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誇誇羣

“印刷?”

對於顏良說出的這個新名詞,衆人都是不明覺厲。

顏良笑道:“然也,印刷,此法可免去抄錄之繁瑣,亦可避免抄錄中的謬誤,清晰明瞭,便捷非常。”

他見衆人一臉不解的樣子,吩咐道:“來人,去取幾張紙來,還有,把陸康給我送來的墨條拿來。”

很快,紙張和墨條都被送上。

紙是上好的左伯紙,此紙製作精良,用來書寫畫畫不暈染。

墨則與當代較爲短小的松脂墨不同,乃是較大的長條。

顏良拿起墨條說道:“諸君且看看此墨。”

崔琰等人從他手中接過仔細查看,甚至還湊近鼻子聞了聞。

崔琰道:“此墨唯長大而已,並無松香,形制亦不工,不爲良墨也。”

顏良道:“不錯!此墨非是諸君家中所用精緻鬆墨,不過書寫時的效果卻也不比鬆墨差,且有一個好處,價格低廉製取方便。”

這年頭的墨條製作工藝通常用松脂不充分燃燒散發的黑煙爲原料,燒製取煙的過程十分精細,稍有差池製作的墨便不算上品。

最有名的產墨之地當屬右扶風的隅麋,其地多有松林,所產之隅麋大墨,隅麋小墨用於專供朝廷之用。

這時候墨條正巧傳到了工曹掾馬鈞手裡,馬鈞就是右扶風人,對當地制墨工藝有所瞭解。

在觀察過墨條後,馬鈞道:“此墨恐非松煙所制,有泥土之氣,可是用石涅製成?”

顏良笑道:“德衡觀察細緻,此物正是用煤窯中的焦油所制。

諸位知曉,井陘產煤,價格低廉。有了煤,百姓可減少採樵,不至於毀壞林木。

煤亦可用於鍊鐵,不過生煤鍊鐵易制鐵性不堅,需得經過煤窯烘製成焦煤。

在烘製過程中,便會附生出色澤黝黑的焦油。

水曹掾陸安平昔日主持井陘煤礦事時,便發現此物粘稠可燃,或可取代松枝制墨。

經他提及,我便讓他採集此物交給制墨匠鑽研,終於生產出了諸君手上之物。

此墨色澤清晰,不易暈染,經久耐用,更爲關鍵的是,此物的原料焦油,只要去炭窯中採集便可,分量作古,毋須花費一分一毫,唯其製成後,少了些許鬆墨之香氣爾。

此物用於名家高士書寫作畫或有所不足,但對於我所言的印刷卻是足夠了。”

經過顏良的解釋,衆人才明白手中之墨幾乎是變廢爲寶,那倒是一個極爲了得的創舉。

不過他們仍是不明白印刷是什麼意思,有人便問了:“此墨難道不是用來書寫?”

顏良道:“此墨當然可用來書寫,但因其製作容易,產量充足,方可作爲印刷原料。”

由於是臨時起意,顏良當然不可能準備什麼印刷模板,他便道:“長史、季珪兄,伯槐兄,季才兄,且借汝等官印一用。”

這年頭的官吏官印都是隨身攜帶,用綬帶系在腰間,歸入鞶囊之內。

聽顏良一說,辛毗、崔琰、常林、楊俊把腰間的官印都拿了出來。

顏良把他們的銅製官印和自己的銀製官印整齊碼好,然後用兩片木板夾好,再用繩索裹緊。

然後他把印排翻轉過來,用刷子蘸着磨開的墨在印上刷勻。

待全部刷勻後,重重印在左伯紙上,仔細壓了壓,讓印上內容均勻落到之上。

待印排拿起,從上到下依次是度遼將軍印,常山國長史印,井陘令印,欒城令印,南行唐長印,印章的內容俱都清晰可見。

見衆人若有所思,顏良道:“我等平日裡蓋印多用印泥,較之墨汁更清晰,更不易褪色。

然而,在印章上刷上墨汁,亦可以在紙張上清晰印出內容。

既如此,我等爲何不將傳世經典刻在木板上,如印章蓋印一般,刷上墨汁,然後在紙上印刷出內容。

雖然雕刻印版需要花費些功夫,然一塊印版足以印刷成百上千次,豈不勝過一個一個字地抄寫?

此法,便是我所言之:

印刷!”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在顏良粗糙地演示下就領會到了那麼些意思,待顏良詳細解釋後,更是恍然大悟,紛紛擊節讚歎!

“此法妙啊!只消有足夠的紙張和墨汁,便可臨摹出一張張一模一樣的書頁,將其裝訂成冊後便可流通於世。”

常山五官掾張揖最先反應過來,他之前擔任文學主事掾,現在在擔任五官掾,都負責爲六山學院提供書籍筆墨等事務,對此最爲敏感。

顏良笑道:“稚讓說得對,不過這不叫臨摹,叫印刷術!”

張揖道:“對對對,是印刷!敢問將軍,此法可曾有匠人掌握了麼?”

顏良道:“這卻尚未,此法需有三項要點,缺一不可。

其一是紙張,必須兼具堅韌、柔軟、不易暈染、方便着墨等特點。

這也是我頻頻讓行之去召東萊左氏來合作的用意。

其二是墨汁,必須清晰,且易被刷在印版上,印在紙張上清晰可見。

此墨與日常書寫之墨略有不同,或要加些桐油等物質調和。

其三是刻板,必須擇結識耐用不易變形,又易着墨的木材。

有了木材後,還要挑選經驗老道的雕刻匠人,將需印內容一一雕刻上去。

此三項要點目前都在準備之中,尚需些時日方纔可有成效。

這也是我一直未能拿出來給張公看的緣由,還望張公莫怪!”

張臶雖然對什麼印刷的解釋沒有完全搞明白,但不妨礙他清楚這個印刷術真個實現後,將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文教大興。

在當下,書籍作爲極爲重要的資源,一直都是各個世家傳家之學,等閒不教授給外人。

雖然也有如張臶本人這般開課授講,然教授的內容也多是他熟悉的幾門學問。

一個讀書人,想要了解其他學問,最先的障礙便是尋找適合的書籍。

這年頭可不比後世有某華書店,普通的書肆裡都是些很尋常的書,稍許深奧些冷僻些的便很難找到。

他的諸多學生,都是一邊聽講,一邊把經義原文和老師的註釋抄錄下來。

抄書這種粗陋的方式大大影響了知識的傳播。

當然,竹簡木牘笨重不易搬運儲存,也是一種限制。

若是顏良真個能普及紙張,並創制印刷術,可以批量印刷出書籍,一定可以更便捷地在人們手中流通傳播。

想要學習知識的人可以更輕易地獲得他想要的書籍,即便沒有人教授,也可以獨自鑽研。

面對顏良的解釋,張臶笑道:“我就知道將軍不會無的放矢,定然有所籌備,看來老朽是白擔心了。”

如今擔任真定左尉的裴潛道:“在下在沒來到常山前,只知曉將軍是個百戰百勝的將軍。

來到常山後,方纔知道將軍還是個施政理民的能吏。

然而在常山待得時間愈久,更能領會到將軍的無所不能無所不包。

除開領兵施政外,大興教化,編寫《三字歌》。

勸農稼穡,創制曲轅犁。

教人強身健體,輔以練兵之法,以足球爲體裁。

禁止私下博戲,以福利彩票而代之。

開墾荒田,廣興水利,開挖西柏陂。

通暢商路,以鹽鐵酒專賣之法平易物價,收取軍資,不加於民。

收容流民而不使其爲亂,讓常山人口繁盛,如太平景象。

如今這普及紙張,創制印刷術,乃可使聖賢文章傳播於世,惠及天下萬民。

幸哉常山!

幸哉天下!

乃有將軍這般英傑人物出焉!”

裴潛這一通馬屁拍的水準極高,樣樣都說在點子上,幾乎把顏良在常山做的事情全都提了一遍。

這種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很是博得了衆人的贊同,就連顏良本人也是內心歡喜,畢竟這年頭誰不喜歡聽好話。

顏良心道:“這裴文行人長得帥,說話又好聽,我聽說他在真定任上也兢兢業業頗有好評,看來可以提拔一哈子。”

有了裴潛開頭,堂內頓時諛詞一片,讓顏良感覺誤入了一個誇誇羣。

常林道:“誠然如文行所言,如今海內不靖,便是上黨、太原等地看似太平,實則盜匪橫行,百姓人不自安,唯有常山,堪比世外桃源。”

石邑右尉孟建道:“昔日在襄陽時,以爲天下安定之地,襄陽當居前列,然來到常山後觀諸縣各個繁華,如元氏、高邑、真定、靈壽各地均不下於襄陽也!”

高邑縣丞士孫萌道:“人言道三河(河內、河東、河南)富庶,然最鼎盛時怕也不及常山遠矣。”

軍謀掾吳質道:“在下來自兗州,兗州之地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與常山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可相提並論也!”

軍謀掾陳靖道:“何止是兗州,豫州不也如此?如曹孟德般野心勃勃之輩到處征伐,何曾顧慮過百姓是否可以過活?”

就連來到常山後多次委婉拒絕顏良徵辟,只象徵性地擔任了文學掾的劉楨也感嘆道:“常山實乃人間天堂也!”

顏良被衆人誇了一陣子,也有些不好意思,說道:“諸君謬讚了,僕不過做了些應當做的事情罷了。

我以爲,只消全天下的官吏都能體察民情心懷百姓,一心一意爲百姓謀福祉,這天下一定會徹底恢復太平。”

這種立場正確的場面話自然博得了衆人拍手稱讚。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顏良道:“諸位今日賞光前來,但請縱適片刻,這些憂心之事且留待他日再傷腦筋吧!”

元氏縣丞王粲笑道:“自當如此,我等叨擾將軍許久,不會耽誤了將軍迎娶佳人吧?”

其餘人也起鬨道:“是了,聽說二位佳人都是天姿國色,唯有將軍這般的當世豪傑風流名士方纔可以駕馭。”

顏良笑道:“我已備好餐食,諸君且稍待,我先去忙碌一番,稍後就來陪諸位飲宴。立行、立本,爾等要幫我照應好客人。”

顏貯等人都連忙應是,然後各自招呼着衆人落座。

擺脫了這些賓客的糾纏,顏良麻溜地逃回了後宅中。

天近黃昏,再過一會兒,兩位小妻的小馬車便要從各自暫居之處駛來。

娶小妻也稱納妾,有人說中國古代是一夫多妻制度,其實這個說法不正確,正確的說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按照《禮記·內則》上的說法“聘則爲妻,奔則爲妾。”

說明了妻子必須按照禮儀明媒正娶,而妾有可能是私奔而來的。

當然納妾也可能是買來的,搶來的,還有從嫁的。

韓梅就屬於從嫁的,劉綾與郭襄二女與顏良情投意合,算是奔吧!私下約定的這種。

當下的禮儀裡對於納妾並無明文說明,通常而言,派個小馬車把人給接進來就完事了。

府中賓客盈門,顏良分身乏術不能親自去迎接。

不過即便是顏良抽得出身,他也不能一分爲二,去兩頭接人。

爲了表示對兩位佳人的重視,顏良特意派了族弟顏益和從子顏枚代自己前去迎接,他自己則站在角門處迎候。

小妻入門的時候,是不可以走正門的,這是規矩,不然便是對正妻的挑釁,即便甄宓脾氣再好也是不能忍的。

按照約定,劉綾先一步入門。

劉家不知從哪裡翻出昔日常山王府裡所用的馬車,車廂雖然看上去有些舊,不過雕飾精美華貴一看就不是凡品。

護送劉綾前來的,除開顏益還有劉綾的兄長劉盛。

劉盛被牽涉到向黑山賊販運違禁物資一事中,雖然因爲劉綾的求懇而免罪,但卻被關在廢常山王的墳前守了半年的靈。

這半年時間,讓劉盛的性格愈發孤僻,不過明面上卻是脫去了昔日的浮躁。

今日算是劉綾的終身大事,劉綾的母親便解除了劉盛的禁足令,讓他送一送妹妹。

劉盛一開始還不知道此事,當聽說劉綾竟然要嫁給顏良當小妻,立刻就表示反對。

開什麼玩笑,再怎麼說,劉綾也是常山王室宗女,豈能配人爲妾?

然而,劉綾的一句話卻把劉盛給懟了回去。

“兄乃常山王宗子,可通賊否?

若非兄長如此,妹妹何至於此?”

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490章 破門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63章 官二代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266章 常山錢莊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91章 與君共勉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529章 勸說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550章 老袁家的難題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595章 臘日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269章 唱賣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275章 六禮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540章 佯退第574章 韓侯嶺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523章 天津港第91章 與君共勉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561章 高邑侯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287章 除夕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78章 孝子畢軌第398章 追擊第567章 ****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75章 鳩佔鵲巢第464章 送上門的小美人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398章 追擊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第2章 死了又死第421章 父子交心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566章 活**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61章 三面夾攻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490章 破門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517章 石砲曲第321章 河邊血戰第119章 辭行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
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490章 破門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63章 官二代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266章 常山錢莊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91章 與君共勉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529章 勸說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550章 老袁家的難題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595章 臘日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269章 唱賣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275章 六禮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540章 佯退第574章 韓侯嶺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523章 天津港第91章 與君共勉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561章 高邑侯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287章 除夕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78章 孝子畢軌第398章 追擊第567章 ****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75章 鳩佔鵲巢第464章 送上門的小美人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398章 追擊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第2章 死了又死第421章 父子交心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566章 活**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61章 三面夾攻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490章 破門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517章 石砲曲第321章 河邊血戰第119章 辭行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