒過幾日就是正旦,再接着就是元宵,倒也可以藉機休沐幾日。”

顏國問道:“那立善看這吉日是挑在正旦裡,還是元宵裡?”

顏良想了一想道:“此爲我入主常山後的首個正旦,當坐鎮元氏親率吏員除夕迎新,倒是不便驟離,還是放在元宵爲好。”

顏國道:“好,那就定在元宵!”

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529章 勸說第280章 逃賊第18章 試攻東城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267章 真香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56章 速追曹賊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595章 臘日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42章 誤中副車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546章 勝利慶典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207章 思鄉少年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428章 上鉤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97章 伏兵連環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30章 求生得生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523章 天津港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260章 難產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565章 誇誇羣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22章 樂極生悲第206章 遊說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206章 遊說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217章 殺賊!保家!第386章 虎尾寨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360章 劉皇伯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232章 張甄氏的小心思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581章 “刺”客?
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529章 勸說第280章 逃賊第18章 試攻東城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267章 真香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56章 速追曹賊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595章 臘日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42章 誤中副車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546章 勝利慶典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207章 思鄉少年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428章 上鉤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97章 伏兵連環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30章 求生得生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523章 天津港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260章 難產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565章 誇誇羣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22章 樂極生悲第206章 遊說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206章 遊說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217章 殺賊!保家!第386章 虎尾寨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360章 劉皇伯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232章 張甄氏的小心思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581章 “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