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功高難賞

當日裡,陳琳便揮毫寫就一封質問文書,令使者快馬加鞭趕往太原。

同時,逢紀也派出幾波人手,分別往太原、上黨、趙國、常山等地調查此事。

不過,去往太原的使者剛剛走沒多久,幷州刺史高幹的使者也到了鄴城。

至於高幹爲何派人前來,那當然也是來告狀的。

一向心高氣傲的高幹在黑山裡遇到這等委屈,又怎麼肯對顏良善罷甘休呢?

打是不可能打的,便也只能寫封信向舅舅告狀才能下得了臺這樣子。

只不過他沒料到顏良的動作如此快,竟然搶在他前頭把彈劾奏疏送入了鄴城。

袁紹接到外甥的來信,原本還以爲高幹是來信解釋,沒想到打開一看,好嘛,兩邊咬起來了。

高幹自然是說他帶兵好意前往相助,但顏良飛揚跋扈,不但不心存感激,還讓人把他的營地包圍起來,至於顏良彈劾他縱放賊人一事則絕口不提,彷彿沒發生過。

這截然相反的兩封彈劾奏疏,讓袁紹頭疼不已,好不容易有所好轉的毛病又隱隱間要發作起來。

爲了搞清事實真相,袁紹召來爲高幹送信的使者,詢問黑山之中的事情。

那使者只是高幹帳下普通文吏,哪裡想到會受到大將軍親自接見,被袁紹的威嚴所懾便不太利索地把當夜所見講了出來。

當然,這文吏能被高幹派作送信這等苦差事,也絕非是親信,對許多細節並不知情。

文吏承認了到達虎頭山的當天晚上,曾聽聞營外有兵馬交手的動靜,鬧了好大一陣子,然而營中將校只是嚴守營寨並未輕動。

又說在天快亮的時候,就有常山典農和趙國郡兵分別來到他們營地前後,把營門給堵了起來。

高幹派人與交涉未果,遂派人去尋顏良,才讓這些堵門的兵馬讓開。

袁紹聽完之後還是一頭霧水,二封奏疏所言之事互相矛盾,且都有不合理之處。

即便是高幹閉門自守,顏良爲何要派兵堵住他的營門?

難道是怕高幹做出什麼不利於他的舉動?

會是什麼舉動呢?

派兵助黑山賊攻打顏良所部?

想到這裡,袁紹搖了搖頭,把這個想法拋之腦後。

高幹就算再是不肖,料來也不敢如此做,不然他首先就不會放過他。

其中還有一個很迷的細節,他說堵門的是趙國郡兵和常山典農,那高幹彈劾顏良又是爲何?

顏良雖然有臨時節制諸路兵馬剿賊的權限,但也不可能讓陶升和仇升做不利於友軍的事情,而陶升和仇升也應當不會答應纔是。

帶着無窮的疑惑,袁紹又私下令人去詢問了前來報捷的仇升與沮輝。

沮輝作爲顏良的幕僚,當然是斷斷不會承認什麼派兵封堵友軍營門之事。

而仇升的答案則是當時天將亮未亮,討逆將軍考慮到幷州友軍新來乍到,賊兵便有大動作,爲了保障友軍安全,也爲了以防萬一,派他與陶升所部駐兵幷州營地側翼以爲照應。

至於封堵營門的舉動則被解釋爲當時情況混亂,唯恐有賊人假冒友軍,故而嚴禁無關人等肆意出入。

僅僅靠兩邊的說辭,身在鄴城的袁紹自然分辨不清事實,只能再派人去詢問幾個當事人顏良、陶升、陰夔等人。

半個月後,袁紹拿到了逢紀交上的調查報告,看過報告後臉色十分陰沉。

沉默許久,袁紹才問道:“元圖,你以爲此事當如何處置爲好?”

逢紀來之前就想好了應對之法,說道:“臣以爲,此事要說高幷州故意縱賊雖猶不足,然消極避戰畏敵不前或許有之,明公可就此稍加斥責,令其戴罪自省。”

“而顏常山指使趙國郡兵、常山典農攔在幷州兵營壘左近雖有失當之處,但也並未引發大的矛盾,且其終究新立大功,不宜過分追究,只需在論功之時稍加提點便是。”

袁紹想了一想後道:“或許,也只得如此了,元圖,你說我讓元才執掌幷州數年,他對黑山賊毫無辦法,而顏立善到常山不過半年多時間,就取得如此成效,難道是我擇人有誤麼?”

衆所周知,袁紹此人十分自傲,向來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在原本的歷史軌跡裡,田豐就因此而被他殺害。

所以逢紀聽到袁紹竟然有反省之意也是微微吃驚,他雖然知道袁紹在用人上或許是存在一些問題,但卻不會說出來,而是道:“明公此話卻是不妥,這高幷州是明公所選任,顏常山不也是明公簡拔於微末,一步步提拔到這個位置上麼?”

“若非明公慧眼識金,令顏立善主持剿賊之事,張燕又怎會如此之快就覆敗?”

“高幷州畢竟缺乏戰陣經驗,若將其與久經沙場的顏常山相比則多有不妥,在下以爲其人主持幷州事務多年,無功無過唯有一個穩字,於明公穩定河北大局無不助益。”

袁紹聽了逢紀的話後,心裡稍稍舒坦了一些,又問道:“那元圖看,此戰當如何論功行賞。”

逢紀想也不想就答道:“恩出於上,在下不敢妄議。”

袁紹笑道:“元圖行事就是穩重,此處也無旁人,你且說來無妨。”

逢紀又謙遜了一番後道:“張燕乃縱橫河北有名的賊帥,顏常山此番能夠一舉剿滅還當厚加封賞。”

“然,顏常山在告捷文書中多將功勞推予部下,想必也是不欲使大將軍爲難,明公或可遂其之意,多加提拔他手下部屬。”

“臣聞其兄子顏枚見爲麾下軍候,於此戰中也是衝殺在前,大將軍不妨善加拔擢,如此,顏立善亦能感念明公之恩德矣!”

逢紀所言顏良推功於下不欲使袁紹爲難之事,袁紹雖未問諸於口但也心知肚明,那便是功高難賞之憂。

安排顏良去常山負責剿黑山賊的時候,不止是鄴城諸公,就連袁紹本人都以爲,至少要期以數載纔能有所成效,不料竟是如此容易就誅滅賊首張燕。

有大功不可不賞,但如何賞賜卻成爲了鄴城諸公以及袁紹心頭的困擾。

顏良如今爲討逆將軍兼領常山國相,可節制周邊郡縣剿滅黑山賊,牧一郡之地,掌萬餘兵馬,其權勢在河北之地已經不下於袁譚、袁熙、高幹等牧一州之地的刺史,遠超其餘郡國守相。

袁紹雖爲大將軍,但畢竟沒控制住天子把持朝政,手下的班底還都只是大將軍府的班底,能拿得出手的好處也十分有限。

遷顏良爲刺史掌一州之地?

莫說袁紹未必願意,即便是願意也並無空餘的位置。

袁譚刺青州,袁熙刺幽州,高幹刺幷州,一個蘿蔔一個坑。

至於冀州更是袁紹自己親領州牧,絕無可能交給顏良來做。

雖然前次南征打下了兗州一些郡縣,但畢竟地盤較小,若單獨任命兗州刺史委之以顏良則有些小家子氣。

且若以顏良爲兗州刺史,則勢必要節制南邊的大量兵馬,這又是袁紹所深深忌諱之事。

被逢紀這麼一建議,袁紹聽聞後也頷首稱善道:“顏立善倒是頗知分寸,識進退之道,與餘輩武夫大有不同。”

逢紀道:“顏氏先人畢竟以儒名稱道,立善亦是感念世道紛亂棄文從武,從其掌常山後所施之政,亦知其文武兼得,誠爲美才。當初聽聞其出掌常山,還有人在背後譏笑,卻是未能體察明公知人識人善加任用的深意啊!”

對於逢紀這種官場老油子而言,拍馬屁就是如此樸實無華,且枯燥。

不過袁紹聽了後還是十分高興,說道:“嗯!餘子目光短淺,又曉得什麼大事。”

隨後又道:“彈劾之事便就此揭過吧,我會行文訓斥元才,接下來元圖可率諸臣僚論一論如何賞功,此戰振奮人心,一定要厚加賞賜,萬勿寒了將士之心。”

逢紀道:“明公如此善待將士,實乃河北之福!”

送走逢紀之後,袁紹又陷入了沉思。

出生於本初元年的袁紹如今五十有六,雖已經過了年富力強的時期,但遠遠還未承認自己已老。

不過南征失敗與長期的病痛折磨,讓袁紹也不得不考慮到繼承人的問題。

他在分選諸子出掌各州時,沮授、田豐等謀臣反對,但仍舊一意孤行,其中未必沒存着聽任他們互相競爭以取優者的心思。

眼下來看,長子袁譚在青州的舉措實在有些令人失望,不但未能克定青州全境,讓曹操的勢力在青州蔓延,更在南征時舉止失當。

雖說此番攻下盧縣稍稍挽回一些風評,但仍舊不怎麼招袁紹喜歡。

次子袁熙也扶不上牆,他控制的地盤以前爲公孫瓚佔據。

按說在公孫瓚殺害劉虞後,鮮卑、烏桓等胡族曾起兵攻打公孫瓚,與冀州兵算是臨時盟友。

可在袁熙出掌幽州後,卻與東胡,乃至於與幽州本地士族多有齟齬,一直未能盡數掌握。

至於外甥高幹,本就不在袁紹考量之中,此次調查下來的事實更令袁紹十分不滿。

如此看來,只有三子袁尚差強人意,這段時間處置冀州軍政也還無大錯。

可袁紹細細思量,卻發現三子一甥的才具均不如顏良多矣,論行軍打仗自不消提,論治政也未必相及。

若自己有朝一日不在了,諸子裡誰又能壓制住他?

若是顏良是個如麴義這般的莽夫也就罷了,縱是爲亂也掀不起大風浪,可他還還知分寸識進退,十分得人心,卻是最棘手的地方。

且現在不像是幾年之前外無大患,如今曹孟德虎視眈眈,更需要如顏良這般的將才抵禦,遠遠未到藏良弓烹走狗的時候。

袁紹想着想着便有些頭痛,恰逢幼子袁買從門外探頭探腦往裡邊看。

袁紹便招手讓幼子進來,問道:“買兒怎麼來了?”

袁買想着母親剛纔吩咐的話道:“孩兒不放心父親大人一個人獨處,故而前來陪伴。”

袁紹撫摸着幼子的腦袋露出溫馨的笑容道:“買兒真懂事。”

心裡則想道:“還是此子最肖似自己,若是能等上十幾年,也不怕後繼無人了。”

“可是,自己能再等上十幾年麼?”

“哎……!”

在後幾天的堂議時,袁紹一改先前先處置彈劾之事再議功的決定,讓臣僚開始議論此戰之功。

衆臣僚議論紛紛,最後定下的方案是給顏良所表有功將校各升一級。

如陶升原爲建義中郎將,授振武將軍,仍領常山典農事如故。

張斐、隗冉等原先任司馬的升爲校尉,昌琦等原先邊爲軍候的升司馬,餘下衆將校各有升遷,並賜予大量財帛。

袁紹還特意在衆人面前表態,超拔顏枚,從軍候升兩級爲校尉,以示對顏氏的恩遇。

不過,對於大將顏良的功賞卻遲遲未能議定。

一派臣僚稱顏良雖有大功,但與高幹互相彈劾攻訐,有失和睦,不宜隆賞,可賜田宅財帛。

但另一派臣僚卻不同意,稱彈劾自有別處,既然大將軍都不計較了,以此來壓制顏良的功勞不合理。

帶兵的將校們則更爲顏良抱不平,聲稱誅滅張燕理當重賞,不然不可酬其功。

眼下鄴城武臣之首是淳于瓊,他本人多次收到顏良的好意,當然不會在此事上作對,便有意縱容武將們生事。

武將們則如此想,若是誅殺張燕如此大功都不重賞,那他們以後有了戰功,豈不是更無從賞賜?

而因爲此前的刻意結交,鄴城中諸多臣僚都與顏良的關係不錯,更罕少願意在此事上大力反對,以免被素來會記仇的顏良給記掛上。

可究竟如何賞賜,也是個棘手的問題,事情就如此這般久議不決,讓袁紹也感到十分爲難。

袁紹不免心想若是自己執掌朝廷權柄,隨便給顏良騰個九卿的位置,再不濟封個侯就能應付過去。

在這個時候,他便想起了沮授當初勸他西迎天子之事,對那時的猶豫不免有些暗自後悔。

就在袁紹與鄴城衆人難以決斷的時候,一封來自北方的急報,卻是打破了這個僵局。

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38章 城門告破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32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214章 回鄉第435章 互狙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389章 老槐谷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76章 興師問罪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20章 帳中考量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206章 遊說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375章 催戰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38章 吾家麒麟兒第228章 大黃弩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431章 合兵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415章 招撫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515章 裝備優勢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596章 捨我其誰第268章 教導營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598章 囑託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7章 鄉野之民第430章 來戰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81章 爲民做主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594章 吐槽大會第167章 閃襲句陽第365章?謠言發酵第405章 長了腳的耕田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50章 固辭東郡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275章 六禮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522章 舊人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384章 進山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
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38章 城門告破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32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214章 回鄉第435章 互狙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389章 老槐谷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76章 興師問罪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20章 帳中考量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206章 遊說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375章 催戰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38章 吾家麒麟兒第228章 大黃弩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431章 合兵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415章 招撫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515章 裝備優勢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596章 捨我其誰第268章 教導營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598章 囑託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7章 鄉野之民第430章 來戰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81章 爲民做主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594章 吐槽大會第167章 閃襲句陽第365章?謠言發酵第405章 長了腳的耕田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50章 固辭東郡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275章 六禮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522章 舊人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384章 進山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